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ANSYS有限元分析及仿真
謝龍漢 蔡明京編著 著
更新時間:2019-03-01 13:20:45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實例14-1 圓柱殼的屈曲分析
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綜合讀者來信和建議修訂完善,以最新版軟件ANSYS14進行寫作,系統地介紹實體建模、網格劃分、載荷施加、過程求解及后處理知識,并結合典型的工程應用實例詳細講述ANSYS在機械結構及動力學分析方面的應用,包括:結構線性靜力學分析、結構非線性分析、結構屈曲分析、接觸分析、結構優化設計、模態分析、有預應力模態分析、諧響應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譜分析。每個實例后面列出了分析過程的命令流文件,還有實際工程問題的分析思路、方法和經驗。配盤有實例的操作視頻,以及相關源文件。
- 實例14-1 圓柱殼的屈曲分析 更新時間:2019-03-01 13:20:45
- 14.3 工程實例
- 14.2.5 結果后處理
- 14.2.4 擴展解
- 14.2.3 特征值屈曲分析
- 14.2.2 靜力學分析
- 14.2.1 建立模型
- 14.2 屈曲分析的步驟
- 14.1 屈曲分析概述
- 第14章 屈曲分析
- 實例13-1 梁板結構在振動位移譜下的響應
- 13.3 工程實例
- 13.2.6 結果后處理
- 13.2.5 合并模態
- 13.2.4 擴展模態
- 13.2.3 譜分析
- 13.2.2 模態分析
- 13.2.1 建立模型
- 13.2 譜分析的步驟
- 13.1.3 功率譜密度
- 13.1.2 動力設計分析方法
- 13.1.1 響應譜
- 13.1 譜分析概述
- 第13章 譜分析
- 實例12-2 鐘擺擺動的瞬態動力學分析
- 實例12-1 彈簧質量系統的瞬態動力學分析
- 12.3 工程實例
- 12.2.8 結果后處理
- 12.2.7 求解
- 12.2.6 定義多步載荷
- 12.2.5 施加載荷
- 12.2.4 設置其他求解控制選項
- 12.2.3 設置求解控制選項
- 12.2.2 設置初始條件
- 12.2.1 建立模型
- 12.2 瞬態動力學分析的步驟
- 12.1.3 Mode Superpos’n(模態疊加)法
- 12.1.2 Reduced(縮減)法
- 12.1.1 Full(完全)法
- 12.1 瞬態動力學分析概述
- 第12章 瞬態動力學分析
- 實例11-3 工作臺的諧響應分析
- 實例11-2 琴弦的諧響應分析
- 實例11-1 彈簧質量系統的諧響應分析
- 11.3 工程實例
- 11.2.4 結果后處理
- 11.2.3 加載求解
- 11.2.2 設置分析類型和選項
- 11.2.1 建立模型
- 11.2 諧響應分析的步驟
- 11.1.3 Mode Superpos’n(模態疊加)法
- 11.1.2 Reduced(縮減)法
- 11.1.1 Full(完全)法
- 11.1 諧響應分析概述
- 第11章 諧響應分析
- 實例10-4 圓盤的模態分析
- 實例10-3 顯示器外殼的模態分析
- 實例10-2 齒輪的模態分析
- 實例10-1 懸臂梁的模態分析
- 10.3 工程實例
- 10.2.4 結果后處理
- 10.2.3 擴展模態
- 10.2.2 加載求解
- 10.2.1 建立模型
- 10.2 模態分析的步驟
- 10.1.8 Supernode(超節點)法
- 10.1.7 QR Damped(QR阻尼)法
- 10.1.6 Damped(阻尼)法
- 10.1.5 Unsymmetric(非對稱)法
- 10.1.4 Reduced(縮減)法
- 10.1.3 PCG Lanczos(預條件共軛梯度蘭索斯)法
- 10.1.2 Subspace(子空間)法
- 10.1.1 Block Lanczos(分塊蘭索斯)法
- 10.1 模態分析概述
- 第10章 模態分析
- 實例9-3 鉚釘的非線性分析
- 實例9-2 圓盤的非線性分析
