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藝文一

古列女傳小序       漢劉向

母儀傳

惟若母儀圣賢有智行為儀表言則中義胎養子孫

以漸教化既成以德致其功業姑母察此不可不法

賢明傳

惟若賢明廉正以方動作有節言成文章咸曉事理

知世紀綱循法興居終身無殃妃后賢焉名號必揚

仁智傳

惟若仁智豫識難易原度天理禍福所移歸義從安

危險必避專專小心永懼匪懈夫人省茲榮名必利

貞順傳

惟若貞順修道正進避嫌遠別為必可信終不更二

天下之俊勤正潔行精專謹慎諸姬觀之以為法訓

節義傳

惟若節義必死無避好善慕節終不背義誠信勇敢

何有險诐義之所在赴之不疑姜姒法斯以為世基

辯通傳

惟若辯通文詞可從連類引譬以投禍兇推摧一切

后不復重終能一心開意甚公妻妾則焉為世所誦

孽嬖傳

惟若孽嬖亦甚嫚易淫妒熒惑背節棄義指是為非

終被禍敗

列女傳序          后漢書

詩書之言女德尚矣若夫賢妃助國君之政哲婦隆

家人之道高士弘清淳之風貞女亮明白之節則其

徽美未殊也而世典咸漏焉故自中興以后綜其成

事述為列女篇如馬鄧梁后別見前紀梁李姬各

附家傳若斯之類并不兼書余但囗次才行尢高秀

者不必專任一操而已

女誡           魏荀爽

詩曰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明

當許嫁配適君子竭節從理昏定晨省夜臥早起和

顏悅色事如依恃正身潔行稱為順婦以崇螽斯百

葉之祉婚姻九族云胡不喜圣人制禮以隔陰陽七

歲之男王母不抱七歲之女王父不持親非父母不

與同車親非兄弟不與同筵非禮不動非義不行是

故宋伯姬遭火不下堂知必為災傅母不來遂成于

灰春秋書之以為高也

女典篇           程曉

丈夫百行以功補過婦人四教以備為成婦德闕則

仁義廢矣婦言虧則辭令慢矣婦工簡則織荒矣

是以禮有功宮家室之教詩有牖下蘋藻之奠然后

家道諧允儀表則見于內若夫麗色妖容高才美辭

貌足傾城言以亂國此乃蘭形棘心玉曜凡質在邦

必危在家必亡

女史箴          晉張華

茫茫造化兩儀始分散氣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庖羲

肇經天人爰始夫婦以及君臣家道以正王猷有倫

婦德尚柔含章貞吉婉娩淑慎正位居室施衿結縭

虔恭中饋肅慎爾儀式瞻清懿樊姬感莊不食鮮禽

衛女矯桓耳忘和音志厲義高而二主易心元熊攀

檻馮媛趨進夫豈無畏知死不囗班妾有辭割歡同

輦夫豈不懷防微慮遠道罔隆而不殺物無盛而不

衰日中則昃月滿則微崇猶塵積替若駭機人咸知

飾其容而莫知飾其性性之不飾或愆禮正斧之藻

之克念作圣出其言善千里應之茍違斯義則同衾

以疑夫出言如微而榮辱由茲勿謂幽昧靈鑒無象

勿謂元漠神聽無響無矜爾榮天道惡盈無恃爾貴

隆隆者墜鑒于小心戒彼攸遂比心螽斯則繁爾類

歡不可以黷寵不可以專專實生慢愛極則遷致盈

必損理固有然美者自美翩以取尤冶容求好君子

所讎結恩而絕職此之由故曰翼翼矜矜福所以興

靖恭自思榮顯所期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女史箴           裴頠

膏不厭鮮水不厭清玉不厭潔蘭不厭馨爾形信直

影亦不曲爾聲信清響亦不濁綠衣雖多無貴于色

斜徑雖利無尚于直春華雖美期于秋實冰璧雖澤

期于見日浴者振衣沐者彈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服美動目行美動神天道佑順常與吉人

夫人答拜群妾議       摯虞

漢魏故事王公群妾見于夫人夫人不答拜新禮

以為禮無不答更制妃公侯夫人答妾拜虞議詔

可其議

禮妾事女君如婦之事姑妾服女君期女君不報則

敬與婦同而又加賤也名位不同本無酬報禮無不

答義不謂此先圣殊嫡庶之別以絕陵替之漸峻囗

其防猶有僭違宜定新禮自如其舊

臨城公夫人停省太子妃令 梁簡文帝

纁雁之儀既稱合于二姓酒食之會亦有因不失親

若使榛栗腶修贄饋必舉副笄編珈盛飾斯備不應

婦見之禮獨以親闕頃者敬進酏醴已傳婦事之則

而奉盤沃盥不行侯服之家是知繁省不同質文異

世臨城公夫人于妃既是姑侄宜停省

