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道德手冊

1

有一些事物在我們的能力之內(nèi),還有一些不在我們的能力之內(nèi)。在我們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是我們的認知、動機、欲求、厭惡,以及其他一切由我們自己做出來的事情;不在我們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包括身體、財產(chǎn)、名譽、官職,以及其他一切不是由我們自己做出來的事情。我們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本性自由,不會受到任何束縛和阻礙,而不在我們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是軟弱的、受奴役的,它們會受到阻礙,不屬于我們自己。因此,你要記住,如果你把天生受奴役的東西當作自由的,把別人的東西當作你的,那么你將會受挫,將會悲傷,將會陷入混亂,將會怨天尤人;如果你只把那些屬于你自己的東西當作你的,而把別人的東西——它本來就是別人的——當作別人的,那么永遠都沒有人能強迫你,沒有人能阻礙你,你也不會責備任何人,不會給任何人挑錯,你也不會去做任何違背你意愿的事情,你不會有任何敵人,沒有人會傷害你,因為沒有任何傷害能近你的身。

你擁有如此遠大的目標,記住,只付出普通的努力是沒法達到它的,你必須徹底放棄一些東西,把另一些東西暫時放在一邊。但如果你既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又想要擁有官職和財富,那么,你很有可能沒法得到官職和財富——因為你還在想著你的遠大目標,同時你也沒辦法達到這些目標;可是,只有達到這些目標,你才能獲得自由和幸福。

因此,首先你一定要注意那些未經(jīng)檢驗的表象,要對它說“你只是表象,你完全不是表現(xiàn)出來的這個樣子”。然后,你要用自己所擁有的規(guī)則來檢驗它,來考察它: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表象是與我們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有關(guān),還是與我們能力之外的事物有關(guān);如果它與我們能力之外的事物有關(guān),那就準備好對它說“這與我無關(guān)”吧。

2

你要記住,欲求的任務(wù)是讓你得到想要的事物,厭惡的任務(wù)是讓你避免落入想要躲避的事物,欲求沒有實現(xiàn)的人是不幸的,落入想要躲避的事物中的人也是不幸的。如果你只躲避那些在你能力之內(nèi)的且不合乎自然的事物,那你就不會落入其中;但如果你躲避的是災(zāi)難、死亡、貧窮,那你就會失敗,從而遭遇不幸。因此,你不要把自己的厭惡放在那些你能力之外的事物上,而是要把它放在那些在你能力之內(nèi)的且不合乎自然的事物上。就目前而言,你還要完全消除自己的欲求,因為如果你想要的是那些不在你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你就必定要遭遇不幸;而那些在你能力之內(nèi)并且你應(yīng)該去欲求的事物,你目前是得不到的。你能做的只有使用你選擇做某事和拒絕做某事的能力,在運用這些能力的時候,你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應(yīng)該有所保留,不能沒有約束。

3

你要記住,面對一切讓你高興的事物、對你有用的事物,還有你喜歡的事物,哪怕它們十分微小,你都要告訴自己,它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如果你喜歡的是一只罐子,就對自己說“我喜歡的是一只罐子”,那么當它被打破時,你就不會為此難過了。如果你親吻自己的孩子和妻子,那就對自己說“我親吻的是一個人類”,那么當他們死去時,你就不會為此難過了。

4

當你正打算上手做一些事情的時候,要提醒自己,這是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如果你要走出房子去公共浴池,那就要事先想清楚公共浴池里會發(fā)生什么——有人會給你濺上水,有人會推搡你,有人會對你叫罵,有人會搶你東西。如果你一開始就對自己說“我想去泡個澡,同時我也想讓自己的選擇意愿合乎自然本性”,那么泡澡這件事你就會做得更加安全妥當。在所有的事情上你都該這么想。這樣的話,如果泡澡的過程中有什么東西妨礙了你,你也有心理準備:“好好泡澡并不是我唯一想要得到的東西,我還想要讓我的選擇意愿合乎自然本性;如果我因為這些事情煩惱,那我就不能保持自己的選擇意愿合乎自然本性了。”

5

困擾人們的并不是某件事物本身,而是人們對這些事物的觀念。比如,死亡本身沒什么可怕的,否則蘇格拉底也會害怕死亡;人們持有“死亡很可怕”這種觀念,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因此,當我們被阻礙、被困擾或者感到悲傷的時候,永遠不要責怪別人,而要責怪自己,責怪我們自己的觀念。因為自己過得很糟糕就責怪別人,這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才做得出來的事;如果一個人學會責怪自己,那說明他已經(jīng)開始受教育了;如果一個人既不責怪別人,也不責怪自己,那他的教育就已經(jīng)完成了。

6

不要因為別人的優(yōu)勢而揚揚得意。如果一匹馬得意地說“我多美麗”,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你得意地說“我有一匹美麗的馬”,那么,你就是因為一匹馬的優(yōu)勢而揚揚得意。那么,你自己的優(yōu)勢是什么?你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運用表象。[1]因此如果你在運用表象的時候合乎自然,那么你就應(yīng)該得意,因為這時你就是因為屬于自己的優(yōu)勢而得意。

7

在航行途中,當你的船拋錨靠岸的時候,如果你要去岸上打點淡水,順路還要撿一些貝殼和植物根莖,那么你一定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船只,還要總是轉(zhuǎn)身看看,以免聽不見船長叫你;如果船長叫你了,要是你不想像只羊那樣被捆起來丟到船上,那你一定要放下手中的東西趕過去。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是在生活中你撿到的并不是小貝殼和小莖塊,而是微不足道的妻子和孩子,你也不能被這些給阻礙了;只要船長叫你,你就要放下這些東西,頭也不回地跑向船只。如果你是個老人,那就不要離船太遠,以防船長叫你的時候,你因為趕不上而被丟下了。

