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人像攝影后期核心技法
最新章節:
9.13 通道混合器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除了構圖、用光等因素,后期對于攝影作品的完美呈現也是至關重要的。本書從人像攝影后期的基礎照片格式和AdobeCameraRaw入門開始介紹,進而講解了在對人像照片進行精修之前要掌握的選片技巧與人物五官常識、Photoshop人像攝影后期處理基礎知識、借助AI快速實現人像精修、修瑕疵與磨皮技巧、人像膚色與畫面調色技巧,以及人物五官、輪廓、身材優化等內容,之后還分享了提升人像照片表現力及調色的高級技巧。本書內容由淺入深,按一頁一個知識點的方式編排,讓讀者的學習變得更輕松、更有節奏感。本書適合廣大攝影后期愛好者及攝影初學者參考閱讀,對于想要精進后期技能的專業修圖師也有一定幫助。
最新章節
- 9.13 通道混合器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12 匹配顏色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11 照片濾鏡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10 靈活調色,表達創作意圖
- 9.9 同樣的色彩為什么感覺不一樣
- 9.8 互補色在ACR/LR中的應用
品牌:人郵圖書
上架時間:2025-04-24 16:37:28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人郵圖書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9.13 通道混合器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更新時間:2025-04-24 17:05:12
- 9.12 匹配顏色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11 照片濾鏡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10 靈活調色,表達創作意圖
- 9.9 同樣的色彩為什么感覺不一樣
- 9.8 互補色在ACR/LR中的應用
- 9.7 可選顏色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6 曲線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5 色彩平衡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4 互補色在數碼后期調色中的應用邏輯
- 9.3 三原色與互補色
- 9.2 色光三原色與其他三原色
- 9.1 七色光與三原色
- 第9章 高級調色知識與技巧
- 8.6 添加雜色,統一照片質感
- 8.5 用插件磨皮,統一皮膚質感
- 8.4 強化高光,讓人物五官更立體(2):調整高光區域
- 8.3 強化高光,讓人物五官更立體(1):提亮高光區域
- 8.2 用割補法修飾背景(2):遮擋瑕疵
- 8.1 用割補法修飾背景(1):選擇并提取遮擋區域
- 第8章 提升畫面表現力的高級技巧
- 7.12 讓人物身材變修長
- 7.11 通過液化調整輪廓線條
- 7.10 使用膨脹工具放大眼睛
- 7.9 液化調整五官
- 7.8 蓋印圖層
- 7.7 繪制睫毛
- 7.6 繪制眉毛
- 7.5 繪制頭發,補縫隙
- 7.4 繪制頭發,補缺發
- 7.3 美白眼白與牙齒(2):減淡工具與海綿工具
- 7.2 美白眼白與牙齒(1):創建調整圖層
- 7.1 強化眼神光
- 第7章 人物五官、輪廓與身材精修
- 6.20 統一畫面色調(3):創建調整圖層
- 6.19 統一畫面色調(2):混色器調整
- 6.18 統一畫面色調(1):確定主色調
- 6.17 多色系畫面