眼明囊賦           同前

俗之婦人八月旦多以錦翠珠寶為眼明囊因競

凌晨取露以拭目聊為之賦

爾乃裁茲金縷制此妖飾緝濯錦之龍光剪輕羈之

蟬翼雜花勝而成疏依步搖而相逼明金亂雜細寶

交陳義同厭勝欣此節新擬椒花于歲首學夭桃于

暮春

列女傳序          魏書

夫婦人之事存于織組紃酒漿酰醢而已至如嫫

訓軒宮娥成舜業涂山三母克昌二邦殆非匹婦之

謂也若乃明識列操文辯兼該聲自閨庭號顯列國

子政集之于前元凱編之于后隨時綴錄代不乏人

今書魏世可知者為列女傳

蕩子賦         北周庾信

蕩子辛苦逐征行直守長城千里城隴水恒冰合關

山唯月明況復空囗起怨倡婦生離紗獨掩羅帳

長垂新箏不弄長笛羞吹常年桂苑昔日蘭閨羅敷

總發弄玉初笄新歌子夜舊舞前溪別后關情無復

情奩前明鏡不須明合歡無信寄回文織未成游塵

滿囗不用拂細草橫階隨意生前日漢使著章臺聞

道夫婿定應回手巾還欲燥愁眉即剩開逆想行人

至迎前含笑來

搗練賦           魏璀

細腰杵兮木一枝女郎砧兮石五彩聞后響而已續

聽前聲而猶在夜如何其秋未半于是拽魯縞攘皓

腕始于搖揚終于陵亂四振五振驚飛雁之兩行六

舉七舉遏彩云而一斷隱高閣而如動度遙城而如

散夜有露兮秋有風杵有聲兮衣有縫佳人聽兮意

何窮步逍遙于涼景暢容與于晴空黃金釵兮碧云

發白素巾兮青女月佳人聽兮良未歇擘長虹而乍

開凌倒景而將越是時也余響未畢微影方流逶迤

洞房半入宵夢窈窕閑館方增客愁李都尉以胡笳

動泣向子期以鄰笛增憂古人獨感于聽今者況兼

乎秋屬南昌舊福東魯前丘升黃綬之堂論文謝賈

入素王之廟捧瑟齊由愿君無按龍泉色誰道囗珠

不可投

復三族刑議        隋王通

傳曰復三族刑惟不及婦人本志謂謀反大逆夷其

三族不在律令所以嚴惡類也又云女子有從之義

無自專之道若父母有罪而刑已出之女或夫黨坐

誅又有隨姓之戮一人之身內外受刑今女既嫁則

為異姓之妻如或產育則為他族之母嬰戮被刑非

所以哀矜柔弱故三族刑因王敦大惡之后行之以

戒其惡也不及婦人矜無辜也

列女傳序          晉書

夫三才分位室家之道克隆二族交歡貞烈之風斯

著振高情而獨秀魯冊于是飛華挺峻節而孤標周

篇于焉騰茂徽烈兼劭柔順無愆隔代相望諒非一

緒然則虞興媯汭夏盛涂山有有廣隆殷之業

大任大姒衍昌姬之化馬鄧恭儉漢朝推德宣昭懿

淑魏代揚芬斯皆禮極中闈義殊月室者矣至若共

姜誓節孟母求仁華率傅而經齊樊授規而霸楚譏

文伯于奉劍讓子發于分菽少君之從約禮孟光之

符隱志既昭婦則且擅母儀子政緝之于前元凱編

之于后具宣閨范有裨陰訓故上從泰始下迄恭安

一操可稱一藝可紀咸加撰錄為之傳云或位極后

妃或事因夫子各隨本傳今所不錄在諸偽國暫阻

王猷天下之善足以懲勸亦同搜次附于篇末

史臣曰夫繁霜降節彰勁心于后雕橫流在辰表貞

期于上德匪伊君子抑亦婦人焉自晉政陵夷罕樹

風檢虧閑爽操相趨成俗薦之以劉石汨之以苻姚

三月歌胡唯見爭新之飾一朝辭漢曾微戀舊之情

馳騖風埃脫落名教頹縱忘反于茲為極至若惠風

之數喬屬道韞之對孫恩荀女釋急于重圍張妻報

怨于強寇僭登之后蹈死不回偽篡之妃捐生匪吝

宗辛抗情而致夭王靳守節而就終斯皆冥踐義途

匪因教至聳清漢之喬葉有裕徽音振幽谷之貞蕤

無慚雅引比夫懸梁靡顧齒劍如歸異日齊風可以

激揚千載矣

列女傳序          隋書

自昔貞專淑媛布在方策者多矣婦人之德雖在于

溫柔立節垂名咸資于貞烈溫柔仁之本也貞烈義

之資也非溫柔無以成其仁非貞烈無以顯其義是

以詩書所記風俗所在圖像丹青流聲竹素莫不守

約以居正殺身以成仁者也若文伯王陵之母白公

杞植之妻魯之義姑梁之高行衛君靈主之妾夏侯

文寧之女或抱信以含貞或蹈忠而踐義不以存亡

易心不以盛衰改節其修名彰于既往徽音傳于不

朽不亦休乎或有王公大人之妃偶肆情于淫僻之

俗雖衣繡衣食珍膳坐金屋乘玉輦不入彤管之書

不沾良史之筆將草木以俱落與麋鹿而同死可勝

道哉永言載思實庶姬之恥也觀夫今之靜女各勵

松筠之操甘于玉折蘭摧足以無絕今古故述其雅

志以綦前代之列女云

論妓妾改嫁書        唐李諤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三年無改方稱為孝聞朝臣之

