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第一個數據點

清晨六點十七分,上海。

灰色的霧籠罩著YP區的老舊里弄,街道靜謐得仿佛被按下了靜音鍵。張明遠站在案發現場,目光如同一臺不知疲倦的掃描儀,從地板到天花板,一寸寸地勘測每個細微角落。

42歲的王海,某科技公司中層管理者。死亡時間推定在昨晚23:00至次日01:00之間。尸體呈仰臥姿勢,雙手自然放置,頸部動脈破損,死亡過程迅速而精準。

“這是第三起了。“站在一旁的法醫李明低聲說。

張明遠沒有立即回應。他的目光依然在房間里游移,仿佛在捕捉某些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三角形的房間,白色乳膠漆墻面,書桌上整齊擺放的文件,電腦主機開機但屏幕已經黑掉。

每一個細節都在訴說著什么?

“現場勘查報告。“李明將一份厚厚的文件遞給張明遠。

張明遠接過文件,目光在紙頁上流轉。受害人背景調查、尸檢報告、現場痕跡分析——所有看似毫無關聯的線索,此刻在他眼中開始編織出一個若隱若現的輪廓。

三起案件,三個不同的受害人,唯一的共同點是:男性,35-45歲,都在城市中心區域工作,都屬于中等收入階層。

這絕非偶然。

在張明遠的職業生涯中,他見過太多看似隨機實則暗藏邏輯的犯罪。作為刑警系統最資深的犯罪心理分析專家,他深知,每一起犯罪背后都藏著一個系統,一個或許扭曲但必然存在邏輯的系統。

這一次會是什么?

張明遠合上報告,抬頭環顧案發現場。李明已經開始組織法醫團隊進行詳細的取證工作。房間內井然有序,沒有明顯的掙扎痕跡,這意味著作案者要么是受害人熟悉的人,要么具備極高的專業作案能力。

“李明,“張明遠開口,“幫我調取前兩起案件的詳細資料。“

李明點頭,“已經在準備了。三起案件的相似性很高,但又不完全相同。“

張明遠在心里迅速梳理著已知信息。第一起案件是上月15日,受害人李強,一家中型廣告公司的策劃總監。第二起案件在上月27日,受害人陳宇,某金融公司的風控經理。現在是這個月的8日,王海成為第三個受害者。

時間間隔看似隨機,但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可能是另有深意。

回到刑警支隊辦公室,張明遠開始系統性地梳理三起案件的細節。墻上的大型綜合分析板已經被各種線索和推測填滿。照片、時間線、背景資料,被紅線和藍線交錯連接。

他的助手小王端來一杯咖啡,“頭,這些案件真的有聯系嗎?“

“有。“張明遠篤定地說,“不是巧合,而是一個精心設計的系統。“

案件檔案顯示,三個受害人看似毫無關聯,但張明遠注意到一個細節——他們都參與過某些社會調研或學術項目。李強曾為一個城市人口流動研究項目撰寫過報告;陳宇參與過金融風險評估課題;王海則是一個科技創新項目的中期評估員。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職業細節,在張明遠眼中正逐漸勾勒出一個隱藏的輪廓。

“誰在進行這個實驗?“他低聲自語。

案件的背后似乎隱藏著一個更為復雜的邏輯。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連環殺人,更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基于某種特定假設的社會實驗。

夜幕降臨,辦公室只剩下張明遠一人。墻上的分析板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格外詭異。他知道,真相就藏在這些看似雜亂的線索中,只等著被一一還原。

對手是誰?動機是什么?這個犯罪者究竟想要證明什么?

張明遠點燃一支煙,目光如利刃,穿透了面前的黑暗。

這場理性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他回憶起幾個月前的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上提到過一種“社會行為預測”的學說。是否有人試圖通過對特定人群的極端行為進行測試,以驗證此類理論的可行性?這種想法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隨著夜色加深,辦公室里只剩下電腦屏幕的微光。張明遠沒有察覺到自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一直到助手小王再次推門而入。

“頭,您的推理很有道理,“小王說道,“我們發現,這三個人確實在同一個社交平臺上有所接觸,雖然并非密切互動,但可以算作一種聯系。“

張明遠微微頷首,對他的推測似乎更加確信。他們之間一定有什么未被察覺的關聯,將他們引向同一個命運。

小王的話仿佛一枚火星,在張明遠的腦海中引燃了新的靈感。他迅速走到那塊填滿線索的分析板前,細致對比著照片和信息。

三名受害人的生活軌跡逐漸被還原。他們的生活非常規律,每天的活動基本上都在一定區域和特定圈子內進行,而這些圈子似乎并無明顯交集。但通過社交平臺這一隱形紐帶,這些線索卻連接得十分緊密。

“每個人都在這些平臺群組中提及過某一個模糊的話題,”小王繼續說道,“雖然內容各異,但都圍繞著同一主題:‘極端社會實驗’。”