8

不要指望所有事情都按照你希望的那樣發(fā)生,而是要希望所有事情按照它本來的樣子發(fā)生,這樣你便得以平靜。

9

疾病是身體的障礙,但不是選擇意愿的障礙,除非選擇意愿放任自己受到阻礙。跛足是腿的障礙,但不是選擇意愿的障礙。你要用這種心態(tài)去面對一切你所遭遇的事物;這樣一來你就會明白,那些事物只能成為其他東西的障礙,而不會成為你的障礙。

10

無論你遇上了什么東西,都要記得在自己身上找找,有什么樣的能力可以應(yīng)對它們。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漂亮的男孩或者女孩,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節(jié)制的力量來應(yīng)對他們;如果你遇到的是艱苦的工作,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堅忍的力量來應(yīng)對它們;如果你遇到的是辱罵,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有寬容的力量來應(yīng)對它們。如果你習慣了這樣行事,那你就再也不會被表象牽著你的鼻子走了。

11

對于任何事物,永遠不要說“我失去它了”,而是要說“我把它歸還給神了”。你的孩子死了?他是被歸還了。你的妻子死了?她也是被歸還了。“我的土地被搶走了。”不對,你的土地也被歸還了。“可搶走我土地的那人是個壞人。”賜予你這一切的神借什么人之手把土地收回去,這又與你何干呢?只要神把它給了你,你就要像照看一件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那樣照看它,像一位旅客住在不屬于他的旅店里一樣。

12

如果你希望取得進步,那就要停止諸如此類的算計:“如果我不管自己的事情,那我就沒什么可活的了。”“如果我不懲罰自己的侍童,他就會變壞了。”毫不悲傷、毫不恐懼地餓死,比富裕卻不得安寧地活著更好;你的侍童變壞,也好過你讓自己變得不高興。因此,我們要從小事做起。你那點兒油灑出來了,你那點兒酒被人偷了,你要對自己說:“這是免于痛苦的代價,這是內(nèi)心平靜的代價。”沒有什么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你要記住,當你呼喚侍童時,他不一定能聽見,就算聽見了,他也可能不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但是不管他怎么做,他還沒有重要到能夠擾亂你內(nèi)心平靜的地步。

13

如果你希望取得進步,那就得接受自己在面對外界事物時看上去愚蠢又無知,也不要總想著表現(xiàn)得什么都懂;如果有人認為你是一個重要人物,那你就得反思自己了。因為你要明白,既要讓自己的選擇意愿合乎自然本性,還要維護那些外在的東西,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人只要在其中一件事情上花費精力,就不可避免地會忽略另一件。

14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妻子和朋友永遠都活著,那你就是個傻瓜;因為你是在期望控制那些不在你能力之內(nèi)的事情,期望得到那些不屬于你的東西。同樣,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侍童永遠不會犯錯,那你也是個傻瓜;因為你是在期望讓壞事不再是壞事,而是變成好事。但是,如果你期望的是自己的欲求永不落空,[2]那這就在你能力之內(nèi)。你要在自己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上鍛煉自己。對于任何人來說,如果有一個人能夠掌控他們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事物,能夠留下它們或者拿走它們,那這個人就能成為他們的主人。因此,一個人想要獲得自由,就不要欲求或者躲避那些在別人控制之下的東西;否則,他必然變成別人的奴隸。

15

你要記住,你在生活中應(yīng)該表現(xiàn)得像宴飲時一樣。當一道菜傳到了你面前時,你就禮貌地伸出手去拿自己應(yīng)得的一份。當這道菜被傳走了時,你也不要攔著它。還有,當菜沒有傳到你這里的時候,不要對它報以迫切的期望,而是要平靜地等著它傳到你面前來。對于孩子,對于妻子,對于官職,對于財富,你也要這么做,然后未來某天你就配得上與神一同宴飲。如果這些東西傳到了你面前,你不去拿它們,反而蔑視它們,那你不僅能與神一同宴飲,還能與他們共享一套法則。因為第歐根尼[3]和赫拉克利特[4]就是這么干的,只有像他們這樣的人,才配得上做神,才配得上被稱為神。

16

當你看到有人悲傷哭泣的時候,無論是因為他的孩子離家遠行,還是因為他失去了財產(chǎn),你都要注意,不要被這樣的表象迷惑,認為他是因為外界的事物才這么慘,而是要立刻拿出這樣的想法:“困擾這個人的并不是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因為別人就沒有受困于這種事情,真正困擾他的是他對于這件事情的觀念。”然而,話雖這么說,你也不能因此就不同情他,如果有必要,你甚至要和他一起哭;但是要小心,你在表面上哭的時候,不能在自己的內(nèi)心中也這樣哭。

17

你要記住,你是一出戲劇里的演員,一切都要按照劇作家的意愿:他想讓戲劇短一些,就短一些;他想讓戲劇長一些,就長一些;如果他想讓你演一個乞丐,那你就要發(fā)揮技術(shù),扮演好這個角色;如果他想讓你演一個瘸子、一個官員或者一個普通市民,你也要好好扮演。因為你的工作是扮演好指定的角色,至于給你分配哪個角色,這是另一位的工作,即神的工作。

18

當一只烏鴉發(fā)出不祥的叫聲時,不要被這個表象牽著走,而是要立刻在腦海里做出分辨,并且這樣說:“這些兇兆針對的不是我,而是我這具微不足道的身體、我那一點點財產(chǎn)、我那不值一提的名聲、我的孩子,還有我的妻子。而對于我,只要我愿意,一切兇兆都能變成吉兆;因為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能從中獲益,這一點在我的能力之內(nèi)。”