內有父祖之沒日月未遠子孫便分其妓妾嫁賣實

損風化妾雖微賤親承衣履服斬三年古今通式豈

容遽褫缞绖強傅鉛華泣辭靈幾之前付送他人之

室凡在見者猶致傷心況乎人子能堪斯忍復有朝

廷重臣位望通顯平生交舊情若弟兄朝聞其死夕

規其妾方便求聘以得為限無廉恥之心棄朋友之

義居家治理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贊務

論別宅婦女入宮表     張廷珪

昨奉進止別宅婦女皆遣入宮或母子生離或男女

永隔冤酷之至有甚于死況所進宮人皆非婉麗陛

下容易將入下人迫囗而行不作無益害有益臣必

知其然矣伏以遭逢昌運沐浴湛恩如不披心竭忱

無乃希旨茍免謹重昧死奏聞伏望少垂矜察

謝妻封弘農郡夫人表     常

古者卿大夫之妻咸曰命婦亦曰內子但有稱謂皆

無封邑其后雖有石延鄉之賜亦無夫人之號唯

漢魏戚里晉宋外家平原清河疏郡以馭貴建昌高

密啟邑以睦親猶止于郡縣君而已近代著令國朝

相襲階至三品妻封夫人上比鵲巢遠齊翟茀禮秩

兼盛等威稍逾其或襄贊勛臣光華戚屬以茲而授

尚可相循臣以凡賤謬承委遇尸職已久愧心匪寧

仰酬國恩分寸未展內省家事慈渥過豐又蒙曲私

沾及主饋特封嘉號載錫徽章中壸慶其秩高外姻

賀其禮盛儀參貴列寵極私門自顧何功叨榮至此

頓逾涯分退益兢惶無任荷戴屏營之至

列女傳序         舊唐書

女子稟陰柔之質有從人之義前代志貞婦烈女蓋

善其能以禮自防至若失身賊庭不污非義臨白刃

而慷慨誓丹衷而激發粉身不顧視死如歸雖在壯

夫恐難守節窈窕之操不其賢乎其次梁鴻之妻無

辭偕隱共姜之誓不踐二庭婦道母儀克彰圖史又

其長也末代風靡貞行寂寥聊播椒蘭以貽閨壸彤

管之職幸無忽焉

列女傳序          唐書

女子之行于親也孝婦也節母也義而慈止矣中古

以前書所載后妃夫人事天下化之后彤史職廢婦

訓姆則不及于家故賢女可紀者千載間寥寥相望

唐興風化陶淬且數百年而聞家令姓窈窕淑女至

臨大難守禮節白刃不能移與哲人烈士爭不朽名

寒如雪霜亦可貴矣今采獲尤顯行者著之篇以緒

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懿云

古列女傳序        宋曾鞏

劉向序列女傳凡八篇事具漢書向列傳而隋書及

崇文總目皆稱向列女傳十五篇曹大家注以頌義

考之蓋大家所注離其七篇為十四與頌義凡十五

篇而益以陳嬰母及東漢以來凡十六事非向書本

然也蓋向舊書之亡久矣嘉佑中集賢校理蘇頌始

以頌義為篇次復定其書為八篇與十五篇并藏于

館閣而隋書以頌義為劉歆作與向列傳不合今驗

頌義之文蓋向之自序又藝文志有向列女傳頌圖

明非歆作也自唐之亂古書之在者少矣而唐志錄

列女傳凡十六家至大家注十五篇者亦無錄然其

書今在則古書之或有錄而亡或無錄而在者亦眾

矣非可惜哉今校讎其八篇及十五篇者已定可繕

寫初漢承秦之敝風俗已大壞矣而成帝后宮趙衛

之屬尢自放向以謂王政必自內始故列古女善惡

所以致興亡者以戒天子此向述作之大意也其言

太任之娠文王也目不視惡色耳不淫聲口不出

傲言又以謂古之人胎教者皆如此夫能正其視聽

言動者此大人之事而有道者之所畏也顧令天下

之女子能之何其盛也以臣所聞蓋為之師傅保姆

之助詩書圖史之戒珩璜琚瑀之節威儀動作之度

其教之者雖有此具然古之君子未嘗不以身化也

故家人之義歸于反身二南之業本于文王夫豈自

外至哉世皆知文王之所以興能得內助而不知其

所以然者蓋本于文王之躬化故內則后妃有關睢

之行外則群臣有二南之美與之相成其推而及遠

則商辛之昏俗江漢之小國兔罝之野人莫不好善

而不自知此所謂身修故家國天下治者也后世自