“極端社會實驗……”張明遠重復著這個關鍵詞。對犯罪心理進行多年研究的他深知,這樣的主題絕非普通人熱衷探討的范疇,而是某類專業人士或者極端愛好者才感興趣的領域。

“受害人都有多少對這種話題表現出特別的關注?”張明遠詢問。

“根據我們追蹤的賬號活動,他們都曾在一個名為‘未來之鏡’的私密群組中進行過深度討論。該群組由某個神秘的管理員運營,成員之間多使用代號交流。”小王解釋道。

張明遠眉頭微皺,這個所謂的‘未來之鏡’顯然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討論群。很可能,這里承載著某種隱秘而危險的思想或者計劃。

“嘗試聯系這個群組的其他成員,看能否找到愿意合作的告密者。同時,追蹤這個管理員的IP及其他網絡活動,務必找到其真實身份。”張明遠下達了兩個重要指令。

經過一夜無眠的工作,張明遠透過辦公室的窗戶望去,初晨的曙光已經隱隱透過霧靄,穿過這座城市的天際線。他輕嘆一聲,隨手拿起桌上的咖啡啜飲,但冰冷的觸感令他打了個寒顫。

“張隊,你應該稍微休息一下。”小王建議道,“我們已經安排好技術team追蹤工作,現在能做的就是等待。”

“還有一個地方我需要親自去看一看。”張明遠放下咖啡,披上外套,決心親自探訪陳宇生前常去的一家書店。這是一個他在資料中偶然發現的細節,或許能在其中找到某些隱藏的聯系。

書店坐落在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中,外觀簡單質樸。推門而入的瞬間,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書香氣,種類繁多的書籍按主題整齊排列,唯獨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陳列著一本吸引了張明遠目光的書:《社會實驗:推動人類極限的邊界》。

書店的老板是個中年男子,戴著厚重的眼鏡,正在埋頭整理一摞新書。張明遠從書架間走過,試探性地與他攀談。

“早上好,這本書最近有很多人買么?”張明遠將手中書晃了晃。

老板抬頭瞥了一眼,微微一笑:“這本書雖然學術性強,但圈子里不少人喜歡,會定期過來討論和交流。您也是對這類研究感興趣吧?”

“一點點,”張明遠從容地說,“最近我有朋友提到一些關于極端社會實驗的話題,不知道有沒有相關沙龍或者聚會?”

老板遲疑了一下,低聲說:“其實,參加這些活動的基本上是幾個固定客人,他們常在周末聚集在店里的咖啡角,討論的都非常深入。”

張明遠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找到了這條線索的入口。

“多謝您的信息。”他點了點頭,買下那本書,決定在周末的聚會中再深入調查。

回到局里的路上,張明遠腦海中仍然盤旋著那個神秘的“未來之鏡”群組以及書店的暗藏交流,隱約之間,他似乎嗅到了一種更為復雜的斗爭。

張明遠在回局里的路上思索著如何最大化利用周末的機會。書店中的那句“固定客人”和“深入討論”提示著那里可能隱藏著關鍵線索。為了阻止更多的悲劇發生,他需要一個周密的計劃。

回到辦公室,張明遠開始研究那本書《社會實驗:推動人類極限的邊界》。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研究,在前言中作者指出“一切社會行為都可以被設計并且預測,極端情況下的人類行為尤為值得研究,這是通向未來社會穩定的關鍵。”這些話令他警覺,這種理論很可能被扭曲,用以支撐罪犯的邏輯。

他將書中幾個標注著“重要”的段落摘抄下來,尤其是其中一個關于實驗倫理和界限的討論,這或許能揭示一些犯罪者的動機。

周五晚上,張明遠去了書店。他低調地坐在咖啡角,假裝隨意地翻閱買來的書。夜幕逐漸降臨,幾位客人一如掌柜所言,默契地坐在了一起,這些人中年齡不一但共通點顯著:都對所謂的“預測模型”興趣盎然。

他們輕聲地交談著,無法聽清的詞句仿佛混雜著某種學術術語,讓張明遠相信,這里確實聚集了和受害者類似的人。在場的一名年輕女子格外引起他的注意,她舉止之間流露出的極強邏輯性和冷靜態度,與其他人相比,顯得尤為突出。

溝通結束后,年輕女子獨自一人坐在角落,開始專心致志地用電腦進行數據錄入。張明遠意識到這是一個接觸的機會,他準確把握時機,悄然上前。

“抱歉打擾,我注意到你剛才提到了關于社會行為預測的模型,有興趣一起討論嗎?”張明遠開門見山,希望能引發對方的興趣。

女子抬頭,對他上下打量一番,回應道:“當然可以。能遇到同道中人不多見。”

張明遠笑了笑,自我介紹為對行為科學有研究的愛好者,并自然地切入話題:“我最近一直思考,將極端條件作為實驗對象,是否能更準確預測人的行為?”

她顯然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原本淡漠的臉上泛起一絲興奮:“這正是人性最有趣的部分,也是未來之鏡這個群組創建的初衷。我們相信,通過數據模擬和實驗,可以揭示社會運作的本質。”

張明遠故作思考狀:“未來之鏡,我好像在哪聽過。你們會在公開場合分享這些研究嗎?”

