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毀譽參半的秦始皇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偉大詩人李白曾熱情贊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嬴政登上秦王寶座后,迅速揮師東征,六國紛紛滅亡。此時,他確實是叱詫風云的一代雄主。然而,強大的秦朝雖然迅速統一,但也迅速崩塌,秦始皇的統治僅持續了十五年,最終轟然倒塌,這其中他也難逃責任。

對于秦始皇,有人贊譽他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也有人批評他是殘暴專制的暴君。他的形象在歷史上充滿了極端的評價,毀譽參半,堪稱史無前例。面對這樣的兩極評價,我們不妨從秦始皇的一生中去尋找更加合理的答案。

崛起與權利斗爭

在風云激蕩的公元前259年,也就是周赧王五十六年,華夏大地正深陷于戰國時期的滾滾硝煙之中。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并立,為了爭奪那至高無上的霸權,彼此之間戰火紛飛,刀光劍影交織成一幅殘酷而又宏大的歷史畫卷。在這復雜多變的政治舞臺上,各國為了穩固那脆弱的盟約,時常互送王孫公子為人質,秦國亦未能置身事外。

在秦國的宮廷之中,嬴政的父親子楚,身為秦國太子,本應盡享榮華富貴,然而命運的軌跡卻因母親夏姬不受寵愛而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年幼的子楚,被無情地送到了趙國做人質,踏上了一段充滿坎坷與磨難的人生旅程。

彼時的趙國,正頻繁遭受秦國的猛烈攻擊,兩國之間的仇恨如同燃燒的火焰,愈演愈烈。身處趙國都城邯鄲的子楚,猶如置身于風暴的中心,備受冷遇。他的生活舉步維艱,生命安全時刻受到威脅。

就在子楚陷入絕境之時,一位目光敏銳的商人呂不韋,察覺到了這個潛藏的機會。他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手,先是慷慨地送給子楚五百金,讓子楚得以結交各方賓客,拓展人脈;隨后,又送上無數奇珍異寶,逐步為他贏得了聲譽。

然而,呂不韋的謀劃遠不止于此。他深知,要想讓子楚真正登上權力的巔峰,還需要更為關鍵的一步。于是,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將自己的姬妾送給子楚為妻。經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運作,子楚終于被華陽夫人認作嫡嗣,呂不韋也成功地將子楚拉攏到自己的陣營,為自己謀得了無比巨大的政治資本。

時光荏苒,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溘然長逝,年邁的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子楚順理成章地成為太子。命運的車輪并未停止轉動,秦孝文王在位不久便與世長辭,子楚隨即登上王位,成為秦莊襄王。

為了報答呂不韋的鼎力相助,莊襄王毫不猶豫地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將朝政大權交付于他。呂不韋從此權傾朝野,成為秦國政治舞臺上的核心人物。莊襄王在位三年后,也追隨先王而去,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大統,成為秦王。呂不韋則繼續輔政,掌控著秦國的政治命脈。

在呂不韋的悉心輔佐下,秦國的經濟如同一棵茁壯成長的參天大樹,日益繁榮昌盛;國力也不斷匯聚壯大。嬴政年少即位,心中懷揣著遠大的抱負,渴望在這風云變幻的時代中一展宏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發現呂不韋的權力如同膨脹的氣球,愈發龐大,已經對自己的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局勢變得愈發緊張,一觸即發。嬴政對于呂不韋日益增長的權勢感到極度的不滿,尤其是呂不韋公然將自己主編的《呂氏春秋》懸掛在咸陽門前,向世人宣揚。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嬴政公然挑戰,他呂不韋才是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宰。

更為致命的是,呂不韋竟然散布謠言,聲稱嬴政實際上是他親生的孩子。這一謠言如同毒箭,深深刺痛了嬴政的內心,讓他感到無比的憤怒與威脅。嬴政的眼中閃爍著冷峻的光芒,他深知,必須采取果斷的行動,奪回屬于自己的權力。

公元前239年,嬴政迎來了加冕典禮,并開始準備親政。在這一過程中,秦國發生了嫪毐政變,雖然很快被鎮壓下去,但這一事件加劇了嬴政與呂不韋之間的矛盾。嬴政借機以呂不韋牽涉政變為由,罷免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并要求他遷往蜀地。最終,呂不韋心生恐懼,選擇服毒自殺。

自此,嬴政徹底掌握了秦國的權力,秦國的君主專制體制達到了頂峰。嬴政的獨裁統治為秦國統一六國鋪平了道路,也為日后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體制奠定了基礎。

