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月落參橫 墜玉收光
東翁洲,玄素派。
玉玄山巔,云潮如銀汞泄地。
道家講究子時修煉,所謂一陽來復(fù),此正乃日夜交接之際,以冥想,運氣,存神等法決入定安坐,輔以練炁法決,待得周身陽氣漸盛,便著手吐納靈機,運轉(zhuǎn)周天,待得氣息飄渺,若存若亡,意念恍恍之際,于體內(nèi)結(jié)出先天真元,融入四肢百骸,洗滌后天污濁,待得百日功靈,體內(nèi)鑄就道基,便可叩開通玄門,自此仙路爭鋒。
道場邊緣,一顆巨大桃樹下,身著一襲月白道袍,劍眉星目,面如冠玉的李燭正靠躺于樹下,望著上方不斷搖曳的桃樹,天穹都似乎被完全掩蓋,唯有枝葉縫隙間略微滲進些許銀白月光。
這讓他不由得出神。
直至微風(fēng)吹拂間,一片桃花翻滾著落在身上,李燭這才悠悠回神,舉目望去,道場之上,俱是盤膝而坐修行的外門弟子,足有數(shù)百之多,各個盤膝端坐,心無旁騖。
但這并非外門弟子的全部,只是很少一部分,但大多有恒心,有毅力,因為玉玄山很高,足有千丈,直入云霄,需從戌時便開始攀爬,直至接近子時才能到達山頂,很大一部分人沒有這種毅力,畢竟幾年如一日的日子,不是誰都能堅持下去的。
這也是玄素派考驗弟子的一種方法,畢竟外門弟子,大多天賦不高,而天賦不高卻又無毅力無恒心的,那也無需求仙了,不過是浪費光陰,百年蹉跎,終究白骨一堆,不如早日下山歸凡,紅塵百年來得暢快。
而李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自來到這方世界,他便定下了求大道得長生的道心,故每日起得比誰都早,雖然天資不高,但也是成功修煉至了靈竅境界,成功破開一竅,有資格升入上宗修行,明日便是上宗前來接引的日子。
所以今日他并未與其他人一樣前去吞吐天地靈機,而是靠坐在桃樹下,愜意的吹著風(fēng),享受寧靜。待得子時結(jié)束,道場之上諸多弟子紛紛起身,臉上大多露出喜悅之色,旋即互相道好后,朝著山下而去。
路過李燭身旁時,也俱都露出幾分艷羨之色,但并未有過多交談,這倒不是他為人孤僻,相反的平日里與大多人都關(guān)系不錯,時常道上一句師兄,只是如今他即將升入上宗,而其他人卻依舊只能于此地苦煉玄機,不知還要耗費多少年光陰,這其中溝壑隔閡,自是難以避免。
人之常情,莫過如是。
李燭倒也不在乎,也并未同其他人一般離去,而是依舊靜靜的靠著老桃樹,這顆桃樹據(jù)說玄素開宗立派之時便已存在,幾千年興衰,俱在它眼中看罷,所有弟子對其都是恭敬,路過之時也俱會行禮,道一聲前輩,許是因生長于玄門之中,桃樹也沾染了幾分仙氣,李燭很喜歡在這顆樹下修行,讓他覺得莫名的舒適與安心,如是想著,不多時,他便沉沉睡去。
微風(fēng)吹拂中,桃樹搖曳的似乎更加劇烈了幾分。
辰時,白霧披山。
云天之上傳來一陣呼嘯,李燭自夢中蘇醒,緩緩睜開雙目,但見一道紫芒破云而出,須臾落至道臺之上,來人身著一襲紫霞流云道服,烏黑長發(fā)綰起,作靈蛇髻,其上斜插一支玉簪,面若芙蕖,眼眸清澈,周身道氣縈繞,華彩頻爍,手里更是捧著一卷玉書,望著李燭道:
“外門弟子李燭,功行圓滿,破入靈竅,天書留名,接引上宗,始仙路大道。”說罷,女子微微一笑,上前幾步道:“李師弟,且隨我來吧。”
“有勞師姐了。”李燭微微一笑,行了一禮。
女子不再多言,翻手一招,手中靈光一閃,出現(xiàn)一柄巴掌大小的玉如意,隨著她將其拋上空中,這如意立時旋轉(zhuǎn)起來,迎風(fēng)便漲,瞬息化作五丈大小。
這看得李燭一陣神往,仙家手段,莫過如此了。
“我姓林,名玉秀,乃紫霞島弟子,日后便是同門師兄弟,師弟喚我一聲林師姐即可。”林玉秀微微一笑,身形好似輕羽般飄落至如意之上,她隨手一招,道道靈光便自她手中涌現(xiàn),將李燭緩緩?fù)衅穑渲寥缫庵稀?
