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區(qū)塊鏈智能合約安全入門
最新章節(jié):
第26章 通用payload
《智能合約安全入門》從環(huán)境介紹,Solidity、web3基礎和漏洞原理及利用方面,詳細地介紹智能合約相關漏洞知識。其中,第一部分介紹了RemixIDE、Metamask以及geth等環(huán)境的安裝和使用方法;第二部分介紹了solidity語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語法,以及web3的使用方法;第三部分重點講解了智能合約常見漏洞的基本原理及其攻擊方式,同時還增加了Ethernaut通關游戲的部分內(nèi)容,以此來加深對漏洞原理的理解。本書適合區(qū)塊鏈技術(shù)愛好者、區(qū)塊鏈底層開發(fā)者、智能合約開發(fā)初學者、區(qū)塊鏈DApp開發(fā)人員、轉(zhuǎn)行區(qū)塊鏈開發(fā)的程序員、區(qū)塊鏈技術(shù)愛好者、計算機和金融專業(yè)的學生、區(qū)塊鏈開發(fā)培訓學員閱讀。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上架時間:2024-10-16 17:26:16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已經(jīng)獲得合法授權(quán),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 第26章 通用payload 更新時間:2024-10-16 17:34:41
- 25.4 本章總結(jié)
- 25.3.4 闖關嘗試
- 25.3.3 payload
- 25.3.2 源碼分析
- 25.3.1 關卡源碼
- 25.3 Level 20 Denial
- 25.2.3 闖關嘗試
- 25.2.2 源碼分析
- 25.2.1 關卡源碼
- 25.2 Level 19 AlienCodex
- 25.1.3 闖關嘗試
- 25.1.2 源碼分析
- 25.1.1 關卡源碼
- 25.1 Level 18 MagicNumber
- 第25章 Ethernaut Level 18~20
- 24.5 本章總結(jié)
- 24.4.3 闖關嘗試
- 24.4.2 源碼分析
- 24.4.1 關卡源碼
- 24.4 Level 17 Recovery
- 24.3.4 闖關嘗試
- 24.3.3 攻擊payload
- 24.3.2 源碼分析
- 24.3.1 關卡源碼
- 24.3 Level 16 Preservation
- 24.2.3 闖關嘗試
- 24.2.2 源碼分析
- 24.2.1 關卡源碼
- 24.2 Level 15 NaughtCoin
- 24.1.4 闖關嘗試
- 24.1.3 攻擊payload
- 24.1.2 源碼分析
- 24.1.1 關卡源碼
- 24.1 Level 14 GatekeeperTwo
- 第24章 Ethernaut Level 14~17
- 23.5 本章總結(jié)
- 23.4.4 闖關嘗試
- 23.4.3 攻擊payload
- 23.4.2 源碼分析
- 23.4.1 關卡源碼
- 23.4 Level 13 GatekeeperOne
- 23.3.3 闖關嘗試
- 23.3.2 源碼分析
- 23.3.1 關卡源碼
- 23.3 Level 12 Privacy
- 23.2.4 闖關嘗試
- 23.2.3 攻擊payload
- 23.2.2 源碼分析
- 23.2.1 關卡源碼
- 23.2 Level 11 Elevator
- 23.1.5 闖關嘗試
- 23.1.4 攻擊payload
- 23.1.3 關于重入漏洞
- 23.1.2 源碼分析
- 23.1.1 關卡源碼
- 23.1 Level 10 Reentrance
- 第23章 Ethernaut Level 10~13
- 22.5 本章總結(jié)
- 22.4.4 闖關嘗試
- 22.4.3 攻擊payload
- 22.4.2 源碼分析
- 22.4.1 關卡源碼
- 22.4 Level 9 King
- 22.3.3 闖關嘗試
