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烈馬長風我乃漢王朱高煦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兒啊,爹心里苦啊
永樂十一年,八月。
暮秋的晨曦悄然灑落,為金陵帝都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涼意。這座古老而莊嚴的城市,在清晨的微光中顯得格外寧靜。然而,那斑駁的城墻卻并未因陽光的輕撫而煥發出璀璨的光芒,反倒散發著一種神秘而朦朧的氣息,宛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默默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金陵帝都那古老而厚重的城墻,承載著無數的歷史與記憶。它曾見證過無數的風云變幻,歷經了歲月的洗禮與戰火的考驗。此刻,在這略帶涼意的秋晨中,城墻的磚石仿佛都在沉睡中蘇醒,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韻味。然而,這韻味并非是陽光下的熠熠生輝,而是一種仿佛來自幽冥的神秘光澤,為這座古老的帝都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此刻,帝都城門口處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密密麻麻的京師百姓如同潮水般匯聚于此,他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原來,就在不久之前,當今天子朱棣御駕親征北伐韃靼,以雷霆萬鈞之勢打得蒙古本部的韃靼大汗不得不向大明俯首稱臣、納貢求和。皇上更是慷慨大度地敕封韃靼大汗阿魯臺為和寧王,彰顯了大明王朝的天威浩蕩。隨后,皇帝又率領著英勇無畏的將士們一路進軍到擒狐山,在那巨石之上刻下了豪邁無比的碑文:“翰海為鐔,天山為鍔,一掃風塵,永清沙漠。”
這一壯舉,堪稱自漢唐以來的偉大勝利,其功績之卓著,絲毫不遜于封狼居胥的傳奇。這不僅是大明王朝的榮耀,更是整個華夏民族的驕傲。今日,乃是皇帝凱旋回朝之日,這一盛事令舉國歡騰,百姓們自發地聚集在城門口,滿心歡喜地迎接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他們用最真摯的熱情和最崇高的敬意,盛贊著大明王朝這位偉大的領袖。
然而,誰也未曾想到,就在這看似祥和歡樂的背后,一場驚天的陰謀正在天街城內悄然上演。原本應該是充滿喜悅和安寧的場景,卻瞬間被一片混亂和血腥所取代。天子的車輦在突如其來的襲擊中變得破爛不堪,那些原本象征著皇權尊嚴的裝飾和帷幕,此刻都被無情的勁弩射得千瘡百孔,仿佛在訴說著這場陰謀的殘酷與兇險。
而在這場可怕的襲擊中,就連一向以驍勇善戰著稱的漢王朱高煦也未能幸免。一支冷箭如鬼魅般襲來,準確無誤地射中了他。只聽得一聲慘叫,朱高煦從他那威風凜凜的戰馬上重重地栽落下來,瞬間陷入了生死未卜的險境。那些射向車輦和朱高煦的箭尖,閃爍著詭異而令人膽寒的寒光,很顯然,這些箭頭在事先就被精心地淬過了劇毒。哪怕只是被輕輕地擦破一點皮,中毒者都可能陷入命懸一線的絕境,足見這陰謀策劃者的狠毒與決絕。
“漢王遇刺,快傳御醫!”驚恐而尖銳的呼喊聲瞬間劃破了天空,原本喜慶祥和的氣氛瞬間被恐懼和混亂所取代。人們的尖叫聲、呼喊聲、奔跑聲交織在一起,整個天街城瞬間陷入了一片哀鴻遍野的慘狀。
乾清宮中,氣氛緊張而壓抑。太子朱高熾與趙王朱高燧兩人面色凝重,一邊激烈地爭論著什么,一邊腳步匆匆地走進宮殿。他們的步伐慌亂而急促,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東西在追趕著他們。進入宮殿后,兩人來不及整理衣冠,便匆忙跪地請安。
“父皇,孩兒聽說天街刺殺一事,過……過來問安。”太子朱高熾的聲音顫抖著,充滿了恐懼和不安。他的額頭布滿了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不停地滾落,仿佛斷了線的珍珠。他的呼吸急促而沉重,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不料,朱棣聽了這話,緩緩地從龍椅上站起身來。他的動作緩慢而沉重,仿佛每一步都承載著千鈞之重。他的臉上沒有絲毫表情,但那雙深邃的眼睛里卻閃爍著憤怒和疑惑的光芒。他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每一步都像是踏在眾人的心尖上,讓人心驚膽戰。
朱棣自顧自地說道:“我這次御駕親征,歷經一年之久的浴血奮戰,好不容易打得阿魯臺那賊子抱頭鼠竄,狼狽不堪。本以為此次凱旋,能為大明帶來長久的和平與安寧,卻沒想到在這即將踏入家門的時刻,竟然會遭遇如此卑劣的陰謀!”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充滿了憤怒和不甘。每一個字都仿佛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帶著無盡的寒意。
