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葩軍閥:馮玉祥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綽號不斷的將軍
在清末到民國這一段動蕩不安的時期里,出過許多割據一方、只手遮天的大軍閥,而有著“布衣將軍”之稱的馮玉祥必然算是其中一員。只是,馮玉祥不同于其他的大軍閥,他不僅沒有留過洋或者讀過軍校,甚至只是一個從底層開始摸爬滾打起來的小兵。
初識馮玉祥將軍,最原始的概念就是“行伍出身的西北軍閥”、“倒戈將軍”,“吃誰飯砸誰鍋”之類,他最著名的舉動就是發動“北京政變”,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若稍加了解,這些觀念可能大變樣,他出身貧苦,不賭不嫖,不抽煙酗酒,不阿諛奉承,毫無官場惡習,充滿愛國情懷。他是“布衣將軍”,與士兵同甘共苦,他是“基督將軍”,但對日本嫉惡如仇。
但是如此卑微的出身,并沒有成為馮玉祥成為大軍閥的阻礙,在他的巔峰時期,他所率領的西北軍甚至堪比國民政府的中央軍。那么,馮玉祥和他的西北軍,在這亂世之中又是如何發家起來的?鼎盛時期,西北軍又達到了怎樣令人膽寒的數量呢?
大清光緒八年,也就是公元1882年的11月6日,一個男孩降生在直隸青縣興濟鎮北街,后寄籍河北保定。而剛出生的他屬馮家老二,按族譜起名為馮基善。
馮基善的父親馮有茂,字毓亭,生于1845年。是安徽巢縣西北鄉竹柯村人,泥瓦匠出身。馮玉祥先祖名叫馮如霖,曾經是同治年間的振威將軍,后來其家族衰落,到了馮基善父親那代,已經成了最普通的窮苦百姓。
馮有茂早年家里奇窮,不得已同他的兄弟分居度日。他們一家不是當裁縫糊口,就是給地主當佃農,馮有茂甚至還給別人當過雇工。
馮基善的祖父也是一生在窮困中掙扎著,晚年生活益發窮困得可憐。一次,祖父病了,家里一文不名,買藥的錢也無從籌措。馮有茂無計可施,于是跑到巢湖去摸魚,賣得了錢,再買藥回家給祖父吃。
馮有茂去摸魚的時候,往往懷里揣著一袋“鍋巴”,預備餓了好掏出來吃;若遇到家里連“鍋巴”也沒有,空著肚子在外頭待一天,是經常的事。
祖父的病愈來愈重,轉眼到了嚴冬。這時巢湖邊上結了冰,摸魚事實上是不可能了。馮有茂在無可奈何之中,就想法子在冰上鑿一個大窟窿,邊上放一盞油燈,引誘魚往上跳,等到跳上來,他就很快地撿起來。
有一天晚上,風刮得很大,雪花紛紛地飛舞著,馮有茂如平常一樣,照例拿著燈,蹲到巢湖里去捉魚。祖母在家里照料著躺在鋪上呻吟不已的祖父,一邊卻在掛念著巢湖里衣服單薄的馮有茂。
家庭的生計日益艱難,思前想后,處處都是觸人憂傷的資料。每到祖父呻吟停止,漸漸入睡的時候,祖母就輕輕地走到門口,對著茫茫的雪夜凝神,直到馮有茂披著滿身雪花回來,她老人家才能安心。
馮有茂日夜焦慮勞碌,也漸漸地病了。雖然病著,然而摸魚的工作卻仍然不能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