嬴政的統一之路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戰爭不斷,人民苦不堪言,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此時,統一已成歷史的必然趨勢,秦王嬴政(即后來的秦始皇)在這一進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嬴政的成功不僅在于強大的秦國軍力,更在于他善于吸引和重用人才,尤其是廣泛搜羅各國的客卿。他不拘一格,甚至包括那些曾譏評過自己的人,這一點在許多歷史事例中都有體現。

當時,秦國的強大讓鄰國韓國感到恐懼。韓國派遣水利專家鄭國向秦國提議修建一條水渠,引涇水入洛,以耗費秦國的財力和人力。鄭國雖是韓國間諜,但他提出的水利工程對秦國的長期發展有極大益處。秦王政在憤怒中差點處死鄭國,甚至下令逐客令,驅逐所有外來客卿。

幸虧李斯向秦王政進諫,列舉了秦國之所以強盛的原因,指出應寬容人才,方能成就大業。嬴政聽從勸諫,撤銷逐客令,最終鄭國得以繼續主持修建這一水利工程。鄭國渠的完成,極大改善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物質基礎。

戰國時期有兩種政治主張:一種是“合縱”,即各國聯合抗秦;另一種是“連橫”,即秦國通過拉攏其他國家來分裂敵人。魏國的軍事理論家尉繚向秦王嬴政獻計,建議通過賄賂關東各國的權臣,瓦解合縱聯盟。嬴政采納了這一策略,迅速使得秦國處于有利地位。尉繚也因此獲得了高位,并留下了《尉繚子》,成為后世兵法經典之一。

秦國的強大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面對趙國和楚國時,嬴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公元前233年,秦國大將桓齮率軍攻趙,結果遭遇趙國名將李牧的慘烈反擊,秦軍損失慘重。嬴政并未氣餒,而是繼續派遣名將王翦、楊端和分路進攻趙國,最終通過離間趙國內部,成功除掉李牧等重要人物,最終在公元前228年大破趙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政。荊軻攜帶燕國地圖和叛將樊於期的人頭接見秦王政,企圖借機刺殺。然而,嬴政機警及時反應,成功避開了荊軻的刺殺,最終令荊軻死于秦宮。此事件未能動搖嬴政的決心,他加快了攻燕的步伐,最終滅掉燕國。

與趙國的戰斗尚未完全平息,嬴政便全力攻楚。楚國疆域遼闊,戰力強悍,秦軍在攻破三晉后才開始專注于楚國。初次派遣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楚,結果慘敗,秦軍不得不撤退。嬴政在失利后不氣餒,親自登門拜訪老將王剪,向他請教攻楚的策略。王剪要求調撥六十萬兵力,嬴政答應了他的請求,并最終成功打敗楚軍,俘虜楚王,楚國宣告滅亡。

隨著楚國的滅亡,關東只剩下齊國。齊國長期接受秦國的賄賂,國君無心抗秦。公元前222年,秦軍順利攻入齊國,都城臨淄,齊王最終舉國投降,秦國完成了對七國的統一。

嬴政通過寬容并重用各類人才,堅定的信念和果敢的決策,最終實現了統一大業。從滅韓到滅齊,他僅用了十年時間,這不僅是他個人的英勇和智慧,更是順應了歷史潮流和人民的愿望。他的成功,既是一段傳奇,也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的誕生。

始皇帝的雄才大略

秦始皇嬴政的迅速勝利,雖然奠定了他在中國歷史中的崇高地位,卻也培養了他專斷驕橫的性格。嬴政認為,自己憑借征戰四方、掃平六國才使天下大定,因而不再滿足于“秦王”這一稱號。他要求大臣們為他選定一個更為尊貴的帝號。大臣們建議他稱“泰皇”,認為這已是至高無上的尊號。

然而,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唯有“皇帝”才配得上自己的地位。他不僅廢除古代由臣子議定謚號的傳統,還自稱“始皇帝”,并規定后代帝王依次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相傳。之后,“始皇帝”成為他唯一的尊號,后人也稱之為“秦始皇”。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中央政權設置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地方設立郡和縣,郡守、郡尉和監御史等官員由中央任命,不具終身制和世襲特權。

這種體制有效地避免了割據局面,加強了秦帝國的統一。雖然這種制度帶來了不少社會矛盾,但也為后來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在經濟和文化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統一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他推行土地登記制度,保障地主和自耕農的土地所有權;統一了貨幣、度量衡,消除了戰國時期各國貨幣和度量衡制度的混亂,促進了經濟的流通和發展;他還統一了文字,規定秦篆為官方書寫標準,推動了文字的規范化,增強了各地之間的文化交流。