“林師姐。”李燭又是一禮。
林玉秀微微頷首,掐了個法決,如意立時升空而去,破入云天。
這讓李燭破感意外,眼看都要飛出玄素派外,且愈行愈遠,他不禁道:“林師姐,不是前往上宗么,這是……”
林玉秀回首笑道:“師弟有所不知,上宗位于天上。”
李燭大感意外,這和他所了解的一些知識大不相同,他以為上宗應(yīng)當(dāng)是位于一座更高的山峰或是山脈之上,因為前人認(rèn)為,離天越近,修行便越快,但直接于天闕之上修建道宮卻并沒有那么好的效果。
不過好在林玉秀細(xì)心解釋了一番后,這才讓李燭頓時明朗。
原來前人認(rèn)為天地本一的概念,故而兩者看似分開,但實則密不可分。
而人生于天地之間,離天太遠,難以觸摸,但卻可腳踏實地,故而有人發(fā)現(xiàn)一些鐘靈毓秀之地,會產(chǎn)生地脈,地脈內(nèi)有靈,可借助此地靈修煉,這些靈會源源不斷朝著上方匯聚,似要重新于天合一,但始終難以做到,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地靈漸漸凝固,化為一座座高山,高山之上的地靈,便是最為旺盛之地,也是絕佳的修煉道場。
借助此地靈修煉,便會離天越近,直至飛升成仙。
但這都是上古以前的說法了,對于如今而言,太過落后。
如今的修士,都是于體內(nèi)開辟出一片天地來,修己成道,對于地靈的依賴,倒是沒那么大了,只有少數(shù)用了下乘法門,古時稱之為地仙的地境高真才會去容納地靈地脈,但這種成就,極其有限,上乘法門,都是于體內(nèi)開辟地脈,直至與體內(nèi)的天穹相接,跨入天境,自成洞天,直至成就混元大道,所以山高等地建立道場宗派東西,倒是不再強求。
這一點,大多數(shù)外門弟子是并不知曉的,唯有破入靈竅有資格拜入上宗的弟子,才會知曉,這主要也是為了防止外門弟子懈怠,畢竟不再需要去每日去攀登高山,又如何鍛煉毅力,又如何才能于仙路走的長遠。
不過這并不是說對于天地就不在敬畏了,還是需保持尊敬,方能得天地庇佑,畢竟天地孕養(yǎng)萬物,德教眾生,成天喊著逆天反道的修士,大概率是心理扭曲,走火入魔了。
路上,林玉秀也同李燭講了更多事情,譬如玄素門規(guī)等等。
所有弟子拜入上宗之后,并不是直接傳下道統(tǒng)修行,而是需花費一兩年的光陰學(xué)習(xí)一些理論知識,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要讓所有弟子貫徹了解“尊師重道,團結(jié)友愛”這八個字。
否則整個門派俱是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話,如何還能存在,早就滅亡了,更不會有多么強盛,在門規(guī)之下,至少表面上,無人會去作出那等有損宗門團結(jié)之事,雖說時常也會有爭斗,但終究不會過火,大多點到為止,若是打殺了同門,饒是真?zhèn)鞯茏樱惨苤亓P。
執(zhí)法殿內(nèi),可不留情。
對此,李燭表示非常認(rèn)同,這才叫仙家正道門派。
