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Spring Cloud Alibaba微服務架構設計與開發實戰
最新章節:
作者簡介
本書涵蓋了SpringCloudAlibaba框架的八大核心技術主題,分別是注冊中心、遠程調用、負載均衡、配置中心、服務網關、消息通信、分布式事務和服務可用性。并且,通過一個系統性的項目案例,講解企業級微服務系統開發的工程實踐。其間提供大量的設計圖例和示例代碼,更提供配套的視頻教程。對于每個主題,書中采用“技術概念和特性→框架使用方法→項目案例實戰→核心原理和源碼剖析”的方式講解,使讀者遞進式學習。總的來說,本書具有以下4大優勢。項目驅動:從零構建微服務案例項目,基于技術組件持續重構和演進。專項組件:提供灰度發布、網關擴展、可靠事件、開關降級等專項組件。代碼賦能:面向日常微服務系統開發需求,提供即插即用的代碼模板。視頻演示:提供項目代碼的完整視頻講解,手把手演示框架功能特性。
- 作者簡介 更新時間:2024-10-29 18:42:07
- 推薦閱讀
- 9.7 本章小結
- 9.6.3 實現服務降級
- 9.6.2 實現請求限流
- 9.6.1 案例分析
- 9.6 案例系統演進
- 9.5.3 基于擴展點實現動態規則數據源
- 9.5.2 Sentinel內置擴展點
- 9.5.1 擴展點和SPI機制
- 9.5 Sentinel功能擴展
- 9.4.3 Sentinel熔斷器的實現原理
- 9.4.2 熔斷器模型的自定義實現
- 9.4.1 Sentinel服務降級的開發步驟
- 9.4 使用Sentinel實現服務降級
- 9.3.2 集成Sentinel
- 9.3.1 Sentinel請求限流的開發步驟
- 9.3 使用Sentinel實現請求限流
- 9.2.2 Sentinel指標體系和開發流程
- 9.2.1 Sentinel功能特性和核心概念
- 9.2 Sentinel核心概念和工作流程
- 9.1.4 服務降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9.1.3 服務限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9.1.2 服務不可用的基本應對策略
- 9.1.1 服務依賴失敗和雪崩效應
- 9.1 服務可用性問題和基本對策
- 第9章 服務可用性和Sentinel
- 8.9 本章小結
- 8.8.3 實現TCC模式
- 8.8.2 實現AT模式
- 8.8.1 案例分析
- 8.8 案例系統演進
- 8.7.2 事務消息的開發模式
- 8.7.1 事務消息的基本概念
- 8.7 使用RocketMQ實現可靠事件模式
- 8.6 Seata分布式事務模式的選型
- 8.5.2 Seata XA開發模式
- 8.5.1 Seata Saga開發模式
- 8.5 使用Seata實現Saga和XA模式
- 8.4.2 TCC異常情況及其處理方案
- 8.4.1 Seata TCC開發模式
- 8.4 使用Seata實現TCC模式
- 8.3.2 Seata AT開發模式
- 8.3.1 AT模式結構
- 8.3 使用Seata實現AT模式
- 8.2.2 Seata部署和配置
- 8.2.1 Seata整體架構與角色
- 8.2 Seata框架和功能特性
- 8.1.2 分布式事務的實現模式
- 8.1.1 分布式事務的基本概念
- 8.1 分布式事務的實現策略和模式
- 第8章 分布式事務和Seata
- 7.6 本章小結
- 7.5.3 實現延遲消息和消息過濾
- 7.5.2 實現普通消息發送和消息消費
- 7.5.1 案例分析
- 7.5 案例系統演進
- 7.4.3 消息消費可靠性
- 7.4.2 消息存儲可靠性
- 7.4.1 消息發送可靠性
- 7.4 RocketMQ消息可靠性分析
- 7.3.3 RocketMQ消息過濾
- 7.3.2 RocketMQ順序消息
- 7.3.1 RocketMQ延遲消息
- 7.3 RocketMQ高級主題
- 7.2.3 RocketMQ消息消費方式
- 7.2.2 RocketMQ消息發送方式
- 7.2.1 RocketMQ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
- 7.2 使用RocketMQ實現消息發布和消息消費
- 7.1.2 消息通信的作用
- 7.1.1 消息中間件的基本結構
- 7.1 消息通信和消息中間件
- 第7章 消息通信和RocketMQ
