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太清元熙前傳
驚蟄過后,紫禁城籠罩在朦朧細雨中,御花園的杏花被雨水打濕,粉白花瓣鋪滿青石小徑。選秀的秀女們身著精心裁制的華服,在宮娥的引領下排成蜿蜒長隊,嘰嘰喳喳的議論聲中夾雜著緊張與期待。元熙站在隊伍中間,一襲素白襦裙,未佩戴任何華麗首飾,僅用一支銀簪挽起青絲,發間垂落的珍珠隨著步伐輕輕搖晃,宛如墜落人間的星辰。
隨著太監尖細的唱名聲,元熙蓮步輕移,踏入紫宸殿。殿內燭火通明,龍涎香縈繞,鎏金蟠龍柱在光影中閃爍著威嚴。她微微福身,低垂眉眼,心中卻暗自打量著殿內的一切。“元氏,戶部侍郎嫡女。“當這聲通報響起,坐在龍椅上的軒逸抬起頭,目光如炬地掃過眾人,最終落在元熙身上。
元熙緩緩抬眸,與軒逸的目光相撞。她看到那雙鳳眸里閃爍著好奇與驚艷,不同于傳聞中帝王的冷峻,此刻的軒逸,更像是一個偶然發現珍寶的少年。“這丫頭倒是與眾不同。“軒逸嘴角勾起一絲笑意,聲音里帶著幾分興致,“抬起頭來,讓朕仔細瞧瞧。“
元熙依言抬頭,眉間那點永不褪色的朱砂痣在燭光下格外醒目,宛如一朵盛開的紅梅,為她清麗的面容增添了幾分艷麗。“你眉間這顆痣,倒是奇特,可是生來便有?“軒逸盯著她的朱砂痣,饒有興趣地問。“回皇上,是與生俱來的。“元熙聲音輕柔,宛如遷鶯出谷,“母親說,這是女兒的福相。“她心中暗自好笑,這哪里是什么福相,不過是她作為天地共主身份的一絲印記,即便隱去神力,也無法完全掩蓋。
選秀結束,元熙被賜居梨香院。院落中的梨樹正值花期,潔白的梨花如云似雪,微風吹過,花瓣紛紛揚揚地飄落,宛如一場夢幻的花雨。元熙站在梨樹下,望著滿樹繁花,想起在太清神域的歲月,那時的她高高在上,統御三界,何曾想過會有如此有趣的經歷。
當晚,軒逸便來到梨香院。他身著一襲便服,手中拿著一卷書,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聽說你愛讀書?“軒逸將書遞給元熙,“這是朕新得的《詩經》批注本,與你一同品鑒。“元熙接過書,指尖不經意間觸碰到軒逸的手,一股溫熱的感覺傳來。她心中微動,這是她在人間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真實的溫度。
兩人坐在梨樹下,借著月光,共同誦讀《詩經》中的篇章。軒逸偶爾會為她講解其中的典故,言語間盡顯博學與溫柔。元熙望著眼前這個人間帝王,心中泛起一絲漣漪,她突然有些期待,這場人間的情劫,會帶給她怎樣的體驗。
初入宮的日子,元熙過得悠然自在。軒逸時常來梨香院陪伴她,帶她游覽御花園,為她講解宮中的趣事,還會給她帶來民間的新奇玩意兒。兩人相處的時光,充滿了甜蜜與溫馨,元熙也漸漸沉浸在這份難得的人間溫情中。
然而,后宮從來不是平靜之地。元熙的受寵,很快便引來了其他妃嬪的嫉妒。端午佳節,宮中舉辦盛大的宴會,皇后若涵主持了一場投壺比賽,眾多妃嬪紛紛參與,想要在皇上面前一展風采,借機博得圣寵。
輪到元熙時,淑妃陰陽怪氣地說道:“聽說妹妹飽讀詩書,不知這投壺的武事,妹妹可會?“她的語氣中充滿了嘲諷與挑釁,周圍的妃嬪們也紛紛露出看好戲的神情。元熙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她深知,這是一場挑戰,也是一個機會。
接過宮女遞來的箭矢,元熙暗中施了個小法術。雖然隱去了大部分神力,但這點小手段還是難不倒她。三支箭矢離手,破空而去,竟支支命中最難的“龍首壺“。全場頓時鴉雀無聲,隨后爆發出一陣驚嘆與掌聲。
軒逸更是龍顏大悅,拍案而起:“好!好!元氏果然與眾不同,這般技藝,朕還是第一次見!“他當場賜下赤金纏枝蓮紋護甲,又將皇后賞的翡翠鐲子取下,親自為元熙戴上。“從今往后,你便是朕的熙嬪了。“軒逸的聲音堅定而溫柔,眼中滿是寵愛。元熙俯身謝恩,余光瞥見皇后若涵的臉色微微發白,她知道,自己這一次,算是真正在后宮站穩了腳跟,但同時,也將自己置于了更危險的境地。
被封為熙嬪后,元熙搬進了椒房殿。這里的裝飾更加華麗,炭火總是燒得極旺,處處彰顯著她的榮寵。然而,元熙并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榮耀沖昏頭腦,她深知,后宮的爭斗才剛剛開始。
皇后若涵表面上對她客客氣氣,時常送來賞賜,可元熙能感覺到,這位皇后并不像表面那么簡單。有一次,若涵送來一盒精美的胭脂,元熙暗中用仙力探查,發現胭脂中竟摻有微量的毒藥,長期使用,會使人面色憔悴,甚至影響生育。