19

如果你永遠都不進入那些你沒有能力取得勝利的領(lǐng)域,那你就是不可戰(zhàn)勝的。注意,當你看到某個人獲得的榮譽比你多、擁有很大的權(quán)力或者享有很高的聲望時,不要被這些表象所迷惑,認為他就是幸福的。因為,如果善的本質(zhì)在于那些你能力之內(nèi)的東西,你就完全沒有必要去羨慕或者嫉妒別人;你不再期望自己成為一個將軍、一個議員或者一個執(zhí)政官,而是期望成為一個自由的人。現(xiàn)在只有一條路可以通往自由,那就是蔑視一切不在你能力之內(nèi)的東西。

20

你要記住,侮辱你的并不是那個罵了你或者打了你的人,而是你自己的觀念,即你認為這些人侮辱了你。因此,當有人惹怒你時,你要明白惹怒你的其實是你自己的觀念。所以,你首先要做的,是努力不讓自己被表象牽著鼻子走;因為只要你有時間把這事往后推一推,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容易多了。

21

每一天,你都要把死亡、流放以及一切諸如此類看上去很可怕的事物擺在自己面前;這樣,你將不再有任何卑鄙的想法,也不會渴求任何限度之外的東西了。

22

如果你一心渴望哲學,那就要馬上準備好被別人嘲笑,很多人會這樣譏諷你:“他又來了,突然就變成一個哲學家了。”他們還會說:“他哪來一副對我們揚眉吐氣的勁頭?”但是你永遠不要做出揚眉吐氣的模樣,你要把握住那些在你看來最好的東西,就好像是你被神指派著做一個哲學家一樣;你還要記住,如果你遵守這樣的原則,那些曾經(jīng)嘲笑你的人以后就會尊敬你,但如果你因為他們的嘲笑而退縮了,你以后就會受到雙倍的嘲笑。

23

如果你為了取悅某個人轉(zhuǎn)而去追求外界的事物,那你就要注意,你已經(jīng)破壞了自己生活的計劃。因此,在任何事情上,你都要滿足于做一個哲學家,如果你還希望自己被別人當成一個哲學家,那你就要表現(xiàn)得像個哲學家,那么你就能成為一個哲學家了。

24

不要讓這樣的說法困擾你:“我將毫無榮譽地活一輩子,無論在哪里都是無名之人。”因為,如果沒有榮譽真的是一種惡,那你就無法因為別人而落入惡之中,也不會因為別人而陷入羞恥之中。能否做官,或者能否被邀請去共進晚餐,這難道是你能掌握的事情嗎?

“當然不是。”

那么,你怎么會沒有榮譽呢?如果你是一個只關(guān)心自己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的人,在這些事物上你就能稱得上是一個擁有最高榮譽的人。那么,你怎么會“無論在哪里都是無名之人”呢?

“但是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幫助我的朋友們了。”

“不能幫助”是什么意思呢?你只是不能給他們錢,也沒辦法讓他們變成羅馬公民而已。是誰告訴你這些事情在你的能力之內(nèi),而不是受別人掌控的呢?誰能夠給予別人他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呢?

“弄些錢來,”有人說,“這樣我們就有錢了。”

如果在弄錢的同時能保證自己是一個自尊的、可信的、高貴的人,你告訴我怎么辦,我這就去弄錢。但如果你為了自己能得到一些不那么好的東西,而要求我失去一些本就屬于我的好東西,那就請你看看你對我的要求多么不公平,你對我多么不體諒。你更想要哪一樣?錢,還是一個可信且自尊的朋友?那么還是請你幫幫忙,讓我變成一個可信且自尊的人,而不是要求我去做那些讓我失去這些品質(zhì)的事情吧。

“可是在我看來,都像你這樣的話,我的國家就沒人幫助了。”

我再問問你,你指的是什么樣的幫助?沒有你,國家就沒有那些由你出力建造的門廊和浴場了。可這又說明什么呢?就算有了你,你的國家也沒有鐵匠做的鞋子,沒有鞋匠造的武器,你能出力制造它們嗎?事實上,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對于國家來說就足夠了。如果你能讓國家多了一個自尊的、可信的公民,這難道不算幫助嗎?

“算。”

這么說來,你也不會對國家毫無幫助了。

“那么,我在城邦中有什么樣的地位呢?”有人說。

無論你有什么樣的地位,你都要保持忠誠和自尊的品質(zhì)。但是,如果你因為想要幫助城邦而失去了這些品質(zhì),最后變成了一個無恥又無信的人,那你對城邦還有什么好處呢?

25

在晚宴的時候,在寒暄致敬的時候,在尋求建議的時候,是不是有人的風頭會蓋過你呢?如果這些是好事,你就應(yīng)該為那個人得到了它們而感到開心;如果這些是壞事,你就不要因為自己失去了它們而感到憂慮。你要記住,如果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不在自己的能力之內(nèi),你也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為此努力過,那你就不能認為自己配得上享用和其他人一樣的成果。你從不在某人的門口轉(zhuǎn)悠,怎么可能和那些總在他門口轉(zhuǎn)悠的人享有同樣的回報呢?你沒有做過某人的隨從,你怎么可能和那些做了他隨從的人享有同樣的回報?你沒有奉承過某人,怎么可能和那些奉承他的人享有同樣的回報?因此,如果你想買一些東西,卻拒絕為它們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想要白白得到它們,那你就是一個不正義的、貪得無厭的家伙。

“萵苣的價格是多少?”