- 實例9-1 細長桿的非線性屈曲分析
- 9.3 工程實例
- 9.2.5 結果后處理
- 9.2.4 加載求解
- 9.2.3 設置其他求解控制選項
- 9.2.2 設置求解控制選項
- 9.2.1 建立模型
- 9.2 非線性分析的步驟
- 9.1.2 非線性分析的相關概念
- 9.1.1 引起非線性的原因
- 9.1 非線性分析概述
- 第9章 非線性分析
- 實例8-5 飛輪的靜力分析
- 實例8-4 管線的靜力分析
- 實例8-3 方形殼的靜力分析
- 實例8-2 工字梁的靜力分析
- 實例8-1 三角形桁架的靜力分析
- 8.3 工程實例
- 8.2.3 結果后處理
- 8.2.2 加載求解
- 8.2.1 建立模型
- 8.2 靜力學分析的步驟
- 8.1 靜力學分析概述
- 第8章 靜力學分析
- 實例7-1 圓盤的靜力分析
- 7.6 工程實例
- 7.5.3 函數編輯器
- 7.5.2 函數
- 7.5.1 運算符
- 7.5 運算符、函數和函數編輯器
- 7.4.5 運行宏文件
- 7.4.4 使用GUI方式創建宏文件
- 7.4.3 使用/TEE命令創建宏文件
- 7.4.2 使用*CFOPEN、*CFWRITE和*CFCLOS命令創建宏文件
- 7.4.1 使用*CERATE命令創建宏文件
- 7.4 APDL宏文件
- 7.3.5 *REPEAT重復語句
- 7.3.4 *DOWHILE循環語句
- 7.3.3 *DO…*ENDDO循環語句
- 7.3.2 *IF…*IFELSE…*ELSE…*ENDIF條件分支語句
- 7.3.1 *GO無條件分支語句
- 7.3 APDL的流程控制語句
- 7.2.4 參數的列表顯示
- 7.2.3 數組參數
- 7.2.2 變量參數
- 7.2.1 參數的命名規則
- 7.2 使用參數
- 7.1 APDL概述
- 第7章 ANSYS參數化設計語言
- 6.3.4 查看變量
- 6.3.3 設置變量
- 6.3.2 變量的操作
- 6.3.1 定義和存儲變量
- 6.3 時間歷程后處理器
- 6.2.9 顯示動畫
- 6.2.8 映射結果到指定路徑
- 6.2.7 單元數據列表
- 6.2.6 結果的列表顯示
- 6.2.5 繪制粒子軌跡圖
- 6.2.4 繪制矢量圖
- 6.2.3 顯示等值線分布圖
- 6.2.2 顯示結構變形圖
- 6.2.1 讀入結果文件
- 6.2 通用后處理
- 6.1.3 后處理可用的數據類型
- 6.1.2 結果文件
- 6.1.1 什么是后處理
- 6.1 后處理概述
- 第6章 結果后處理
- 5.5 求解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 5.4.3 估計內存需求
- 5.4.2 估計文件大小
- 5.4.1 估計求解時間
- 5.4 ANSYS求解前的預估計
- 5.3.3 重新啟動分析
- 5.3.2 多載荷步求解
- 5.3.1 一般求解
- 5.3 求解方式
- 5.2.6 自動迭代法
- 5.2.5 預條件共軛梯度法
- 5.2.4 不完全分解共軛梯度法
- 5.2.3 雅克比共軛梯度法
- 5.2.2 稀疏矩陣直接法
- 5.2.1 波前直接法
- 5.2 求解器
- 5.1 求解概述
- 第5章 求解過程
- 4.2.6 耦合場載荷
- 4.2.5 慣性載荷
- 4.2.4 體載荷
- 4.2.3 表面載荷
- 4.2.2 集中載荷
- 4.2.1 自由度約束
- 4.2 施加載荷
- 4.1.5 實體模型載荷與有限元模型載荷
- 4.1.4 加載方式
- 4.1.3 時間的作用
- 4.1.2 載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 4.1.1 載荷類型
- 4.1 載荷概述
- 第4章 施加載荷
- 實例3-3 飛輪的建模及網格劃分
- 實例3-2 葉輪的建模及網格劃分
- 實例3-1 軸的建模及網格劃分
- 3.7 工程實例
- 3.6.4 設置編號偏差
- 3.6.3 設置起始編號
- 3.6.2 壓縮編號
- 3.6.1 合并重復項
- 3.6 編號控制
- 3.5.2 單元
- 3.5.1 節點
- 3.5 直接生成有限元模型