- 22.3.2 源碼分析
- 22.3.1 關卡源碼
- 22.3 Leval 8 Vault
- 22.2.4 闖關嘗試
- 22.2.3 攻擊payload
- 22.2.2 源碼分析
- 22.2.1 關卡源碼
- 22.2 Level 7 Force
- 22.1.4 另謀出路
- 22.1.3 闖關嘗試
- 22.1.2 源碼分析
- 22.1.1 關卡源碼
- 22.1 Level 6 Delegation
- 第22章 Ethernaut Level 6~9
- 21.5 本章總結(jié)
- 21.4.3 闖關嘗試
- 21.4.2 源碼分析
- 21.4.1 關卡源碼
- 21.4 Level 5 Token
- 21.3.4 闖關嘗試
- 21.3.3 攻擊payload
- 21.3.2 源碼分析
- 21.3.1 關卡源碼
- 21.3 Level 4 Telephone
- 21.2.5 問題總結(jié)
- 21.2.4 攻擊payload
- 21.2.3 闖關嘗試
- 21.2.2 源碼分析
- 21.2.1 關卡源碼
- 21.2 Level 3 CoinFlip
- 21.1.3 闖關嘗試
- 21.1.2 源碼分析
- 21.1.1 關卡源碼
- 21.1 Level 2 Fallout
- 第21章 Ethernaut Level 2~5
- 20.4 本章總結(jié)
- 20.3 闖關嘗試
- 20.2.2 攻擊過程
- 20.2.1 fallback函數(shù)
- 20.2 源碼分析
- 20.1 Level 1 Fallback
- 第20章 Ethernaut Level 1
- 19.3 本章總結(jié)
- 19.2.4 控制臺的使用
- 19.2.3 測試網(wǎng)絡的選擇
- 19.2.2 安裝MetaMask插件
- 19.2.1 Hello Ethernaut
- 19.2 環(huán)境準備
- 19.1 關于Ethernaut
- 第19章 Ethernaut
- 18.7 本章總結(jié)
- 18.6.3 Factory合約
- 18.6.2 Create code
- 18.6.1 關于Create2
- 18.6 Create2
- 18.5 合約賬戶的生成
- 18.4 特定外部賬戶的生成
- 18.3 外部賬戶的生成
- 18.2 以太坊地址
- 18.1 以太坊賬戶
- 第18章 賬戶及賬戶生成
- 17.6 本章總結(jié)
- 17.5.3 漏洞場景演示
- 17.5.2 攻擊payload
- 17.5.1 非預期異常
- 17.5 漏洞場景4
- 17.4 漏洞場景3
- 17.3.2 漏洞場景演示
- 17.3.1 所有者丟失
- 17.3 漏洞場景2
- 17.2.2 selfdestruct函數(shù)
- 17.2.1 漏洞場景演示
- 17.2 漏洞場景1
- 17.1 關于拒絕服務漏洞
- 第17章 拒絕服務漏洞
- 16.5 本章總結(jié)
- 16.4 漏洞場景演示
- 16.3 攻擊者地址的生成
- 16.2 漏洞場景分析
- 16.1 關于短地址攻擊漏洞
- 第16章 短地址攻擊漏洞
- 15.8 本章總結(jié)
- 15.7.6 小結(jié)
- 15.7.5 攻擊演示
- 15.7.4 部署合約
- 15.7.3 改用geth
- 15.7.2 錯誤不期而遇
- 15.7.1 本地搭建私鏈
- 15.7 漏洞場景演示
- 15.6 漏洞場景分析
- 15.5 攻擊流程
- 15.4 交易池
- 15.3.3 共識節(jié)點排序原則
- 15.3.2 先進先出原則
- 15.3.1 手續(xù)費高低原則
- 15.3 決定交易順序的原則
- 15.2 滿足“搶先交易”的條件
- 15.1 關于搶先交易漏洞
- 第15章 搶先交易漏洞
- 14.5 本章總結(jié)
- 14.4 漏洞場景2
- 14.3.3 另外攻擊姿勢
- 14.3.2 漏洞場景演示
- 14.3.1 漏洞場景分析
- 14.3 漏洞場景1
- 14.2 以太坊中時間戳的合理要求
- 14.1 關于block.timestamp
- 第14章 時間控制漏洞
- 13.3 漏洞修復
- 13.2.2 漏洞場景演示
- 13.2.1 漏洞場景分析
- 13.2 漏洞場景
- 13.1.2 區(qū)塊變量測試
