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宦途變舛
京城,這座屹立千年的繁華古都,表面上依舊是歌舞升平,市井喧囂。然而,在那巍峨的宮墻之內,朝廷之上,卻暗藏著無數的陰謀與算計。江鶴鳴,這位在朝中以剛正不阿著稱的官員,因屢次觸犯權貴利益,被一群小人聯手陷害。昏聵的皇帝偏聽偏信,一道圣旨,將江鶴鳴暫貶謫至偏遠的華凌縣。
江家府邸,頓時籠罩在一片愁云慘霧之中。江大人的女兒江瑤,年方二八,生得聰慧過人,秀外慧中。她看著父親那日漸憔悴卻依舊堅毅的面容,心中滿是擔憂與不甘。江瑤深知,父親一心為國為民,卻遭此不公,她暗暗發誓,一定要想辦法讓父親重新得到皇帝的信任,洗清冤屈。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華凌縣,姜家亦是一片忙碌景象。姜遠弛因在華凌縣治理有方,政績卓著,即將奉調入京任職。姜家小姐姜辭,同樣聰慧伶俐,才情出眾。她雖為女兒身,卻有著不輸男子的見識與抱負。姜辭對父親此次進京充滿期待,她知道,這是姜家更進一步的好機會。
江鶴鳴帶著家眷,乘坐著簡陋的馬車,緩緩踏上流放之路。
而姜云階一家,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向著京城進發。一日,兩隊人馬在一條狹窄的驛道上相遇。江家加之連日趕路,車夫一個不慎,竟與姜云階的車隊撞在一起。
姜家的侍從們頓時炸開了鍋,紛紛指責江家車夫的莽撞。江瑤從馬車上下來,她身著素衣。江瑤一邊安撫著自家車夫,一邊向姜家眾人賠禮道歉。姜遠馳也下了車,他認出了江大人,心中不禁感慨官場的風云變幻。兩位大人簡單寒暄了幾句。
江瑤回到華凌縣后,她深知,自己必須主動出擊。江瑤開始四處打聽姜辭的喜好與行蹤,她得知姜辭喜愛詩詞歌賦,常去華凌縣的藏書閣借閱書籍。于是,江瑤也每日前往藏書閣,希望能與姜辭偶遇。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日,江瑤在藏書閣終于見到了姜辭。姜辭身著淡藍色的長裙,手持書卷,氣質高雅。江瑤主動上前打招呼:“姜小姐,久仰大名。”姜辭微微一愣。開口說到:你是江姑娘。江瑤正是要開口,而姜辭身邊的侍女這時換姜辭回府,二人互相雙手手指相扣,放于左腰側,微屈膝便告辭而去。經上次與姜辭見面之后,姜辭很少見姜辭出來。
江瑤掀開焦尾琴的底板時,驚覺內層暗格里躺著半張泛黃的《漕河堪輿圖》。墨跡蜿蜒處洇著朱砂,恰與她父親流放前夜摔碎的虎符殘片形狀吻合。窗外更夫敲響三更梆子,她忽然聽見隔壁院落傳來琵琶泛音——那是《廣陵散》第七段的變調,三年前父親審理鹽案時,曾在證人尸首旁聽過同樣曲調。
“姜姑娘當真不見客?“侍女第五次捧著拜帖退回。江瑤撫過琴弦上凝結的夜露,突然意識到琵琶聲每次都在她觸碰輿圖特定坐標時變調。當指尖停在標注“華凌縣“的墨點上時,隔壁終于傳來玉磬清響——那是前朝女官傳遞密訊的節奏。