- 3.4.2 映射網格劃分
- 3.4.1 自由網格劃分
- 3.4 自由網格劃分和映射網格劃分
- 3.3.4 單元形狀控制
- 3.3.3 網格劃分器選項
- 3.3.2 尺寸控制
- 3.3.1 網格劃分工具(MeshTool)
- 3.3 網格劃分控制
- 3.2.2 網格劃分前分配單元屬性
- 3.2.1 生成單元屬性表
- 3.2 設置單元屬性
- 3.1 有限元模型概述
- 第3章 網格劃分
- 實例2-3 導入顯示器外殼
- 實例2-2 軸承座建模
- 實例2-1 直齒圓柱齒輪建模
- 2.9 綜合實例
- 2.8.3 把常用的CAD模型數據導入ANSYS
- 2.8.2 用IGES文件進行工作
- 2.8.1 從IGES文件中輸入幾何模型
- 2.8 將CAD幾何模型導入ANSYS
- 2.7.4 圖元的縮放
- 2.7.3 轉換圖元的坐標系
- 2.7.2 鏡像圖元
- 2.7.1 復制圖元
- 2.7 移動、復制和縮放幾何模型
- 2.6.2 創建體素
- 2.6.1 創建面素
- 2.6 自頂向下創建幾何模型
- 2.5.5 體
- 2.5.4 面
- 2.5.3 線
- 2.5.2 硬點
- 2.5.1 關鍵點
- 2.5 自底向上創建幾何模型
- 2.4.9 分割操作
- 2.4.8 搭接操作
- 2.4.7 粘接操作
- 2.4.6 利用工作平面相減操作
- 2.4.5 相減操作
- 2.4.4 相加操作
- 2.4.3 兩兩相交操作
- 2.4.2 相交操作
- 2.4.1 布爾操作的設置
- 2.4 布爾操作
- 2.3.5 旋轉工作平面
- 2.3.4 移動工作平面
- 2.3.3 控制工作平面的顯示和樣式
- 2.3.2 定義一個新的工作平面
- 2.3.1 工作平面簡介
- 2.3 工作平面
- 2.2.7 結果坐標系
- 2.2.6 單元坐標系
- 2.2.5 節點坐標系
- 2.2.4 顯示坐標系
- 2.2.3 局部坐標系
- 2.2.2 總體坐標系
- 2.2.1 坐標系的類型
- 2.2 坐標系
- 2.1 幾何建模概述
- 第2章 幾何建模
- 1.4.2 ANSYS典型分析過程
- 1.4.1 有限元分析過程
- 1.4 ANSYS分析過程
- 1.3.4 讀取數據庫文件
- 1.3.3 保存數據庫文件
- 1.3.2 導入及導出其他兼容的數據格式
- 1.3.1 文件類型
- 1.3 ANSYS文件系統
- 1.2.3 鼠標操作
- 1.2.2 界面介紹
- 1.2.1 啟動與設置
- 1.2 操作界面
- 1.1 概述
- 第1章 ANSYS操作基礎
- 再版前言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再版前言
- 第1章 ANSYS操作基礎
- 1.1 概述
- 1.2 操作界面
- 1.2.1 啟動與設置
- 1.2.2 界面介紹
- 1.2.3 鼠標操作
- 1.3 ANSYS文件系統
- 1.3.1 文件類型
- 1.3.2 導入及導出其他兼容的數據格式
- 1.3.3 保存數據庫文件
- 1.3.4 讀取數據庫文件
- 1.4 ANSYS分析過程
- 1.4.1 有限元分析過程
- 1.4.2 ANSYS典型分析過程
- 第2章 幾何建模
- 2.1 幾何建模概述
- 2.2 坐標系
- 2.2.1 坐標系的類型
- 2.2.2 總體坐標系
- 2.2.3 局部坐標系
- 2.2.4 顯示坐標系
- 2.2.5 節點坐標系
- 2.2.6 單元坐標系
- 2.2.7 結果坐標系
- 2.3 工作平面
- 2.3.1 工作平面簡介
- 2.3.2 定義一個新的工作平面
- 2.3.3 控制工作平面的顯示和樣式
- 2.3.4 移動工作平面
- 2.3.5 旋轉工作平面
- 2.4 布爾操作
- 2.4.1 布爾操作的設置
- 2.4.2 相交操作
- 2.4.3 兩兩相交操作
- 2.4.4 相加操作
- 2.4.5 相減操作
- 2.4.6 利用工作平面相減操作
- 2.4.7 粘接操作
- 2.4.8 搭接操作
- 2.4.9 分割操作
- 2.5 自底向上創建幾何模型
- 2.5.1 關鍵點
- 2.5.2 硬點
- 2.5.3 線
- 2.5.4 面
- 2.5.5 體
- 2.6 自頂向下創建幾何模型
