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楔子 洛陽古墓的神秘召喚
在華夏大地那廣袤無垠的版圖之上,繁華都市宛如鑲嵌于大地的顆顆明珠,各自散發著獨特的光彩。它們或因商業的繁榮而車水馬龍,或因文化的厚重而古韻悠長,或因科技的領先而熠熠生輝。而燕京大學,無疑是這璀璨星空中格外耀眼的存在。
它好似一顆被能工巧匠精心鑲嵌在知識殿堂之上的明珠,那獨特而迷人的光輝,跨越時空,吸引著無數追求知識與真理的莘莘學子。燕京大學的歷史,宛如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從建校之初的篳路藍縷,到如今的桃李滿天下,每一頁都寫滿了傳奇。校園里的每一塊磚石,每一棵樹木,都承載著歲月的記憶,見證著一代又一代學子的成長與蛻變。
當你踏入燕京大學的校園,仿佛瞬間踏入了一個被時光凝固的世界。古樸典雅的校園建筑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它們就像是歲月的守望者,靜靜地佇立在那里,見證著學校的興衰變遷,訴說著學術的輝煌歷程。那一棟棟教學樓,青瓦紅墻,歷經了無數風雨的洗禮。歲月在它們的身上留下了斑駁的痕跡,但這絲毫沒有掩蓋它們所散發出來的濃郁學術氣息。
漫步在校園的小徑上,腳下的石板路在歲月的打磨下變得光滑而溫潤。撫摸著那古老的墻壁,指尖觸碰到的是歲月的紋理,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脈搏在有力地跳動。路旁的花叢中,五彩斑斕的花朵競相綻放,散發出陣陣清香,引得蜜蜂和蝴蝶在其間翩翩起舞。偶爾有幾只鳥兒從枝頭飛過,留下清脆的鳴叫聲,為這寧靜的校園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校園里的松柏,高大而挺拔,它們如同忠誠的衛士,日夜守護著這片知識的凈土。春天,嫩綠的新芽在枝頭悄然綻放,帶來了生機與希望。它們像是一群充滿朝氣的孩子,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為校園帶來了第一抹新綠。夏天,繁茂的枝葉撐起一片清涼的綠蔭,為學子們提供了避暑的好去處。在炎熱的午后,學子們常常會聚集在松柏樹下,或讀書,或討論問題,享受著這份難得的清涼。秋天,金黃的松針飄落,宛如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它們像是大自然的使者,將秋天的信息傳遞給每一個人。冬天,松柏在皚皚白雪中依然傲然挺立,象征著堅韌與不屈。它們身披銀裝,卻依然身姿挺拔,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它們的頑強與執著。四季更迭,它們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莘莘學子們提供著一片寧靜的學習環境。
在這充滿魅力的校園里,32歲的姜淵合宛如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星辰,散發著獨特的光芒。他剛剛榮升為燕京大學最年輕的歷史學教授,這一成就猶如一聲春雷,在國內史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姜淵合的晉升,不僅僅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更是燕京大學學術實力的體現。他的出現,為燕京大學的歷史學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年輕學子們樹立了榜樣。
姜淵合從小就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宋代史。他的童年時光,大多是在書店和圖書館中度過的。那些關于宋代的書籍,就像是一個個神秘的寶藏,吸引著他不斷去探索。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著每一本相關的書籍,沉浸在那個繁華而又動蕩的時代里。他仿佛能看到宋代街頭的繁華景象,聽到小販的叫賣聲,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
在他的想象中,宋代的城市是熱鬧非凡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有賣絲綢的、賣瓷器的、賣字畫的,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行人來來往往,摩肩接踵,有的穿著華麗的長袍,有的穿著樸素的短打。街頭巷尾,還時不時傳來藝人的說唱聲和孩子們的嬉戲聲。而在宮廷中,更是一派繁華景象。宮殿巍峨壯觀,金碧輝煌,宮女們身著華麗的服飾,輕盈地穿梭其中。皇帝坐在龍椅上,接受著大臣們的朝拜,商議著國家大事。
在大學期間,他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宋代史研究領域嶄露頭角。他每天都會早早地來到圖書館,占據一個安靜的角落,開始一天的學習和研究。他認真地查閱著各種資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的筆記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的思考和發現。畢業后,他繼續深造,不斷深入研究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他常常為了一個問題,花費數天甚至數周的時間去查閱資料、分析研究。他發表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逐漸成為了宋代史研究領域的佼佼者。
