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林晚的微光
林晚掐滅最后一根煙時,窗臺上的薄荷正抽出第三片新芽。34歲生日的陽光漫過紗窗,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狀的光斑,她盯著那些晃動的光紋,忽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有五年沒見過這樣敞亮的清晨了。
28歲以前的時光像被按下快進鍵的默片,流轉得無聲又迅疾。林晚蜷在廣告公司策劃部格子間里,凌晨三點的臺燈將她的影子釘在鋪滿方案的桌面,像幅永不褪色的剪影。每當提案通過,她總躲進消防通道,指尖明滅的煙頭映著眼底的星光,半支煙的工夫,就把所有疲憊燒作灰燼。獎金一到賬,她立刻飛往海島,在咸澀的海水中解鎖新的潛水執照。壓力如同漲潮的海水,來勢洶洶卻也退得干脆,她常對著鏡子,指尖摩挲下頜倔強的弧度:“棱角再扎人,也是自己親手打磨的形狀。“踩著十厘米的高跟鞋旋身回辦公室,她眼神清亮如淬了冰,叫來助理的瞬間,周身已漾開職場精英獨有的自信鋒芒——畢竟在同齡人還依賴家庭蔭庇時,她早已在摸爬滾打中,把底氣熬成了骨血。
疫情來的時候,她正在籌備獨立工作室。居家辦公的第三個月,通過朋友認識了陳默。他說話總是很輕,會在她熬夜改方案時遞來溫牛奶,卻在她提出想租個共享辦公位時皺眉:“女孩子跑東跑西太辛苦,不如安穩點。“
“可這是我攢了三年的計劃啊。“她攥著鼠標的手指泛白。
“計劃趕不上變化,“他漫不經心地劃著手機,“我媽說女孩子有份穩定工作就夠了。“
這句“安穩“像根細密的針,慢慢縫住了她的翅膀。
起初是工作室執照被無限期擱置,接著是潛水裝備在儲藏室積了灰,后來連每周和發小的聚餐都變成“沒必要的社交“。陳默的母親每周三來送自制辣醬,總會盯著水槽里沒洗的碗說“我們家陳默從小不碰這些“,而陳默就坐在沙發上刷手機,直到她默默挽起袖子。
“你媽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有天她忍不住問。
“你想多了,我媽就是心直口快。“他頭也沒抬,“再說她也是為我們好。“
她開始失眠,凌晨四點坐在陽臺上抽煙,看樓下零星駛過的救護車。有次咳得撕心裂肺,陳默翻了個身說“明天要上班“。她數著天花板的紋路哭到天亮,第二天照樣早起做早餐,怕吵醒他家人被說不懂事。那時她才明白,有些沉默比爭吵更傷人。
30歲生日那天,她試探著說:“晚上買個小蛋糕吧?“
“都是添加劑,沒意思。“陳默盯著電視里的球賽。
她蜷縮在廚房角落,藍色火焰在灶眼上明明滅滅,手中的打火機卻突然罷工。指腹反復摩挲冰冷的金屬外殼,直到蹲在瓷磚地面上時,才驚覺自己早已淚流滿面。寒意順著單薄的睡衣滲入骨髓,就像那些無人問津的深夜,心底泛起的刺骨孤寂。
不知從何時起,曾經篤定的人生藍圖,竟被他人的期許悄然涂改。明明剛整理完的桌面,轉眼又被瑣碎填滿;嘴上念叨著尋找安穩工作,卻總被“一起創業“的承諾絆住腳步。無數個熬夜追劇的凌晨,無數個賴床荒廢的清晨,無數個虛度的黃昏,拼湊成一整年的碌碌無為。時光在拖延與幻想中悄然溜走,只剩她在原地,茫然失措。
“你能不能別總把家里弄得這么亂?“
“朋友聚會少去點,我媽會不高興。“
“你那些愛好太費錢了,不如存起來。“
這些話像細密的網,將她困在中央。她像塊逐漸失去水分的海綿,連笑都變得吝嗇。直到某天整理舊物,翻出潛水證上自己曬得黝黑的笑臉,照片里的姑娘正舉著氣瓶在甲板上大笑,露出兩顆小虎牙。她突然抓起外套沖出家門,樓道里的聲控燈隨著她的腳步一層層亮起,像條通往過去的隧道。
父母打開門時,她像個迷路的孩子站在樓道里,手里還攥著那張卷邊的證件。母親沒問什么,只是把她拉進浴室放熱水:“水放好了,泡泡澡。“父親默默去陽臺收了她忘在那兒的煙盒,回來時手里多了包她小時候愛吃的話梅糖。
那晚她睡得格外沉,清晨被窗外的鳥鳴驚醒時,發現自己竟然睡到了八點。父母在客廳剝橘子,陽光透過紗簾落在他們花白的發梢上。“去公園走走?“父親遞來一件薄外套,她盯著那件熟悉的藍色夾克,突然想起小時候他總用這件衣服裹著發燒的自己去醫院。
“爸,對不起。“她突然開口。
父親擺擺手:“回家了就好,哪有那么多對不起。“
公園里的老太太們在打太極,穿校服的孩子追著泡泡跑。母親把她的手按在長椅的木紋上:“曬曬太陽,霉氣就跑了。“陽光鉆進指縫的瞬間,她鼻子一酸,原來自己已經很久沒這樣好好曬過太陽了。這些年總想著討好別人,卻忘了最該疼惜的是自己。
她開始晨跑,最初只能跑兩百米就喘得蹲在地上。陳默在電話里說“你可以試試報個瑜伽班“,掛掉電話時,她正看著健身房的游泳課海報發呆。后來教練說她進步快,她才想起五年前自己曾是泳池里最不怕水的那一個。人真奇怪,為了迎合別人,竟然能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都弄丟。