大概是一奧波勒斯。[5]

如果別人付出了一奧波勒斯拿走了萵苣,而你沒有付出這一奧波勒斯,那你就得不到萵苣。但你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得到萵苣就是吃了虧。因為別人擁有了萵苣,而你手里還留著那沒有花出去的一奧波勒斯。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你沒有受邀參加某人的晚宴嗎?當然沒有。因為你沒有向這頓晚飯的主人付出相應(yīng)的價錢。這頓晚飯的售價是對主人的奉承和追隨。如果你對這頓晚飯感興趣,那就付出相應(yīng)的價錢,他就會賣給你。但如果你不想付出代價,卻想要得到它,那你就是一個貪得無厭、頭腦空空的人。那么,你失去了這次晚宴,卻沒有換回任何東西嗎?你當然有了,你擁有的是不想奉承一個人就不奉承的權(quán)力,你擁有的是無須忍受門衛(wèi)羞辱的權(quán)力。

26

自然的愿望,我們可以從那些我們與別人并無不同的事情上學到。比如,當別人的侍童打碎了他的水杯時,我們會立刻說:“這是一件時常會發(fā)生的事。”那么你要注意,當你自己的水杯被打碎時,你也應(yīng)該表現(xiàn)得和看到別人的水杯被打碎時一樣。現(xiàn)在就把同樣的道理用在更大的事情上吧。別人的孩子或者妻子死了,沒有一個人不會說:“這就是凡人的命運啊。”但是當一個人自己的孩子死了時,他就立刻會哀號道:“哎呀,我真不幸!”但是我們應(yīng)該記得,同樣不幸的事情發(fā)生在別人身上時我們有何感受,這時也應(yīng)該如此。

27

一個靶子立起來不是為了讓箭射偏,同樣,宇宙中也不會出現(xiàn)本質(zhì)就是惡的東西。

28

如果有人把你的身體送給了一個路上偶遇的人,你一定會非常憤怒;但是如果有人辱罵了你,你感到煩躁不安、難以平復(fù),你這樣就把自己的認知完全交由他處置了——難道你不為此感到羞恥嗎?

29

在處理每一件事務(wù)的時候,你都要考慮它之前發(fā)生了什么,之后會發(fā)生什么,然后才處理這件事本身。否則,你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充滿熱情,因為你沒有考慮到接下來的步驟,然后,當這些步驟出了問題的時候,你就滿懷失望地放棄了。

“我想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獲勝。”

考慮一下在獲勝之前要準備什么,獲勝之后會發(fā)生什么,只有考慮了這些,如果覺得它適合你,你才能著手去干這件事。你要遵守規(guī)則,克制飲食,不吃甜食,在酷暑和寒冷的時候督促自己堅持訓練;你不能喝冷水,也不能隨便什么時候想喝酒就喝;你必須將自己交付給教練,就像把自己交給一位醫(yī)生那樣。然后當競技開始時,你得在對手身邊的泥土中打滾,[6]有時候你的手腕會脫臼,你的腳踝會扭傷,你會吃下不少泥沙,還會挨鞭子,[7]在忍受了這一切之后,你還是可能會被擊敗。如果你考量了這些,還是想要投身于比賽,那就去干吧;如果你沒有考慮到這些,那我們走著瞧吧,你在后續(xù)的訓練中會像個小孩子一樣退縮,小孩子就是一會兒表演運動員,一會兒表演角斗士,一會兒吹喇叭,一會兒又表演悲劇,演他們看見的,演他們喜歡的。你現(xiàn)在也一樣,一會兒是運動員,一會兒是角斗士,然后又是哲學家,又是修辭學家;然而從靈魂上來說,你什么也不是,你就像一只猴子,模仿著你所看見的東西,你感興趣的事情一件又一件,當你做慣了一件時,就厭棄它了。因為你從不謹慎地對待任何一件事情,對于這些事也不會完整地考慮琢磨,你即興地去從事它們,但只有三分鐘的熱度。

同樣的,當有些人看到一個哲學家,或者聽到某個人講話就像幼發(fā)拉底[8]時——事實上有誰的演講能比得上他呢?——他們就也想做哲學家。大好人啊,先考慮一下哲學是一種什么樣的工作,然后想想你自己的本性是什么,以及你能承受些什么。如果你想做一個摔跤手,那就看看你的肩膀、你的大腿,還有你的腰肌夠不夠格。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天賦。你覺得像你現(xiàn)在這樣行事,能夠去從事哲學嗎?你是否覺得你像現(xiàn)在這樣吃飯,這樣喝水,這樣不講理,這樣怒氣沖沖,就能做哲學家了?你必須保持清醒,努力工作,克服某些欲望,離開自己的家人,身份卑微的奴隸會鄙視你,遇見你的人都會譏笑你,你在一切事物中都只能得到最差的那一份,無論是在職位上、榮譽上,還是在法庭上。仔細看看這些壞處,如果你覺得適合自己,如果你愿意以此為代價去換取心平氣和、自由和安寧,那就去從事哲學吧。否則,你就不要去從事,不要表現(xiàn)得像個小孩——現(xiàn)在想做哲學家,一會兒又想做收稅官,一會兒想做演說家,一會兒又想做皇帝的地方行政官。這些東西是不能兼得的。你只能做一種人,要么是善的,要么是惡的;要么致力于自己的指導(dǎo)原則,要么致力于外界事物;要么為了內(nèi)心而勞動,要么為了外物而勞動。也就是說,要么做一個哲學家,要么做一個外行人。

30

我們的行為是否合適,應(yīng)由社會關(guān)系來衡量。這個人是你父親,你就應(yīng)該照顧他,事事都讓著他,他打你或罵你,你也得忍著。

“可他是個壞父親。”

難道你天生就應(yīng)該有一個好父親嗎?不,你只是天生會有一個父親而已。

“我的兄弟苛待我。”

