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C語言從入門到精通(視頻實戰版)
胡超 梁偉 閆玉寶等編著 著
更新時間:2019-09-12 18:03:36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附錄6 C標準庫介紹
本書介紹了C語言編程基礎知識,重點講解了數組、指針、結構體、文件、常見數據結構及數據操作等知識點,并通過真實項目案例討論如何綜合使用它們對文件數據、數據庫進行讀寫及數據處理操作。全書共19章,具體內容為C語言概述、變量和常量、C語言常用運算符、標準輸入輸出、C語言控制結構、函數、#include和#define、數組、字符串、指針、結構體和共用體及C語言實現教學管理系統等。書中循序漸進地從基本概念入門、編程實踐提高到實例項目開發講述C語言,既強調基礎知識重要性,又特別注重其實踐性與實用性。
最新章節
- 附錄6 C標準庫介紹
- 附錄5 函數間傳遞參數時類型的自動轉換
- 附錄4 Turbo C中的各種數據類型
- 附錄3 ASCII編碼
- 附錄2 Visual C++中常見的錯誤提示
- 附錄1 Turbo C中常見錯誤提示的中英文對照
品牌:機械工業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6-01-11 18:25:12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機械工業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附錄6 C標準庫介紹 更新時間:2019-09-12 18:03:36
- 附錄5 函數間傳遞參數時類型的自動轉換
- 附錄4 Turbo C中的各種數據類型
- 附錄3 ASCII編碼
- 附錄2 Visual C++中常見的錯誤提示
- 附錄1 Turbo C中常見錯誤提示的中英文對照
- 22.6 小結
- 22.5.3 用戶參數定制
- 22.5.2 數據庫、數據表的創建
- 22.5.1 數據文件的準備
- 22.5 系統部署和運行
- 22.4.4 數據刪除
- 22.4.3 數據添加
- 22.4.2 數據讀取
- 22.4.1 登錄模塊
- 22.4 數據庫操作
- 22.3.2 自定義數據庫連接函數
- 22.3.1 定義各數據表
- 22.3 數據庫設計及連接
- 22.2.3 自定義文件數據寫入函數
- 22.2.2 自定義文件數據讀取函數
- 22.2.1 各數據文件準備
- 22.2 自定義數據文件
- 22.1.3 實例程序的相關功能
- 22.1.2 實例中的相關文件
- 22.1.1 概述
- 22.1 項目概述
- 第22章 利用C語言實現教學管理系統
- 第四篇 實例項目篇
- 21.4 習題
- 21.3 小結
- 21.2.3 快速排序
- 21.2.2 簡單排序
- 21.2.1 排序的定義
- 21.2 排序
- 21.1.3 折半查找
- 21.1.2 順序查找
- 21.1.1 查找的定義
- 21.1 查找
- 第21章 數據操作
- 20.4 習題
- 20.3 小結
- 20.2.3 圖的遍歷
- 20.2.2 圖的存儲結構
- 20.2.1 圖的定義
- 20.2 圖
- 20.1.4 二叉樹的遍歷
- 20.1.3 二叉樹的存儲結構
- 20.1.2 二叉樹的性質
- 20.1.1 二叉樹的定義
- 20.1 二叉樹
- 第20章 非線性數據結構
- 19.6 習題
- 19.5 小結
- 19.4.3 隊列的存儲結構
- 19.4.2 隊列的基本運算
- 19.4.1 隊列的定義
- 19.4 隊列
- 19.3.3 棧的存儲結構
- 19.3.2 棧的基本運算
- 19.3.1 棧的定義
- 19.3 棧
- 19.2.3 線性表的存儲結構
- 19.2.2 線性表的基本運算
