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暴君楊廣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古籍異象
##第一章古籍異象
鋼筆尖在筆記本上洇開一小片墨漬,我揉了揉發酸的后頸。圖書館古籍區的樟木香混合著陳舊紙張的氣味縈繞在鼻尖,窗外最后一線夕陽給《隋書》鍍上金邊。我的指尖正停在那段熟悉的記載上:“煬帝即位,發丁男百余萬筑運河,役死者十四五...“
“楊廣,你究竟是怎么想的?“我對著泛黃書頁喃喃自語。電腦屏幕上還開著我的論文《從大運河看隋煬帝的工程管理失誤》,文檔光標在“勞役分配不均“一詞后不停閃爍。
書架間的白熾燈突然滋滋作響。我抬頭時,余光瞥見最底層書架角落有一線幽藍反光——那里本該空空如也。蹲下身,指尖觸到某種冰涼滑膩的材質,像在撫摸一塊陳年寒玉。
那是本沒有編號的線裝書,靛藍封面上的《大業遺事》四個字竟是用銀粉書寫。當我小心翻開脆薄的宣紙扉頁時,一股帶著鐵銹味的冷風突然從書頁間竄出。紙上的豎排文字開始詭異地蠕動,墨跡如活物般重組排列,最終凝結成一段我從未見過的記載:
“大業元年十一月丙午,有異人自天而降,落于汴口工地,言禍福如神...“
我的瞳孔猛然收縮——這分明是《隋書》從未記載的秘聞!正當我伸手去掏手機想拍下這頁時,整本書突然變得滾燙,那些墨字化作金線浮空而起,在眼前交織成一張光網。耳畔響起萬千人的哭嚎與黃河奔涌之聲,鼻腔里充滿泥土和血腥的氣味...
“啪!“
一聲脆響將我從混沌中驚醒。后背火辣辣的疼痛讓我蜷縮起來,嘴里滿是鐵銹味——我竟咬破了自己的舌頭。睜開眼,看到的不是圖書館的木地板,而是泛著冰碴的泥濘地面。
“賤奴!裝什么死!“
帶著濃重口音的怒罵伴隨著破空聲再度襲來。我本能地翻滾躲避,鞭梢還是擦過臉頰,留下灼燒般的痛感。模糊的視線中,一個穿著臟污短褐的壯漢正揮舞皮鞭,他腰間木牌上“汴渠督工“四個朱砂字刺得眼睛發疼。
汴渠?大運河?
我踉蹌著爬起來,刺骨寒風立刻灌進單薄的襯衫。放眼望去,數以萬計的役夫正在冬日曠野上蠕動,他們肩扛土石的號子聲與監工的鞭響混成沉悶的轟鳴。遠處新開挖的河道像道猙獰的傷口,橫貫在蒼茫大地上——這分明是史書中描繪的大運河工地!