那就好好維護你和他的關(guān)系,不要考慮他做了什么,而要考慮你怎么做才能讓自己的選擇意愿合乎自然。因為,沒有你的準許,就沒有人能傷害你;只有當你認為自己被傷害的時候,你才會受到傷害。同樣的,如果你養(yǎng)成時常觀察自己與他人的社會關(guān)系的習慣,你就會明白自己應(yīng)該對鄰居、公民和將軍的行為抱有什么樣的期待了。

31

關(guān)于對神虔敬的問題,你得明白,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要對神有正確的認知——神是存在的,神以一種美好而正義的方式管理著全世界。你還要讓自己服從神的意愿,接受一切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你要心甘情愿地跟隨它們,要相信是最好的心智成就了它們。因為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責怪神,才不會抱怨他們不在乎你。但是你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把自己對于善與惡的判斷從那些不在你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中抽離出來,只把它放在那些你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上。因為,如果你認為前者是善的或者惡的,那么當你沒有得到想要的事物,或者落入了不想要的事物中時,你就會不可避免地指責、憎恨那些導(dǎo)致了這種結(jié)果的人或者神。因為所有動物的本能都是逃離和躲避那些看上去對它們有害的事物,以及對它們產(chǎn)生危害的事物,而追求和喜愛那些對它們有益的事物。因此,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受到了傷害,那他就不可能因為那個他認為傷害了他的東西而感到快樂,就好像沒有人會因為自己受到了傷害而感到快樂。

所以,有時候甚至父親也會遭到兒子的辱罵,因為他沒有把兒子認為好的東西分享給兒子。正是這一點使得波呂涅克斯和厄特俄克勒斯[9]互為仇敵,因為他們都認為王權(quán)是好東西。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農(nóng)民、水手、商人,還有那些失去了妻子和孩子的人,都會咒罵神明。因為一個人的利益在哪里,他的虔敬就在哪里。因此,誰能小心謹慎地以應(yīng)有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欲求和厭惡,誰就能以同樣的方式小心謹慎地處理自己的虔敬。

除此之外,我們也應(yīng)該承襲父輩的儀式,向神奠酒,焚燒祭品,獻上初摘的果實,在做這一切時保持潔凈,不能懈怠也不能馬虎,準備祭品時既不該小氣吝嗇,也不該超出我們的能力。

32

當你去求神諭的時候,你要記住,你不知道事情如何發(fā)展,你來神廟是為了向先知詢問;但如果你是個真正的哲學家,那么當你來到這里時,你就已經(jīng)知道了自己要問的是一件什么樣的事。如果它是一件不在你的能力之內(nèi)的事情,那它就必然是既不善也不惡的,那么你來找先知時就不要帶著欲求和厭惡的情緒,走近先知時也不必瑟瑟發(fā)抖。你首先要想明白,無論這件事如何發(fā)展,它對你而言都無關(guān)緊要,對你而言什么都不是。無論這件事會變成怎樣,你都能好好地利用它,沒人能夠阻止你這樣做。所以,滿懷自信地去神那里吧,就像去見一位顧問;然后神給了你一些建議時,你要記住,給你提建議的是誰,如果你不聽取,你違背的是誰的意愿。

如果你想知道的只有事情發(fā)展的結(jié)局,但無論是理智還是技術(shù)都沒辦法幫我們預(yù)見到事情如何發(fā)展,這個時候你就去求神諭吧,蘇格拉底也認為這種情況下人應(yīng)該去求神諭。可是,當你有責任和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國家共患難時,就不要去問先知自己應(yīng)不應(yīng)該與他們共患難了。因為,即使先知警告你祭品上出現(xiàn)了不祥的征兆,很明顯地給你預(yù)言了死亡、受傷或者流放,但是你的理智還是會要求你在危難中站在你的朋友身邊,與你的國家共患難。因此,你應(yīng)該聽從那位更偉大的先知,即皮提亞的阿波羅,他曾把一個在朋友慘遭殺害時沒有施以援手的人趕出了神廟。

33

從現(xiàn)在起,為你自己制定一套個性與行為的規(guī)范,無論你是在人群中,還是獨自一人,你都要遵守它們。

你大部分時間都要保持沉默,或者只說最關(guān)鍵的幾句話,盡量用簡短的語言表達出來;你要少說話,只有在特定場合,需要你說話的時候再說話,但是不要聊那些世俗的話題;不要聊角斗士、賽馬、運動員或者吃的喝的,這種話題總是無處不在;除此之外,你也不要談?wù)搫e人,無論是指責、夸贊,還是拿他們作比較。但是,如果你真有這樣的能力,就用你自己的言辭把一起談話的同伴們引向那些合適的話題;如果你獨自一人身處一群外國人之中,那還是保持沉默吧。

不要總是笑,不要對什么事情都笑,也不要毫無節(jié)制地笑。

如果可以不發(fā)誓,那就什么誓都不要發(fā);如果不可以,那就只在情勢所迫時發(fā)誓。

不要參加那些由外行人和對哲學一無所知的人舉辦的娛樂活動;但如果情勢所迫一定要參加,那你也要注意,不要落入和那些外行人一樣的層次。因為你明白,如果一個人總是和臟兮兮的同伴一起玩,即使他自己很干凈,他也一定會沾上那些同伴的臟東西。

對于與身體有關(guān)的東西,你只要取那些滿足基本需求的就夠了。我指的是食物、飲料、衣服、住宅,還有家仆這類東西;削減掉一切用于炫耀的、奢侈的東西吧。

在性生活方面,婚前要盡可能地保持純潔,如果你要放縱,也只能通過合法的手段。但是對那些縱欲之人,你不要嫌棄,不要苛責,也不要總是顯擺自己是一個不縱欲的人。

如果有人來告訴你,某人正在說你的壞話,你不要為自己辯護,不要否認那個人說的話,而是要這樣回應(yīng):“他說得對,可是他還不知道我其他的壞毛病呢,如果他知道了,就不會只說這么多了。”

