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溫序
幾個月前,在蘭州的一次會議上見到王詠初先生時,他曾說過有一本書要請我作序的事,作為當年在湖北醫學院二附院(現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進修學習時曾患難與共的朋友,我就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下來。不想,他很快就把書稿發過來了,我的這個承諾就必須兌現了。
看了他的《大別山民間醫方集》一書,眼前不禁一亮,原來這是他“從醫40年來,不斷搜集整理民間偏、單、驗、秘方,經臨床反復驗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將行之有效的方藥匯成一冊”的心血之作啊!
《大別山民間醫方集》一書,立足于對民間中醫藥法寶的挖掘、整理,涉及內、外、婦、兒、皮膚等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及地方性疾病等300個病種的單、驗方1000余首,應該說是個不小的工程。
一位在當地中醫院頗具名聲、每天都要接診幾十名病人的主任醫師,工作之余能把全部精力投向民間,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與那些把民間醫方一概視為“不正規的”、“不可信”的,甚至不屑一顧的認識相比,更是難能可貴的。這正是作者“生在大別山腳下,早在兒童時代,耳濡目染山區人民缺醫少藥”,應用民間醫方解決自身醫療保健問題的親身感悟,也是他后來“立志學醫,把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疾苦”當做自己終生使命的動力源泉。
民間醫方,多指在一定區域內民間流傳的、在一定人群中流行的防治疾病的方藥和技法,由掌握該方的民間醫者或民眾自行操作,迄今還在民間占有一定的地位。好的民間醫方,一般都具有三個特點:“一曰濺,藥物不取貴也;二曰驗,以下咽即能祛病也;三曰便,山林僻邑倉促有之。”(趙學敏《串雅內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草藥治一方病。作為正規醫學的補充,民間醫方為維護一方民眾的健康和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起到過重要作用。“有個發端處,所以生。唯其生,所以不息。”(王守仁《傳習錄》)民間醫方的產生、流行和傳承之所以能夠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首先是因為它是與中醫藥學的原始狀態同根同生的,后來部分內容被正規醫學接受,并經過不斷整理、升華進入醫學的殿堂;部分內容則因為多種因素的制約(如發明者秘不外傳、傳播途徑不暢未引起醫家重視、被證明效果不確切等)停留于局限性傳播或開放性傳播的自然狀態。這種無聲的互動和滾雪球式的循環,一方面使完善中的中醫藥學源源不斷得到補充、豐富,一方面使民間醫方仍處于原生的狀態下得以保存和延續。從某種意義上講,民間醫方是中醫藥學醞釀、發生和實驗、積累的搖籃,是中醫藥學實踐性、人民性的典型體現,具有構造中醫藥學基礎和原創思維的性質。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對民間醫方的挖掘非常重視,曾先后組織過像“百萬獻方”、“民間獻寶”、“一劑草藥一根針”等大規模的民間醫方醫術搶救活動,通過專家考評論證、專門課題研究等手段,整理出一批可觀的著作和成果,并將其納入主流中醫藥學的應用范圍,其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隨著中醫春天的到來,近年來國家又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積極、慎重搶救、整理民間醫方精粹,穩妥、有序解決全國現有的大約15萬民間醫藥人員中具有一技之長者的出路問題上做了許多有開拓意義的工作,使民間醫方的開發和利用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不置可否的是,多種歷史原因造成的民間醫方長期處于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狀態,一直無法得到圓滿的解決。一些民間醫方由于缺少規范的實踐和科學的驗證,加之其地域性和個體化屬性的局限,在缺乏有效監督、無法問責的混亂狀態下隨意使用,難免會給使用者的健康帶來了一些危害。因此,對民間醫方的評價和認知,一定要把握原則,區別情況,采取嚴肅的態度,應用科學的方法, ;引入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通過認真的研究、甄別,確定取舍。王詠初主任醫師所做的,正是這種有意義的工作,需要更多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投入。武斷否認民間醫方的地位、作用和盲目夸大民間醫方作用、過分渲染民間醫方效果的做法都是不妥當的,也是欠公允的,需要引起冷靜的思考。
還要強調的是,整理民間醫方的目的,不是要否認或削弱正規醫方的地位和作用,恰恰相反,是在保證正規醫方主導地位前提下,采取多種方法、多種途徑豐富中醫藥學的舉措,對中醫藥學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大別山民間醫方集》一書,把疾病的“主證、病因、治法、方藥與單驗方聯絡為一體”,讓民間醫方作為中醫正規治法的補充,給常規的治法增色添彩:如治療慢性腎炎水腫,在應用常規藥物的同時,服用民間單方甜柿葉,有利于蛋白尿的快速消除;治療風濕類疾病,輔以酒姜雞、鹿茸雞等民間療法,療效顯著;治療鼻衄,配合獨頭蒜搗泥貼足心(涌泉穴)的民間偏方,收效快捷;治療頑固性便秘,加用民間單方紫苑煎水口服,大便自通……如此種種,把有效的民間醫方與中醫的常規治法熔為一爐,增強了常規療法的療效、縮短了治療過程、減少了患者痛苦、找到了二者互助互補的切入點,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大別山民間醫方集》一書,內容翔實、語言樸實、功夫扎實、使用踏實,寫出了一位名老中醫的臨證經驗和行醫體會,對中醫藥工作者,特別是基層中醫藥工作者不無啟示,值得一讀。付梓之際,寫上這些話,一為之賀,二作為序。
衛生部健康教育專家
中國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主任醫師
溫長路教授
2012年12月12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