學問之士多徇于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室家既不見

可法故競于邪侈豈獨無相成之道哉士之茍于自

恕顧利冒恥而不知反己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

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信哉如此人者非素處顯

也然去二南之風亦已遠矣況于南向天下之主哉

向之所述勸戒之意可謂篤矣然向號博極群書而

此傳稱詩芣囗柏舟大車之類與今序詩者之說尢

乖異蓋不可考至于式微之一篇又以謂二人之作

豈其所取者博故不能無失歟其言象計謀殺舜及

舜所以自脫者頗合于孟子然此傳或有之而孟子

所不道者蓋亦不足道也凡后世諸儒之言經傳者

固多如此覽者采其有補而擇其是非可也故為之

敘論以發其端云

女戒            邵雍

婦道之常順惟厥正是曰天明是其帝命嘉爾婉娩

克安爾親往之爾家克施克勤爾順惟何無違夫子

無然囗囗無然訿訿彼是而違爾焉作非彼舊而革

爾焉作儀無非無儀女生則戒王姬肅雍酒食是議

貽爾五物以銘爾心錫爾佩巾墨予誨言銅爾提

謹爾賓薦玉爾奩具素爾藻絢枕爾文竹席爾吳莞

念爾書訓思爾退安彼實有室爾勿從室遜爾提提

爾生引逸

夫妻封號論         朱熹

婦人封號有夫為秦國公而妻為魏國夫人者亦有

封兩國者秦檜封兩國范伯達笑之曰一妻而為兩

國夫人是何義理故蔡京皆改隨其夫號如夫封建

安郡則妻亦封建安郡夫人封秦國則妻亦封秦國

夫人侯伯子男皆然如淑人碩人宜人孺人之類亦

京所定各隨其夫官帶之后人謂淑人碩人非婦人

所宜稱看來稱碩人亦無妨惟淑人則非所宜爾但

有一節未善有夫方封某郡伯而妻已先封某國夫

人者此則與京所改者相值齟齬不可行蓋其封贈

格法如此當初合并格法也與整頓過則無病矣遂

使人得以咎之謂其法自相違戾如此是亦京不子

細乘勢粗改后人以其出于京也遂不問是非一切

反之

列女傳序          遼史

男女居室人之大倫與其得烈女不若得賢女天下

而有烈女之名非幸也詩贊衛共姜春秋褒宋伯姬

蓋不得已所以重人倫之變也遼據北方風化視中

土為囗終遼之世得賢女二烈女三以見人心之天

理有不與世道存亡者

列女傳序          宋史

古者天子親耕教男子力作皇后親蠶教女子治生

王道之本風俗之原固有在矣男有塾師女有師氏

國有其官家有其訓然而詩書所稱男女之賢尚可

數也世道既降教典非古男子之志四方猶可隆師

親友以為善女子生長環堵之中能著美行垂于汗

青豈易得哉故歷代所傳列女何可棄也考宋舊史

得列女若干人作列女傳

列女傳序          史金

漢成帝時劉向始述三代賢妃淑女及淫泆奢僭興

亡盛衰之所由匯分類別號列女傳因以諷諫范曄

始載之漢史古者女子生十年有女師漸長有麻枲

絲繭之事有祭祀助奠之事既嫁職在中饋而已故

以無非無儀為賢若乃嫠居寡處患難顛沛是皆婦

人之不幸也一遇不幸卓然能自樹立有烈丈夫之

風是以君子異之

列女傳序          元史

古者女子之居室也必有傅姆師保為陳詩書圖史

以訓之凡左右佩服之儀內外授受之別與所以事

父母舅姑之道蓋無一不備也而又有天子之后妃

諸侯之夫人躬行于上以率化之則其居安而有淑

順之稱臨變而有貞特之操者夫豈偶然哉后世此

道既廢女子而處閨闥之中溺情愛之私耳不聆箴

史之言目不睹防范之具由是動逾禮則而往往自

放于邪僻矣茍于是時而有能以懿節自著者焉非

其生質之美則亦豈易致哉史氏之書所以必錄而

勿敢略也元受命百余年女婦之能以行聞于朝者

多矣不能盡書采其尢卓異者具載于篇其間有不

忍夫死感慨自殺以從之者雖或失于過中然較于

茍生受辱與更適而不知愧者有間矣故特著之以

