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追尋古老的記憶
讀《文化苦旅》有感。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文化卻不斷地被掩埋。望舊時歲月,中華同胞對“文化身份認同”產生了疑問,余秋雨就用自己的腳和筆,在九州大地上尋找被歷史的塵埃掩埋著的曾經輝煌的文化遺跡,《文化苦旅》也就應運而生。
追尋古老的記憶,重現文化的光芒。《文化苦旅》“苦”的是文化傳承命運的坎坷。被石灰刷白的古壁畫、陽關古址遍地的尸骨、天一閣內流失的珍貴書籍……這恰好印證出文化傳承之苦。在《道士塔》中,對于王圓篆這個“敦煌石窟的罪人”,文化被以三十英鎊買走的悲痛躍然于我的心間,“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流血。”余秋雨也將其認為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我多么想攔下那裝滿了經卷和繪畫的車隊;多么想保護那即將失去的文化遺產;多么想拼盡全力向王圓篆講述那些經卷和繪畫是我們的無價之寶。在那一刻,我想要保護文化遺產的決心呼之欲出。
《文化苦旅》讓我感受到在文字的背后,余秋雨先生的那顆純凈而又熾熱的心。他站在古人曾經站過的地方,聆聽著來自千百年前的氣息。在他的筆尖下,流露出的是對漫漫歷史的回味,顯現出的是對悠久文化的觀察和欣賞,這既讓我感受到文化本身的獨特魅力,又讓我品味到他的散文獨特意蘊,溫潤而典雅,厚重而又深沉。《文化苦旅》反映出的是泱泱華夏豐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遺產,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我如此著迷?——是古人建造出都江堰的智慧;是敦煌壁畫的無與倫比;是蘇軾經歷貶謫后的樂觀精神;更是我對文化的熱愛。每當我捧起這本書,細細品讀,書里的文字讓我置身事外,我仿佛穿越多年與余秋雨共同經歷這場旅行,仿佛站在這個古人曾經站過的地方。天高地闊,山高水長,天地間萬事萬物在此刻是多么真實,這些文化遺產就像是一個個無聲的“導游”,于驀然間帶我領略了文化魅力,于頃刻間向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風景”。
追隨著余先生的腳步,我領略到了植根于廣闊無垠的九州大陸之上的歷史與文化。因此,《文化苦旅》的每一篇我都非常喜愛,如果問我最喜歡的一篇,我想我會說是《山莊背影》。《山莊背影》展現出余先生那一代人對清代的復雜情感,承德山莊的變化歷程反映出清代帝王的不同治國理念,王國維在頤和園中縱身投水的撲通聲也將“文化的極度脆弱和極度強大”呈現地淋漓盡致。余先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歷經百年的朝代,往往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風姿開頭”,以“一些文質彬彬的凄怨靈魂”落下帷幕。
我剎那間好似明白了“苦旅”的意義。對文化而言,這不僅僅是向我們展現出中華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的歷史變遷,與此同時也警醒我們要對中華文化的現狀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探討,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謀求更好的道路。對人生而言,“苦”象征著人生之旅中經歷的重重困難和挑戰,“苦旅”則是我們在人生之旅中追求精神財富的過程。古有諺語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想這也是“苦旅”的意義所在。
“我在山河間找路,用短暫的生命貼一貼這顆星球的嶙峋一角。”這是《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說的一句話,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吾輩青年,也應不畏“苦旅”奮勇向上,享受“苦旅”的歷程,感受片刻間精神的洗禮,品味靈魂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