如意托著二人不斷向上,待得半個時辰后,李燭忽聽得陣陣仙樂入耳,舉目望去,但見大日凌空,云海之中,一道高有千丈,流光溢彩的巨大拱門出現(xiàn)眼前,周遭樓閣殿宇環(huán)繞,龍鳳異象頻頻出現(xiàn),仙鶴長唳,其內(nèi)不時能看到有人飛出飛進,端得是仙家氣派。
“進入此門,便到了我玄素真正祖庭,其內(nèi)是一方洞天,乃我玄素二代掌教以大神通將一方洞天搬入其中,內(nèi)有十城四海三十六島,以及諸多寶地以供修行,名曰玄月洞天,目前其內(nèi)共有幾千萬修士凡人居住,可謂自成一方世界,至于外面那些樓閣殿宇,不過是鎮(zhèn)守弟子居住之地。”林玉秀見李燭東張西望,不由笑著開口解釋,對于這位模樣俊美的師弟,她只覺舒心,故而耐心也多了幾分。
“原來如此。”李燭有幾分尷尬,他還以為外面那綿延百里的地方,就是玄素派了。
不過這種心情轉(zhuǎn)瞬即逝,李燭又不禁疑惑起來,看了林玉秀一眼,卻并未開口。
倒是林玉秀像是看出李燭心思般,道:“師弟可是疑惑,為何這洞天內(nèi)凡人修士都有?”
見得李燭頷首,她才笑道:“我玄素立宗幾千年,弟子自是多不勝數(shù),其中大多數(shù)人都把自家父母親朋接來此地,畢竟人生天地,大道無情,何其之難,凡塵血親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割舍的?故而門派便允許他們將親朋接來,而洞天內(nèi)靈氣旺盛,縱使無法修行的凡人,也可百病不生,壽元百載,這些凡人或是修士弟子繁衍生息,人數(shù)自然也是愈發(fā)多了起來,一些有天賦的凡人,便可直接收入門派修行,從小教導(dǎo)。”
李燭微微頷首,只覺一陣感慨,居住于玄月洞天的這些凡人,生來便有了極大的優(yōu)勢,根本無需像他們這些外門弟子一般,刻苦修行才有升入上宗的機會。
見李燭不再言語,林玉秀也未再多說什么,運使如意朝著玄月洞天而去,就見她自袖袋之中取出一枚令牌,令牌浮空,霎時華光大作,眼前拱門內(nèi)呈漩渦狀不斷流轉(zhuǎn)的華光也顯出一道口來。
待得進入其中,一陣白光彌眼,直至恢復(fù)清明,李燭頓覺眼前豁然開朗。
就見遠處空中錯落懸浮著眾多宮殿,雕梁畫棟,其內(nèi)白玉橋梁蜿蜒相連,仿若蛟龍縱橫,更遠處,則是巍峨城池與宮殿樓閣交相輝映,正下方則是一泓金色潭水,其間不時有龍魚破浪躍起,發(fā)出清亮嘯聲,回蕩不絕。
岸邊還能看見一個個身披蓑衣之人于潭中撐船擺渡,一些身上毫無法力的凡人踏上小船后,便被載著悠悠前往潭水對面。
頭頂則是一輪明月,明月之中,依稀能看見一方道宮虛影。
“師弟且隨我往存真殿去,待得書道長老金筆留名后,便會給你安排住所以及余下事宜。”林玉秀說著,并未停歇,再起法決,帶著李燭遁光而去。
一路上所遇到修士,俱是同林玉秀打著招呼,后者也是微笑回應(yīng),看上去對方于門內(nèi)頗受歡迎。
一番了解過后,李燭這才知曉,林玉秀乃傳真殿執(zhí)事,紫霞島真?zhèn)鞯茏樱匚徊坏汀?