“這不可能...“我低頭看著自己沾滿泥漿的球鞋,突然發現左手腕內側多了個淡金色的印記,正是那本《大業遺事》封面的蓮花紋樣。
“抓住那個逃奴!“
一聲暴喝打斷我的思緒。三個提著水火棍的差役從不同方向包抄過來,他們腳上的麻鞋踩在凍土上發出咯吱脆響。我轉身就跑,卻在混亂中撞上一輛獨輪車,膝蓋重重磕在車轅上。車上的尸體滾落在地——那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青白的臉上還凝固著痛苦的表情,浮腫的手腳布滿紫斑。
“看什么看!累死的賤民罷了!“差役的棍風呼嘯而至。
千鈞一發之際,遠處突然傳來急促的鐘聲。所有役夫齊刷刷跪倒在地,連追我的差役也立即撲跪在泥濘中。黃土官道上,一隊金吾衛騎著披甲戰馬疾馳而來,明黃傘蓋在風中獵獵作響。
“圣駕至——“
尖銳的唱名聲中,我看到了那頂十六人抬的步輦。輦頂金鳳銜著的玉鈴在風中叮咚作響,杏黃帷幔上用銀線繡滿日月星辰。當帷幔被侍女掀起時,我終于看清了那個斜倚在軟榻上的男人。
楊廣。
真實的隋煬帝比任何畫像都更具壓迫感。他頭戴烏紗折上巾,身著赭黃常服,腰間九環帶上的和田玉在冬日下泛著冷光。才三十出頭的帝王眼角已有深刻紋路,握著象牙柄馬鞭的手指節分明——那是雙既能題寫錦繡詩篇又能簽署屠殺令的手。
“何故喧嘩?“楊廣的聲音不大,卻讓方圓百丈瞬間寂靜。
我鬼使神差地向前邁了一步,侍衛的橫刀立刻架在頸間。冰涼的刀刃貼著動脈,我卻盯著步輦后方那面玄底金紋的旗幟——太史監設計的“大業“年號旗,旗角暗繡的星圖與我在圖書館看到的那張唐代星象圖完全吻合。
這不是夢。
“陛下!“我扯開嘶啞的嗓子,“洛陽宮乾陽殿的楠木柱不該用川木!蜀地濕氣太重,三年后必生白蟻!“
空氣瞬間凝固。這個細節是我論文中最冷門的發現——貞觀年間修繕洛陽宮時,確實發現煬帝時期的主梁已被蟻蛀空。但此刻,這應該是絕密工事信息。
楊廣的眼神驟然銳利。他微微抬手,金吾衛的刀鋒立刻從我頸邊撤離半寸。
“帶過來。“
我被反剪雙手押到步輦前。近距離看,楊廣眼下有失眠造成的青黑,身上熏著昂貴的龍腦香,但領口處卻沾著一星墨漬——這是個勤政到顧不上儀表的皇帝。
“爾是何人?如何知曉宮禁之事?“他俯身時,腰間玉佩發出清越的碰撞聲。
我咽下血沫,決定賭一把:“小人通曉古今,能預禍福。陛下若不信,可驗三事。“
楊廣的拇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馬鞭柄端的螭紋。這個細節讓我想起《隋書》記載他猶豫時的習慣動作。
“朕昨日在觀文殿所作新詩,首句為何?“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我脫口而出。這是楊廣少數流傳后世的佳作,此刻應該剛寫成不久。
步輦旁的紫袍大臣倒吸冷氣。楊廣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又問:“朕登基前最愛的琵琶曲是?“
“《安公子》。“我回憶著《隋史軼聞》里的記載,“但陛下在仁壽宮變那夜后,再未命人演奏此曲。“
楊廣的手指突然攥緊馬鞭,指節發白。我知道觸到了他的痛處——仁壽宮變是他弒父繼位的關鍵事件。
最后一問時,他改用只有我能聽見的聲音:“朕心中所憂何事?“
我迎著那雙藏著雷霆的眼睛,輕聲道:“三門峽的砥柱山。“
這是大運河工程最危險的節點。史載開鑿此處時死亡數萬,最終卻因技術問題未能徹底疏通,成為楊廣畢生遺憾。
步輦的帷幔突然被重重放下。我聽見楊廣在里面劇烈咳嗽,侍女慌亂地遞上藥盞的碰撞聲。當帷幔再度掀起時,皇帝眼中已布滿血絲,卻閃著奇異的光彩。
“帶回行宮。“他揮了揮手,又補充道,“凈面更衣后,帶至思政殿。“
我被架上一輛囚車時,夕陽正將運河染成血紅色。役夫們又開始機械地搬運土石,監工的鞭響與號子聲再度響起。手腕上的蓮花印記突然隱隱發燙,恍惚間我似乎聽到一個聲音在說:
“改變他,就能改變一切。“
囚車碾過凍土時,我摸到袖袋里竟有本縮小的《大業遺事》。翻開第一頁,原本空白的紙上正緩緩浮現出墨字:
“大業元年冬,異人楊遠獻治河策,帝悅,拜為...“
后面的字跡還在慢慢成形,就像這個剛剛開始的穿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