大多數(shù)情況下,你都沒有必要去看公共表演。即使情勢所迫不得不看,那你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也是你自己,而非別人,這就意味著,你應(yīng)該只期待那些本來會發(fā)生的事情發(fā)生,只期待那個本來會贏的人贏;這樣你就不會受到任何阻礙了。但是你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喊叫,不要嘲笑別人,也不要太激動。表演結(jié)束之后,不要總是跟別人講述表演的內(nèi)容,除非這樣做對你有益;因為,如果你關(guān)于這場表演講得很多,就會顯得你很贊賞它。

不要輕率地、隨意地去人們的公共讀書會,就算你去了,也要保持自身的體面和莊重,同時也要小心,不要冒犯到別人。

當你要去會見某人,尤其是會見那些名望很高的人時,要這樣問自己:“蘇格拉底和芝諾[10]遇到這種情況時會怎么辦?”然后你就不會不知道應(yīng)該如何恰當?shù)乩眠@種情況了。

當你會見的人屬于那類有權(quán)有勢之人時,你要想,也許你在他家找不到他,也許你會被拒之門外,也許大門會當著你面摔上,也許他不會理你。盡管如此,如果你有責任去他那里的話,那你就去吧,無論發(fā)生什么都要忍受著,永遠不要埋怨自己“跑這一遭真不值得”,因為只有外行人和那些被外物困擾的人才會這么說。

當你和別人交談時,不要過多地提及自己的事跡和冒險,并對此長篇大論,因為雖然你講述自己的冒險故事時覺得很快活,但是坐在身邊聽你講這些東西的人并不像你一樣快活。

不要去逗別人發(fā)笑,因為這種行為很容易讓你變得低俗,同時也會減少身邊的人對你的敬意。

說臟話也是很危險的行為。因此,當有人說臟話的時候,如果時機合適,你就要斥責那個說臟話的人;如果時機不合適,那就保持沉默、臉紅、皺眉,以此來表示他的話讓你非常不悅。

34

當你得到某種快樂的表象時,要像面對其他的表象一樣,捍衛(wèi)自己,不要讓自己被它迷惑;你要把這事緩一緩,給自己點時間往后拖一拖。接下來,你要考慮這兩個時刻:第一個時刻是你正在享受快樂,第二個時刻是你享受完了之后悔恨不已,咒罵自己的所作所為;將這兩個時刻彼此相抵,你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你克制住了自己,你將會收獲多少喜悅與滿足。但如果你覺得到了一個適合做這件事的時機,那你也要小心,不要讓自己屈服于它的誘惑、甜美和魅力;相反,你要用這樣的想法與之相抵:面對這件事情時,如果我克服了誘惑,取得了勝利,那不就會獲得更多好處嗎?

35

當你正在做一件你下定決心認為應(yīng)該做的事情時,不要試圖躲避別人的視線,即使大多數(shù)人可能會反對你的做法。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不對的,那就要避免做這種事;如果你做的事情是對的,那為什么要害怕別人對你發(fā)出無理的指責呢?

36

“現(xiàn)在是白天”和“現(xiàn)在是黑夜”這兩個命題,單獨地說出來是有價值的,同時說出來則沒有價值;去聚餐時也一樣,拿走最大的那一份餐食,對于你的身體來說確實是有價值的,但是對于維系人際關(guān)系來說則是沒有價值的。因此,和別人一起吃飯的時候,你要記住,擺在你面前的不只有對于身體的價值,你還要保持對主人的尊敬。

37

如果你接受了一個超出自己能力的角色,那你既讓自己丟了臉面,也讓自己錯過了那個本來可以扮演好的角色。

38

你在走路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踩到釘子或者扭傷腳踝,同樣的,在生活中你也要小心,不要損害到你的指導(dǎo)原則。如果我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遵守這個原則,那我們在做這些事情時就會更加安全。

39

每個人的身體就是他的財產(chǎn)的尺度,就好像腳是鞋的尺度一樣。如果你遵守這條原則,那你就會保持一個合適的尺度;但如果你不遵守原則,超出了這個尺度,那你就必將會一頭墜下懸崖。就像你的鞋子一樣,一旦超出了腳需要的尺度,你就會先給這只鞋子鑲上金邊,再把它染成紫色,然后給它繡上花。因為一旦超出了尺度,你就會變得毫無節(jié)制。

40

當女人們超過了14歲,她們就被人稱作“女士”。因此,當她們得知自己無事可做,唯一的事情便是與男人同床共枕時,就開始打扮自己,并將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化妝打扮上。因此我們值得付出努力去讓她們明白,我們重視的只有她們謙遜與自尊的品質(zhì),而非其他。

41

一個人在與身體有關(guān)的事情上花大量時間,比如鍛煉太多,吃得太多,喝得太多,排便太多,做愛太多,這就標志著他沒什么天賦。因為這些事情只值得順便做做,你要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思想上。

42

當有人待你不好,或者說你壞話時,你要記住,他之所以這么做、這么說,是因為他覺得這是合適的。既然如此,他就不可能追求那些你覺得對你有好處的事物,而會追求那些他覺得對他有好處的事物;因此,如果他對事物的看法是錯的,那受苦的人就是他,因為他被蒙蔽了。這就好像如果一個人認為某個復(fù)合判斷是假的,這個復(fù)合判斷本身不會受影響,但是那個人會受到蒙蔽。因此,如果你從這個觀點出發(fā),那你就會溫和地看待那個辱罵你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這么說:“在他看來確實是這樣的。”

