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2001年版)

文鵬先生于1978年秋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習與工作,我恰于是年春調離南下,參商暌違,冀北江南,同事之緣,失之交臂。然而,他從八十年代起陸續發表的有關蘇軾的論文,卻引起我密切的注意與濃厚的興趣,這不僅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研究課題,同道愿意相謀,自是情理之中;而且就我個人而言,既想探索絕世全才蘇軾所創造的文化世界的底蘊,也熱心追究后人心目中各具面目的蘇東坡,傳記作者自然會在自己的勞作中融注主觀理念和個性,像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傳主就時時閃動著他名士式的身影,而研究者們不同的學術旨趣和特色,也頗堪琢磨,以汲取教益。初步接觸陶先生的治蘇論文,就被他嚴肅求索的一份真誠所感動,他的不少新見解、新提法也促使我進一步思考。

我原先只讀過陶先生的個別篇章,留下的印象不免斷續而不連貫。現在有機會把他的十篇論文通讀一過,他治蘇的特點就顯得更加突出了。這些文字雖似無事先的統一規劃,但都集中于一點,即對蘇軾詩詞藝術的美學觀照,這可謂抓住了蘇軾作為文學家的一個核心命題。作者對這個命題的開掘與鉆研,不求面面俱到,四處出擊,而主要集中在詩畫關系和自然山水兩個專題上;而在展開這兩個專題時,又緊緊圍繞蘇軾的理論思想與詩詞創作的兩個層面,兩者雖各自成文而又互為表里,彼此印證,使理論探討與作品分析有機統一。因而全書具有一種內在的整體感,有利于推進論證的深入,豐富了學術含量,使之優入著作之林。

應該承認,研究蘇軾的詩畫理論與自然觀是有不小難度的。第一,前人在這兩個專題上已有不俗的研究成果,如何更上層樓,并非易事;第二,蘇軾本人的文藝思想材料大都片斷、零碎,散見于筆記、題跋、書簡乃至策論、詩詞等各體文類,紛繁無序。陶先生憑借其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敏銳的思辨能力,善于把問題放在中外文藝史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結合蘇軾的創作實踐,略人之所詳言,發人之所未言,力避低水平的重復,而堅持自己的獨立學術追求。他努力從“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等耳熟能詳的論藝名言中發掘新意余蘊;他論蘇軾的“形神”之說,指出蘇軾能把傳統的“傳神說”與“意境說”結合起來,乃是一大發展;論蘇軾的“留意”與“寓意”對舉,能拈出康德、王國維等人的相關論說加以對勘比較,等等,都頗能益人神智,發人深思。《論蘇軾的自然詩觀》突出表現作者駕馭和組織片段思想材料的能力。蘇軾是一位作家,同時又是一位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他雖然沒有留下多少文藝專論,只有碎金片玉,散落各處,但其中卻蘊含著十分深刻的美學思想。他的文藝批評,文約義豐,片言居要,卻以一定的理論思想為支撐。尤其在他的大量山水詩詞作品中,更記錄著他具體深切的審美體悟,反映其豐富精辟的文藝思想。陶先生用的是這類片段材料,依其內在邏輯,“百衲”成篇,令人信服地給出了蘇軾“自然詩觀”的整體構架,揭示出確實存在的“潛體系”。

如果說,陶先生對蘇軾詩畫理論和自然詩觀的研究,好比老樹著新花的話,那么,他對蘇軾人物詩和哲理詞的探討,就是新品種的開發與培育了。流行的文學觀念認定文學的基本特質是抒情性和形象性,這對我國古代詩詞來說,當然更是如此。“詩緣情而綺靡”(《文賦》),“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詞源》),已是經典性的話語,甚至演為套語常談。然而,從文學作品內容構成的要素而言,則情、景、事、理四端實缺一不可。清人史震林《華陽散稿·序》云:“詩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氣與靈機也。”因而除了抒情、寫景,在敘事和說理中也一樣能釀造出具有藝術特性的事趣和理趣,從而成為審美對象。這對蘇軾和宋代文學研究的開拓與深化,具有特殊的意義。本書的《論蘇軾詩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論東坡哲理詞》等文,就提供了具體的證明,正是文學觀念合理調整后的產物。

近年來,饒宗頤先生提出“形上詩”“形上詞”的命題。他不僅從中西詩學傳統上予以理論上的論說,認為這類“再現形而上旨意”的新詩體、新詞體,其存在和發展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還特別指出“中國說理詩,乃至宋代才有相當地位”,此實乃關涉到對宋詩宋詞的時代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同時,饒先生身體力行,創作了一批意趣雋永、思致深刻、耐人咀嚼的優秀“形上詞”。施議對先生已有多篇論文推介,是很及時的。陶先生則著力分析蘇詞中所表達的人生哲理,蘇軾對禍福、榮辱、生死的理性思考,對人生的短暫與永恒、虛幻與實在、形相與底蘊、意義與價值的感受,并仔細剖析他創造哲理意境的五種途徑。分析切實,論證周密,為“形上詞”說提供了一個生動的個案。談到詩詞中的敘事性,誠然,比起西洋文學,我國長篇敘事詩不夠發達,但不能忽視抒情詩詞中的敘事要素。眾所周知,況周頤曾秉承王鵬運的見解,提出“重、拙、大”之說,成為詞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觀念。在他晚年所編《歷代詞人考略》卷八“柳永”條后按語中,又提出補加一個“寬”字:“‘作詞有三要,重、拙、大’,吾讀屯田詞,又得一字曰‘寬’。……向來行文之法,最忌平鋪直敘,屯田卻以鋪敘擅場,求之兩宋詞人,正復不能有二。”況氏的“寬”字訣,是對詞的敘述藝術某一境界的概括和總結,對“六義”之一“賦”法的補充與發揮。探究宋代詩詞藝術,這實是一個很有學術生長點的研究視野。陶先生專力研究蘇詩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從近二百首蘇詩中分析其人物詩的一般特點,對其敘事與抒情的結合,以寫照傳神為旨歸等,均有會心之處。即使在論及蘇軾寫景詞時,也注意到線狀鋪敘法與環狀、塊狀鋪敘法的差異。鋪敘當然與情、景、事、理都有關系,但究以敘事(故事、人物)為重點。本書對詩詞中敘事性的研究成果,在目前學術界似尚屬少見,我想會引起重視的。

蘇軾所創造的文化世界是如此深邃精妙,絢麗誘人,雖已有許多論著問世,卻未達到窮盡的地步。陶先生的學術素養和藝術感悟,為他提供了繼續精進的良好條件。他表示要進一步努力,寫出“有新意有深度”的蘇學著作,我樂觀其成,相信他一定能為這個研究領域再添光彩!

王水照

2001年2月 于復旦大學

上架時間:2025-03-19 15:50:54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高雄市| 楚雄市| 曲麻莱县| 永福县| 莱西市| 昌邑市| 东台市| 金乡县| 佛冈县| 肥城市| 张掖市| 青岛市| 石嘴山市| 乐至县| 元氏县| 惠水县| 上杭县| 石棉县| 新邵县| 保德县| 鹤山市| 河北省| 德保县| 永安市| 华亭县| 常熟市| 江油市| 成安县| 桐庐县| 英山县| 江华| 隆回县| 新兴县| 洮南市| 马山县| 宜良县| 罗平县| 蒲江县| 晴隆县| 天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