約莫半個時辰后,二人便于存真殿前落下,林玉秀正待引李燭進去,就見其內(nèi)率先走出一女子,身著素衣,模樣秀麗,渾身上下無絲毫點綴,卻給人一種渾然天成之感,不過其面帶笑容,卻始終帶著一種疏離感,讓人覺得只感遠觀,不敢近前攀談。
“上官師姐。”
見到此人,林玉秀原本的笑容頓時收斂,浮現(xiàn)幾分緊張之色,趕忙行了一禮,余光瞥見李燭還站在原地,忙拉了他衣袖一下,后者這才反應(yīng)過來作揖行禮。
“嗯。”上官姝虹臉上依舊帶著淡淡笑意,對于二人禮節(jié),也僅僅只是頷首回應(yīng),旋即便不再多看,化作流光遁去。
直至數(shù)十息后,林玉秀這才長舒了口氣。
只是見李燭依舊側(cè)頭望著上官姝虹離去方向,林玉秀不禁好笑的輕點了一下他腦袋,道:“看夠了沒有,我可勸你離她遠點,不然會死的很難看。”
李燭有些意外:“這上官師姐,看上去雖說性子冷淡了些,但對人卻是溫和,觀師姐先前模樣,莫非……有矛盾?”
林玉秀卻是搖頭:“非也,上官師姐乃我等同代之中第一人,我對她也很是仰慕,但也僅此而已了。”說著,林玉秀像是怕被他人發(fā)現(xiàn)似的左右看了一圈,這才靠近李燭低聲道:“不過上官師姐修的是太上忘情,身懷大因果,和她扯上關(guān)系,一準(zhǔn)沒你好果子吃!”
“太上忘情?看上官師姐的樣子,不像是無情之人啊……”
“笨!”林玉秀戳了戳李燭腦袋:“是太上忘情,不是無情,忘情非無情,乃看透凡情凝道心,乃是大愛,這樣的人,生來便得天道眷顧,與道合真,護佑蒼生,因此身上的因果皆與天道有關(guān),一但卷入她的人生之中,下場會很慘!”
“有多慘?”李燭來了興趣,因果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林玉秀卻是一副諱莫如深的表情,實際上,人生天地之間,因果這種東西,是避不開的,譬如現(xiàn)在同自己身處一地,便有了因果。
“很慘!”林玉秀聲音更低了幾分:“我玄素派內(nèi)當(dāng)年有一位師兄,亦是天之驕子,但卻被上官師姐的天資氣質(zhì)模樣所折服,想要同她結(jié)為道侶,只是方才表露心意沒幾天,一次離開玄月洞天外出斬妖除魔時,直接就被一道天劫給劈死了,連元神都沒留下,輪回都沒了!”
“這么玄乎?”李燭嘴角扯了扯,見林玉秀滿臉嚴(yán)肅,便強行將腦海內(nèi)上官姝虹的模樣抹去,對著林玉秀行了一禮:“多謝師姐提點。”
“嗯,孺子可教。”林玉秀滿意的拍了拍李燭肩膀,旋即不再多言,帶著他進入了存真殿內(nèi)。
大殿之內(nèi),頗為氣派,中央一尊三丈大小的紫檀香爐矗立,四角俱是白玉大柱,其上雕刻滿異獸花紋,頭頂似是施展了秘法,乃是一片流動的星空。
“弟子林玉秀,攜新晉弟子李燭,請見書道長老。”
林玉秀對著空無一人的大殿行禮,李燭雖不明白,但跟著做準(zhǔn)沒錯。
“嗯,且將天書呈上來。”
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自四面八方響起,林玉秀從袖袋內(nèi)將玉書拿出,旋即一道流光飛來,將玉書托起,就見殿內(nèi)不知何時出現(xiàn)一須發(fā)皆白,手持金筆的老者,正含笑看著二人,他打量了李燭一眼后,提起金筆于玉書輕輕一勾。
與此同時,李燭頓覺體內(nèi)一股氣息流淌,讓他四肢百骸舒暢無比。
“此乃玄月洞天福賜,亦有分辨是否為我派弟子的妙用。”林玉秀低聲解釋了一句。
李燭頷首,并未多言。