示勸勵之義云

內訓序       明仁孝文皇后

吾幼承父母之教誦詩書之典職謹女事蒙先人積

善余慶夙備掖庭之選事我孝慈高皇后朝夕侍朝

高皇后教諸子婦禮法唯謹吾恭奉儀范日聆教言

祇敬佩服不敢有違肅事今皇帝三十余年一遵先

志以行政教吾思備位中宮愧德弗似歉于率下無

以佐皇上內治之美以忝高皇后之訓常觀史傳求

古賢婦貞女雖稱德性之懿亦未有不由于教而成

者古者教必有方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

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庵朱子爰編緝成書為小

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取范曄

后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憲女

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

曲禮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詩之小序及傳記而為

之者仰惟我高皇后教訓之言卓越往昔足以垂法

萬世吾耳熟而心藏之乃于永樂二年冬用述高皇

后之教以廣之為內訓二十篇以教宮壸夫人之所

以克圣者莫嚴于養其德性以修其身故首之以德

性次之以修身修身莫切于謹言行故次之以慎言

謹行推而至于勤勵節儉而又次之以警戒人之所

以獲久長之慶者莫加于積善所以無過者莫加于

遷善數者皆身之要而所以取法者則必守我高皇

后之教也故繼之以崇圣訓遠而取法于古故次之

以景賢范上而至于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又推而至

于母儀睦親慈幼逮下而終之以待外戚顧以言詞

淺陋不足以發揚深旨而其條目亦粗備矣觀者于

此不必泥于言而但取其意其于治內之道或有裨

于萬一云永樂三年正月望日序

女誡內訓序         神宗

禮稱天子理陽道以聽天下之外治后理陰德以聽

天下之內治男子正位化成俗美故能不降階序而

天下咸理朕以沖昧統膺鴻緒仰承圣母諄諄訓迪

勉以法祖親賢勵學勤政為務數年以來始克有省

俯焉思所以興道致理者庶無廑夫慈慮焉頃以中

宮正位宗廟有助圣母恐母儀之教未闡乃取曹大

家女誡一書俾儒臣注解以弘內范蓋以此書簡要

明肅足為萬世女則之規夙經圣慈服膺誦法是以

亟為表章暨仁孝文皇后內訓二書俾諸保傅姆朝

夕進講于宮闈爰以毓成淑德用奠坤維共襄干治

則是書之功莫大焉仍鏤其副本頒示中外使庶民

之家得以訓誨女子有資閫教其于刑于之化不無

裨益云爾萬歷八年歲在庚辰春三月御制序

古列女傳序        黃嘉育

客有問于黃懷英氏曰劉中壘津津女德王臨川迂

其述諸狂女而子又津津中壘也將不臨川是乎曰

姬吾語若地美而嘉禾生焉水清而嘉魚出焉易兇

歸妹詩贊王睢昌國刑家內則焉賴客何不臨川迂

而迂中壘也曰中壘列傳八篇離為十五益以十六

今不問其有無頌向歆撰而皆以為中壘傳乎曰向

傳八篇曹注離之固向傳也益以陳母而下十六傳

即不向筆而不失向意亦向傳也合而炊與析而炊

而皆可熟也或炊粱或炊稷而皆可也曰漢去三

代近向所校天祿石渠之書宜甚精今取而圖之則

未知所圖者古佩服歟今佩服歟曰古者笄冠飾首

今則有步搖金爵翠翹搔頭古者褕衣揜形今則有

鳧翳方空雉頭鶴繡便娟追俗冶化從時令向而在

則未知所圖者古佩服歟今佩服歟曰碩士畸人貞

臣順子傳之圖之將有風也而奚以是戔戔而巾幗

為曰古者后侲出就館不囗色不異味不傲言非時

而樂則太師韞琴而稱不習有胎教焉既身阿保