姜辭將密信封入魚膠氣囊時,腕間銀鏈綴著的波斯骰子突然發燙。這是第七次拒絕江瑤的拜帖,但對方顯然已識破琵琶聲里的暗碼。她凝視鏡中易容成老嫗的面孔,想起三日前在縣衙檔案庫,江瑤故意遺落的玉佩正刻著紫鱗紋——與父親赴任文書上的暗記如出一轍。
子時暴雨突至。江瑤抱著琴沖進姜家庭院,卻發現西廂月洞門前積雨成讖。六十四塊青磚拼成的卦象中,三枚濕透的骰子正指向她懷中輿圖缺失的方位。突然響起的琵琶聲割裂雨幕,姜辭的聲音從水榭傳來:“江姑娘可知,廣陵散第七變又稱《謫仙怨》?“
姜辭指尖的琵琶弦突然崩斷,在雨幕中劃出銀亮弧線。江瑤懷中輿圖被氣浪掀開,墨跡遇水暈染成陌生河道——這正是三日前父親囚車偏離的路線。
“姑娘可識得波斯數字?“姜辭的聲音混著雨聲忽近忽遠。江瑤猛然扯下腰間荷包,七枚骰子叮當墜入青磚卦象。積水突然沸騰般泛起朱砂色,骰面數字在水面投射出星圖,與焦尾琴腹部的火漆印完美重疊。
子夜梆聲穿透雨幕時,兩人已在西廂閣樓對坐。姜辭緩緩撕下易容面皮,露出眼尾淡青胎記——江瑤袖中的紫鱗佩突然發燙,玉佩背面浮現出同樣形狀的暗紋。
“三年前霜降夜令尊查抄的漕船里,“姜辭將骰子投入茶湯,“藏著用我母親頭骨煉制的琉璃珠。“
江瑤撥動琴軫的手陡然頓住。姜辭從博山爐底取出的琉璃珠,正與她夢中見過的血案證物別無二致。珠芯懸浮的絮狀物在燭火下顯出人骨紋路,當第七次撥響《廣陵散》變調時,珠內突然傳出父親的聲音:“…紫鱗通敵實證在…“
更鼓恰在此刻錯拍。姜辭突然推翻茶案,滾燙的普洱在《漕河堪輿圖》上沖出新的支流。兩人對視間瞳孔驟縮——這分明是父親們今日各自行進路線的交疊處。
“寅時三刻,“江瑤扯斷琴弦綁住骰子,“他們的馬車會經過同一座廢廟。“話音未落,姜辭妝奩中的羅盤突然自轉,指針正指向江瑤腕間新結的血痂。
殘月沉入廢廟飛檐時,江瑤的琴軫正在姜辭羅盤上刻出楔形凹槽。三百里外山道上,江鶴鳴的囚車碾過第七塊刻著《洗冤錄》密碼的青石板,震動通過地脈傳回焦尾琴,在羅盤表面激出淡藍火星。
“戌時二刻,西南巽位。“姜辭將骰子嵌入凹槽,琉璃珠突然懸浮半空。珠內人骨紋路投射在廟墻,竟與囚車鐵鏈陰影拼成完整鑰匙形狀。江瑤猛撥商弦,聲波震碎珠面剎那,江鶴鳴腕間鐵銬應聲而開。
廟中姜云階的馬車突然傾側。暗格彈出的半封血書被山風卷向供桌,與江鶴鳴懷中殘信合二為一。當“紫鱗通敵“四字完整顯現時,梁上突然墜下十二盞河燈——正是三年前中元節失蹤漕工們最后制作的引魂燈。
姜辭割破指尖將血抹在骰面時,廢廟地磚開始詭異地平移。江鶴鳴拾起的河燈骨架,竟是用漕船龍骨殘片打造。燈罩上繪著的鹽梟畫像,在月光下顯出生母的面容。
“敲寅位地磚!“江瑤對著琴身吼出的聲浪,震得姜辭耳墜上的波斯鈴鐺瘋狂作響。三百里外廢廟中,姜云階正用硯臺砸向父親遺囑提過的位置。地宮開啟的轟鳴聲里,十二具頭戴紫鱗面具的尸骨呈環狀跪拜——中央鐵箱里的鹽稅密賬,封皮竟是用兩位姑娘襁褓布料裝訂。
子時更鼓響起時,江瑤突然按住抽搐的右手。三日前為破譯暗碼刺入掌心的骰子碎片,此刻正與地宮尸骨指間的骰子產生共鳴。姜辭扯斷銀鏈將骰子拋向河圖,六十四卦方位同時射出磷火,將《漕河堪輿圖》燒灼出運兵密道的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