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7章 《鬼谷子》智慧的現代啟示——洞察人性,立于不敗之地
- 第6章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鬼谷子》的謀略與決斷
- 第5章 揣情摩意,量權審勢——《鬼谷子》的識人與決策藝術
- 第4章 忤合之道,順逆皆為用——《鬼谷子》的形勢判斷與靈活應變
- 第3章 抵巇尋隙,飛箝制人——《鬼谷子》的權謀與掌控術
- 第2章 鉤情以知真,反應觀虛實——《鬼谷子》反應與內揵之智
第1章 捭闔有道,言之樞機——《鬼谷子》概覽與捭闔總
在中國浩瀚的古籍之中,《鬼谷子》無疑是一部極具傳奇色彩和實用價值的智謀奇書。它以深邃的洞察力、精妙的權術理論和獨特的語言藝術,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軍事、外交乃至商業和人際交往。相傳此書為春秋戰國時期隱士鬼谷子所著,他是縱橫家的鼻祖,其弟子蘇秦、張儀等皆為歷史上叱咤風云的謀略家。《鬼谷子》的核心,在于教人如何洞察人心、審時度勢、運用言語和策略來達成目標。本書旨在以“原文、譯文、解讀”的方式,引領讀者在“半小時”的輕松感悟中,逐步走進這部充滿東方智慧的謀略寶典。
《鬼谷子》原文:
“粵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節選自《鬼谷子·捭闔》)
白話譯文:
“縱觀歷史,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是眾生的表率和先導。他們通過觀察宇宙間陰陽兩種力量的開啟與閉合來揭示萬物的規律,知曉事物生存與滅亡的途徑,策劃和推算萬事萬物的起始與終結,通曉人內心的實情,察見事物發展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以,圣人在天下行道處事,從古至今,他們所遵循的根本道理是一致的。事物的變化雖然無窮無盡,但各有其最終的歸宿和法則。這些變化,有時表現為陰,有時表現為陽;有時表現為柔,有時表現為剛;有時表現為開啟,有時表現為封閉;有時表現為松弛,有時表現為緊張。”
智慧解讀:
《鬼谷子》開篇的這段話,氣勢恢宏,奠定了全書的基調。“捭闔”是《鬼谷子》一書的核心概念之一,“捭”意為開啟、發言、公開、陽;“闔”意為關閉、緘默、隱匿、陰。“捭闔”之術,簡單來說,就是指在游說、談判或謀劃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或開或合、或言或默、或顯或隱、或進或退等對立統一的手段,以達到掌控局勢、說服對方、實現自身目標的目的。這段引文,正是從宇宙、圣人、萬物變化的高度,來闡釋“捭闔”之道的普遍性和根本性。
“圣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首先確立了圣人的角色定位。圣人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而是生活在天地之間的、具有高度智慧和德行的、能夠引導和啟發眾生的人。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先”,是因為他們具備了常人所不及的洞察力和實踐能力。
“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具體描述了圣人是如何獲得智慧并發揮作用的。他們通過觀察宇宙間陰陽二氣的消長開合(這是萬物變化的總規律)來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命物);他們知曉事物生存與滅亡的關鍵所在(存亡之門戶),能夠從宏觀上策劃和推演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籌策萬類之終始);他們深刻通曉人心的實情(達人心之理),能夠察覺事物發展變化的細微征兆(見變化之朕焉);最終,他們憑借這些智慧,來守護和掌管那些決定事物成敗興衰的關鍵(守司其門戶)。這“門戶”,既可以是國家存亡的關隘,也可以是人際交往的樞紐,還可以是個人修養的要訣。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盡管時代變遷,世事紛紜,但圣人所遵循的根本大道(如洞察規律、順勢而為、以智馭事等)是永恒不變的。這為《鬼谷子》所闡述的權謀智慧,賦予了一種超越時空的普遍價值。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這進一步強調了宇宙萬物變化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但也指出這些變化并非雜亂無章,而是各有其內在的規律和趨向(各有所歸)。這些變化,常常表現為一系列對立統一的范疇,如陰與陽、柔與剛、開與閉、弛與張。這正是“捭闔”之術所要依據和運用的基本矛盾形態。
《鬼谷子》認為,言語和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施加影響、達成目的的主要手段。而言語行為的運用,就必須遵循“捭闔”之道。何時該“捭”——即暢所欲言,公開宣示,積極進取?何時該“闔”——即沉默觀察,隱匿意圖,以退為進?這需要根據對方的性格、意圖、所處的環境、以及雙方力量的對比等多種因素,進行精密的判斷和靈活的轉換。
例如,在游說君主時,如果君主賢明且樂于納諫,則可以“捭”——開誠布公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利弊分析;如果君主昏庸且剛愎自用,則可能需要“闔”——先隱藏真實意圖,通過迂回的方式逐漸引導,或者等待合適的時機。在談判中,有時需要主動出擊(捭),亮出自己的底牌和要求,以占據主動;有時則需要暫時沉默(闔),聽取對方的意見,觀察其反應,以待后發制人。
“捭闔”之術,并非簡單的能言善辯,其背后是對人性、事理、時局的深刻洞察。它要求運用者具備高度的智慧、敏銳的觀察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堅定的心理素質。它既可以用于正道,輔佐明君,安定天下;也可能被用于邪途,蠱惑人心,謀取私利。因此,《鬼谷子》一書歷來也帶有一些爭議,被一些人視為“權謀之書”。
然而,從積極的層面來看,“捭闔”之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認識和應對復雜世界的有效方法論。它教導我們,在處理任何問題時,都不能固執于單一的模式,而要學會從事物的正反兩面、內外因素、動態變化中去把握其本質,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最合宜的策略。這不僅適用于古代的縱橫捭闔,對于我們現代人在商業談判、人際溝通、危機處理、乃至個人成長等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理解《鬼谷子》的“捭闔”總綱,是學習其后續具體謀略技巧的基礎。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代智謀世界的大門,也為我們提升自身在復雜環境中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提供了一把充滿東方智慧的鑰匙。當然,如何運用這份智慧,是存乎一心,在于個人的修為與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