負之士妻食之傅姆之專良慈愛提攜之有襁褓教

焉始語而詔之數詔之方名有孩提教焉羈貫成童

而就外傅則成人之道習過半矣故曰父之教子也

倍母而子之化于母也十父則唯是巾幗焉其忽之

也曰吳道子作地獄變相而酷吏仿以鍛煉子亦取

其嫮節孟行而風已遠矣孽嬖而下不幾雅終而侏

儒戲乎曰詩存濮上書紀牝晨不聞囗姒獨垂而龍

漦之女削不錄也且人情有所艷必有所丑并而敶

之掇百金當不掇摶黍矣夫女子幼而公宮教之字

而夫子刑之陽教修陰事理房闥宜而萬化起至于

宮闈恣趙朝政由王雖日取中壘而萬之而笑其迂

者疑不止一臨川也客唯唯適剞劂氏負版告成乃

述客難而弁之簡端以為序

七誡序           程涓

夫二儀攸奠正內外之位斯分兩族交承假室家之

愿永畢寤寐窈窕之詩發情而止乎禮義式嚴保姆

之化中冓而修夫帷薄彤管以之飛華緗冊于焉騰

茂經之女則淑訓多方垂諸世典諒非一操故夫媯

汭興虞涂山起夏有有莘廣隆殷之業太囗太姒

衍昌姬之化以至孟母敬姜誓仁于鄒魯叔隗離春

取伯于晉齊少君之從約禮德曜之符隱志閨范女

訓之益此其彰明較著者也有漢永初間大家班氏

以扶風世胄家學相傳石渠大業國憲踵美博學涵

淵美在三之高誼貞心皎日勵從一之孤標從容宮

掖嚴婕妤妃后之師出入宸旒參朝會因革之政寓

箴規于賦誦成揖讓于戚畹積勤任子抗疏從兄邀

恩加金紫之榮愜生入玉門之想可謂婦則母儀絕

今古者矣迨乎耆年思貽厥訓會畢鹿車之遣爰

申雞鳴之誡惆悵綢繹而女誡七篇作焉綴管命辭

出經入史抒思撰錄肆事雜物申亹亹之凡例囗引

喻以多端吐款款之微言理陳詳而順序以誡命訓

義取無違以七斷章數符陰偶才惠如曹豐生論難

之不能儒碩如馬南郡服習之恐后信婉孌之弦韋

而紈素之龜鑒也黃生開父披藝閑暇每厭艷編登

梓竹素務求典策以班姬號女中之宣文女誡備閫

內之觀鑒爰授剞劂用布寰區夫使游女蕩嬖回冶

靚為柔貞才婦淑姬施膏沐于訓詁宮北毋容趙后

之詰周南蔚有江漢之遺九重圣善之祝軼五而超

三兩宮慈仁之化篤近而舉遠是編也未必無小補

者矣庶幾哉上窺作者之美意抑亦不負梓者之用

心乎

女孝經序          前人

自石臺孝經行而女孝經出其言采典墳經傳雜拾

彤管內則之遺其所敘列自開宗明義以至王后夫

人邦君庶人舅姑三才孝治賢明紀德行五刑之屬

廣之為要道守信揚名諫諍胎教母儀不一而足以

舉惡之鑒戒終焉天下國家戚畹閨壸之故犁然當

矣其檃括以就是編則唐朝散郎陳邈妻鄭氏屬曹

大家意為之黃生開父見而悅焉以其分章取義居

然洙泗面譚伏氏女之傳尚書宋宣文之注周官皆

是類也乃授之剞劂氏分章而圖之以梓梓成不佞

幸而卒業序之蓋有私感焉則以古今之升降者懸

殊而悉唐室之所以不競也何也至德要道先王所

以順天下而和萬民仲尼之授受曾子者備矣閨門

具禮之篇于女德舉大概焉夫非是編之綱領乎哉

男正位外女正位內天地之大義也隆古盛時關睢

麟趾之化由宮闈而達懸故家人宜而刑于者遠

若媯汭涂山囗姒之盛于今為烈世典備載焉

蓋孝順德也備道大而取數弘天子王公所資先孩

提幼所固有而婦人女子未有能廢之者也今經

所敘列者具是矣唐自長孫后理陰教彌自撿束采

古婦女事著女則徐惠妃擬楚詞善諫諍宋尚宮擬

女論語皆卓有孝敬著賢淑聲迨武氏窺伺之后家

法大潰及開元間詔論孝經同異孔鄭二家之學若

聚訟然已卒廢孔行鄭而閨門之章刪而永錮惡在

其利女貞也稱先王孝治錫類意哉秦韓虢封國以

來已多慚德馬嵬之役以一女子故奄至播遷邦分

崩離析而不能守后戚女謁之禍幾與唐相始終閨

門之訓何可廢不講耶由斯以談女德在隆古則升

升則尊經在叔世則降降則畔教閨門之臧否而天

下之治忽系之矣此女孝經之所由作也雖其文辭

多襲舊章軼事未極馴雅然出于娥眉柔婉笄韋者

流視古才人學士之作何多讓焉乃其憫朝政悼時