姜淵合身材挺拔,猶如一棵青松,傲然挺立。他的面容清瘦,卻透著一股知識分子的儒雅氣質。那雙深邃的眼睛,宛如夜空中的星辰,總是閃爍著智慧和思考的光芒。平日里,他總是穿著一身整潔的襯衫和西褲,襯衫的領口系著一條精致的領帶,彰顯著他的嚴謹與專業。手中常常拿著一本古籍,古籍的封皮已經有些陳舊,但卻散發著淡淡的墨香。他穿梭于校園的圖書館和教室之間,腳步輕盈而堅定,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課堂上,姜淵合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師。他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將宋代的歷史故事講述得栩栩如生。他時而激情澎湃,講述著宋代的輝煌成就。
宋代的商業繁榮,城市興起,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華夏大地。《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繁華景象便是最好的例證,那熱鬧的集市,川流不息的人群,琳瑯滿目的商品,無不展現出宋代商業的繁榮。他繪聲繪色地描述著,讓學生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熱鬧與喧囂。他會詳細地講解宋代的商業制度,如市坊制度的打破,夜市的興起等,讓學生們了解到宋代商業發展的背后原因。
他還會講述宋代的科技成就,如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他會生動地描述這些發明是如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讓學生們為古人的智慧而驚嘆。他會說,指南針的發明,為航海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使得宋代的商船能夠遠航到世界各地,促進了中外文化和貿易的交流。火藥的發明,不僅改變了戰爭的格局,也為煙花等娛樂活動帶來了新的活力。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則大大提高了書籍的印刷效率,使得知識能夠更廣泛地傳播。
他時而悲憤交加,感慨著宋代的屈辱與無奈。在實際戰斗中,宋軍常常表現不佳,面對遼、西夏等外敵的侵擾,往往只能通過簽訂和約來避免戰爭。每年向敵國輸送大量的歲幣,換來短暫的和平,這在姜淵合看來,無疑是一種屈辱和無奈。
他會分析宋代軍事孱弱的原因,如重文輕武的政策、軍事制度的缺陷等。他會詳細地講解宋代的軍事制度,如兵將分離、禁軍與廂軍的劃分等,讓學生們了解到這些制度是如何影響宋軍的戰斗力的。他希望學生們能夠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明白一個國家強大的軍事力量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繁華而又動蕩的時代。陣陣驚嘆和掌聲,如同潮水般在教室里涌動,這是學生們對他的認可和欽佩。
姜淵合對宋代有著獨特而深刻的認識。他認可宋代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所達到的高度。宋代的文化藝術更是達到了鼎盛,詩詞、繪畫、書法等領域人才輩出。
蘇軾、黃庭堅、米芾等書法家的作品至今仍被奉為經典,他們的書法風格各異,或豪放灑脫,或婉約細膩,或剛勁有力,為中華文化的寶庫增添了絢麗的色彩。他會詳細地講解這些書法家的生平事跡和創作風格,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他們的作品。他會說,蘇軾的書法,氣勢磅礴,猶如大江奔流,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黃庭堅的書法,奇崛險峻,充滿了個性和創意。米芾的書法,瀟灑自如,如行云流水,讓人賞心悅目。
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宋代的文明成就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然而,姜淵合對宋代軍事能力和國防實力的孱弱一直耿耿于懷。這種觀點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就像一顆種子,在他的內心深處生根發芽。他時常坐在書房里,書房里的書架上擺滿了關于宋代的古籍。這些古籍就像一位位沉默的智者,靜靜地等待著他去探尋其中的奧秘。他望著這些古籍,陷入深深的思考。
他想,如果最終實現大一統的不是趙匡胤,而是其他英雄豪杰,宋代是否能夠擺脫這種困境,成為一個軍事強大、威震四方的朝代呢?這個問題就像一團迷霧,縈繞在他的心頭,讓他日夜難安。他常常在深夜里輾轉反側,腦海中不斷地浮現出宋代的歷史畫面,試圖從這些畫面中找到答案。他會想象著,如果宋代有一位像漢武帝那樣的雄才大略的皇帝,能夠積極發展軍事力量,加強國防建設,那么宋代的歷史將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一天,姜淵合接到了國家博物館的邀請,前往河南洛陽參加一次疑似南唐后主李煜墓的保護性發掘工作。這個消息就像一顆石子,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他懷著激動的心情,立刻收拾好行李。
他精心挑選了幾件換洗的衣物,帶上了他心愛的放大鏡和筆記本,仿佛這些東西就是他探尋歷史真相的武器。他踏上了前往洛陽的旅程,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他想象著古墓中可能隱藏著的秘密,那些珍貴的文物也許會為他解開宋代歷史的謎團提供新的線索。
在前往洛陽的路上,姜淵合的心情格外激動。他坐在火車上,望著窗外不斷掠過的風景,思緒早已飄到了那座神秘的古墓中。他想象著古墓中的壁畫、文物,想象著李煜當年的生活場景。他心中充滿了期待,希望這次發掘能夠有重大的發現。