- 2.6.1 創建面素
- 2.6.2 創建體素
- 2.7 移動、復制和縮放幾何模型
- 2.7.1 復制圖元
- 2.7.2 鏡像圖元
- 2.7.3 轉換圖元的坐標系
- 2.7.4 圖元的縮放
- 2.8 將CAD幾何模型導入ANSYS
- 2.8.1 從IGES文件中輸入幾何模型
- 2.8.2 用IGES文件進行工作
- 2.8.3 把常用的CAD模型數據導入ANSYS
- 2.9 綜合實例
- 實例2-1 直齒圓柱齒輪建模
- 實例2-2 軸承座建模
- 實例2-3 導入顯示器外殼
- 第3章 網格劃分
- 3.1 有限元模型概述
- 3.2 設置單元屬性
- 3.2.1 生成單元屬性表
- 3.2.2 網格劃分前分配單元屬性
- 3.3 網格劃分控制
- 3.3.1 網格劃分工具(MeshTool)
- 3.3.2 尺寸控制
- 3.3.3 網格劃分器選項
- 3.3.4 單元形狀控制
- 3.4 自由網格劃分和映射網格劃分
- 3.4.1 自由網格劃分
- 3.4.2 映射網格劃分
- 3.5 直接生成有限元模型
- 3.5.1 節點
- 3.5.2 單元
- 3.6 編號控制
- 3.6.1 合并重復項
- 3.6.2 壓縮編號
- 3.6.3 設置起始編號
- 3.6.4 設置編號偏差
- 3.7 工程實例
- 實例3-1 軸的建模及網格劃分
- 實例3-2 葉輪的建模及網格劃分
- 實例3-3 飛輪的建模及網格劃分
- 第4章 施加載荷
- 4.1 載荷概述
- 4.1.1 載荷類型
- 4.1.2 載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
- 4.1.3 時間的作用
- 4.1.4 加載方式
- 4.1.5 實體模型載荷與有限元模型載荷
- 4.2 施加載荷
- 4.2.1 自由度約束
- 4.2.2 集中載荷
- 4.2.3 表面載荷
- 4.2.4 體載荷
- 4.2.5 慣性載荷
- 4.2.6 耦合場載荷
- 第5章 求解過程
- 5.1 求解概述
- 5.2 求解器
- 5.2.1 波前直接法
- 5.2.2 稀疏矩陣直接法
- 5.2.3 雅克比共軛梯度法
- 5.2.4 不完全分解共軛梯度法
- 5.2.5 預條件共軛梯度法
- 5.2.6 自動迭代法
- 5.3 求解方式
- 5.3.1 一般求解
- 5.3.2 多載荷步求解
- 5.3.3 重新啟動分析
- 5.4 ANSYS求解前的預估計
- 5.4.1 估計求解時間
- 5.4.2 估計文件大小
- 5.4.3 估計內存需求
- 5.5 求解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 第6章 結果后處理
- 6.1 后處理概述
- 6.1.1 什么是后處理
- 6.1.2 結果文件
- 6.1.3 后處理可用的數據類型
- 6.2 通用后處理
- 6.2.1 讀入結果文件
- 6.2.2 顯示結構變形圖
- 6.2.3 顯示等值線分布圖
- 6.2.4 繪制矢量圖
- 6.2.5 繪制粒子軌跡圖
- 6.2.6 結果的列表顯示
- 6.2.7 單元數據列表
- 6.2.8 映射結果到指定路徑
- 6.2.9 顯示動畫
- 6.3 時間歷程后處理器
- 6.3.1 定義和存儲變量
- 6.3.2 變量的操作
- 6.3.3 設置變量
- 6.3.4 查看變量
- 第7章 ANSYS參數化設計語言
- 7.1 APDL概述
- 7.2 使用參數
- 7.2.1 參數的命名規則
- 7.2.2 變量參數
- 7.2.3 數組參數
- 7.2.4 參數的列表顯示
- 7.3 APDL的流程控制語句
- 7.3.1 *GO無條件分支語句
- 7.3.2 *IF…*IFELSE…*ELSE…*ENDIF條件分支語句
- 7.3.3 *DO…*ENDDO循環語句
- 7.3.4 *DOWHILE循環語句
- 7.3.5 *REPEAT重復語句
- 7.4 APDL宏文件
- 7.4.1 使用*CERATE命令創建宏文件
- 7.4.2 使用*CFOPEN、*CFWRITE和*CFCLOS命令創建宏文件
- 7.4.3 使用/TEE命令創建宏文件
- 7.4.4 使用GUI方式創建宏文件
- 7.4.5 運行宏文件