- 19.2.1 線性表的定義
- 19.2 線性表
- 19.1.3 數據結構與算法
- 19.1.2 算法的概述
- 19.1.1 數據結構概述
- 19.1 數據結構與算法概述
- 第19章 線性數據結構
- 第三篇 數據結構與算法篇
- 18.8 習題
- 18.7 小結
- 18.6 數據庫開發實例
- 18.5.3 ADO庫接口
- 18.5.2 初始化ADO控件環境
- 18.5.1 導入ADO的動態鏈接庫
- 18.5 使用ADO數據庫編程
- 18.4.2 ODBC API編程實現步驟
- 18.4.1 ODBC API編程模型
- 18.4 使用ODBC API數據庫編程
- 18.3.2 ODBC數據源配置
- 18.3.1 用SQL Server管理控制臺創建數據庫和表
- 18.3 創建SQL Server數據庫
- 18.2.4 保存數據表
- 18.2.3 新建數據表
- 18.2.2 新建數據庫
- 18.2.1 菜單欄和工具欄
- 18.2 創建Access數據庫
- 18.1.2 數據庫訪問技術
- 18.1.1 數據庫簡介
- 18.1 數據庫基礎知識
- 第18章 數據庫編程
- 17.7 習題
- 17.6 小結
- 17.5.3 獲取文件指針當前位置(ftell()函數)
- 17.5.2 移動文件指針(fseek()函數)
- 17.5.1 定位文件開始(rewind()函數)
- 17.5 文件定位
- 17.4.2 格式化寫入文件(fprintf()函數)
- 17.4.1 格式化讀取文件(fscanf()函數)
- 17.4 文件數據格式化操作
- 17.3.2 fwrite()寫入文件
- 17.3.1 fread()讀取文件
- 17.3 fread()和fwrite()實現文件讀寫
- 17.2.7 文件操作實例程序
- 17.2.6 實現字符串數據的讀寫
- 17.2.5 實現字符數據的讀寫
- 17.2.4 判斷文件數據是否結束
- 17.2.3 寫入文件
- 17.2.2 讀取文件
- 17.2.1 打開文件
- 17.2 文件操作
- 17.1.3 文件存儲方式—文本方式和二進制方式
- 17.1.2 文件指針
- 17.1.1 文件
- 17.1 基本概念
- 第17章 文件操作
- 16.4 習題
- 16.3 小結
- 16.2 條件編譯實例程序
- 16.1.3 #if-#else-#endif格式
- 16.1.2 #ifndef-#else-#endif格式
- 16.1.1 #ifdef-#else-#endif格式
- 16.1 條件編譯格式概述
- 第16章 條件編譯機制
- 15.6 習題
- 15.5 小結
- 15.4 動態內存分配實例程序
- 15.3 釋放內存
- 15.2.3 realloc函數
- 15.2.2 calloc函數
- 15.2.1 malloc函數
- 15.2 內存分配函數介紹
- 15.1 概述
- 第15章 動態內存分配
- 14.6 習題
- 14.5 小結
- 14.4 函數指針實例程序
- 14.3 函數指針變量
- 14.2 函數返回值為指針類型
- 14.1.3 使用指針變量作為函數形參
- 14.1.2 使用結構體指針作為函數實參
- 14.1.1 使用數組指針作為函數實參
- 14.1 使用指針作為函數參數
- 第14章 函數指針
- 13.6 習題
- 13.5 小結
- 13.4.6 鏈表的刪除操作
- 13.4.5 鏈表的插入操作
- 13.4.4 鏈表的遍歷
- 13.4.3 鏈表的創建
- 13.4.2 鏈表結點定義
- 13.4.1 鏈表介紹
- 13.4 鏈表
- 13.3 結構體指針實例程序
- 13.2 使用指針操作結構體成員
- 13.1.3 指針訪問運算符“->”
- 13.1.2 初始化結構體指針
- 13.1.1 結構體指針定義
- 13.1 結構體指針介紹
- 第13章 結構體指針