女子微微搖頭:“我們的研究需要在小范圍內探討,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討論的深度。不過……”她略顯猶豫,然后道出一句令張明遠心中一震的話:“群里最近一直有人說,他們要做些‘更大、更真實’的實驗。”

捕捉到關鍵信息,張明遠盡量讓自己保持自然姿態,“更大更真實,聽上去很激動人心。”

“是的,不過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她低聲說,“有些人認為那太過激進,會影響到實際生活中的人。”

張明遠意識到,這很可能指的就是那些受害者所經歷的“實驗”。他需要更多明確的證據,將這條線索繼續推進下去。

他們的對話被一聲清脆的手機鈴聲打斷,女子匆匆看了一眼屏幕,向張明遠微笑致歉,便收拾好電腦準備離開。

張明遠不動聲色地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并裝作無意中提示女子,“若有更新的討論,希望能讓我參與一下。”

她點頭答應,留下信息后離開了。

回到自己的住處,張明遠將這些新的線索一一記錄下,意識到整個案件背后,或許正是由于這樣一個秘密群體對理論的激進解讀,開啟了一場真實世界的實驗。

第二天,張明遠便將新的進展報告給了上級,要求對“未來之鏡”群組進行更加深層次的網絡監控。

隨著調查的深入,另一條線索漸漸清晰。那些參與者將受害者行為特征作為實驗模型,將其置入極端背景,制造出的行為反應被視為某種成功的“數據收集”。

然而,這樣的成功建立在受害人的真正痛苦之上。張明遠確信,他必須聯手其他部門,徹底摧毀這個帶來痛苦與危險的試驗機制。

回憶再度浮現,那是三年前,他未能及時阻止的心理測試走火入魔的案例,也是在那時,張明遠意識到了自己對警察職業的新使命。

這次,他不容許再有失誤。

隨著調查的深入,張明遠發現“未來之鏡“群組的復雜性遠超他最初的預期。這個看似學術性的小圈子,實際上是一個由多個領域精英組成的隱秘網絡。他們來自心理學、社會學、數據分析等不同專業,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極端追求:通過特定的“社會實驗“來驗證人性的極限。

在與那位年輕女子——她自我介紹名叫李詩雨的多次接觸中,張明遠逐漸了解到更多細節。李詩雨是一名博士后研究員,專注于社會行為預測模型。她對張明遠說:“我們正在嘗試建立一個能夠預測人類極端行為的數學模型。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太過局限。“

“所以你們選擇了用真實的人命來做實驗?“張明遠冷靜地反問。

李詩雨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反問:“你能想象完全理性的人性預測系統會是什么樣子嗎?“

這個問題懸在空中,像一把未出鞘的利劍。張明遠意識到,這群人不僅僅是在進行學術研究,他們更像是一群被理性蒙蔽了感性的瘋子。

通過技術部門的協助,張明遠獲得了“未來之鏡“群組的部分聊天記錄。這些記錄顯示,群組成員對于“實驗“有著近乎變態的討論。他們將受害者視為“數據點“,將每一次犯罪視為“模型驗證“。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些人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討論,他們開始付諸實踐。王海、李強、陳宇的死亡,都是他們精心設計的“實驗“。

“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和數據。“群組某位代號為“邏輯0“的成員寫道,“每一個受害者都是我們理性探索的關鍵。“

張明遠的心里升起一股寒意。這些人將人命等同于實驗數據,他們的理性已經完全喪失了基本的人性底線。

李詩雨似乎察覺到了張明遠的調查深入程度。在一次咖啡館的偶遇中,她主動提起:“你已經知道了很多,對嗎?“

“我需要知道全部。“張明遠直視她的眼睛。

“全部?“李詩雨輕笑,“這個實驗的全貌遠比你想象的復雜。我們只是一個更大系統的一部分。“

這句話像一個謎題,激發了張明遠更強的好奇心。他敏銳地意識到,“未來之鏡“可能只是一個更大陰謀的冰山一角。

技術部門同時傳來消息:他們成功追蹤到群組的一個服務器節點,位于市郊一個廢棄的通訊基站附近。這個地方需要立即勘察。

張明遠召集了特別行動小組,準備對這個秘密據點進行突擊。然而,就在行動前夜,一個匿名信息悄然傳來:

“你越接近真相,就越會發現自己也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

信息后面是一組復雜的數學公式和心理學符號。

這場理性的狩獵,正在悄然改變所有參與者的命運。張明遠知道,真相就在眼前,但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的危險正在逼近。

版權:創世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东乌| 榆林市| 兴宁市| 兰坪| 兴业县| 新源县| 石嘴山市| 商城县| 吴桥县| 东莞市| 同德县| 大冶市| 浮山县| 西乡县| 高碑店市| 双桥区| 岳阳县| 即墨市| 定西市| 城固县| 修文县| 宜章县| 佛冈县| 永嘉县| 德惠市| 桃源县| 彝良县| 玉山县| 邯郸市| 澄江县| 湛江市| 于都县| 马公市| 新乐市| 铁岭市| 中方县| 治多县| 台东市| 得荣县|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