- 6.6 本章小結
- 6.5.3 全局異常處理
- 6.5.2 網關配置
- 6.5.1 案例分析
- 6.5 案例系統演進
- 6.4.2 Spring Cloud Gateway功能擴展方式和實現
- 6.4.1 Spring Cloud Gateway內置過濾器
- 6.4 Spring Cloud Gateway擴展
- 6.3.2 Spring Cloud Gateway執行流程
- 6.3.1 管道-過濾器架構模式
- 6.3 Spring Cloud Gateway的工作流程和實現原理
- 6.2.2 Spring Cloud Gateway配置
- 6.2.1 Spring Cloud Gateway組件
- 6.2 使用Spring Cloud Gateway實現服務網關
- 6.1.2 服務網關的組成結構
- 6.1.1 服務網關的作用
- 6.1 服務網關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 第6章 服務網關和Spring Cloud Gateway
- 5.6 本章小結
- 5.5.2 集成配置中心
- 5.5.1 案例分析
- 5.5 案例系統演進
- 5.4 Nacos配置信息熱更新和長輪詢機制
- 5.3.2 灰度發布
- 5.3.1 配置隔離和配置共享
- 5.3 Nacos配置中心的高級特性
- 5.2.2 集成配置中心
- 5.2.1 配置中心分級模型和DataId
- 5.2 使用Nacos實現集中式配置管理
- 5.1.2 配置中心的核心需求和實現工具
- 5.1.1 配置中心的基本模型
- 5.1 配置中心的模型和作用
- 第5章 配置中心和Nacos
- 4.6 本章小結
- 4.5.2 實現負載均衡
- 4.5.1 案例分析
- 4.5 案例系統演進
- 4.4.2 @LoadBalanced注解
- 4.4.1 LoadBalancerClient接口及其實現
- 4.4 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基本原理
- 4.3.2 實現標簽化負載均衡方案
- 4.3.1 實現自定義負載均衡算法
- 4.3 擴展負載均衡策略
- 4.2.2 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組成結構
- 4.2.1 引入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
- 4.2 使用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實現負載均衡
- 4.1.2 負載均衡算法
- 4.1.1 負載均衡的類型
- 4.1 負載均衡和常見算法
- 第4章 負載均衡和Spring CloudLoadBalancer
- 3.5 本章小結
- 3.4.2 實現遠程調用
- 3.4.1 案例分析
- 3.4 案例系統演進
- 3.3.3 OpenFeign性能優化
- 3.3.2 OpenFeign接口定義模式
- 3.3.1 OpenFeign開發模式
- 3.3 OpenFeign使用技巧
- 3.2.2 OpenFeign高級特性
- 3.2.1 OpenFeign核心注解
- 3.2 OpenFeign功能特性
- 3.1.2 遠程調用的核心技術
- 3.1.1 遠程調用的組成結構
- 3.1 分布式遠程調用
- 第3章 遠程調用和OpenFeign
- 2.7 本章小結
- 2.6.2 集成注冊中心
- 2.6.1 案例分析
- 2.6 案例系統演進
- 2.5.2 Nacos服務實例健康檢測
- 2.5.1 Nacos服務路由機制
- 2.5 Nacos服務治理的高級特性
- 2.4.2 Nacos資源隔離
- 2.4.1 Nacos分級模型
- 2.4 Nacos組成結構和設計模型
- 2.3.2 Nacos服務發現
- 2.3.1 Nacos服務注冊
- 2.3 使用Nacos注冊和發現服務
- 2.2.2 構建Nacos高可用架構
- 2.2.1 Nacos整體架構
- 2.2 構建Nacos服務
- 2.1.3 注冊中心實現方案
- 2.1.2 注冊中心模型
- 2.1.1 服務治理基本需求
- 2.1 注冊中心解決方案
- 第2章 注冊中心和Nacos
- 1.4 本章小結
- 1.3.2 實現過程和技術約定
- 1.3.1 業務分析和系統建模
- 1.3 案例系統
- 1.2.2 從Spring Cloud到Spring Cloud Alibaba
