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7章 日常科學保健常識(17)
- 第16章 日常科學保健常識(16)
- 第15章 日常科學保健常識(15)
- 第14章 日常科學保健常識(14)
- 第13章 日常科學保健常識(13)
- 第12章 日常科學保健常識(12)
第1章 日常科學保健常識(1)
日光浴與健康
日光浴是人體在陽光下接受照射,俗稱“曬太陽”。它對人們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人體皮膚受到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會產生和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 有助于機體骨骼的健康生長,增強骨骼的堅韌性,提高骨骼質量。可以防治骨骼脆弱、骨質疏松而發生腰背關節疼痛、骨折。
有報道說,德、美科學家研究證實,維生素D 參與機體血液循環,不僅可以降低血壓,而且還可以降低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
在戶外曬太陽,還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增加氧的攝入量,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提高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并可以起到抑制細菌、病毒入侵機體,以及殺滅細菌、病毒的作用。
但曬太陽時間過長,過多接受紫外線照射,既會導致皮膚退行性病變,促使皮膚老化,以及體表日光疹、斑痣、黑色素瘤和皮膚癌等多種皮膚病發生,也會損傷視網膜,引起視力下降和眼部疾病。因此,人們曬太陽要注意科學方法。
1、把握時間。要選擇陽光不強的時候,上午8-10時,下午16-18時是曬太陽的最佳時間。人們可結合個人健康狀況,季節寒暑和客觀環境確定時間,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但一定要避開上午11時-下午15時這段時間。每次曬太陽以30-60分鐘為宜。
2、加強防護。曬太陽時要穿長袖衫,長腿褲,要選穿紅色、白色和淺灰色等有利于陽光射線穿透的服裝,不要穿黑色的服裝,要戴遮陽帽和淺色的太陽鏡,身體暴露部分可涂防曬霜。
3、注意飲食。為補充機體因呼吸、排汗所失去的水分,以及增強機體對紫外線照射的抵抗力,要多喝水,多吃含有維生素C 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體弱多病的人群,曬太陽前要征求醫生的意見。
哪些時尚生活影響聽力
3月3日是我國第七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目前,我國聽力語言障礙人數高達2057萬,北京現有聽力語言殘疾人達20多萬,而這一數字,正在以每年2萬至4萬的速度遞增。在這些存在聽力障礙的人當中,因為不在意保護而造成后天失聰的占80%以上。
專家表示:耳部及聽力受傷害的群體越來越趨向年輕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耳方式都會對脆弱的耳朵產生傷害,如果不注意用耳健康,那么您將遭遇名副其實的“無聲”。
保健之道多補腎
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聽力的減退與腎虛有著密切的關系。故老年人要多服用一些補腎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龜齡丸,以及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豬腎粥等,這些藥物及食物對保護聽力頗有助益。
做完十件事后必須洗手
做完十件事一般來說,人們的一只手上沾附著大約40萬個細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手洗不干凈,后果不堪設想。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閑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此時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致使健康的身體受到侵襲。
這里給你列舉出做這十件事后一定要洗手:1.飯前飯后;2.便前便后;3.吃藥之前;4.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5.做完掃除工作之后;接觸錢幣之后;6.接觸別人之后;7.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臟東西之后;
8.戶外運動、作業、購物之后;
9.抱孩子之前;
10.接觸過傳染物品,更要經過消毒反復洗。
“全民缺鈣”不可信
前幾年刮起的補鐵熱、補鋅熱已基本過去,這幾年又刮起“全民缺鈣風”引發的補鈣熱。鈣是人體必需的元素,成人體內鈣總量1200克左右。99%集存于骨組織中。人每日需要攝取300多毫克的鈣元素以維持血鈣穩定,保證神經細胞的正常功能。
由于鈣的吸收率一般在30%-40%(在缺鈣情況下,腸有提高吸收,腎有降低排泄的自動調節功能)。我國建議每人每日鈣的攝入量為800毫克。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發現,居民每日平均膳食的鈣攝入量為405.4毫克,只占推薦量的50%多一點。作為每個個體,由于年齡不同,生理情況不同,飲食習慣不同,鈣的攝入量與需要量也就不同,不應據此提出“全民缺鈣”的結論。據調查,我國兒童佝僂病患病率15.19%,中年男子骨質疏松率16.9%。女子51.5%,據此就不應相信那種非正式調查報告所說“90%以上中小學生骨骼缺鈣”的“結論”。