“天書留名,且退下吧。”這書道長老慈和說著,整個人瞬間崩解化為無數(shù)光點消失不見。
“師弟在此稍等片刻,一會便有萬化閣的師弟前來領(lǐng)你去新晉弟子居住之地,屆時法袍令牌等物,俱會一一交付,往后一年,你都需在辰時、子時前去聽玄殿聽長老講課,待得一年功滿,便會傳下我玄素道統(tǒng)正傳。”林玉秀說著,拿出一塊紫色令牌來,遞至李燭手中:
“若是遇見什么事,譬如有人欺負(fù),師弟可以此令牌告知我,不過想來在門派內(nèi),不會有人敢隨便欺負(fù)新晉弟子的,否則定要去執(zhí)法堂思過了。”林玉秀笑道。
“如此照顧,師姐當(dāng)真是人美心善,叫在下無以為報啊。”李燭當(dāng)即一禮,同時將令牌收下。
“貧嘴,只怕日后遇到其他師妹,就把我給忘了。好了好了,不和你多聊了,我要回紫霞島了。”林玉秀翻了個白眼,旋即不做過多停留,徑直出了存真殿而去。
李燭收回目光,將令牌揣入懷中,正四處打量這存真殿,不過僅僅只是十幾息的時間,便聽得后方有腳步聲響起,回首望去,就見一頗具書生氣的青年走了過來,笑道:
“這位便是李師弟吧,在下荀越,萬化閣執(zhí)事,奉命前來安排師弟日后事宜。”
“有勞荀師兄了。”李燭回禮道。
“哪里哪里,分內(nèi)之事罷了。”荀越笑了笑,為人頗為和善。
他一路領(lǐng)著李燭出了存真殿,就見殿外有一艘小舟矗立,比起林玉秀的如意,顯然要低了不止一個檔次。
“方才我于路上遇見了林師姐,她叫我對師弟多加照顧,師弟莫非與林師姐有親友關(guān)系?”二人上了小舟,荀越催決而起,同時好奇問道。
李燭搖搖頭:“非也,只是林師姐對我這等新晉弟子的照顧罷了。”
“原來……如此啊。”荀越訕訕一笑,心中卻是半點不信,林師姐他也算是有所耳聞,天資不凡,紫霞島真?zhèn)鳎瑸槿搜酃忸H高,是絕無可能對一個新晉弟子這般有好感照顧的,而且對方雖說是存真殿執(zhí)事,但實際上就是個掛名,幾乎從來沒怎么去接引過外門弟子。
此番親自出手,
總不可能是因為李燭長相俊美吧?
荀越暗自將自己與李燭比了比,而后果斷認(rèn)為林師姐此舉定有深意,絕無可能是此庸俗之輩。
紫霞島,彌羅大殿。
林玉秀于殿中向著上首行了一禮,道:“稟師尊,弟子已將令牌送予李燭,而且對他頗為照顧,他對我也頗有好感,應(yīng)該算是完成任務(wù)了吧?”
“此事你做的很好。”
上首空無一人,卻傳來悠悠道音。
林玉秀長舒口氣,有些好奇道:“只是我觀此人,除了長的好看,有一副好皮相外,天資倒是很尋常,師尊你到底看重他哪里了?”
上首一陣默然,旋即靈光閃爍,白紗蒙眼,頭戴玉冠,身著華貴道袍的女子現(xiàn)于玉座前,她渾身上下都被一層朦朦朧朧的氣息遮掩,令人看不真切,頗為神異,此正乃紫霞島島主,地境高真,魏仙翎。
不過她并未去看林玉秀,而是望著大殿之外,許久才淡淡道:
“此乃為師于推演中所看見的,僅是一眼,便折了三千年壽元,上一次,還是上官姝虹那丫頭。”
“真有那么邪?”林玉秀頗感意外,旋即面如死灰,一陣嘀咕:“不會又像是上官師姐那樣的人吧?我以后外出洞天不會也被天劫劈死吧?看來以后只能于洞天內(nèi)閉關(guān)了,這件事早知道就讓大師姐去做好了……”
沒有理會林玉秀的碎碎念,魏仙翎一對隱藏在白紗之下的眸子似乎散發(fā)著淡淡紫光,呢喃道:
“真乃大爭之世,如此多的大異之人降世,卻不知是福還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