43

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把手,你可以通過一個把手來把握它,但另一個把手則不行。如果你的兄弟對你不義,不要通過“他對你不義”這個把手來把握這件事(因為這件事不應(yīng)該通過這個把手被把握),而要抓住另一個把手,即“他是你的兄弟,你們一起長大”,這樣你就能通過這個把手來把握這件事了。

44

有些言辭是不合邏輯的,比如“我比你富有,因此我超過了你”,或者“我比你能言善辯,因此我超過了你”。而另一些言辭就合邏輯多了,比如“我比你富有,因此我的財產(chǎn)超過了你的財產(chǎn)”,或者“我比你能言善辯,因此我的口才超過了你的口才”。而你本人不是財產(chǎn),也不是口才。

45

有些人洗澡很快,你不要說他這樣洗澡不好,而要說他洗澡很快;一些人喝酒很多,你不要說他這樣喝酒不好,而要說他喝酒很多。因為你還沒有弄清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持什么樣的觀念,你怎么知道他做的事情不好?你只要遵守這個原則,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后果:你接收到的是一些事物的表象,同意的卻是另一些事物。

46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自稱一位哲學家,也不要在一群外行人中間談及你的哲學理論;你要做的是遵循這些理論來行事。比如,在宴會上,你不要說人應(yīng)該如何吃飯,而要以應(yīng)有的方式來吃飯。你要記住,當人們來找蘇格拉底,希望他把他們引薦給其他哲學家的時候,蘇格拉底完全沒有賣弄自己的學說,而是帶著他們?nèi)フ覄e的哲學家。他能接受自己被忽視。當一群外行人談起哲學理論的時候,你要盡量保持沉默,因為你會陷入一種把沒消化的東西吐出來的危險。當有人說你一無所知,而你不會被他刺傷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事情了。一只綿羊不會把吃剩的飼料拿給牧羊人,讓他看看自己吃了多少,而會在肚子里消化這些食物,把它們變成羊毛和羊奶。因此你也一樣,不要向外行人表演自己的哲學理論,而要讓他們看看,你如何消化和運用這些理論。

47

當你在身體需求方面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簡單的生活時,不要因此沾沾自喜;如果你喝水而不喝酒,就不要總是對別人說自己只喝水。如果你想通過鍛煉來提高忍耐力,就要為自己鍛煉,而不是為了給外人看;不要去外面抱著石像,[11]而要在口渴的時候含一口冷水在嘴里,然后把它吐掉,但是不要把這件事告訴別人。

48

一個外行人的立場和特點是,他從來都不會從自己身上去尋找對自己的幫助和傷害,而只會訴諸外物;一個哲學家的立場和特點是,他永遠會從自己身上尋找對自己的幫助和傷害。

一個人取得進步的標志:他不譴責別人,不夸贊別人,不責備別人,不給別人挑毛病。他也不會談?wù)撟约海秃孟褡约菏莻€什么人物或者懂得些什么似的。當他受到束縛或者阻礙的時候,他會責怪他自己。如果有人贊美他,他會在心里暗暗笑話那個贊美他的人;如果有人指責他,他也不會覺得冒犯。他的行為就像一個虛弱的人,身體有一部分正在恢復(fù)中,在它完全長好之前,他會小心不去碰它。他讓自己遠離一切欲望,他想要逃避的僅僅是那些違背自然本性的事物、那些在我們能力之內(nèi)的事物。在所有的事情上,他都學著去謹慎地做選擇。即使他在別人看來像個傻子或者無知之人,他也不在乎。總之,他提防著自己,就好像自己是一個蠢蠢欲動的敵人。

49

當一個人因為能夠讀懂和解釋克呂西波斯[12]的著作而趾高氣揚時,你要在心中這樣說:“如果克呂西波斯沒有把書寫得這么晦澀,那么這個人就沒有什么好趾高氣揚的了。”

我想要的是什么呢?是理解自然,跟隨自然。因此,我就找一個能夠解釋自然的人;我聽說了克呂西波斯能解釋自然,那我就去讀他的書。但是我讀不懂他寫了什么,那我就去找一個能夠解釋克呂西波斯的人。到目前為止,沒有什么稱得上驕傲的。當我找到了那位解析者,剩下的事情就是將克呂西波斯的道理放到實踐中去檢驗;這才是唯一值得驕傲的事情。如果我只崇拜解釋著作的行為,那我為什么不去做一個語法學家,而要做一個哲學家呢?唯一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我解釋的不是荷馬,而是克呂西波斯。因此,當別人對我說“給我講講克呂西波斯”時,我一點也不會驕傲,甚至會羞紅臉,因為我未能表現(xiàn)出任何與他的教誨相匹配的行為。

50

無論你給自己制定了什么樣的原則,都要把它們當作法律一樣去遵守,如果你違背了它們,那就是不虔敬。但是不要去在意別人說了你什么,因為那不在你的能力之內(nèi)。

51

你還要等多久,才能覺得自己配得上最好的東西呢,才能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越過理性的界限呢?你已經(jīng)接受了那些你應(yīng)該認同的哲學理論,并且已經(jīng)對它們表示了贊同,那么你為什么還在等一位什么樣的老師,在這位老師到來之前你還拖延著不肯糾正自己的行為呢?你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成年人。如果你像現(xiàn)在這樣漠不關(guān)心,得過且過,把事情一件又一件地拖延,一天又一天地對自己說,“從明天開始我就要關(guān)注自己的言行”,那么你就不能意識到自己無法取得進步,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去,你從頭到尾都只能做一個外行人。因此,從現(xiàn)在開始,你應(yīng)該做的事情就是像個成熟的人一樣生活,像個成年人一樣取得進步,讓那些對你來說最好的東西成為你不可違背的法則。如果你遇到了什么令你痛苦或者愉悅的東西、名聲好的或者壞的東西,你要記住,現(xiàn)在你面臨的是一場競賽,面臨的是奧林匹克賽事,你不可能再拖延了,勝負就取決于這一日,取決于你的這次行動。這就是蘇格拉底養(yǎng)成他的人格的方式,無論他遇到什么,他都只關(guān)注自己的理性,除此之外一概不關(guān)注。即使你還不是蘇格拉底,你也應(yīng)該像一個希望成為蘇格拉底的人那樣生活。