- 13.1.1 區(qū)塊變量作為熵源的PRNG
- 13.1 隨機數(shù)生成
- 第13章 可預測隨機值
- 12.6 漏洞預防
- 12.5 真實案例
- 12.4.3 漏洞場景演示
- 12.4.2 漏洞場景分析
- 12.4.1 關于send函數(shù)
- 12.4 漏洞場景
- 12.3 低級別函數(shù)與普通函數(shù)調(diào)用的區(qū)別
- 12.2 低級別調(diào)用中產(chǎn)生異常的原因
- 12.1 低級別調(diào)用函數(shù)
- 第12章 未檢查返回值
- 11.5 本章總結(jié)
- 11.4.4 規(guī)避建議
- 11.4.3 漏洞場景演示
- 11.4.2 漏洞場景分析
- 11.4.1 tx.origin全局變量和msg.sender全局變量
- 11.4 漏洞場景3
- 11.3.3 規(guī)避建議
- 11.3.2 漏洞場景演示
- 11.3.1 漏洞場景分析
- 11.3 漏洞場景2
- 11.2.3 規(guī)避建議
- 11.2.2 漏洞場景演示
- 11.2.1 漏洞場景分析
- 11.2 漏洞場景1
- 11.1.2 邏輯層面的權(quán)限約束
- 11.1.1 代碼層面的可見性
- 11.1 關于訪問控制漏洞
- 第11章 訪問控制漏洞
- 10.5 本章總結(jié)
- 10.4 攻擊模擬
- 10.3.2 代碼分析
- 10.3.1 BEC合約代碼片段
- 10.3 案例分析
- 10.2.2 減法溢出
- 10.2.1 加法溢出
- 10.2 溢出場景
- 10.1 溢出原理
- 第10章 整型溢出漏洞
- 9.6 本章總結(jié)
- 9.5 攻擊演示
- 9.4 漏洞場景
- 9.3 攻擊場景
- 9.2 關于fallback函數(shù)
- 9.1 關于重入漏洞
- 第9章 重入漏洞
- 8.5 本章總結(jié)
- 8.4 漏洞復現(xiàn)
- 8.3 代碼分析
- 8.2 漏洞場景
- 8.1.4 call函數(shù)調(diào)用其他合約
- 8.1.3 call函數(shù)有參數(shù)調(diào)用
- 8.1.2 call函數(shù)無參數(shù)調(diào)用
- 8.1.1 函數(shù)選擇器(函數(shù)簽名)
- 8.1 關于call函數(shù)
- 第8章 利用漏洞
- 7.10 本章總結(jié)
- 7.9 web3.py合約交互
- 7.8 web3.py部署合約
- 7.7 web3.py
- 7.6.3 web3.js send調(diào)用
- 7.6.2 web3.js call調(diào)用
- 7.6.1 實例化合約對象
- 7.6 web3.js合約交互
- 7.5 web3.js部署合約
- 7.4 web3.js連接節(jié)點
- 7.3.10 ABI簽名和編碼
- 7.3.9 交易簽名和發(fā)送
- 7.3.8 獲取交易信息
- 7.3.7 獲取區(qū)塊信息
- 7.3.6 獲取插槽數(shù)據(jù)
- 7.3.5 賬戶和余額
- 7.3.4 字符串轉(zhuǎn)換
- 7.3.3 單位轉(zhuǎn)換
- 7.3.2 與地址相關
- 7.3.1 hash函數(shù)
- 7.3 常用函數(shù)
- 7.2.3 異步請求方式3
- 7.2.2 異步請求方式2
- 7.2.1 異步請求方式1
- 7.2 web3.js配合MetaMask使用
- 7.1 web3.js
- 第7章 web3.js和web3.py
- 6.6 本章總結(jié)
- 6.5 字典mapping存儲
- 6.4 動態(tài)數(shù)組存儲
- 6.3.2 關于length*2問題
- 6.3.1 動態(tài)String
- 6.3 動態(tài)大小數(shù)據(jù)存儲
- 6.2 緊湊存儲
- 6.1 存儲中的狀態(tài)變量存儲結(jié)構(gòu)
- 第6章 Solidity數(shù)據(jù)存儲
- 5.21 本章總結(jié)
- 5.20 轉(zhuǎn)賬函數(shù)
- 5.19 以太幣單位
- 5.18 循環(huán)結(jié)構(gòu)
- 5.17 創(chuàng)建事件
- 5.16.2 tx全局變量
- 5.16.1 msg全局變量
- 5.16 msg全局變量和tx全局變量
