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孩子早當家
慶六帝·三年。
天下亂象初顯,商人出身的方庭敏銳察覺時局動蕩,果斷變賣家資,由商入仕,捐官在豐稻縣做父母官。
以方庭交付的資金而言,按照慣例,只能當十年的縣令,這是常易郡太守定下的規矩。
然而事情出現了變故。慶六帝九年,在剿匪的事情上,方庭因秉公執法得罪了贏錦郡太守的妻弟,而贏錦郡太守與常易郡太守私交甚密。
不久,方庭夫婦被贏錦郡太守以莫須有罪名抓捕,關押在贏錦郡大牢里。
常易郡太守是個守規矩的人,雖豐稻縣令被捉,但方庭的子嗣還在,縣令的職權便由方庭長子年僅十二歲的方巖繼承。
天富州節度使是個有野心的人,早前在天富州十一郡一百零八縣都建立了監察司,監察司的錦衣衛直接向節度使負責。得知豐稻縣的事后,豐稻縣監察司百戶迅速將消息送往天富城。
然而,數日后,返回到豐稻縣錦衣衛百戶手中的信函,上面僅有四個字批復回應:“不予理會。”
此刻,豐稻縣衙內,自然不是真的讓十二歲的方巖處理事務。方庭有一位結拜兄弟,叫作梁玄,早在方庭當上縣令之后,梁玄就成為了師爺,輔佐左右。
府里,侍女、家仆都戰戰兢兢,唯恐惹惱了小主人。縣令老爺方巖和妹妹方叮當在房間里念書,他們不喜歡被聲音吵到。
梁玄處理完縣衙里的事務,與妻子劉玫瑰一同來看方巖兄妹讀書的狀況。
方巖正指導方叮當認字:“鵬程萬里你都會念,到了大什么展翅,這個鵬字和大什么是不是一樣的?”
方叮當眼睛一亮,立即懂了:“這是大鵬展翅,哥比教書先生教得還好,通俗易懂。”
方巖知道是妹妹讀書不認真,說教書先生教得不好只是推卸責任,便搖頭笑道:“哥哥教會你有什么用,你這腦袋瓜子常常記不住東西。”
方叮當朝方巖吐了吐舌頭,十分調皮:“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哥比起我就是記性更好。”
正說笑間,梁玄夫婦推門而入,盡管放輕了動作,開門聲和腳步聲卻還是藏不住。
方巖抬頭看見梁玄,連忙起身行禮,道:“辛苦梁叔了,每天處理公務。”
梁玄微微頷首,他來是有事和方巖商量。見狀,劉玫瑰笑吟吟地接替方巖的位置,坐到方叮當身旁,現在她來陪方叮當讀書。二人都是女性,自然更能說上話。
縣令府衙的后院,涼亭里竹簾半卷,微風送來陣陣桂花香。方巖與梁玄相對而坐,石桌上的茶早已涼透,卻無人顧及。少年縣令攥緊的拳頭微微發抖,聲音卻異常堅定:“梁叔,可有父親的消息?我一定要救他們出來。”
梁玄捋了捋胡須,目光凝重地望向遠處的山巒:“贏錦郡城的大牢守備森嚴,尋常手段確實難以施救。”
他忽然壓低聲音,“倒是有個鋌而走險的法子,只是需要你拿命去拼。”
方巖猛地站起身,衣袍帶翻了茶盞也渾然不覺:“只要能救父母,刀山火海我也敢闖,梁叔但說無妨。”
“今日剛到的邸報。”梁玄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太守下令各縣組建三百人的縣兵營。亂世將至,這正是你建功立業的好時機。”
方巖眼中精光一閃,隨即又黯淡下來:“可我畢竟才十二歲,如何能使人信服。”
“所以要從剿匪開始。”梁玄蘸著茶水在石桌上畫出紫芬嶺的地形,“那群盜匪盤踞多年,百姓苦不堪言。若能為民除害,既能立威,又能練兵。”
他忽然壓低聲音:“更重要的是,剿匪繳獲的財物,或許能打通某些關節。”
方巖會意地點頭,稚嫩的臉上浮現出與年齡不符的決絕:“就依梁叔之計,募兵之事梁叔你放手去辦吧。”
“交給我吧。”梁玄起身整了整衣冠,“明日我便帶人去各鄉宣講,要讓百姓知道,這次不是為了應付差事,而是真正要為民除害。”
次日黎明,梁玄帶著縣衙最精干的幾個差役策馬出城。每到一處,他都要站在祠堂前的高臺上,將剿匪大計說得慷慨激昂。
說到動情處,這個平日穩重的師爺竟也紅了眼眶:“父老鄉親們,難道我們要世世代代活在盜匪的陰影下嗎?”
臺下青壯年的熱血被點燃,報名處很快排起長龍。
縣令府,藏書樓內,燭火搖曳,映照著少年專注的側臉。
方巖在父親的書架間來回穿梭,指尖劃過一冊冊泛黃的典籍。父親方庭生前最愛藏書,從商道經典到詩詞歌賦應有盡有,幾個檀木書架都被塞得滿滿當當。
“父親明明說過,《孫子兵法》就放在這里。”方巖喃喃自語,踮起腳尖又檢查了一遍最上層的書架,卻依然一無所獲。
他有些泄氣地坐到父親常坐的那張黃花梨木書案前,手肘無意間碰倒了鎏金燭臺。
“咔嗒”一聲輕響,書案側面竟彈出一個暗格。方巖眼前一亮,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用錦緞包裹的竹簡。
展開一看,正是那部傳說中的《孫子兵法》。
“兵者,詭道也。”方巖輕聲誦讀,稚嫩的聲音在寂靜的書樓里格外清晰。那些精妙的兵法要義仿佛在他眼前展開一幅金戈鐵馬的畫卷。讀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時,他不禁拍案叫絕:“南貨北賣,行商之法,竟與兵道之理如此相通。”
窗外,暮色漸沉,方巖卻渾然不覺,整個人都沉浸在兵法的玄妙之中。那些簡練的文字在他腦中化作千軍萬馬,恍惚間他似乎看到那位兩千年前的兵圣正在向他傳授克敵制勝的秘訣。
與此同時,城郊校場上塵土飛揚。梁玄正帶著新招募的四百五十名青壯操練,這些農家子弟雖然體格健壯,但站沒站相,走沒走相,看得他直皺眉頭。
“都給我聽好了。”梁玄敲響銅鑼,聲如洪鐘:“軍中首重令行禁止,擂鼓不進,鳴金不退者,斬。”
他特意在“斬”字上加重語氣,嚇得幾個偷懶的新兵趕緊挺直腰板。
夜幕降臨時,梁玄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縣衙。他翻開賬冊細細核算:“三百正兵,一百五十備役,這已是豐稻縣財力能支撐的極限。再多養幾十個兵,縣庫就要見底了。”
梁玄望向藏書樓的方向,那里依然亮著燈火。他知道,那個十二歲的少年此刻正在為拯救父母,也為整個豐稻縣的未來,做著自身能夠做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