- 12.5 習題
- 12.4 小結
- 12.3 數組指針實例程序
- 12.2.3 通過指針變量輸出數組元素的地址
- 12.2.2 通過指針運算輸出數組元素
- 12.2.1 通過指針初始化數組元素
- 12.2 使用指針遍歷數組元素
- 12.1.2 使用指針指向數組首地址
- 12.1.1 數組首地址
- 12.1 數組地址與指針的聯系
- 第12章 數組指針
- 11.8 習題
- 11.7 小結
- 11.6 結構體和共用體實例程序
- 11.5.2 操作共用體變量
- 11.5.1 定義共用體變量
- 11.5 使用共用體
- 11.4.2 添加共用體成員變量
- 11.4.1 定義共用體
- 11.4 共用體的定義
- 11.3.3 修改結構體成員變量
- 11.3.2 訪問結構體成員變量
- 11.3.1 初始化結構體成員變量
- 11.3 使用結構體
- 11.2 定義結構體變量
- 11.1.2 添加結構體成員變量
- 11.1.1 定義結構體
- 11.1 結構體的定義
- 第11章 結構體和共用體
- 10.7 習題
- 10.6 小結
- 10.5 指針實例程序
- 10.4.2 輸出數據的內存地址
- 10.4.1 輸出數據
- 10.4 使用指針變量輸出數據與地址
- 10.3 初始化指針變量
- 10.2.2 定義空指針
- 10.2.1 指針定義符“*”
- 10.2 定義指針變量
- 10.1.2 取地址運算符“&”
- 10.1.1 指針與地址
- 10.1 指針的基本概念
- 第10章 指針
- 第二篇 編程提高篇
- 9.7 習題
- 9.6 小結
- 9.5 字符串實例程序
- 9.4.3 比較字符串
- 9.4.2 連接字符串
- 9.4.1 復制字符串
- 9.4 字符串操作
- 9.3.3 輸入/輸出字符串數組
- 9.3.2 初始化字符串數組
- 9.3.1 定義字符串數組
- 9.3 字符串數組
- 9.2.2 使用數組存儲字符串
- 9.2.1 字符串結束符
- 9.2 存儲字符串
- 9.1 字符串概述
- 第9章 字符串
- 8.6 習題
- 8.5 小結
- 8.4 數組實例程序
- 8.3.2 輸出數組中的指定元素
- 8.3.1 數組下標介紹
- 8.3 輸出數組中的元素
- 8.2.2 二維數組初始化
- 8.2.1 一維數組初始化
- 8.2 數組初始化
- 8.1.3 定義二維數組
- 8.1.2 定義一維數組
- 8.1.1 什么是數組
- 8.1 C程序數組基礎知識
- 第8章 數組
- 7.5 習題
- 7.4 小結
- 7.3 宏指令#include和#define實例程序
- 7.2.3 對算術表達式進行重定義
- 7.2.2 對標識符進行重定義
- 7.2.1 對常量進行重定義
- 7.2 #define介紹
- 7.1.2 使用#include的具體位置
- 7.1.1 使用#include包含相關文件
- 7.1 #include介紹
- 第7章 宏指令#include和#define
- 6.5 習題
- 6.4 小結
- 6.3 函數實例程序
- 6.2.3 函數的遞歸調用
- 6.2.2 函數的嵌套調用
- 6.2.1 函數的調用方式
- 6.2 函數調用
- 6.1.3 函數中的變量作用域
- 6.1.2 函數參數和返回值
- 6.1.1 函數的定義格式
- 6.1 C語言中的函數概述
- 第6章 函數
- 5.8 習題
- 5.7 小結
- 5.6.2 格式化輸出數據實例
- 5.6.1 格式化輸出控制符的使用
- 5.6 輸出控制結構
- 5.5.3 嵌套使用if和while語句
- 5.5.2 嵌套使用while語句
- 5.5.1 嵌套使用if語句
- 5.5 嵌套結構
- 5.4.2 switch使用要點
- 5.4.1 switch結構簡介
- 5.4 選擇結構
- 5.3.2 使用continue終止循環
- 5.3.1 使用break終止循環
- 5.3 終止循環