- 5.15 receive函數(shù)
- 5.14 fallback函數(shù)
- 5.13 自毀函數(shù)
- 5.12 函數(shù)返回值
- 5.11 構(gòu)造函數(shù)
- 5.10 函數(shù)定義及修飾
- 5.9 普通數(shù)組
- 5.8 結(jié)構(gòu)體
- 5.7 字符串比較
- 5.6 數(shù)學運算
- 5.5 類型轉(zhuǎn)換
- 5.4 變量修飾
- 5.3 變量類型
- 5.2 合約接口
- 5.1 創(chuàng)建合約
- 第5章 Solidity語言基礎
- 4.10 本章總結(jié)
- 4.9 geth的新版本
- 4.8 調(diào)用智能合約2
- 4.7 部署智能合約2
- 4.6.2 啟動私鏈節(jié)點
- 4.6.1 創(chuàng)建目錄
- 4.6 geth從頭搭建私鏈
- 4.5 調(diào)用智能合約1
- 4.4.2 重新編譯
- 4.4.1 使用容器提供例子
- 4.4 部署智能合約1
- 4.3.8 測試轉(zhuǎn)賬
- 4.3.7 開始挖礦
- 4.3.6 新建用戶
- 4.3.5 連接節(jié)點
- 4.3.4 關于RPC
- 4.3.3 啟動參數(shù)說明
- 4.3.2 測試節(jié)點
- 4.3.1 啟動節(jié)點
- 4.3 geth啟動節(jié)點
- 4.2.2 console中的挖礦
- 4.2.1 console中web3對象的命令
- 4.2 console的基礎命令
- 子命令的使用方法
- 4.1 geth基礎命令
- 第4章 geth的使用方法
- 3.4 本章總結(jié)
- 3.3 MetaMask Api的使用方法
- 3.2 獲取測試幣
- 3.1 安裝MetaMask
- 第3章 MetaMask的使用方法
- 2.4 本章總結(jié)
- Remix搭配MetaMask
- 2.3 Remix環(huán)境的使用方法3
- 2.2.3 初始化合約余額
- 2.2.2 構(gòu)造函數(shù)
- 2.2.1 部署學習
- 2.2 Remix環(huán)境的使用方法2
- 部署學習
- 2.1 Remix環(huán)境的使用方法1
- 第2章 Remix環(huán)境介紹和使用方法
- 1.4 本章總結(jié)
- 1.3 使用docker安裝geth
- 1.2 使用docker安裝Remix IDE
- 1.1 使用npm安裝Remix IDE
- 第1章 環(huán)境準備
- 以太坊
- 關于智能合約
- 區(qū)塊鏈的優(yōu)點
- 區(qū)塊鏈層級結(jié)構(gòu)
- 區(qū)塊鏈技術(shù)
- 區(qū)塊鏈定義
- 關于區(qū)塊鏈
- 第0章 初探區(qū)塊鏈與智能合約
- 前言
- 序
- 內(nèi)容簡介
- 版權(quán)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quán)信息
- 內(nèi)容簡介
- 序
- 前言
- 第0章 初探區(qū)塊鏈與智能合約
- 關于區(qū)塊鏈
- 區(qū)塊鏈定義
- 區(qū)塊鏈技術(shù)
- 區(qū)塊鏈層級結(jié)構(gòu)
- 區(qū)塊鏈的優(yōu)點
- 關于智能合約
- 以太坊
- 第1章 環(huán)境準備
- 1.1 使用npm安裝Remix IDE
- 1.2 使用docker安裝Remix IDE
- 1.3 使用docker安裝geth
- 1.4 本章總結(jié)
- 第2章 Remix環(huán)境介紹和使用方法
- 2.1 Remix環(huán)境的使用方法1
- 部署學習
- 2.2 Remix環(huán)境的使用方法2
- 2.2.1 部署學習
- 2.2.2 構(gòu)造函數(shù)
- 2.2.3 初始化合約余額
- 2.3 Remix環(huán)境的使用方法3
- Remix搭配MetaMask
- 2.4 本章總結(jié)
- 第3章 MetaMask的使用方法
- 3.1 安裝MetaMask
- 3.2 獲取測試幣
- 3.3 MetaMask Api的使用方法
- 3.4 本章總結(jié)
- 第4章 geth的使用方法
- 4.1 geth基礎命令
- 子命令的使用方法