- 6.16 三色系畫面
- 6.15 雙色系畫面
- 6.14 單色系畫面
- 6.13 以固有色作為主色調
- 6.12 環境色作為主色調
- 6.11 光源色作為主色調
- 6.10 認識畫面主色調
- 6.9 通過調整飽和度來統一膚色(3):調整偏黃的皮膚
- 6.8 通過調整飽和度來統一膚色(2):確保調色只影響皮膚
- 6.7 通過調整飽和度來統一膚色(1):調整偏紅的皮膚
- 6.6 過飽和位置的修飾
- 6.5 過飽和位置的檢查
- 6.4 小片丟色區域的補色
- 6.3 大片丟色區域的補色
- 6.2 了解人物膚色問題(2):磨皮原因
- 6.1 了解人物膚色問題(1):模特或拍攝原因
- 第6章 人像精修技法:人像調色實戰
- 5.38 割補法修亂發(3):遮擋亂發
- 5.37 割補法修亂發(2):提取遮擋區域
- 5.36 割補法修亂發(1):選擇遮擋區域
- 5.35 使用專業的AI軟件磨皮
- 5.34 高低頻磨皮(4):進行磨皮操作
- 5.33 高低頻磨皮(3):高斯模糊處理
- 5.32 高低頻磨皮(2):高反差處理
- 5.31 高低頻磨皮(1):創建磨皮圖層
- 5.30 用透明圖層磨皮
- 5.29 中性灰磨皮(3):磨皮操作
- 5.28 中性灰磨皮(2):設置前景色與背景色
- 5.27 中性灰磨皮(1):創建中性灰磨皮圖層
- 5.26 將照片保存為PSD格式
- 5.25 在Photoshop中對比修圖前后的效果
- 5.24 結構調整(2):根據自然規律調整結構
- 5.23 結構調整(1):創建提亮和壓暗曲線
- 5.22 結構調整的意義
- 5.21 再次對人物皮膚進行磨皮
- 5.20 創建圖層組,便于管理圖層
- 5.19 觀察層(2):曲線調整圖層
- 5.18 觀察層(1):黑白調整圖層
- 5.17 雙曲線磨皮(4):壓暗面部高光
- 5.16 雙曲線磨皮(3):創建壓暗曲線
- 5.15 雙曲線磨皮(2):提亮面部陰影
- 5.14 雙曲線磨皮(1):創建提亮曲線
- 5.13 磨皮的本質
- 5.12 修瑕疵(5):去掉衣物上細碎的褶皺
- 5.11 修瑕疵(4):柔化過于粗糙的大片區域
- 5.10 修瑕疵(3):修掉油光
- 5.9 修瑕疵(2):修掉一般類型的瑕疵
- 5.8 修瑕疵(1):查找瑕疵并確定消除方案
- 5.7 導圖(6):初步優化畫質
- 5.6 導圖(5):銳度調整
- 5.5 導圖(4):初步提亮膚色
- 5.4 導圖(3):顏色調整
- 5.3 導圖(2):修復畸變
- 5.2 導圖(1):基礎調整
- 5.1 借助軟件選片
- 第5章 人像精修技法:修瑕疵與磨皮
- 4.24 AI插件出問題怎么辦
- 4.23 AI插件不是萬能的
- 4.22 照片恢復,修復老照片
- 4.21 深度模糊,全面控制畫面的虛實效果
- 4.20 超級縮放,完美的AI插值放大
- 4.19 利用AI移除JPEG偽影,提升照片畫質
- 4.18 利用AI制作藝術化人物頭像
- 4.17 利用AI移除背景
- 4.16 利用AI模糊人物背景
- 4.15 利用AI給黑白人像照片上色
- 4.14 利用AI為人物化妝
- 4.13 利用AI改變人物表情
- 4.12 利用AI自動磨皮
- 4.11 對比修圖前后的效果
- 4.10 AI人像美化(8):衣服
- 4.9 AI人像美化(7):頭發
- 4.8 AI人像美化(6):嘴唇
- 4.7 AI人像美化(5):虹膜和瞳孔
- 4.6 AI人像美化(4):眼睛鞏膜
- 4.5 AI人像美化(3):眉毛
- 4.4 AI人像美化(2):身體皮膚
- 4.3 AI人像美化(1):面部皮膚
- 4.2 ACR磨皮前的設定
- 4.1 ACR景深
- 第4章 借助AI快速修人像
- 3.32 拼合圖層與存儲照片的關系
- 3.31 對比原圖與修片之后的效果
- 3.30 蒙版的概念與用法
- 3.29 選區的概念與用法
- 3.28 圖層的概念與用法
- 3.27 仿制圖章工具
- 3.26 修復畫筆工具
- 3.25 修補工具
- 3.24 污點修復畫筆工具
- 3.23 修復人像皮膚瑕疵前的準備