- 5.2.3 for循環結構
- 5.2.2 do…while循環結構
- 5.2.1 while循環結構
- 5.2 循環結構
- 5.1.2 if…else結構
- 5.1.1 if結構
- 5.1 條件編譯結構
- 第5章 C語言控制結構
- 4.6 習題
- 4.5 小結
- 4.4 標準輸入/輸出實例程序
- 4.3.2 使用putchar()
- 4.3.1 使用getchar()
- 4.3 使用getchar()和putchar()
- 4.2.3 實例程序
- 4.2.2 使用printf()輸出數據
- 4.2.1 printf()概述
- 4.2 C語言標準輸出
- 4.1.3 使用scanf()獲取數據
- 4.1.2 包含標準輸入頭文件
- 4.1.1 scanf()概述
- 4.1 C語言標準輸入
- 第4章 標準輸入/輸出
- 3.5 習題
- 3.4 小結
- 3.3 運算符實例程序
- 3.2.2 后置單目運算符
- 3.2.1 前置單目運算符
- 3.2 單目運算符
- 3.1.6 位運算符
- 3.1.5 三目運算符
- 3.1.4 關系運算符
- 3.1.3 邏輯運算符
- 3.1.2 算術運算符
- 3.1.1 賦值運算符
- 3.1 C語言常用運算符
- 第3章 C語言運算符
- 2.5 習題
- 2.4 小結
- 2.3.3 定義全局常量和局部常量
- 2.3.2 關鍵字const的使用方法
- 2.3.1 什么是常量
- 2.3 定義常量
- 2.2.2 輸出變量中的數據
- 2.2.1 使用變量存儲數據
- 2.2 在程序中使用變量
- 2.1.4 定義全局變量
- 2.1.3 定義局部變量
- 2.1.2 變量命名
- 2.1.1 變量類型簡介
- 2.1 變量定義
- 第2章 變量和常量
- 1.5 小結
- 1.4 經典的“Hello World”程序
- 1.3.5 使用VC編譯器執行源代碼
- 1.3.4 使用VC編譯器編譯源代碼
- 1.3.3 編寫C程序代碼
- 1.3.2 新建C語言源文件
- 1.3.1 VC編譯環境介紹
- 1.3 VC編譯器介紹
- 1.2.7 TC編譯器學習技巧
- 1.2.6 使用TC編譯器執行源代碼
- 1.2.5 使用TC編譯器編譯源代碼
- 1.2.4 使用TC編譯器打開源文件
- 1.2.3 使用TC編譯器編寫代碼
- 1.2.2 TC編譯器的菜單項
- 1.2.1 TC編譯環境介紹
- 1.2 TC編譯器介紹
- 1.1.3 代碼注釋
- 1.1.2 C語言基本結構
- 1.1.1 計算機語言和面向過程編程
- 1.1 C語言基礎知識
- 第1章 C語言概述
- 第一篇 入門篇
- 前言
- 叢書序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叢書序
- 前言
- 第一篇 入門篇
- 第1章 C語言概述
- 1.1 C語言基礎知識
- 1.1.1 計算機語言和面向過程編程
- 1.1.2 C語言基本結構
- 1.1.3 代碼注釋
- 1.2 TC編譯器介紹
- 1.2.1 TC編譯環境介紹
- 1.2.2 TC編譯器的菜單項
- 1.2.3 使用TC編譯器編寫代碼
- 1.2.4 使用TC編譯器打開源文件
- 1.2.5 使用TC編譯器編譯源代碼
- 1.2.6 使用TC編譯器執行源代碼
- 1.2.7 TC編譯器學習技巧
- 1.3 VC編譯器介紹
- 1.3.1 VC編譯環境介紹
- 1.3.2 新建C語言源文件
- 1.3.3 編寫C程序代碼
- 1.3.4 使用VC編譯器編譯源代碼
- 1.3.5 使用VC編譯器執行源代碼
- 1.4 經典的“Hello World”程序
- 1.5 小結
- 第2章 變量和常量
- 2.1 變量定義
- 2.1.1 變量類型簡介
- 2.1.2 變量命名
- 2.1.3 定義局部變量
- 2.1.4 定義全局變量
- 2.2 在程序中使用變量