- 4.2 console的基礎命令
- 4.2.1 console中web3對象的命令
- 4.2.2 console中的挖礦
- 4.3 geth啟動節(jié)點
- 4.3.1 啟動節(jié)點
- 4.3.2 測試節(jié)點
- 4.3.3 啟動參數(shù)說明
- 4.3.4 關于RPC
- 4.3.5 連接節(jié)點
- 4.3.6 新建用戶
- 4.3.7 開始挖礦
- 4.3.8 測試轉(zhuǎn)賬
- 4.4 部署智能合約1
- 4.4.1 使用容器提供例子
- 4.4.2 重新編譯
- 4.5 調(diào)用智能合約1
- 4.6 geth從頭搭建私鏈
- 4.6.1 創(chuàng)建目錄
- 4.6.2 啟動私鏈節(jié)點
- 4.7 部署智能合約2
- 4.8 調(diào)用智能合約2
- 4.9 geth的新版本
- 4.10 本章總結(jié)
- 第5章 Solidity語言基礎
- 5.1 創(chuàng)建合約
- 5.2 合約接口
- 5.3 變量類型
- 5.4 變量修飾
- 5.5 類型轉(zhuǎn)換
- 5.6 數(shù)學運算
- 5.7 字符串比較
- 5.8 結(jié)構(gòu)體
- 5.9 普通數(shù)組
- 5.10 函數(shù)定義及修飾
- 5.11 構(gòu)造函數(shù)
- 5.12 函數(shù)返回值
- 5.13 自毀函數(shù)
- 5.14 fallback函數(shù)
- 5.15 receive函數(shù)
- 5.16 msg全局變量和tx全局變量
- 5.16.1 msg全局變量
- 5.16.2 tx全局變量
- 5.17 創(chuàng)建事件
- 5.18 循環(huán)結(jié)構(gòu)
- 5.19 以太幣單位
- 5.20 轉(zhuǎn)賬函數(shù)
- 5.21 本章總結(jié)
- 第6章 Solidity數(shù)據(jù)存儲
- 6.1 存儲中的狀態(tài)變量存儲結(jié)構(gòu)
- 6.2 緊湊存儲
- 6.3 動態(tài)大小數(shù)據(jù)存儲
- 6.3.1 動態(tài)String
- 6.3.2 關于length*2問題
- 6.4 動態(tài)數(shù)組存儲
- 6.5 字典mapping存儲
- 6.6 本章總結(jié)
- 第7章 web3.js和web3.py
- 7.1 web3.js
- 7.2 web3.js配合MetaMask使用
- 7.2.1 異步請求方式1
- 7.2.2 異步請求方式2
- 7.2.3 異步請求方式3
- 7.3 常用函數(shù)
- 7.3.1 hash函數(shù)
- 7.3.2 與地址相關
- 7.3.3 單位轉(zhuǎn)換
- 7.3.4 字符串轉(zhuǎn)換
- 7.3.5 賬戶和余額
- 7.3.6 獲取插槽數(shù)據(jù)
- 7.3.7 獲取區(qū)塊信息
- 7.3.8 獲取交易信息
- 7.3.9 交易簽名和發(fā)送
- 7.3.10 ABI簽名和編碼
- 7.4 web3.js連接節(jié)點
- 7.5 web3.js部署合約
- 7.6 web3.js合約交互
- 7.6.1 實例化合約對象
- 7.6.2 web3.js call調(diào)用
- 7.6.3 web3.js send調(diào)用
- 7.7 web3.py
- 7.8 web3.py部署合約
- 7.9 web3.py合約交互
- 7.10 本章總結(jié)
- 第8章 利用漏洞
- 8.1 關于call函數(shù)
- 8.1.1 函數(shù)選擇器(函數(shù)簽名)
- 8.1.2 call函數(shù)無參數(shù)調(diào)用
- 8.1.3 call函數(shù)有參數(shù)調(diào)用
- 8.1.4 call函數(shù)調(diào)用其他合約
- 8.2 漏洞場景
- 8.3 代碼分析
- 8.4 漏洞復現(xiàn)
- 8.5 本章總結(jié)
- 第9章 重入漏洞
- 9.1 關于重入漏洞
- 9.2 關于fallback函數(shù)
- 9.3 攻擊場景
- 9.4 漏洞場景
- 9.5 攻擊演示
- 9.6 本章總結(jié)
- 第10章 整型溢出漏洞
- 10.1 溢出原理
- 10.2 溢出場景