事而慨然致芹曝之獻其意念良深遠矣當是時也

朝廷嘉納之行其書于世若津津乎孝治而卒無救

于天寶之亂且也鄭氏以其侄女為永王妃思用是

為掖庭弦韋而房陵徙置內莫能助之是編也不幾

于贅乎哉然要非經之罪也讀其書論其世即媯汭

涂山囗姒之隆夫孰有踰越者乎女德而竟此

可以室家可以國天下矣萬歷庚寅正月望吉

書七誡后         黃治征

嗟嗟女德之所關大矣與男教并蓋天地陰陽判合

兼資理有固然鏡之往古興廢存亡天下國家罔不

由茲大要以宣淫懷妒縱逸欲而悖倫常則以之廢

而亡守貞逮下懷淑慎而遵彝教則以之興而存其

化之樞而福之基乎故女訓女則女傳古人莫不于

是為兢兢然而樞泥基壞防潰紀黷摧敗而不可救

藥者且相望于世無亦陰柔嬖嫟眇論難諭要在男

教聿修反躬而樹儀乎即儀樹矣而不克令終者雖

圣哲之門且以不免無亦以至要又在于女子之一

心乎心恒惕勵女德其庶幾矣余睹軼詩見周之內

德與周之所以王焉太姜太任太姒一德相承三后

克贊故其詩曰天立厥配曰維德之行曰俔天之妹

然亦以周自太王世德日盛作求罔替表正閨門故

其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史之所記端一誠莊則其房

中所傳自有心法故其詩曰思齊太任曰思媚周姜

曰太姒嗣徽音噫余于是知秉心要矣刑家急焉茍

知此義則于女訓諸書直糟粕之又何有于班氏女

誡區區數章乃壽之梓何為哉雖然人心之善有感

則興無感則忘男教之修尚資經籍矧茲女誡余諦

觀之知其裨于女德者匪淺鮮也女德象坤坤道承

干故推厥生寢地示下弄瓦示勤見廟示祀主卑弱

也揭之為第一其次則有夫婦之義矣婦之事夫猶

夫御婦不先之學婦道曷全故誡其知學而以夫婦

為第二柔順利貞婦之要也男恐如鼠女恐如虎故

誡其止足恭下而以敬慎為第三德容言功婦之行

也德匪才名言匪辨口容匪美麗功匪工巧故誡其

慎修而以婦行為第四婦一夫也人一天也天不可

二夫不可再故誡其居貞而以專心為第五婦之舅

姑夫之父母是非曲直反唇相稽即爾專心終非淑

德故誡其聽順而以曲從為第六婦之叔妹伯姒之

類自高自驕不謙不順庭有閑言姑嫜靡樂故誡其

去驕盈守謙順而以和叔妹為第七分章列目井井

有條意屬義聯繩繩有序出經入史班班有據故讀

卑弱而知女德之大端讀夫婦而知典學之為要讀

敬順而知犯剛之速戾讀婦行而知立身之有度讀

專心而知貞烈之寡過讀曲從讀和叔妹而知家人

之攸宜是誡也真所謂約而遠微而臧其裨于女教

者大而作婦順者深也故史臣紀之列傳而余特表

章為一書楷錄其文圖畫其像俾讀其文則由文而

見意觀其像則由像而識心且兼其注俾人由注而

得文閨門之暇房帷之中保姆在前妾媵在后目無

異視口無異說心無異思女德其有進乎且也班氏

之賢具載史籍女誡固其躬行心得之余者誠因是

而想見其為人一慕效之則家班氏而戶大家其所

不可傳者在我此誡亦直糟粕之可矣昔慈闈母吳

夫人幼時受此誡不幸早世淑德猶著閨門是刻也

亦志思云

書女孝經后         前人

大哉孝之為德也分渾元而立體經義貫于兩儀資

品匯以順名道德苞乎萬象蓋有生則有倫倫莫巨

于二人有倫則有孝孝實貫乎百行孝之所為大也

然若可望于君子未可望于匹婦詎知婦質陰而配

陽處房帷而相夫子匪僮僮何以助奠匪怡怡何以

承歡暌乖則家人離溺僻則群小慍女子之孝所為

大也顧一本同氣男之孝萌自孩提異姓殊族女之

孝猶俟推類夫家云內性非天然蘋藻有齊寒煥溫

色匪石匪席宜室宜家淑媛寡能愚婦鮮喻女子之

孝所為難也但世有克孝者或母儀于率土或章順

于阛阓或終譽于夙夜或善則于不朽或動天地而

迓休征或感神明而昭景福無論徽音即言叔季代

粒以乳冒刃全生提甕不以貴寵驕盈斷鼻不以存

亡改易以昌祚裔以延年齡以察神明以孚魚鳥班

班史冊不可枚數不則匱神斬祚敗類玷躬此又女