- 2.2.1 使用變量存儲數據
- 2.2.2 輸出變量中的數據
- 2.3 定義常量
- 2.3.1 什么是常量
- 2.3.2 關鍵字const的使用方法
- 2.3.3 定義全局常量和局部常量
- 2.4 小結
- 2.5 習題
- 第3章 C語言運算符
- 3.1 C語言常用運算符
- 3.1.1 賦值運算符
- 3.1.2 算術運算符
- 3.1.3 邏輯運算符
- 3.1.4 關系運算符
- 3.1.5 三目運算符
- 3.1.6 位運算符
- 3.2 單目運算符
- 3.2.1 前置單目運算符
- 3.2.2 后置單目運算符
- 3.3 運算符實例程序
- 3.4 小結
- 3.5 習題
- 第4章 標準輸入/輸出
- 4.1 C語言標準輸入
- 4.1.1 scanf()概述
- 4.1.2 包含標準輸入頭文件
- 4.1.3 使用scanf()獲取數據
- 4.2 C語言標準輸出
- 4.2.1 printf()概述
- 4.2.2 使用printf()輸出數據
- 4.2.3 實例程序
- 4.3 使用getchar()和putchar()
- 4.3.1 使用getchar()
- 4.3.2 使用putchar()
- 4.4 標準輸入/輸出實例程序
- 4.5 小結
- 4.6 習題
- 第5章 C語言控制結構
- 5.1 條件編譯結構
- 5.1.1 if結構
- 5.1.2 if…else結構
- 5.2 循環結構
- 5.2.1 while循環結構
- 5.2.2 do…while循環結構
- 5.2.3 for循環結構
- 5.3 終止循環
- 5.3.1 使用break終止循環
- 5.3.2 使用continue終止循環
- 5.4 選擇結構
- 5.4.1 switch結構簡介
- 5.4.2 switch使用要點
- 5.5 嵌套結構
- 5.5.1 嵌套使用if語句
- 5.5.2 嵌套使用while語句
- 5.5.3 嵌套使用if和while語句
- 5.6 輸出控制結構
- 5.6.1 格式化輸出控制符的使用
- 5.6.2 格式化輸出數據實例
- 5.7 小結
- 5.8 習題
- 第6章 函數
- 6.1 C語言中的函數概述
- 6.1.1 函數的定義格式
- 6.1.2 函數參數和返回值
- 6.1.3 函數中的變量作用域
- 6.2 函數調用
- 6.2.1 函數的調用方式
- 6.2.2 函數的嵌套調用
- 6.2.3 函數的遞歸調用
- 6.3 函數實例程序
- 6.4 小結
- 6.5 習題
- 第7章 宏指令#include和#define
- 7.1 #include介紹
- 7.1.1 使用#include包含相關文件
- 7.1.2 使用#include的具體位置
- 7.2 #define介紹
- 7.2.1 對常量進行重定義
- 7.2.2 對標識符進行重定義
- 7.2.3 對算術表達式進行重定義
- 7.3 宏指令#include和#define實例程序
- 7.4 小結
- 7.5 習題
- 第8章 數組
- 8.1 C程序數組基礎知識
- 8.1.1 什么是數組
- 8.1.2 定義一維數組
- 8.1.3 定義二維數組
- 8.2 數組初始化
- 8.2.1 一維數組初始化
- 8.2.2 二維數組初始化
- 8.3 輸出數組中的元素
- 8.3.1 數組下標介紹
- 8.3.2 輸出數組中的指定元素
- 8.4 數組實例程序
- 8.5 小結
- 8.6 習題
- 第9章 字符串
- 9.1 字符串概述
- 9.2 存儲字符串
- 9.2.1 字符串結束符
- 9.2.2 使用數組存儲字符串
- 9.3 字符串數組
- 9.3.1 定義字符串數組
- 9.3.2 初始化字符串數組
- 9.3.3 輸入/輸出字符串數組
- 9.4 字符串操作
- 9.4.1 復制字符串
- 9.4.2 連接字符串
- 9.4.3 比較字符串
- 9.5 字符串實例程序
- 9.6 小結
- 9.7 習題