- 3.22 導圖完畢后的照片輸出
- 3.21 對比修圖效果
- 3.20 紋理、清晰度與去除薄霧
- 3.19 鏡頭校正(2):消除畸變與暗角
- 3.18 鏡頭校正(1):消除彩邊
- 3.17 飽和度與自然飽和度
- 3.16 白平衡校正
- 3.15 人像照片導圖的參數設定
- 3.14 二次構圖時的比例控制
- 3.13 筆觸大小的快速設置
- 3.12 前景色與背景色的設置
- 3.11 抓手工具與其他工具的切換
- 3.10 在Photoshop中縮放照片的3種方式
- 3.9 插值放大照片
- 3.8 調整照片尺寸
- 3.7 照片的存儲
- 3.6 輸出配置文件(色域)設置
- 3.5 工作空間(色域)設置
- 3.4 單獨打開一張照片
- 3.3 配置為攝影工作界面
- 3.2 熟悉Photoshop工作界面
- 3.1 Photoshop啟動界面設置
- 第3章 Photoshop人像攝影后期入門
- 2.22 顱頂與人物氣質
- 2.21 面部重點位置的名稱
- 2.20 五官精修帶來的變化
- 2.19 發量與年齡感
- 2.18 眼間距與人物特質
- 2.17 “三庭五眼”并非選片的唯一標準
- 2.16 “三庭五眼”的審美規律
- 2.15 人物線條要流暢
- 2.14 手不能搶戲
- 2.13 體塊錯位的重要性
- 2.12 線條不要重合
- 2.11 要有眼神光
- 2.10 皮膚不能過曝
- 2.9 人臉要補光
- 2.8 人臉不要花
- 2.7 不要過于隨意的照片
- 2.6 儀表要干凈
- 2.5 景別要豐富
- 2.4 構圖要完整
- 2.3 為人物眼神留出空間
- 2.2 構圖要協調
- 2.1 構圖要避開干擾
- 第2章 人像攝影后期的選片技巧與審美常識
- 1.20 在ACR與Photoshop間來回穿梭
- 1.19 ACR批處理照片(3):借助.xmp文件完成批處理
- 1.18 ACR批處理照片(2):直接處理所有照片
- 1.17 ACR批處理照片(1):使用同步設置
- 1.16 在ACR中打開多張JPEG格式的照片
- 1.15 使用Camera Raw濾鏡
- 1.14 在ACR中打開單張JPEG等格式的照片
- 1.13 在ACR中打開RAW格式的照片
- 1.12 ACR的界面布局與功能
- 1.11 PNG,無背景格式
- 1.10 GIF,顯示簡單動畫效果的格式
- 1.9 TIFF,印刷通用格式
- 1.8 PSD,工程文件格式
- 1.7 DNG,Adobe推出的RAW格式
- 1.6 XMP,記錄修圖過程的格式
- 1.5 位深度高低的差別
- 1.4 RAW格式的優勢(2):更高的位深度
- 1.3 RAW格式的優勢(1):保留原始數據
- 1.2 RAW,原始數據未經壓縮的格式
- 1.1 JPEG,兼具顯示與存儲優勢的格式
- 第1章 照片格式與Adobe Camera Raw入門
- 前言
- 內容提要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照片格式與Adobe Camera Raw入門
- 1.1 JPEG,兼具顯示與存儲優勢的格式
- 1.2 RAW,原始數據未經壓縮的格式
- 1.3 RAW格式的優勢(1):保留原始數據
- 1.4 RAW格式的優勢(2):更高的位深度
- 1.5 位深度高低的差別
- 1.6 XMP,記錄修圖過程的格式
- 1.7 DNG,Adobe推出的RAW格式
- 1.8 PSD,工程文件格式
- 1.9 TIFF,印刷通用格式
- 1.10 GIF,顯示簡單動畫效果的格式
- 1.11 PNG,無背景格式
- 1.12 ACR的界面布局與功能
- 1.13 在ACR中打開RAW格式的照片
- 1.14 在ACR中打開單張JPEG等格式的照片
- 1.15 使用Camera Raw濾鏡
- 1.16 在ACR中打開多張JPEG格式的照片
- 1.17 ACR批處理照片(1):使用同步設置
- 1.18 ACR批處理照片(2):直接處理所有照片
- 1.19 ACR批處理照片(3):借助.xmp文件完成批處理
- 1.20 在ACR與Photoshop間來回穿梭