說到此處,朱棣那胖胖的身軀不禁顫抖了一下,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擊中。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無比,眼中閃爍著的怒火仿佛要將整個宮殿都燃燒起來。
太子朱高熾聽到父親的這番話,頓時嚇得身子一哆嗦,原本就蒼白的臉色此刻更是毫無血色。他急忙低下頭,眼睛不敢直視自己的父親,仿佛只要與那憤怒的目光對視一眼,就會被瞬間吞噬。
趙王朱高燧見老頭子發怒,也是嚇得渾身一顫,趕忙乖乖地垂下了頭,大氣都不敢出一聲。整個宮殿里一片死寂,只有朱棣沉重的呼吸聲在空氣中回蕩,讓人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壓抑和恐懼。
頓了頓,朱棣的目光緩緩地從兩個兒子身上掃過,那目光仿佛兩道冰冷的利劍,讓人不寒而栗。他輕聲問道:“老二的傷勢如何?”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在這寂靜的宮殿中卻顯得格外清晰,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斤的重量。
“爹,那些刺客實在是心狠手辣,在箭上淬了毒。不過好在太醫救治及時,老二只要休息幾日,應該就沒有大礙了。”太子朱高熾趕忙回答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慶幸和顫抖。他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指關節因為過度用力而變得發白。
聽了這話,朱棣那顆一直懸著的心總算稍稍放下了一些,臉上的神情也稍微緩和了一點。但那憤怒和疑惑的神情依然籠罩著他的臉龐,讓人不敢輕易接近。
緊接著,他又滿臉鐵青地看向太子朱高熾,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噴薄而出。他的聲音提高了幾分,充滿了責備和不滿:“要不是老二偵查得及時,提前偵查到了反賊的動向,你今天來,恐怕就不是問安這么簡單了吧?”他的話語如同一記記重錘,狠狠地砸在朱高熾的心頭。
這意味深長的話語,嚇得朱高熾頓時手足無措,額頭上的汗珠更是如雨般落下。
“我……爹啊……我這……”朱高熾結結巴巴地說著,聲音顫抖得幾乎不成樣子。他的眼神中充滿了驚恐和無助,仿佛一個迷失在黑暗中的孩子。
朱棣冷冷地掃了他一眼,怒喝道:“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叛黨興風作浪,你這個國,到底是怎么監的?!”他的聲音在宮殿中回蕩,震耳欲聾,仿佛要將房頂都掀翻。
太子朱高熾就像一個被霜打了的茄子,瞬間蔫了下去。他支支吾吾說不出來話,只能跪倒在地上,低垂著頭,不敢發出一絲聲音,仿佛在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朱棣見他這副模樣,心中的怒火更是如火山般爆發。
“趙王,你立刻帶著五城兵馬司的人,還有你麾下的錦衣衛,封鎖城門,全城搜捕,一定要給我查清楚!”朱棣的聲音如雷霆般在宮殿中炸響,充滿了威嚴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這些反賊是何時到的京城,何人安排,有何用意,經何人接應,都要給朕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都不許放過!”他的目光堅定而決絕,讓人不敢有絲毫違抗。
趙王一怔,隨即臉上露出欣喜的神情,仿佛得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他連忙領命:“兒臣遵旨!”說完,便匆匆轉身離去,準備執行朱棣的命令。
漢王府內,此刻彌漫著一片沉重而壓抑的氣氛。
府內眾多的侍女和姬妾們,此刻都用擔憂的目光望著那道魁梧的身影,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和恐懼。
漢王妃韋氏邁著輕盈而謹慎的步伐,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她的聲音溫柔而關切,如同春日里的微風:“王爺,您剛蘇醒,飲酒傷身吶。”她的眼中滿是對丈夫的心疼和憂慮,那神情仿佛能滴出水來。
朱高煦回頭望了一眼這個溫婉貌美的豐腴女子,強顏歡笑,試圖掩飾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你們都下去吧,讓我一個人靜靜。”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和決絕,讓人無法拒絕。
眾人聽了這話,雖然心中充滿了擔憂和不舍,但誰也不敢違背自家王爺的命令,只能識趣地紛紛退下。
朱高煦望著那高高的宮墻,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悲涼和絕望。
他的確叫朱高旭,卻莫名其妙地成了朱高煦。一場突如其來、無法解釋的意外,將他毫無防備地卷入了這大明王朝的風云變幻之中。
穿了也就穿了吧,畢竟來到了這輝煌壯麗的大明帝國,還能夠親眼目睹這漢家男兒統治下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是如何展現出其風華絕代、舉世無雙的魅力。
可是為什么偏偏穿成了漢王朱高煦?