- 10.2.1 加法溢出
- 10.2.2 減法溢出
- 10.3 案例分析
- 10.3.1 BEC合約代碼片段
- 10.3.2 代碼分析
- 10.4 攻擊模擬
- 10.5 本章總結(jié)
- 第11章 訪問控制漏洞
- 11.1 關于訪問控制漏洞
- 11.1.1 代碼層面的可見性
- 11.1.2 邏輯層面的權(quán)限約束
- 11.2 漏洞場景1
- 11.2.1 漏洞場景分析
- 11.2.2 漏洞場景演示
- 11.2.3 規(guī)避建議
- 11.3 漏洞場景2
- 11.3.1 漏洞場景分析
- 11.3.2 漏洞場景演示
- 11.3.3 規(guī)避建議
- 11.4 漏洞場景3
- 11.4.1 tx.origin全局變量和msg.sender全局變量
- 11.4.2 漏洞場景分析
- 11.4.3 漏洞場景演示
- 11.4.4 規(guī)避建議
- 11.5 本章總結(jié)
- 第12章 未檢查返回值
- 12.1 低級別調(diào)用函數(shù)
- 12.2 低級別調(diào)用中產(chǎn)生異常的原因
- 12.3 低級別函數(shù)與普通函數(shù)調(diào)用的區(qū)別
- 12.4 漏洞場景
- 12.4.1 關于send函數(shù)
- 12.4.2 漏洞場景分析
- 12.4.3 漏洞場景演示
- 12.5 真實案例
- 12.6 漏洞預防
- 第13章 可預測隨機值
- 13.1 隨機數(shù)生成
- 13.1.1 區(qū)塊變量作為熵源的PRNG
- 13.1.2 區(qū)塊變量測試
- 13.2 漏洞場景
- 13.2.1 漏洞場景分析
- 13.2.2 漏洞場景演示
- 13.3 漏洞修復
- 第14章 時間控制漏洞
- 14.1 關于block.timestamp
- 14.2 以太坊中時間戳的合理要求
- 14.3 漏洞場景1
- 14.3.1 漏洞場景分析
- 14.3.2 漏洞場景演示
- 14.3.3 另外攻擊姿勢
- 14.4 漏洞場景2
- 14.5 本章總結(jié)
- 第15章 搶先交易漏洞
- 15.1 關于搶先交易漏洞
- 15.2 滿足“搶先交易”的條件
- 15.3 決定交易順序的原則
- 15.3.1 手續(xù)費高低原則
- 15.3.2 先進先出原則
- 15.3.3 共識節(jié)點排序原則
- 15.4 交易池
- 15.5 攻擊流程
- 15.6 漏洞場景分析
- 15.7 漏洞場景演示
- 15.7.1 本地搭建私鏈
- 15.7.2 錯誤不期而遇
- 15.7.3 改用geth
- 15.7.4 部署合約
- 15.7.5 攻擊演示
- 15.7.6 小結(jié)
- 15.8 本章總結(jié)
- 第16章 短地址攻擊漏洞
- 16.1 關于短地址攻擊漏洞
- 16.2 漏洞場景分析
- 16.3 攻擊者地址的生成
- 16.4 漏洞場景演示
- 16.5 本章總結(jié)
- 第17章 拒絕服務漏洞
- 17.1 關于拒絕服務漏洞
- 17.2 漏洞場景1
- 17.2.1 漏洞場景演示
- 17.2.2 selfdestruct函數(shù)
- 17.3 漏洞場景2
- 17.3.1 所有者丟失
- 17.3.2 漏洞場景演示
- 17.4 漏洞場景3
- 17.5 漏洞場景4
- 17.5.1 非預期異常
- 17.5.2 攻擊payload
- 17.5.3 漏洞場景演示
- 17.6 本章總結(jié)
- 第18章 賬戶及賬戶生成
- 18.1 以太坊賬戶
- 18.2 以太坊地址
- 18.3 外部賬戶的生成
- 18.4 特定外部賬戶的生成
- 18.5 合約賬戶的生成
- 18.6 Create2
- 18.6.1 關于Create2
- 18.6.2 Create code
- 18.6.3 Factory合約
- 18.7 本章總結(jié)
- 第19章 Ethernaut
- 19.1 關于Ethernaut
- 19.2 環(huán)境準備
- 19.2.1 Hello Ethernaut
- 19.2.2 安裝MetaMask插件
- 19.2.3 測試網(wǎng)絡的選擇
- 19.2.4 控制臺的使用
- 19.3 本章總結(jié)
- 第20章 Ethernaut Level 1
- 20.1 Level 1 Fallback