在邊防方面,秦始皇不僅修筑了長城,還開辟了多條重要的交通路線,增強了中央對全國各地的控制。他推動了北逐匈奴、南開五嶺的軍事行動,修建了以咸陽為中心的道路網絡,促進了中原與邊疆地區的聯系。

盡管秦始皇的統治有許多嚴苛之處,但不可否認,他為中華帝國的統一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后人稱他為“古一帝”,無論是褒揚他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還是僅僅因為他是第一個擁有“皇帝”稱號的君主,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都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暴政與遺臭之謎

中國歷史上,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伴隨而來的是君主專制制度。嬴政(秦始皇)作為專制王朝的帝王,憑借軍事征服統一天下,加上崇尚法家思想,他的統治充滿了殘酷與無情。

秦始皇以嚴刑苛法治理國家,秦律令繁雜而暴虐,甚至令人震驚。比如,盜竊一錢以上的要斬左趾;死刑種類繁多,包含車裂、腰斬、梟首等,甚至滅三族、誅九族屢見不鮮。因此,秦朝的百姓在這一嚴酷制度下,受刑人數之多讓人難以想象。了解了這一點,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也就不再感到驚訝。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為了加強獨裁,批準李斯的建議,發布了焚書令。焚書令要求除了《秦紀》外的所有歷史書籍、詩文、百家思想流派的書籍都要焚毀,只允許保存醫藥、卜筮和農業類書籍。更嚴厲的懲罰包括禁止討論詩書,違者殺頭;以古非今的,將滅族;官員包庇者同罪;命令下達后30日內不燒書的,臉上刺字并罰服勞役。

第二年,秦始皇又因“誹謗罪”活埋了400多名咸陽的學者。焚書坑儒是專制獨裁、嚴刑苛法的必然結果,給中國文化帶來了極大的浩劫,窒息了百家爭鳴下的學術思想,也成為秦始皇的歷史罪行之一。

秦始皇的奢靡與權力欲望,隨著他統治的穩固愈加加劇。他統一后,每滅一國,便仿照該國的宮殿樣式在咸陽修建宮殿,數量驚人。傳說關中有300座,關外400多座。尤其是阿房宮,規模極其龐大,東西長達500步,南北寬50丈,堪稱“氣吞萬里如虎”。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形容,修建阿房宮要伐盡蜀山的樹木,雖有夸張,但也不無道理。

秦始皇的陵墓更為宏偉,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這些兵馬俑的規模令人震驚,尤其是其中的武士傭兵和戰車,數量龐大,戰士們的身高多為1.8米左右,氣勢恢宏。但這一切的背后,是百姓巨大的犧牲。

據史料記載,修建這些工程的勞動力中,有超過70萬的刑徒參與,修筑長城的勞工也有40多萬人。而當時的全國人口不超過2000萬。僅僅15年的秦朝,就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在這種暴政下,秦朝的財政開支極為龐大,民眾的橫征暴斂幾乎無休止。為了防止人民反抗,秦始皇頻繁巡視全國,一方面刻石自詡,另一方面也為了展示其強大的威懾力。

然而,秦始皇雖然追求長生不老,最終卻在公元前210年死于沙丘(今河北巨鹿東南)。他去世時年僅50歲。臨終時,秦始皇留下遺詔,要求長子扶蘇繼位。但丞相李斯和趙高因害怕政治變動,偷偷更改了遺詔,秘密發喪,不向百官報喪。甚至在秦始皇的棺木上,李斯和趙高將尸體放入車中,裝作正常巡行,百官還被要求在車外奏事。由于炎熱的夏季,尸體逐漸腐爛,氣味難聞,最終他們用鮑魚掩蓋了臭味。秦始皇若能知曉,恐怕永遠也想不到,他死后竟然成了如此不敬的笑柄。

秦始皇的暴政不僅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也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他的奢華與暴行,留下了深重的歷史遺產,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上架時間:2025-03-12 16:02:35
出版社:北京真故傳媒有限公司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永靖县| 射洪县| 安丘市| 咸丰县| 武胜县| 武山县| 图木舒克市| 云阳县| 中超| 象山县| 太康县| 湖口县| 上林县| 吉林省| 隆尧县| 河北区| 天柱县| 马山县| 鄂尔多斯市| 盘山县| 苗栗市| 大余县| 克山县| 辰溪县| 揭西县| 乾安县| 新兴县| 迭部县| 博客| 周宁县| 米泉市| 越西县| 建平县| 烟台市| 台北县| 通化市| 井冈山市| 永济市| 台北市|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