那個在歷史長河中臭名昭著、遺臭萬年的造反王爺,那個最終因為謀反失敗而被做成烤肉的朱高煦。
提及這位仁兄,那些以造反為業的專業戶們恐怕都要自愧不如、甘拜下風。
作為永樂大帝朱棣的嫡次子,朱高煦在靖難戰役中曾經表現得驍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朱棣即位后,將他封為漢王,藩國定在云南,但他卻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妄圖謀取太子之位,甚至放縱私兵劫掠,僭用乘輿器物,陰謀策劃奪嫡爭位,種種惡行,令人發指。
宣宗朱瞻基繼位后,朱高煦竟然不知悔改,再次起兵造反。最終,在宣德皇帝的親征下,他不得不投降。然而,等待他的卻是被廢為庶人的悲慘結局,最終被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成為了一攤令人毛骨悚然的烤肉,他的諸子也相繼被殺。
僅僅因為朱棣那句“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的話語,朱高煦便心生妄念,野心如同野草般瘋狂生長,無法遏制。最終,卻被那位看似仁慈的好大侄兒朱瞻基一把火燒得干干凈凈,落得個身敗名裂、死無全尸的下場。
堂堂一位大明親王,最終落得如此凄慘的結局,被活生生做成烤肉,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奈何命運無常,木已成舟,朱高旭也不得不無奈地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他,如今成了大明漢王,朱高煦。
自從蘇醒之后,朱高煦的內心一直處于極度的矛盾和掙扎之中。他曾經猶豫不決,思考著是否要憑借自己對歷史的先知先覺奮力一搏,依靠著朱棣曾經對自己的偏愛,試圖窺探一下那張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
然而,當他的頭腦逐漸恢復清醒,理智重新占據上風的時候,朱高煦便毅然決然地將這危險而瘋狂的念頭狠狠地掐滅在萌芽之中。
如今是永樂十一年,太子朱高熾早已被確立儲君之位,甚至朱棣還立了太孫朱瞻基。
那個表面上看起來大腹便便、憨厚老實的太子大哥,實際上卻是個深藏不露、大智若愚的厲害角色。在朝廷之上,他的勢力早已盤根錯節、根深蒂固,更是得到了一眾朝臣的衷心擁戴和堅定支持。
更何況,太祖朱元璋以武力開國,大明王朝尚未從元末亂世的戰火硝煙中完全恢復元氣。一場靖難之役,更是讓這片土地變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大明天下的百姓們飽受戰亂之苦,永樂帝朱棣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又常年興兵北伐,使得整個國家上下都對戰爭充滿了深深的痛恨與厭惡。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現在的大明王朝迫切需要的是一位能夠推行仁政、與民更始的圣賢仁君,而不是一位銳意進取、窮兵黷武的開拓之主。
而太子朱高熾,那個看似愚鈍的鐵憨憨,實際上恰恰就是這樣一位符合時代需求的完美儲君人選。
反觀朱高煦自己,看看世人對他的評價:兇狠、乖戾、淫荒、狡黠、險狼……幾乎沒有一個正面的詞匯。
包括朱棣在內,在世人的眼中,他不過是一個有勇無謀、囂張跋扈的一介武夫。
就算是朱棣曾經對他偏愛有加,甚至確實動過立他為儲君的心思。
但“只能馬上取天下,焉能馬上治天下?”
朱高煦性格上存在著致命的缺陷,再加上他如今這聲名狼藉的惡名,就注定他與那張夢寐以求的龍椅無緣!
再次深深地嘆了口氣,朱高煦的眼神變得更加堅定,心中的想法也愈發不可動搖。
如果繼續對那張龍椅念念不忘,執迷不悟地追逐那虛幻的權力夢想,只怕他最終難逃被做成瓦罐雞烤肉的悲慘宿命。
正在此時,一個神情木訥的少年郎緩緩走了過來。他的步伐沉穩而緩慢,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超越年齡的成熟和穩重。
他恭敬地向朱高煦行禮,聲音清脆而堅定:“父王,母妃有孕在身,您就別再折騰了。”
朱高煦抬起頭,仔細打量了這孩子一眼。心中不禁涌起一陣更加復雜的情緒,愈發覺得自己的命運充滿了悲哀和無奈。
這是漢王世子朱瞻壑,朱高煦如今的便宜兒子。
“兒吶,爹心里苦啊!”朱高煦無奈地說道,聲音中充滿了無盡的哀愁與無奈。他的眼神變得空洞而迷茫,仿佛失去了靈魂。
過了半晌,朱瞻壑這才緩緩應聲道:“唔……”
朱高煦望著眼前的兒子,心中充滿了迷茫和無助,不知未來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