洛陽,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曾經是多個朝代的都城,承載著無數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底蘊。當姜淵合踏入這座城市時,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回到了古代。城市的街道兩旁,古老的建筑鱗次櫛比,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城墻上的青磚,歷經歲月的打磨,顯得格外滄桑。
姜淵合漫步在洛陽的街頭,感受著這座城市的歷史氣息。他看到街邊的老人坐在門口,悠閑地曬著太陽,仿佛時間在這里放慢了腳步。街邊的小店里,擺放著各種古老的工藝品,有精美的陶瓷、古樸的青銅器,每一件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他走進一家小店,仔細地欣賞著那些工藝品,試圖從中尋找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藝。
他拿起一件陶瓷,仔細地觀察著它的質地和花紋。那細膩的質地,精美的花紋,讓他不禁感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他想象著當年工匠們在作坊里精心制作這些陶瓷的場景,他們專注的神情,熟練的手法,仿佛就在眼前。他又拿起一件青銅器,感受著它的厚重和歷史的沉淀。那斑駁的銹跡,仿佛是歲月留下的痕跡,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滄桑。
姜淵合一到發掘現場,就被那莊嚴肅穆的氛圍所感染。考古隊員們正在忙碌地工作著,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忙碌。他們小心翼翼地清理著古墓中的文物,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敬畏和謹慎,仿佛在揭開一個神秘的面紗。
姜淵合看到,古墓的入口處堆滿了各種工具和文物箱,工作人員們進進出出,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工作。古墓內部,燈光昏暗,彌漫著一股潮濕的氣息。墻壁上的壁畫雖然已經有些剝落,但仍然可以看出當年的精美。那些壁畫描繪著古代的神話故事和宮廷生活,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那個時代的風貌。
他看到一幅壁畫上,描繪著一群仙女在云端翩翩起舞,她們的身姿輕盈優美,仿佛隨時都能飛起來。另一幅壁畫上,描繪著宮廷宴會的場景,人們穿著華麗的服飾,舉杯暢飲,歡聲笑語不斷。這些壁畫讓姜淵合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繁華與熱鬧。
姜淵合被分配到修復一塊大的玉簡的任務。他戴上手套,手套是白色的,質地柔軟,仿佛是他與歷史之間的一層保護膜。他拿起放大鏡,放大鏡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仿佛是他探尋歷史真相的眼睛。他仔細地觀察著玉簡上的文字。那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一共六十二字,字跡矯如游龍,翩若驚鴻。寫大字時如截竹木,剛勁有力;作小字時如聚針釘,細密精致。筆力瘦勁而又鐵骨錚錚,姜淵合斷定,哪怕這個墓不是李煜的,但這幅字必定是李煜的金錯刀體。
他沉浸在這優美的書法藝術中,輕聲吟誦著:“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這首詞飽含著李煜亡國的悲痛和無奈,那凄涼的詞句,仿佛是李煜在傾訴著自己的心聲。姜淵合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那個繁華一時卻又最終覆滅的南唐王朝。他仿佛看到了李煜在宮殿中徘徊,眼神中充滿了無奈和絕望;看到了南唐的百姓在戰亂中流離失所,哭聲震天。
就在這時,他的學生小李匆匆忙忙地跑了過來,手中拿著一個魚帶,這是官員佩戴的證明身份之物。小李高聲喊道:“老師、老師,我們找到了,是李仲寓,這里不是李煜的墓穴,是他兒子李仲寓的墓穴。”小李因為太興奮,沒注意到地上的欄桿,一個踉蹌,直接被絆倒。慌亂中,他手中的金魚符直直地插進了前來接住他的姜淵合的胸口。
姜淵合只覺得胸口一陣劇痛,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覺。當他再次恢復意識時,發現自己置身于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睜開眼睛,他發現自己身處一個陌生的房間。房間布置得十分典雅,墻上掛著一幅幅精美的書畫,桌上擺放著古樸的瓷器。一位身著纖裳,梳著高髻,飾首翹鬢朵之妝的女子正坐在床邊,她長相端莊典雅又不失嬌媚之氣,此時臉上滿是愁容。
女子看到姜淵合醒來,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帶著關心的口吻說道:“叔章,你總算醒來了,你父皇求得佛主顯靈了。”姜淵合一臉茫然,他不知道“叔章”是誰,也不明白眼前的女子為何會這么說。他剛想開口詢問,卻發現自己的喉嚨干澀得厲害,只能發出微弱的聲音。
他努力回憶著發生的事情,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古墓中的場景和小李手中的金魚符。他意識到自己可能穿越了時空,但他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來到這里,也不知道“叔章”這個身份意味著什么。他看著眼前的女子,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他試圖從女子的表情和言語中尋找線索,卻發現自己一頭霧水。
女子看到姜淵合的表情,以為他還在身體不適,溫柔地說道:“叔章,你好好休息,別想太多。”說著,她輕輕地為姜淵合掖了掖被子。姜淵合看著女子的舉動,心中更加疑惑。他想,這個女子是誰?她和“叔章”是什么關系?自己又為什么會變成“叔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