- 第2章 人像攝影后期的選片技巧與審美常識
- 2.1 構圖要避開干擾
- 2.2 構圖要協調
- 2.3 為人物眼神留出空間
- 2.4 構圖要完整
- 2.5 景別要豐富
- 2.6 儀表要干凈
- 2.7 不要過于隨意的照片
- 2.8 人臉不要花
- 2.9 人臉要補光
- 2.10 皮膚不能過曝
- 2.11 要有眼神光
- 2.12 線條不要重合
- 2.13 體塊錯位的重要性
- 2.14 手不能搶戲
- 2.15 人物線條要流暢
- 2.16 “三庭五眼”的審美規律
- 2.17 “三庭五眼”并非選片的唯一標準
- 2.18 眼間距與人物特質
- 2.19 發量與年齡感
- 2.20 五官精修帶來的變化
- 2.21 面部重點位置的名稱
- 2.22 顱頂與人物氣質
- 第3章 Photoshop人像攝影后期入門
- 3.1 Photoshop啟動界面設置
- 3.2 熟悉Photoshop工作界面
- 3.3 配置為攝影工作界面
- 3.4 單獨打開一張照片
- 3.5 工作空間(色域)設置
- 3.6 輸出配置文件(色域)設置
- 3.7 照片的存儲
- 3.8 調整照片尺寸
- 3.9 插值放大照片
- 3.10 在Photoshop中縮放照片的3種方式
- 3.11 抓手工具與其他工具的切換
- 3.12 前景色與背景色的設置
- 3.13 筆觸大小的快速設置
- 3.14 二次構圖時的比例控制
- 3.15 人像照片導圖的參數設定
- 3.16 白平衡校正
- 3.17 飽和度與自然飽和度
- 3.18 鏡頭校正(1):消除彩邊
- 3.19 鏡頭校正(2):消除畸變與暗角
- 3.20 紋理、清晰度與去除薄霧
- 3.21 對比修圖效果
- 3.22 導圖完畢后的照片輸出
- 3.23 修復人像皮膚瑕疵前的準備
- 3.24 污點修復畫筆工具
- 3.25 修補工具
- 3.26 修復畫筆工具
- 3.27 仿制圖章工具
- 3.28 圖層的概念與用法
- 3.29 選區的概念與用法
- 3.30 蒙版的概念與用法
- 3.31 對比原圖與修片之后的效果
- 3.32 拼合圖層與存儲照片的關系
- 第4章 借助AI快速修人像
- 4.1 ACR景深
- 4.2 ACR磨皮前的設定
- 4.3 AI人像美化(1):面部皮膚
- 4.4 AI人像美化(2):身體皮膚
- 4.5 AI人像美化(3):眉毛
- 4.6 AI人像美化(4):眼睛鞏膜
- 4.7 AI人像美化(5):虹膜和瞳孔
- 4.8 AI人像美化(6):嘴唇
- 4.9 AI人像美化(7):頭發
- 4.10 AI人像美化(8):衣服
- 4.11 對比修圖前后的效果
- 4.12 利用AI自動磨皮
- 4.13 利用AI改變人物表情
- 4.14 利用AI為人物化妝
- 4.15 利用AI給黑白人像照片上色
- 4.16 利用AI模糊人物背景
- 4.17 利用AI移除背景
- 4.18 利用AI制作藝術化人物頭像
- 4.19 利用AI移除JPEG偽影,提升照片畫質
- 4.20 超級縮放,完美的AI插值放大
- 4.21 深度模糊,全面控制畫面的虛實效果
- 4.22 照片恢復,修復老照片
- 4.23 AI插件不是萬能的
- 4.24 AI插件出問題怎么辦
- 第5章 人像精修技法:修瑕疵與磨皮
- 5.1 借助軟件選片
- 5.2 導圖(1):基礎調整
- 5.3 導圖(2):修復畸變
- 5.4 導圖(3):顏色調整
- 5.5 導圖(4):初步提亮膚色
- 5.6 導圖(5):銳度調整
- 5.7 導圖(6):初步優化畫質
- 5.8 修瑕疵(1):查找瑕疵并確定消除方案
- 5.9 修瑕疵(2):修掉一般類型的瑕疵
- 5.10 修瑕疵(3):修掉油光
- 5.11 修瑕疵(4):柔化過于粗糙的大片區域
- 5.12 修瑕疵(5):去掉衣物上細碎的褶皺
- 5.13 磨皮的本質
- 5.14 雙曲線磨皮(1):創建提亮曲線
- 5.15 雙曲線磨皮(2):提亮面部陰影
- 5.16 雙曲線磨皮(3):創建壓暗曲線
- 5.17 雙曲線磨皮(4):壓暗面部高光
- 5.18 觀察層(1):黑白調整圖層