改變是悄無聲息的。她重新聯系了以前的合作伙伴,在咖啡館聊方案時,會下意識挺直脊背。有次閨蜜妞妞來接她,看到她和客戶相談甚歡的樣子,突然說“你最近好像不一樣了“。
“哪里不一樣?“她笑著問。
“說不上來,就是...眼睛亮了。“
她笑了笑,沒說其實是自己終于敢重新笑了。人啊,終究要為自己而活,別人的眼光不過是沿途的風景。
遇見周明宇是在游泳館的儲物柜前。她正費力地夠最上層的箱子,身后突然伸來一只手。“需要幫忙嗎?“男人的聲音帶著笑意,她回頭看見他手里還拎著個印著潛水俱樂部標志的防水袋。
“謝謝,我夠了好幾次都夠不著。“
“這柜子設計得不太合理,“他把箱子取下來,“尤其對我們這種海拔不夠的。“
他們聊了整整一個小時,從自由泳的劃水姿勢說到帕勞的海底洞穴。周明宇聽她講曾經的潛水經歷時,眼睛亮得像藏著星光:“我也去過那兒!有個潛點的珊瑚是熒光色的,夜里會發光。“
“真的嗎?我去的時候沒趕上夜潛。“她眼睛一亮。
“下次可以一起去,我認識那邊的潛導。“他自然地提議,仿佛他們已經認識了很久。
第二次見面,他帶了本潛水日志,里面貼著世界各地的海底照片。“這個月要去菲律賓,要不要一起?“他翻到一頁標注著潛點的地圖,她看著他認真講解水流方向的側臉,突然想起陳默總說“潛水太危險“。原來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周明宇的關懷總是藏在細微處。加班到深夜時,手機總會適時彈出他分享的解壓短視頻,詼諧畫面里沒有一句「別太累」的勸誡,卻比任何安慰都熨帖人心;當她對著新項目的邀約猶豫不決,他迅速發來條理清晰的利弊分析表,末尾綴著那句讓人安心的「決定權在你」;就連家中燈泡燒毀這樣的瑣事,話音剛落,樓下就響起他提著工具箱叩響單元門的聲響。每逢周末,他總變著花樣制造驚喜,或是牽她走進剛開展的藝術展廳,或是捧著提前訂好的話劇票,在劇場穹頂下共赴一場光影之約。
有次她加班到深夜,打開門發現客廳亮著燈。周明宇趴在餐桌上睡著了,手邊擺著剛炒好的青椒雞蛋和意大利面。她看著他眼下淡淡的青黑,突然想起以前陳默只會在她晚歸時發來“怎么還不回“的消息。原來被人放在心上,是這種踏實的感覺。
他們一起大掃除,他擦窗戶時會說“你夠不著的地方都歸我“;他們去逛菜市場,他會記得她喜歡吃的榴蓮和草莓;她隨口說想去冰島看極光,三個月后他拿著兩張機票出現在她面前。
“你怎么真的買了?“她驚訝地問。
“你說想去啊。“他說得理所當然,“有些事現在不做,可能就真的沒機會了。“
在雷克雅未克的小酒館里,她喝了點酒,突然問:“我身體不太好,可能...沒辦法有小朋友。“
周明宇放下酒杯,認真地看著她的眼睛:“那你就做我的小朋友。要是你特別想要,我們就去領養一個,教他潛水,帶他看遍世界。“
窗外的極光正鋪展成綠色的綢緞,她看著眼前這個眉眼溫和的男人,突然捂住臉。那些年在深夜里反復糾結的問題,那些獨自扛過的焦慮,原來可以被這樣輕描淡寫地接住。
原來好的感情,是有人愿意和你一起面對所有難題。
去見周明宇父母那天,她特意穿了條素雅的裙子。他母親拉著她的手問長問短,父親則拿出相冊講周明宇小時候的糗事。茶幾上的果盤里,放著她隨口提過愛吃的楊梅。
“小林今年多大了?“阿姨笑著問。
“34了。“她有些緊張。
“34歲好啊,懂事又穩重。“阿姨給她夾了塊排骨,“我們家不講究那些虛禮,兩個人好最重要。“
她想起第一次去陳默家,他母親盯著她的高跟鞋說“女孩子穿這么高不怕崴腳“,想起那些在飯桌上被刻意忽略的話題,突然明白,原來被尊重的感覺是這樣踏實。一個人的態度,藏著他身后家庭的溫度。
周明宇的朋友們總喊她“嫂子“,聚會上會有人特意點她愛吃的菜,聊起工作時會認真聽她的想法。有次她被客戶刁難,周明宇的發小直接說“我認識他們總監,要不要幫你打個招呼“,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看著她被人陰陽怪氣還要笑著圓場。
人啊,真的要遠離那些消耗你的人,才能遇見真正滋養你的關系。
在托斯卡納的葡萄園里,林晚穿著白色連衣裙,裙擺被風掀起細碎的弧度。過去五年里,她從未這樣舒展過身體,連穿裙子都覺得是種奢侈。周明宇舉著相機奔跑著抓拍,陽光穿過葡萄藤的縫隙,在他們交握的手上投下斑駁光點。取景框里那個笑得燦爛的自己,讓她忽然想起蹲在廚房哭到窒息的夜晚——原來人生的晴雨,從來都由自己決定何時放晴。
回程的飛機上,周明宇靠在她肩頭看電影。她望著舷窗外流動的云海,指尖輕輕劃過他手背的紋路。過去的五年算什么呢?不過是為了讓她明白,好的人生從不是等來的救贖,而是自己親手推開陰霾的勇氣。
當一個人開始懂得拉自己出泥沼,全世界都會為她讓路。而那個對的人,終將在晴朗的路口等候,陪她把往后的日子,過成最舒展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