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光與時光(代序)
我始終不能忘記日落的剎那。那天我們追著太陽走,天氣預報說日落時間是八點一刻。山路彎曲,狹窄而漫長,我的心變得憂慮而渴望。
遠方寬闊的河流上,太陽正像一個金紅色的橘子,在河水上蕩漾,而河水分分秒秒化成細碎的閃爍不定的流光,宛若游動的銀魚上下翻騰。我多想讓那美妙的時光再多停留一刻,然而,閃光的橘子沒有等待我們,轉眼就落進河水之中。
我當然也不能忘記那年的秋山行旅。山坡上的樹宛如一盞盞燈籠,金黃的、粉紅的、深綠的燈籠,光在山上踱步,好像一個大能者,一陣風起,細碎的柔光便慢慢地飄起來,萬花筒一般變化莫測。我看到他的腳步,看到光在他的手中,他走到哪里,光就在哪里。然而只在幾分鐘的時間,這些美妙的幻影就消失了,消失得無影無蹤,天地回歸一片黑暗,歸于混沌之初,好像那些美妙的景物從未來過。
然而我卻知道,那些美好都曾經有過。光就像人生,就像我們經歷過的高山和河流,在暗夜和黎明時分,它們會有不同的表象,他們是礁石,是云朵,是日晷,是宇宙的魔術師。而有些事物,卻永恒不變,日月星辰,塵土沙礫,春夏秋冬,四季輪回。
于是我們深陷在時光的河流之中,行走流動,宛轉起伏,方圓自得。
時光是流動的,就像現在,你翻開這本書,我在你面前展開自己,時光就在梅竹相對時流動起來,我的悲哀和歡樂,與你的悲哀和歡樂,融為一體。
時光又是那樣一種凝固的姿態,它是我們不能徹底了解的某種元素,會深深植根于內心深處,它會沉睡,會變幻,會吶喊,會流淚,然而它不分解,也不消失。它永不湮沒,即使無形。
文學究竟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而寫作?
美國簡約主義大師雷德蒙·卡佛說過,這世上,有比寫小說和寫詩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生活的重任和壓力。
我選擇首先面對生活。因為有生活才有文學。對我而言,文學是白楊樹在湖水中流動的倒影,而白楊樹的名字叫生活。
這本書記錄了我曾經歷過的時光。它如寬闊河水上的點點流光,亦如高山之上的點點柔光,它升起、跌下、變幻、流逝,然而即使在黑暗降臨之時,在世界被黑暗籠罩之后,卻依然鐫刻于內心之石,永不消逝。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
而我,憑曾有過的好時光而活。
是為序。
陸蔚青
2015年10月12日 蒙特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