- 第二篇 編程提高篇
- 第10章 指針
- 10.1 指針的基本概念
- 10.1.1 指針與地址
- 10.1.2 取地址運算符“&”
- 10.2 定義指針變量
- 10.2.1 指針定義符“*”
- 10.2.2 定義空指針
- 10.3 初始化指針變量
- 10.4 使用指針變量輸出數據與地址
- 10.4.1 輸出數據
- 10.4.2 輸出數據的內存地址
- 10.5 指針實例程序
- 10.6 小結
- 10.7 習題
- 第11章 結構體和共用體
- 11.1 結構體的定義
- 11.1.1 定義結構體
- 11.1.2 添加結構體成員變量
- 11.2 定義結構體變量
- 11.3 使用結構體
- 11.3.1 初始化結構體成員變量
- 11.3.2 訪問結構體成員變量
- 11.3.3 修改結構體成員變量
- 11.4 共用體的定義
- 11.4.1 定義共用體
- 11.4.2 添加共用體成員變量
- 11.5 使用共用體
- 11.5.1 定義共用體變量
- 11.5.2 操作共用體變量
- 11.6 結構體和共用體實例程序
- 11.7 小結
- 11.8 習題
- 第12章 數組指針
- 12.1 數組地址與指針的聯系
- 12.1.1 數組首地址
- 12.1.2 使用指針指向數組首地址
- 12.2 使用指針遍歷數組元素
- 12.2.1 通過指針初始化數組元素
- 12.2.2 通過指針運算輸出數組元素
- 12.2.3 通過指針變量輸出數組元素的地址
- 12.3 數組指針實例程序
- 12.4 小結
- 12.5 習題
- 第13章 結構體指針
- 13.1 結構體指針介紹
- 13.1.1 結構體指針定義
- 13.1.2 初始化結構體指針
- 13.1.3 指針訪問運算符“->”
- 13.2 使用指針操作結構體成員
- 13.3 結構體指針實例程序
- 13.4 鏈表
- 13.4.1 鏈表介紹
- 13.4.2 鏈表結點定義
- 13.4.3 鏈表的創建
- 13.4.4 鏈表的遍歷
- 13.4.5 鏈表的插入操作
- 13.4.6 鏈表的刪除操作
- 13.5 小結
- 13.6 習題
- 第14章 函數指針
- 14.1 使用指針作為函數參數
- 14.1.1 使用數組指針作為函數實參
- 14.1.2 使用結構體指針作為函數實參
- 14.1.3 使用指針變量作為函數形參
- 14.2 函數返回值為指針類型
- 14.3 函數指針變量
- 14.4 函數指針實例程序
- 14.5 小結
- 14.6 習題
- 第15章 動態內存分配
- 15.1 概述
- 15.2 內存分配函數介紹
- 15.2.1 malloc函數
- 15.2.2 calloc函數
- 15.2.3 realloc函數
- 15.3 釋放內存
- 15.4 動態內存分配實例程序
- 15.5 小結
- 15.6 習題
- 第16章 條件編譯機制
- 16.1 條件編譯格式概述
- 16.1.1 #ifdef-#else-#endif格式
- 16.1.2 #ifndef-#else-#endif格式
- 16.1.3 #if-#else-#endif格式
- 16.2 條件編譯實例程序
- 16.3 小結
- 16.4 習題
- 第17章 文件操作
- 17.1 基本概念
- 17.1.1 文件
- 17.1.2 文件指針
- 17.1.3 文件存儲方式—文本方式和二進制方式
- 17.2 文件操作
- 17.2.1 打開文件
- 17.2.2 讀取文件
- 17.2.3 寫入文件
- 17.2.4 判斷文件數據是否結束
- 17.2.5 實現字符數據的讀寫
- 17.2.6 實現字符串數據的讀寫
- 17.2.7 文件操作實例程序
- 17.3 fread()和fwrite()實現文件讀寫
- 17.3.1 fread()讀取文件
- 17.3.2 fwrite()寫入文件
- 17.4 文件數據格式化操作