- 20.2 源碼分析
- 20.2.1 fallback函數(shù)
- 20.2.2 攻擊過程
- 20.3 闖關嘗試
- 20.4 本章總結(jié)
- 第21章 Ethernaut Level 2~5
- 21.1 Level 2 Fallout
- 21.1.1 關卡源碼
- 21.1.2 源碼分析
- 21.1.3 闖關嘗試
- 21.2 Level 3 CoinFlip
- 21.2.1 關卡源碼
- 21.2.2 源碼分析
- 21.2.3 闖關嘗試
- 21.2.4 攻擊payload
- 21.2.5 問題總結(jié)
- 21.3 Level 4 Telephone
- 21.3.1 關卡源碼
- 21.3.2 源碼分析
- 21.3.3 攻擊payload
- 21.3.4 闖關嘗試
- 21.4 Level 5 Token
- 21.4.1 關卡源碼
- 21.4.2 源碼分析
- 21.4.3 闖關嘗試
- 21.5 本章總結(jié)
- 第22章 Ethernaut Level 6~9
- 22.1 Level 6 Delegation
- 22.1.1 關卡源碼
- 22.1.2 源碼分析
- 22.1.3 闖關嘗試
- 22.1.4 另謀出路
- 22.2 Level 7 Force
- 22.2.1 關卡源碼
- 22.2.2 源碼分析
- 22.2.3 攻擊payload
- 22.2.4 闖關嘗試
- 22.3 Leval 8 Vault
- 22.3.1 關卡源碼
- 22.3.2 源碼分析
- 22.3.3 闖關嘗試
- 22.4 Level 9 King
- 22.4.1 關卡源碼
- 22.4.2 源碼分析
- 22.4.3 攻擊payload
- 22.4.4 闖關嘗試
- 22.5 本章總結(jié)
- 第23章 Ethernaut Level 10~13
- 23.1 Level 10 Reentrance
- 23.1.1 關卡源碼
- 23.1.2 源碼分析
- 23.1.3 關于重入漏洞
- 23.1.4 攻擊payload
- 23.1.5 闖關嘗試
- 23.2 Level 11 Elevator
- 23.2.1 關卡源碼
- 23.2.2 源碼分析
- 23.2.3 攻擊payload
- 23.2.4 闖關嘗試
- 23.3 Level 12 Privacy
- 23.3.1 關卡源碼
- 23.3.2 源碼分析
- 23.3.3 闖關嘗試
- 23.4 Level 13 GatekeeperOne
- 23.4.1 關卡源碼
- 23.4.2 源碼分析
- 23.4.3 攻擊payload
- 23.4.4 闖關嘗試
- 23.5 本章總結(jié)
- 第24章 Ethernaut Level 14~17
- 24.1 Level 14 GatekeeperTwo
- 24.1.1 關卡源碼
- 24.1.2 源碼分析
- 24.1.3 攻擊payload
- 24.1.4 闖關嘗試
- 24.2 Level 15 NaughtCoin
- 24.2.1 關卡源碼
- 24.2.2 源碼分析
- 24.2.3 闖關嘗試
- 24.3 Level 16 Preservation
- 24.3.1 關卡源碼
- 24.3.2 源碼分析
- 24.3.3 攻擊payload
- 24.3.4 闖關嘗試
- 24.4 Level 17 Recovery
- 24.4.1 關卡源碼
- 24.4.2 源碼分析
- 24.4.3 闖關嘗試
- 24.5 本章總結(jié)
- 第25章 Ethernaut Level 18~20
- 25.1 Level 18 MagicNumber
- 25.1.1 關卡源碼
- 25.1.2 源碼分析
- 25.1.3 闖關嘗試
- 25.2 Level 19 AlienCodex
- 25.2.1 關卡源碼
- 25.2.2 源碼分析
- 25.2.3 闖關嘗試
- 25.3 Level 20 Denial
- 25.3.1 關卡源碼
- 25.3.2 源碼分析
- 25.3.3 payload
- 25.3.4 闖關嘗試
- 25.4 本章總結(jié)
- 第26章 通用payload 更新時間:2024-10-16 17: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