- 5.19 觀察層(2):曲線調整圖層
- 5.20 創建圖層組,便于管理圖層
- 5.21 再次對人物皮膚進行磨皮
- 5.22 結構調整的意義
- 5.23 結構調整(1):創建提亮和壓暗曲線
- 5.24 結構調整(2):根據自然規律調整結構
- 5.25 在Photoshop中對比修圖前后的效果
- 5.26 將照片保存為PSD格式
- 5.27 中性灰磨皮(1):創建中性灰磨皮圖層
- 5.28 中性灰磨皮(2):設置前景色與背景色
- 5.29 中性灰磨皮(3):磨皮操作
- 5.30 用透明圖層磨皮
- 5.31 高低頻磨皮(1):創建磨皮圖層
- 5.32 高低頻磨皮(2):高反差處理
- 5.33 高低頻磨皮(3):高斯模糊處理
- 5.34 高低頻磨皮(4):進行磨皮操作
- 5.35 使用專業的AI軟件磨皮
- 5.36 割補法修亂發(1):選擇遮擋區域
- 5.37 割補法修亂發(2):提取遮擋區域
- 5.38 割補法修亂發(3):遮擋亂發
- 第6章 人像精修技法:人像調色實戰
- 6.1 了解人物膚色問題(1):模特或拍攝原因
- 6.2 了解人物膚色問題(2):磨皮原因
- 6.3 大片丟色區域的補色
- 6.4 小片丟色區域的補色
- 6.5 過飽和位置的檢查
- 6.6 過飽和位置的修飾
- 6.7 通過調整飽和度來統一膚色(1):調整偏紅的皮膚
- 6.8 通過調整飽和度來統一膚色(2):確保調色只影響皮膚
- 6.9 通過調整飽和度來統一膚色(3):調整偏黃的皮膚
- 6.10 認識畫面主色調
- 6.11 光源色作為主色調
- 6.12 環境色作為主色調
- 6.13 以固有色作為主色調
- 6.14 單色系畫面
- 6.15 雙色系畫面
- 6.16 三色系畫面
- 6.17 多色系畫面
- 6.18 統一畫面色調(1):確定主色調
- 6.19 統一畫面色調(2):混色器調整
- 6.20 統一畫面色調(3):創建調整圖層
- 第7章 人物五官、輪廓與身材精修
- 7.1 強化眼神光
- 7.2 美白眼白與牙齒(1):創建調整圖層
- 7.3 美白眼白與牙齒(2):減淡工具與海綿工具
- 7.4 繪制頭發,補缺發
- 7.5 繪制頭發,補縫隙
- 7.6 繪制眉毛
- 7.7 繪制睫毛
- 7.8 蓋印圖層
- 7.9 液化調整五官
- 7.10 使用膨脹工具放大眼睛
- 7.11 通過液化調整輪廓線條
- 7.12 讓人物身材變修長
- 第8章 提升畫面表現力的高級技巧
- 8.1 用割補法修飾背景(1):選擇并提取遮擋區域
- 8.2 用割補法修飾背景(2):遮擋瑕疵
- 8.3 強化高光,讓人物五官更立體(1):提亮高光區域
- 8.4 強化高光,讓人物五官更立體(2):調整高光區域
- 8.5 用插件磨皮,統一皮膚質感
- 8.6 添加雜色,統一照片質感
- 第9章 高級調色知識與技巧
- 9.1 七色光與三原色
- 9.2 色光三原色與其他三原色
- 9.3 三原色與互補色
- 9.4 互補色在數碼后期調色中的應用邏輯
- 9.5 色彩平衡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6 曲線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7 可選顏色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8 互補色在ACR/LR中的應用
- 9.9 同樣的色彩為什么感覺不一樣
- 9.10 靈活調色,表達創作意圖
- 9.11 照片濾鏡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12 匹配顏色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9.13 通道混合器調色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更新時間:2025-04-24 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