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意外
清晨,我睡得正香,耳邊突然響起一陣嘈雜的聲音。
“老周,快起來,老馬要走了!”舍友楊峰在床下喊道。
我怔了怔,隨即反應過來,要畢業了。
我叫周遙,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不對,應該是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四年的大學生活轉瞬即逝,我馬上要步入社會,租房、找工作、談戀愛、結婚、生子......然后渡過這平淡的一生。
我坐起身來,看著舍友馬海平拉著行李箱,正和楊峰說話。
馬海平看到我起來,說到:“老周,我要回去了,有空去江西找我玩啊。”楊峰接話“還有我呢,等以后和老周一起,去嘗嘗你們江西的爆辣雞爪。”
“那我就等著你們了。兒子們,爹走了!”說罷馬海平拉著行李箱轉身向門口走去。
隨著行李箱滾輪的聲音慢慢遠去,宿舍陷入了寂靜。楊峰看了看我說道:“老周,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我搖了搖頭“暫時沒什么想法,咱們歷史系又不像其他專業那么好找工作,我打算先回老家一趟,自從上了大學還沒回去過。把老家的房子整理一下。”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我一直是由爺爺撫養長大。
十六年前,有一個人帶著一個包裹來找爺爺,兩人在房間內不知道說了什么,隨即那人神色匆匆的從我家離開。在經過我時停下腳步,深深看了我一眼。
我無法形容那是怎樣感覺,那一眼就像是大山深處的霧——表面平靜,深處卻翻涌著無法觸及的往事。
他張張嘴想要說些什么,話到嘴邊又停了下來。最終,他只是微微動了動嘴角,什么也沒說。但那一眼的重量,卻讓我覺得胸口發悶,仿佛無意中觸動了某個塵封的匣子,而里面鎖著的,是我尚未準備好面對的真相。
時間過去太久,我已經忘了這個人的樣子,只記得爺爺讓我叫那個人“韓叔”。自從那天韓叔從家中走后,爺爺就時不時的出遠門。剛開始是出去三五天,慢慢的時間開始增加,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
直到六年前,爺爺告訴我,他要去江西一趟,這次的時間可能會有些長,讓我不要擔心。
但從那以后,爺爺仿佛消失了一般,沒有任何消息。
我一個人靠著學校給的助學金讀完了高中。又憑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這所211大學的歷史系。
在爺爺消失后的一年,我報了警,想通過警察去尋找爺爺。
可是我只知道爺爺去了江西,具體去哪里,去干什么我一概不知。警察在尋找了一段時間后也是毫無線索。我就在這一天天的等待中上了大學。
我的東西也不多,大學四年,所有的記憶都放在了一個小小的行李箱里。拉著行李箱,經過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又坐了兩個小時的大巴,在我的腰都快坐斷時,終于回到了我的老家——長白山腳下的一個小小的村落。
村子還是跟之前一樣,村頭的河水嘩嘩的沖下山,帶著松針和野花的味道。有幾個小孩在村口玩鬧,笑聲伴隨著遠處的狗叫聲,竟有種意外的和諧。
我拖著箱子回到了家中,長時間不住人家里早就滿是灰塵。放下東西,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去了村頭的小賣部,買了一箱牛奶和一袋子雞蛋,去了隔壁的鄰居家。
“王奶奶,在家嗎?”我站在門口往里大聲地喊著。
不一會,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走了出來“誰啊?”
“是我!小遙子。”我大聲說道
王奶奶看著站在門口的我,好似恍惚了一下。“小遙回來了,好幾年都沒回來了啊,回來好啊,回來好。”王奶奶嘴里不住的重復著這幾句話。
王奶奶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小時候爺爺不在家時都是王奶奶把我領到家里去吃飯。
王奶奶拉著我的手。“小遙瘦了呀,快跟奶奶說說,你這幾年過得怎么樣。”
在王奶奶家吃過飯后,懷中抱著王奶奶家的被子,我回到了自己家。
晚上躺在床上,回想著小時候跟爺爺在一起的日子,漸漸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在院子里呼吸新鮮空氣。
“還是村子里的空氣新鮮啊。”我感嘆了一句。
突然定睛一看,在院子的西北角好像有一個東西。我走過去一看,是一個箱子的一角。之前應該是埋在地下,但是我這幾年不在家,院子里不知道被哪條野狗刨了好幾個坑,估計就是這樣把箱子刨了出來。
我找了件趁手的工具,把箱子挖了出來。
看著這個箱子,莫名覺得眼熟。但又想不起來在什么地方見過。
打開箱子,里面有一本筆記。筆記紙頁泛黃,看起來年代比較久遠。翻開第一頁,畫著一副太極圖,圖上邊一副奇怪的圖案,像是一只眼睛。在筆記的右下方寫了一句話——白鹿洞下的第三只眼
回想了一下高中學習的歷史知識,白鹿洞應該是在江西廬山。一看到這個名字,就讓人想起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可是這第三只眼又是什么意思?這是怎么回事?這個箱子為什么這么眼熟?又為什么會在這里?
我滿腦子問號,心里打趣:“這不就是經典的小說開頭嘛,男主從院子里找到武功秘籍,修煉成功,然后走上人生巔峰。”
正想著,一道驚雷從我腦中閃過。我想起了十六年前的那天,想起了韓叔和他手中的那個盒子。那個盒子和現在的這個好像是一同一個。
從韓叔拿著箱子來找爺爺之后,爺爺就開始頻繁外出,直到最后失蹤。所以這本書一定就和爺爺的失蹤有關,我只要解開了這本書的謎題,就能知道爺爺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就能找到爺爺。
巨大的驚喜充斥著我的腦海,這么多年我一直想找到爺爺,現在終于有了線索,我一定要抓緊。
我迫不及待的往下翻去,發現這是一個叫周墨川的人寫的一本日記。周墨川是一名大學生,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能進入大學校園學習,證明他的家境還是不錯的。周墨川在大學學的是地質勘探,1937年他參與了一次由日本學者松本清志組織的廬山地質勘探。
這個松本清志非常癡迷中國文化,并且對國人非常友好,在中國的這段時間救助了不少困苦的國人,在當時非常受國人尊敬。
我看著日記的內容,在心里想著,這個松本清志既然這么有名,為什么現在一點也沒聽說過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繼續往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