- 1.2.1 Spring Cloud微服務解決方案
- 1.2 引入Spring Cloud Alibaba
- 1.1.3 微服務架構的核心組件
- 1.1.2 微服務架構的實施方法
- 1.1.1 從單體系統到微服務架構
- 1.1 直面微服務架構
- 第1章 微服務架構與Spring Cloud Alibaba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前言
- 第1章 微服務架構與Spring Cloud Alibaba
- 1.1 直面微服務架構
- 1.1.1 從單體系統到微服務架構
- 1.1.2 微服務架構的實施方法
- 1.1.3 微服務架構的核心組件
- 1.2 引入Spring Cloud Alibaba
- 1.2.1 Spring Cloud微服務解決方案
- 1.2.2 從Spring Cloud到Spring Cloud Alibaba
- 1.3 案例系統
- 1.3.1 業務分析和系統建模
- 1.3.2 實現過程和技術約定
- 1.4 本章小結
- 第2章 注冊中心和Nacos
- 2.1 注冊中心解決方案
- 2.1.1 服務治理基本需求
- 2.1.2 注冊中心模型
- 2.1.3 注冊中心實現方案
- 2.2 構建Nacos服務
- 2.2.1 Nacos整體架構
- 2.2.2 構建Nacos高可用架構
- 2.3 使用Nacos注冊和發現服務
- 2.3.1 Nacos服務注冊
- 2.3.2 Nacos服務發現
- 2.4 Nacos組成結構和設計模型
- 2.4.1 Nacos分級模型
- 2.4.2 Nacos資源隔離
- 2.5 Nacos服務治理的高級特性
- 2.5.1 Nacos服務路由機制
- 2.5.2 Nacos服務實例健康檢測
- 2.6 案例系統演進
- 2.6.1 案例分析
- 2.6.2 集成注冊中心
- 2.7 本章小結
- 第3章 遠程調用和OpenFeign
- 3.1 分布式遠程調用
- 3.1.1 遠程調用的組成結構
- 3.1.2 遠程調用的核心技術
- 3.2 OpenFeign功能特性
- 3.2.1 OpenFeign核心注解
- 3.2.2 OpenFeign高級特性
- 3.3 OpenFeign使用技巧
- 3.3.1 OpenFeign開發模式
- 3.3.2 OpenFeign接口定義模式
- 3.3.3 OpenFeign性能優化
- 3.4 案例系統演進
- 3.4.1 案例分析
- 3.4.2 實現遠程調用
- 3.5 本章小結
- 第4章 負載均衡和Spring CloudLoadBalancer
- 4.1 負載均衡和常見算法
- 4.1.1 負載均衡的類型
- 4.1.2 負載均衡算法
- 4.2 使用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實現負載均衡
- 4.2.1 引入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
- 4.2.2 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組成結構
- 4.3 擴展負載均衡策略
- 4.3.1 實現自定義負載均衡算法
- 4.3.2 實現標簽化負載均衡方案
- 4.4 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基本原理
- 4.4.1 LoadBalancerClient接口及其實現
- 4.4.2 @LoadBalanced注解
- 4.5 案例系統演進
- 4.5.1 案例分析
- 4.5.2 實現負載均衡
- 4.6 本章小結
- 第5章 配置中心和Nacos
- 5.1 配置中心的模型和作用
- 5.1.1 配置中心的基本模型
- 5.1.2 配置中心的核心需求和實現工具
- 5.2 使用Nacos實現集中式配置管理
- 5.2.1 配置中心分級模型和DataId
- 5.2.2 集成配置中心
- 5.3 Nacos配置中心的高級特性
- 5.3.1 配置隔離和配置共享
- 5.3.2 灰度發布
- 5.4 Nacos配置信息熱更新和長輪詢機制
- 5.5 案例系統演進
- 5.5.1 案例分析
- 5.5.2 集成配置中心
- 5.6 本章小結
- 第6章 服務網關和Spring Cloud Gateway
- 6.1 服務網關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 6.1.1 服務網關的作用