元熙不動聲色,將胭脂妥善保存。她并不想輕易與皇后為敵,畢竟在這后宮中,皇后的勢力盤根錯節。但她也不會任人欺負,在適當的時候,她會讓那些心懷不軌的人知道,自己并非軟柿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熙與軒逸的感情愈發深厚。軒逸經常在處理完政務后,便來到椒房殿,與元熙一同用膳、賞月、談詩論畫。有時,元熙也會為軒逸彈奏一曲,她的琴藝高超,琴聲婉轉悠揚,能讓疲憊的軒逸瞬間放松下來。
在一次宮宴上,元熙為眾人表演了一支舞蹈。她身著廣袖流仙裙,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舞姿輕盈優美,宛如仙子下凡。更令人驚嘆的是,她暗中施展法術,讓殿外的花瓣隨著她的舞動紛紛飄落,營造出一種如夢如幻的氛圍。
軒逸看得如癡如醉,眼中滿是驚艷與愛慕。一曲舞畢,他立刻下旨,晉封元熙為熙妃,賜她協理六宮之權。這一旨意,在后宮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其他妃嬪對元熙的嫉妒和怨恨達到了頂點,她們開始暗中勾結,想方設法要扳倒元熙。
元熙協理六宮后,大力整頓后宮風氣。她削減了不必要的開支,重新制定了宮人管理制度,讓后宮的運轉更加井然有序。然而,她的這些舉措,卻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平日里貪圖享樂、中飽私囊的妃嬪和太監宮女。
淑妃聯合其他幾位妃嬪,開始在后宮中散播元熙的謠言。她們說元熙恃寵而驕,不把皇后放在眼里;說她利用妖術迷惑皇上,才得以步步高升。這些謠言很快便傳到了軒逸的耳中。
軒逸雖然不信,但還是找元熙詢問。元熙不卑不亢,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解釋清楚,并拿出了皇后送來有毒胭脂的證據。軒逸大怒,本想嚴懲皇后,但元熙卻為若涵求情:“皇上,姐姐或許只是一時糊涂,還望皇上念及夫妻情分,從輕發落。“
軒逸見元熙如此大度,心中對她更加寵愛。但這件事卻讓元熙與若涵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微妙。若涵表面上對元熙感激涕零,心中卻對她更加忌憚和怨恨,一場更大的陰謀正在暗中醞釀。
元熙懷孕了,這個消息讓整個后宮都震動了。軒逸更是欣喜若狂,對元熙的照顧無微不至,恨不得將天下最好的東西都送到她面前。然而,這個孩子卻成了眾矢之的。
就在元熙懷胎三個月的時候,她突然腹痛難忍,太醫診斷后,說是有人在她的飲食中下了滑胎藥。軒逸雷霆大怒,下令徹查此事。淑妃等人自然成了首要懷疑對象,但她們卻早有準備,找來替罪羊頂罪。
元熙雖然保住了孩子,但這件事卻讓她身心俱疲。她深知,在這后宮中,想要平安生下孩子,絕非易事。她開始更加謹慎,處處提防,同時也在暗中收集那些陷害她的人的證據。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彈劾元熙的父親在朝中結黨營私,圖謀不軌。這一彈劾,如同晴天霹靂,讓元熙陷入了困境。軒逸雖然信任元熙,但朝中大臣們的壓力讓他不得不有所行動。
元熙跪在未央宮前,請求皇上徹查此事,還父親一個清白。若涵站在一旁,看似在為她求情,實則在旁敲側擊,讓軒逸對元熙產生懷疑。最終,軒逸下令將元熙的父親暫時關押,等待調查結果。
父親被關押后,元熙在后宮的處境愈發艱難。那些平日里嫉妒她的妃嬪們紛紛落井下石,各種謠言和詆毀鋪天蓋地而來。軒逸也因為朝中事務繁忙,對她的關心漸漸減少。
就在元熙感到孤立無援的時候,又一場災難降臨了。她的孩子早產,生下來便夭折了。元熙抱著已經沒有氣息的孩子,悲痛欲絕。她知道,這一切都是有人蓄意而為,但她卻找不到確鑿的證據。
淑妃等人趁機向軒逸進讒言,說是元熙德行有虧,才導致孩子夭折,甚至還說她與外臣勾結,意圖不軌。軒逸在種種壓力和誤導下,終于對元熙失去了信任。
一道圣旨,將元熙禁足在永寧殿,并且下旨“死生不復相見“。元熙望著緊閉的殿門,淚水無聲地滑落。她想起與軒逸曾經的甜蜜過往,想起自己在這后宮中經歷的種種,心中滿是失望和絕望。
在永寧殿的日子里,元熙過著孤獨而凄涼的生活。沒有人來看望她,也沒有人給她送足夠的食物和炭火。她望著窗外的天空,想起自己在太清神域的尊貴身份,覺得這一切都像是一場荒誕的夢。
終于,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元熙心灰意冷,她不再留戀這人間的一切。掌心的星紋亮起,她感受到了太清神域的召喚。她毅然決然地回歸神位,重掌太清神域天地共主之位,只留下一段在人間的傷心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