- 17.4.1 格式化讀取文件(fscanf()函數)
- 17.4.2 格式化寫入文件(fprintf()函數)
- 17.5 文件定位
- 17.5.1 定位文件開始(rewind()函數)
- 17.5.2 移動文件指針(fseek()函數)
- 17.5.3 獲取文件指針當前位置(ftell()函數)
- 17.6 小結
- 17.7 習題
- 第18章 數據庫編程
- 18.1 數據庫基礎知識
- 18.1.1 數據庫簡介
- 18.1.2 數據庫訪問技術
- 18.2 創建Access數據庫
- 18.2.1 菜單欄和工具欄
- 18.2.2 新建數據庫
- 18.2.3 新建數據表
- 18.2.4 保存數據表
- 18.3 創建SQL Server數據庫
- 18.3.1 用SQL Server管理控制臺創建數據庫和表
- 18.3.2 ODBC數據源配置
- 18.4 使用ODBC API數據庫編程
- 18.4.1 ODBC API編程模型
- 18.4.2 ODBC API編程實現步驟
- 18.5 使用ADO數據庫編程
- 18.5.1 導入ADO的動態鏈接庫
- 18.5.2 初始化ADO控件環境
- 18.5.3 ADO庫接口
- 18.6 數據庫開發實例
- 18.7 小結
- 18.8 習題
- 第三篇 數據結構與算法篇
- 第19章 線性數據結構
- 19.1 數據結構與算法概述
- 19.1.1 數據結構概述
- 19.1.2 算法的概述
- 19.1.3 數據結構與算法
- 19.2 線性表
- 19.2.1 線性表的定義
- 19.2.2 線性表的基本運算
- 19.2.3 線性表的存儲結構
- 19.3 棧
- 19.3.1 棧的定義
- 19.3.2 棧的基本運算
- 19.3.3 棧的存儲結構
- 19.4 隊列
- 19.4.1 隊列的定義
- 19.4.2 隊列的基本運算
- 19.4.3 隊列的存儲結構
- 19.5 小結
- 19.6 習題
- 第20章 非線性數據結構
- 20.1 二叉樹
- 20.1.1 二叉樹的定義
- 20.1.2 二叉樹的性質
- 20.1.3 二叉樹的存儲結構
- 20.1.4 二叉樹的遍歷
- 20.2 圖
- 20.2.1 圖的定義
- 20.2.2 圖的存儲結構
- 20.2.3 圖的遍歷
- 20.3 小結
- 20.4 習題
- 第21章 數據操作
- 21.1 查找
- 21.1.1 查找的定義
- 21.1.2 順序查找
- 21.1.3 折半查找
- 21.2 排序
- 21.2.1 排序的定義
- 21.2.2 簡單排序
- 21.2.3 快速排序
- 21.3 小結
- 21.4 習題
- 第四篇 實例項目篇
- 第22章 利用C語言實現教學管理系統
- 22.1 項目概述
- 22.1.1 概述
- 22.1.2 實例中的相關文件
- 22.1.3 實例程序的相關功能
- 22.2 自定義數據文件
- 22.2.1 各數據文件準備
- 22.2.2 自定義文件數據讀取函數
- 22.2.3 自定義文件數據寫入函數
- 22.3 數據庫設計及連接
- 22.3.1 定義各數據表
- 22.3.2 自定義數據庫連接函數
- 22.4 數據庫操作
- 22.4.1 登錄模塊
- 22.4.2 數據讀取
- 22.4.3 數據添加
- 22.4.4 數據刪除
- 22.5 系統部署和運行
- 22.5.1 數據文件的準備
- 22.5.2 數據庫、數據表的創建
- 22.5.3 用戶參數定制
- 22.6 小結
- 附錄1 Turbo C中常見錯誤提示的中英文對照
- 附錄2 Visual C++中常見的錯誤提示
- 附錄3 ASCII編碼
- 附錄4 Turbo C中的各種數據類型
- 附錄5 函數間傳遞參數時類型的自動轉換
- 附錄6 C標準庫介紹 更新時間:2019-09-12 18: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