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43章 別讓自己很受傷——拒絕給自己樹敵
- 第42章 人生是條單行道——拒絕猶豫不決(2)
- 第41章 人生是條單行道——拒絕猶豫不決(1)
- 第40章 不建“豆腐渣工程”——拒絕不切實際的幻想
- 第39章 你不是“泡沫經濟”——拒絕過分貶低自身
- 第38章 一口吃不成胖子——拒絕盲目吹噓自己
第1章 前言
拒絕是什么?
沒錯,拒絕就是不答應。可是,當你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時,你會勇敢地向對方說“不”嗎?一位朋友曾說“生平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拒絕別人”,我們中國人講究“仁義”,朋友有難,理應拔刀相助,這是做人的根本。可是,當面對不斷讓你加班的老板,你會說“不”嗎?當被職場的“前輩”呼來喚去,你敢拒絕嗎?當被“狐朋狗友”日日糾纏,你能讓自己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嗎?當獲成功或失敗的時候,能夠拒絕自己出現過激的情緒嗎?
也許你會搖著頭說:“這些太難了,有很多事情根本就沒辦法拒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么,我要告訴你,你錯了。只要掌握了拒絕的藝術,想要拒絕這些難題的侵擾并非不可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哈佛大學的兩則事例: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當年就讀于哈佛大學,當他看到軟件開發所能夠帶來的商機時,毅然選擇了退學。隨后,他建立起了日后聲名顯赫的微軟公司。也許,當初退學的決定是比爾?蓋茨心中永久的傷痛,所以他在成名之后,曾懇請昔日的母校能夠頒發給自己一份大學畢業文憑。按常理說,哈佛大學完全可以做一個順水人情,這樣做既實現了比爾·蓋茨多年的夙愿,又可以給本校做一份免費廣告,何樂而不為呢?可是,哈佛大學最終卻沒有答應比爾·蓋茨的懇求。理由很簡單,比爾·蓋茨當年沒有在哈佛完成應該修完的課程,其在商界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在學業上的成功。
另一則故事發生在哈佛大學和里根總統之間。1986年,哈佛要舉行建校350周年大慶。當時,學校希望里根總統能夠蒞臨現場。可是,演員出身的里根很希望能夠得到哈佛名譽博士的稱呼,便趁機向哈佛方面“敲竹杠”。最后,哈佛大學的董事會研究決定,不答應總統的要求,因為他并沒有為哈佛的學術研究做出任何貢獻。盡管里根總統最終沒有出現在校慶現場,但哈佛卻因此保證了自己的尊嚴不被侵犯。敢于向總統說不,哈佛大學恐怕是世界上的第一個這樣不怕犯上的教育機構了。
拒絕是一門藝術。在面對對方的百般請求,能夠做到既不傷對方的自尊,也不讓自己為難,才可以稱之為完美的拒絕之術。面對世界首富和美國總統,哈佛大學說出的絕不僅僅是一個“不”字,更體現出了一個世界名校那份獨有的教育之道和教學尊嚴。
名校如此,我們個人在人際交往中也是一樣,巧妙地拒絕各種不合理的要求,才能夠游刃有余地游走在職場和生活之間,讓各種煩惱和討厭的事情從此遠離自己。說“不”是每個人的權利,是一種“有所為,必有所不為”的主動態度,而絕非自私自利的利己主義,它是完善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促使我們自覺地、恰當地使用這個權利與他人交往,進一步提升和諧美好的人際交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