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文學的文化傳承研究
最新章節
- 第11章 參考文獻
- 第10章 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和途徑
- 第9章 古代文學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
- 第8章 古代文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
- 第7章 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審美
- 第6章 中國古代文學與中華民族的融合
第1章 前言
中國古代文學有著和西方截然不同的特點:如重現實、重品德、重責任、重抒情、重表現等,中國文學始終歌頌和平、歌頌友誼、歌頌正義,中國文學與史、哲沒有嚴格的區分等,因此,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要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文學理論,但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文學理論、尤其不能把西方文學理論的一些術語當作標簽到處亂貼。這些年來我們在這方面積累了較多的經驗,也有許多教訓,現在我們有必要對這些年來我們的文學史研究工作,從觀念形態到方法路徑,進行認真總結和反思。總的來看,中國文學史的研究還是要用中國文化學的視野,還是要回到中國文學研究的傳統領地,還是不能撤換掉中國文化的大背景。
人文精神主要表現為對個人價值的追求以及以人文關懷為最終目標。中國傳統文化富含人文精神,古代文學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非常豐富的,內容龐雜,涉及廣泛,主要包融愛國情懷、民族精神、傳統美德、道德修養、生命意識、審美意識,等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千百年來作為一種歷史積淀,已經潛入中國人的深層心理構成之中,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家園,奠定了中華民族的道德準則、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形成中國文化鮮明、獨特的民族性。
隨著中華民族復興步伐的加快,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中國向前發展的文化根基。所謂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倫理、審美觀念、行為規范產生重大影響的文化理念和文化遺存。它廣泛地存在于制度、思想、道德、審美等各個方面,古代文學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古代文學不能涵蓋傳統文化,古代文學課程也不能上成“傳統文化概論”。但是,古代文學有一特殊性,即其發展軌跡與傳統文化的形成過程幾乎一致;而且古人也沒有今天的“純文學”觀念,往往將自己對歷史、哲學、藝術、宗教、倫理的感悟全部寫入作品。所以,古代文學蘊含著傳統文化的藝術精華,融貫著中華文明的思想血脈,承擔著傳承傳統文化的天然使命。因此,古代文學的教學離不開傳統文化這一母體,傳統文化的傳播也離不開古代文學這一載體。尤其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當下,一定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要有自己的文化話語和文化理念,這一切都需要對傳統文化加以汲取和創新。但是作為一種文化傳統,傳統文化并不會自我彰顯,需要有人來加以闡釋和推廣。古代文學的教學理應肩負起這種闡釋和推廣的重任,要在講授作品審美的同時弘揚古人的家國情懷和至善理念,讓古代文學的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