子之孝得失之林也夫道大不可以小視事難不可

以易舉法其所以得戒其所以失曷以哉載籍言孝

無慮百端孝經一書實為簡要章僅十八義徹重元

蓋宣尼之遺言孝子之龜鑒也有唐鄭氏有慨于中

謂閨門章缺女孝未詳雖道無二致而天地則懸教

本同歸而陰陽殊別于是效其章句作女孝經綱舉

目張一準先圣立言垂訓專屬房帷若以班氏為女

中之尼父諸女為女中之曾參首以開宗明義謂一

孝徹于三靈揭大端也次之后妃知關睢之樂窈窕

次之夫人知專直之保宗廟次之邦君知禮法之守

祭祀次之庶人知蠶織之為義利示大概也曰事舅

姑愛敬推自父母婦職也曰三才承干猶之一天妻

道也曰孝治雍睦洽于上下廣仁也曰賢明聞見比

于媵妾廓智也曰紀德行則備五而除三而天夫之

義益彰曰五刑則禁囗寡欲而逮眾之惠益溥曰廣

要道曰守信曰廣揚名則異接而咸宜居貞而守一

行成而譽著諫諍匡惡也胎教善鞠也母儀式谷也

終之舉惡昭大戒也或引經以終義或援古以證說

雖言歉于雅馴而意切于懲勸即大家之口吻諄諄

著明若孔曾之論難循循有序表上皇唐詔頒寰宇

有裨風化世所其珍惜方策之魯魚期剞劂之燦爛

楷書圖像披閱宛然言同面命人似起原如樊如班

如姜師氏在側若妹若驪若夏荼毒在旁雖宋高之

御筆馬遠之繪章何以加茲則見女子之孝圖難如

易舉大如細孝道得而婦順明章婦順明而男教益

顯誠補先圣之未逮端閨范于無窮者也如曰不然

請問來哲

古今女史序        趙如源

傳以四德高婦行次具婦言則女紅其后也古者璇

宮以才人誦箴記事每供應對則女學士其選矣昔

司馬光嘗謂風化之原本于男女易以陰陽合德為

中和之至詎謂女史可偏廢乎譬之天道如歉于飛

霜冷露則四時元氣不周地道廢弱水柔泉則五行

運化有闕是以孔子訂詩而關睢麟趾為王化伊始

毋論葛覃樛木之什即竹竿雄雉在所必載所以風

天下也三代而下女德之可風者不知凡幾獨太姜

太囗太姒聿啟成周八百基業嗣而椒閣蘭房桑壇

織室奉日月之華者曾不少替至于慈令三遷和丸

畫荻繩繩為母世范安可泯然而不與史乘爭烈乎

大雀東征搗素自悼即陳思王且為避舍若夫臨蘭

修竹雙鶴樓東孰非機云潘左之儔哉至于徐蕙進

疏之忠也緹縈上書之孝也甄氏題詞之節也李妙

緣代罪之義也曹大家女誡之該也長秋宮讓表之

遜也彤管熠耀可殫述耶竊怪夫班史氏之略于婦

行也余不慧每于燈蘿薜之余課子世杰綢繹百

家漁獵稗官傳載輯選古今名媛自皇娥嫘祖以還

下迨春秋戰國漢魏六朝暨唐宋以及昭代其間蘭

儀玉度寶跗蕓編琢玉鏤金剪霞裁雪吐鳳唾珠輝

煌竹冊文章詩賦擲地作金聲者共計二十卷命之

女史蓋與史乘共昭合德之義俾天下后世曉然知

女學士猶勝須眉丈夫哉其于風化之原未必無少

補云

名山藏列女記序     何喬遠

賢淑之女世所不易得也存之可以輔世道貞之與

烈郡國志比比有乃其事雖甚難而跡多相類余又

不勝收焉蓋于此有幸不幸矣若夫深山巨野之間

奇節艱貞不登于君子之載至泯泯乎無聞者烏可

謂無人哉則又余所不得而收者也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0:15:21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黔江区| 成安县| 周宁县| 上林县| 金乡县| 中方县| 五寨县| 汝州市| 沧源| 寿光市| 东至县| 靖远县| 永定县| 德保县| 板桥市| 盈江县| 长治市| 崇义县| 闸北区| 科技| 新津县| 彭泽县| 北票市| 西畴县| 桃江县| 安泽县| 江永县| 丹阳市| 措美县| 齐河县| 辽宁省| 鱼台县| 望城县| 拉萨市| 景泰县| 高碑店市| 廉江市| 桐梓县| 阳新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