膳食補鈣是最符合生理特點的方法。人類也是這樣延續下來的。牛奶、蝦皮、芝麻醬是含鈣豐富的且易獲取的食品。奶中鈣與蛋白結合吸收率可達40%以上。每日飲用250克,可攝入鈣元素340毫克左右,再從其他食品中(有專家說250克大米,300克菜中就會有400多毫克的鈣)攝入400毫克就能基本滿足生理需求。如從膳食中仍達不到需要量,或發生缺鈣疾病,也應到醫院檢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制劑。
保健品不是萬能品
很多保健品在宣傳時夸大自己的功能,仿佛無所不能。其實,對保健品目前我國衛生部只批準了22種功能,他們是:免疫調節、調節血脂、調節血糖、調節血壓、延緩衰老、改善記憶、改善視力、促進排鉛、清咽潤喉、改善睡眠、促進泌乳、抗突變、抗疲勞、抗輻射、耐缺氧、減肥、促進生長發育、改善骨質疏松、改善營養性貧血、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美容、改善腸胃功能。其他所有超出此范圍的關于保健品功能的宣傳都是不確切的和不可靠,且是違法的。
保健品是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如果是有病應及時去醫治,而不能依賴保健品。即使是健康上的需要,也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建議有針對性地食用保健品,不可亂用,否則,既浪費了錢,又起不到任何保健效果,甚至對身體有害。
在購買保健品時,要注意出廠日期,特別要注意認清是否是衛生部批準的產品和功能,是否具有批準文號和衛生部保健品標志。對那些缺少批準文號的產品,其安全性和保健功能是沒有保障的。
防老先從腿上始
經驗證明:人老先從腿上起,防老先從腿上始。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其一,人腿的靈活程度,是老化的重要標志。有的學者認為,步履蹣跚是老年人衰老的最早特征。這是因為人體的老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有一定的老化順序,骨骼、肌肉、皮膚等組織老化較早,尤其是在運動系統中,腿的負擔最大,它是人體的支柱,支撐著全身的重量,擔負著完成人的走、跑、跳等活動,如果出現肌肉松弛、收縮無力時,便會出現下肢沉重;不能長時間站立,步履艱難,甚至需借助拐杖,這就意味著衰老的到來。
其二,生命在于運動,防老離不開運動,運動離不開腿。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每天遛個早,保健又防老”,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防老要先防腿老。老年人應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堅持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適合老年人的體育鍛煉項目很多,可選擇簡單有效、容易堅持、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項目。
關節痛的自我保健
關節痛往往由于關節炎引起,關節炎最常見的是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有游走性、多發性、對稱性的特點,急性發作時關節局部紅腫、痛熱無力。
為了預防氣候變化對關節疼痛的影響,應做到以下幾點:
(1)選擇適宜的體育鍛煉鍛煉時關節活動的幅度應由小到大。不要過多而又集中地進行大強度的跑跳活動,以免關節負擔過重,導致復發。
(2)保持居室、個人的清潔衛生室內空氣要流通,地面要干燥,衣服、被子要勤曬,防止感冒等上呼吸道炎癥,減少誘發因素。
(3)避免潮濕和寒冷的侵襲根據氣候變化合理減衣服。運動后,汗水浸濕的衣服要立即換掉,千萬不要圖一時涼快,到風口吹風或洗冷水浴。
(4)經常按摩病變部位按摩能緩解神經壓力,消除腫脹,使肌肉得以松弛。
(5)及時治療一旦病情復發,應及時對患病關節做熱敷,增加局部血流量。
另外,關節炎的患者應懂得,因天氣變化而引起的短暫發作,并不表明病情惡化,不要亂用藥,尤其不要隨意增加激素的含量,如強的松等,這類藥具有掩蓋病情的作用。
季節交替時的自我保健
季節更替之時,如天氣逐漸變涼了,風濕和骨關節病、心腦血管病人常會感到不適。這是因為氣溫漸冷使人體的血管逐漸收縮,給人體內循環造成障礙。為使患者減少病痛,大家應注意掌握季節交替時的保健醫療常識。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每日晨起,切勿立即動身下床,應當輕揉雙目,感覺視物清晰,沒有任何異常時,再行頭面干沐浴,做幾次深呼吸,覺得胸腹無不適感后起床。輕輕拍打軀干和四肢,振蕩活動血脈,再打開窗,更換空氣,在室內呆一會兒,然后再到室外曬太陽,做些煅煉。其次要預防大便干燥,盡量多吃高熱量低脂肪的食品,少食無鱗魚。
患風濕和骨關節病的人注意防御風寒保暖,尤其是有病部位關節,勿使皮膚直接接觸冷水,以防濕寒侵入。另外,風濕患者在選用抗風濕藥物時一定要注意,凡是具有抗風濕作用的藥物,多有毒性,應注意保肝、利尿,此外,如采用熱敷、蠟療、針灸、火罐,以及烤電等理療方法時,應注意療后保暖,骨關節病人還應注意適當補鈣。
最近新興起的足部按摩對一些季節慢性病也有一定的療效。它除了可以作為一種舒適的物理保健手段外,還可減輕女性的痛經、緩解經期不定、雌性激素水平下降等問題。
落枕之后怎么辦?