- 6.1.2 服務網關的組成結構
- 6.2 使用Spring Cloud Gateway實現服務網關
- 6.2.1 Spring Cloud Gateway組件
- 6.2.2 Spring Cloud Gateway配置
- 6.3 Spring Cloud Gateway的工作流程和實現原理
- 6.3.1 管道-過濾器架構模式
- 6.3.2 Spring Cloud Gateway執行流程
- 6.4 Spring Cloud Gateway擴展
- 6.4.1 Spring Cloud Gateway內置過濾器
- 6.4.2 Spring Cloud Gateway功能擴展方式和實現
- 6.5 案例系統演進
- 6.5.1 案例分析
- 6.5.2 網關配置
- 6.5.3 全局異常處理
- 6.6 本章小結
- 第7章 消息通信和RocketMQ
- 7.1 消息通信和消息中間件
- 7.1.1 消息中間件的基本結構
- 7.1.2 消息通信的作用
- 7.2 使用RocketMQ實現消息發布和消息消費
- 7.2.1 RocketMQ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
- 7.2.2 RocketMQ消息發送方式
- 7.2.3 RocketMQ消息消費方式
- 7.3 RocketMQ高級主題
- 7.3.1 RocketMQ延遲消息
- 7.3.2 RocketMQ順序消息
- 7.3.3 RocketMQ消息過濾
- 7.4 RocketMQ消息可靠性分析
- 7.4.1 消息發送可靠性
- 7.4.2 消息存儲可靠性
- 7.4.3 消息消費可靠性
- 7.5 案例系統演進
- 7.5.1 案例分析
- 7.5.2 實現普通消息發送和消息消費
- 7.5.3 實現延遲消息和消息過濾
- 7.6 本章小結
- 第8章 分布式事務和Seata
- 8.1 分布式事務的實現策略和模式
- 8.1.1 分布式事務的基本概念
- 8.1.2 分布式事務的實現模式
- 8.2 Seata框架和功能特性
- 8.2.1 Seata整體架構與角色
- 8.2.2 Seata部署和配置
- 8.3 使用Seata實現AT模式
- 8.3.1 AT模式結構
- 8.3.2 Seata AT開發模式
- 8.4 使用Seata實現TCC模式
- 8.4.1 Seata TCC開發模式
- 8.4.2 TCC異常情況及其處理方案
- 8.5 使用Seata實現Saga和XA模式
- 8.5.1 Seata Saga開發模式
- 8.5.2 Seata XA開發模式
- 8.6 Seata分布式事務模式的選型
- 8.7 使用RocketMQ實現可靠事件模式
- 8.7.1 事務消息的基本概念
- 8.7.2 事務消息的開發模式
- 8.8 案例系統演進
- 8.8.1 案例分析
- 8.8.2 實現AT模式
- 8.8.3 實現TCC模式
- 8.9 本章小結
- 第9章 服務可用性和Sentinel
- 9.1 服務可用性問題和基本對策
- 9.1.1 服務依賴失敗和雪崩效應
- 9.1.2 服務不可用的基本應對策略
- 9.1.3 服務限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9.1.4 服務降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9.2 Sentinel核心概念和工作流程
- 9.2.1 Sentinel功能特性和核心概念
- 9.2.2 Sentinel指標體系和開發流程
- 9.3 使用Sentinel實現請求限流
- 9.3.1 Sentinel請求限流的開發步驟
- 9.3.2 集成Sentinel
- 9.4 使用Sentinel實現服務降級
- 9.4.1 Sentinel服務降級的開發步驟
- 9.4.2 熔斷器模型的自定義實現
- 9.4.3 Sentinel熔斷器的實現原理
- 9.5 Sentinel功能擴展
- 9.5.1 擴展點和SPI機制
- 9.5.2 Sentinel內置擴展點
- 9.5.3 基于擴展點實現動態規則數據源
- 9.6 案例系統演進
- 9.6.1 案例分析
- 9.6.2 實現請求限流
- 9.6.3 實現服務降級
- 9.7 本章小結
- 推薦閱讀
- 作者簡介 更新時間:2024-10-29 18: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