- 7.5 運算符、函數和函數編輯器
- 7.5.1 運算符
- 7.5.2 函數
- 7.5.3 函數編輯器
- 7.6 工程實例
- 實例7-1 圓盤的靜力分析
- 第8章 靜力學分析
- 8.1 靜力學分析概述
- 8.2 靜力學分析的步驟
- 8.2.1 建立模型
- 8.2.2 加載求解
- 8.2.3 結果后處理
- 8.3 工程實例
- 實例8-1 三角形桁架的靜力分析
- 實例8-2 工字梁的靜力分析
- 實例8-3 方形殼的靜力分析
- 實例8-4 管線的靜力分析
- 實例8-5 飛輪的靜力分析
- 第9章 非線性分析
- 9.1 非線性分析概述
- 9.1.1 引起非線性的原因
- 9.1.2 非線性分析的相關概念
- 9.2 非線性分析的步驟
- 9.2.1 建立模型
- 9.2.2 設置求解控制選項
- 9.2.3 設置其他求解控制選項
- 9.2.4 加載求解
- 9.2.5 結果后處理
- 9.3 工程實例
- 實例9-1 細長桿的非線性屈曲分析
- 實例9-2 圓盤的非線性分析
- 實例9-3 鉚釘的非線性分析
- 第10章 模態分析
- 10.1 模態分析概述
- 10.1.1 Block Lanczos(分塊蘭索斯)法
- 10.1.2 Subspace(子空間)法
- 10.1.3 PCG Lanczos(預條件共軛梯度蘭索斯)法
- 10.1.4 Reduced(縮減)法
- 10.1.5 Unsymmetric(非對稱)法
- 10.1.6 Damped(阻尼)法
- 10.1.7 QR Damped(QR阻尼)法
- 10.1.8 Supernode(超節點)法
- 10.2 模態分析的步驟
- 10.2.1 建立模型
- 10.2.2 加載求解
- 10.2.3 擴展模態
- 10.2.4 結果后處理
- 10.3 工程實例
- 實例10-1 懸臂梁的模態分析
- 實例10-2 齒輪的模態分析
- 實例10-3 顯示器外殼的模態分析
- 實例10-4 圓盤的模態分析
- 第11章 諧響應分析
- 11.1 諧響應分析概述
- 11.1.1 Full(完全)法
- 11.1.2 Reduced(縮減)法
- 11.1.3 Mode Superpos’n(模態疊加)法
- 11.2 諧響應分析的步驟
- 11.2.1 建立模型
- 11.2.2 設置分析類型和選項
- 11.2.3 加載求解
- 11.2.4 結果后處理
- 11.3 工程實例
- 實例11-1 彈簧質量系統的諧響應分析
- 實例11-2 琴弦的諧響應分析
- 實例11-3 工作臺的諧響應分析
- 第12章 瞬態動力學分析
- 12.1 瞬態動力學分析概述
- 12.1.1 Full(完全)法
- 12.1.2 Reduced(縮減)法
- 12.1.3 Mode Superpos’n(模態疊加)法
- 12.2 瞬態動力學分析的步驟
- 12.2.1 建立模型
- 12.2.2 設置初始條件
- 12.2.3 設置求解控制選項
- 12.2.4 設置其他求解控制選項
- 12.2.5 施加載荷
- 12.2.6 定義多步載荷
- 12.2.7 求解
- 12.2.8 結果后處理
- 12.3 工程實例
- 實例12-1 彈簧質量系統的瞬態動力學分析
- 實例12-2 鐘擺擺動的瞬態動力學分析
- 第13章 譜分析
- 13.1 譜分析概述
- 13.1.1 響應譜
- 13.1.2 動力設計分析方法
- 13.1.3 功率譜密度
- 13.2 譜分析的步驟
- 13.2.1 建立模型
- 13.2.2 模態分析
- 13.2.3 譜分析
- 13.2.4 擴展模態
- 13.2.5 合并模態
- 13.2.6 結果后處理
- 13.3 工程實例
- 實例13-1 梁板結構在振動位移譜下的響應
- 第14章 屈曲分析
- 14.1 屈曲分析概述
- 14.2 屈曲分析的步驟
- 14.2.1 建立模型
- 14.2.2 靜力學分析
- 14.2.3 特征值屈曲分析
- 14.2.4 擴展解
- 14.2.5 結果后處理
- 14.3 工程實例
- 實例14-1 圓柱殼的屈曲分析 更新時間:2019-03-01 13: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