一般來說,落枕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落枕之后應積極活動,不能因為怕疼而不做運動。
低頭仰頭坐在椅子上,挺起胸部,頭先向下低,以下頷骨挨著胸為止。然后向上仰頭,眼朝天上看,停3秒鐘再低頭。如此反復20次。
左右擺頭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頭先向左擺。然后再向右擺。左右擺動20次。
搖擺下頜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胸部挺起,用力左右搖擺下頜。連續進行20次。
伸縮頸部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先將頸部盡量向上伸長,再將頸部盡量向下收縮,這樣能使頸部的肌肉得到活動。連續伸縮20次。
旋轉頸部坐在椅子上或站在地上,身體盡量不動,先向左旋轉頸部90度,再向右旋轉頸部90度。左右各20次。
按摩枕部先將兩手掌搓熱,再用兩手掌在頭部枕部位用力按摩,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按摩能改良局部血液循環,使扭傷好轉。疼痛減輕。
五種頭痛不是病
藥物性頭痛
口服避孕藥后常引起或加劇頭痛;服用擴血管及擴支氣管藥劑、消炎痛、麻黃素、抗抑郁劑等藥,亦可引起。
美味性頭痛
味精里谷氨酸鈉直接作用于腦部血管引起,空腹喝下肉湯時谷氨酸鈉吸收過快,也易出現頭痛。
饑餓性頭痛
由饑餓引起反射性頭部血管痙攣和隨后的被動性血管擴張所致,可伴疲倦、出汗、頭昏、眼花、焦慮等癥狀,進食后10分鐘內消失。
競爭性頭痛
整日處于緊張狀態,可使體內交感神經持續興奮,血壓升高,肌肉緊張。導致頭部脹痛,頭暈或一側偏頭痛。
吸煙性頭痛
被動吸煙后出現頭痛,脫離環境后2~4小時可緩解,少數人需睡眠后頭痛方可消失。
心情不佳時的療法
自我認知療法心理學認為,對客觀事件的認知評估,可以影響人的情緒狀態,所以改變消極認知就可以調節情緒,控制焦慮。首先寫出所有產生焦慮情緒的事件及消極的認知,然后在心理醫生指導下,找出相應的積極的辦法,并力爭做到今后遇此類事件時,用積極的觀念來評估事件及自己。
音樂療法選什么曲子欣賞,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情趣而定,曲子要適合當時的心理感受,并能讓自己走出不佳的情緒。
運動療法在體育活動中,人的注意力集中于活動本身,可以使人暫且從不佳情緒中解脫出來。這些運動應以能娛樂和自我鍛煉為主,因為自娛性鍛煉引起的機體緊張反應,一經運動結束就會消除。不要參加競技性的運動。
生物反饋法患者以自己胃液的pH 作為反饋指標,通過放松訓練和想像一些樂觀場面來調節情緒。
1.確立自信。
很多考生反映,臨考前常常擔心考不過別人或通不過考試,辜負了父母的辛勤培育,十幾年的汗水付諸東流,甚至想到今后如何就業問題。長此下去,必將分散精力,甚至造成失眠,嚴重者導致精神錯亂。因此考生應學會從各種壓力中自我解脫。如今,就業的渠道多了,即使考不上大學,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識,照樣前程光明。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信心,平和情緒,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精力也才會更加集中,從而取得好的成績。
2.科學安排作息。
每個考生都應掌握自己的生物鐘規律。每個考生都應該清楚一天中自己的“黃金時刻”,訂出情緒高漲和低落時的學習計劃和安排,提高復習效率。考前切忌盲目過度“開夜車”。至少在高考前的2-3周內,不能再廢寢忘食地硬拼復習,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因為考前睡眠質量直接關系到考生的臨場發揮,睡眠充足,場上才能保證頭腦清醒,思維敏捷;要堅持早起鍛煉,做早操、課間操和眼保健操;每天中午應堅持半個小時的午睡,以強化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