52

哲學的第一個領(lǐng)域,也是最重要的領(lǐng)域,就是對哲學理論的實踐運用,比如,不要說謊。第二個領(lǐng)域是對理論的證明,比如,為什么我們不應(yīng)該說謊?第三個領(lǐng)域是確認和分辨前兩個領(lǐng)域,比如,為什么可以這樣證明?我們需要考慮這個證明是什么?邏輯結(jié)果是什么?矛盾是什么?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因此,第三個領(lǐng)域因為第二個領(lǐng)域而重要,第二個領(lǐng)域又因為第一個領(lǐng)域而重要;而它們中最重要的、我們最應(yīng)該駐足研究的則是第一個領(lǐng)域。但是,我們現(xiàn)實中的做法卻相反,我們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第三個領(lǐng)域上,卻完全忽視了第一個領(lǐng)域。最終就是,我們說謊,卻時刻準備著證明一個人不應(yīng)該說謊。

53

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準備好這樣的想法:

“宙斯啊,命運啊,請你們指引我

到那個我早就該去的地方吧;

我會毫不退縮地追隨你;哪怕我不愿,

哪怕我變壞,我依然要追隨你。”[13]

“只要一個人體面地遵從了宇宙的必然性,

我們就認為他在神圣的事務(wù)上是智慧且博學的。”

“行啦,克力同,如果這樣能夠取悅神明,那就讓它這樣吧。”[14]

“安尼圖斯和梅勒圖斯能殺了我,但他們無法傷害我。”[15]

注釋

[1]運用表象的能力是一個關(guān)鍵概念,表象的原文為φαντασ?α,是英文fantasy的詞源。表象即事物“看上去”的樣子,它給人的心智中留下印象,這一過程不受人的控制;而人需要去判斷它的真?zhèn)危x擇是否要接受它,如何運用它,這個過程即“運用表象”。——本書腳注均為譯者注。

[2]愛比克泰德的意思是,只要一個人不期待外物,比如財富、妻兒、職位,而只期待屬于自己的事物,比如尊嚴、美德、勇氣,那他的欲求就可以永不落空;這種“不追求外物,只追求屬于自己的事物”的心態(tài)是每個人能力之內(nèi)的事情。

[3]第歐根尼(前412—前323),古希臘犬儒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除了自然的需要之外,其他的任何東西,包括財產(chǎn)、名聲、享樂以及希臘人推崇的公共生活,都是不必要的。他自己過著十分簡樸,甚至稱得上是原始的生活。據(jù)說第歐根尼衣不蔽體,睡在破木桶里,隨地大小便,向路人乞食,曾有一只喝水的杯子,后來放棄杯子,用手掬水喝。

[4]赫拉克利特(前544—前483),古希臘哲學家,他曾認為火是世界本源,一切事物都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提出了經(jīng)典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5]奧波勒斯,一種原始的希臘貨幣,最常見的希臘銀幣德拉克馬等于6個奧波勒斯。

[6]此處原文為παρορ?σσεσθαι,指挖沙土,有可能是指在正式摔跤比賽之前,選手在場地的沙土中翻滾,讓自己身上沾滿沙土。

[7]對比賽犯規(guī)的懲罰。

[8]一位斯多葛派演說家。

[9]厄特俄克勒斯和波呂涅克斯是俄狄浦斯與其母伊俄卡斯忒的兩個兒子,俄狄浦斯還有兩個女兒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俄狄浦斯自我流放之后,兩個兒子因為忒拜的王位反目成仇,波呂涅克斯被流放,帶阿爾戈斯人來攻打忒拜,最后兩兄弟雙雙死在忒拜城下。

[10]芝諾(前336—前264),斯多葛學派創(chuàng)始人。

[11]據(jù)說第歐根尼曾在寒冷的天氣里裸體抱著石像來鍛煉自己的耐力,顯然愛比克泰德不推崇這種做法。

[12]克呂西波斯(前279—前206),斯多葛學派哲人,發(fā)展了芝諾的學說。克呂西波斯精通邏輯學、倫理學、物理學,是斯多葛哲人中的集大成者。

[13]引自克里安特斯,《宙斯的頌歌》。

[14]引自柏拉圖,《克力同》,43d。

[15]引自柏拉圖,《申辯篇》,30c-d。

品牌:博集天卷
譯者:周文心
上架時間:2025-08-14 10:13:31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quán)由博集天卷提供,并由其授權(quán)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长武县| 武宣县| 宽甸| 苍溪县| 桂平市| 广水市| 上犹县| 伊宁市| 荥阳市| 全南县| 泽普县| 台东市| 肥东县| 根河市| 汾西县| 军事| 平利县| 洪湖市| 资源县| 杭锦旗| 皋兰县| 西华县| 房产| 邵东县| 白沙| 鹤壁市| 青浦区| 同德县| 兴安县| 靖西县| 云林县| 金山区| 界首市| 镇康县| 灵山县| 年辖:市辖区| 广元市| 日土县| 洪洞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