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迷失與指引
夜色如墨,月光灑在下邳的老宅上,留下一片銀白。劉鵬舉的母親李氏坐在門檻上,手中縫補著兒子的衣衫,眼中滿是期待和擔憂。她輕聲喚道:“鵬舉,明日又要啟程了嗎?”
鵬舉從屋內走出,他一身青衫,面容清瘦,眼神卻堅定:“娘,我答應您最后一回,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回來。”
李氏的手停在針線之間,抬頭看著兒子,眼中淚光閃爍:“兒啊,你可知,娘這一生只盼你能功成名就,為咱家爭口氣。但娘知道,你心中已無科舉之念,只因那金殿上的冷眼。”
鵬舉握住母親的手,誠懇地說:“娘,我只是想讓您安心。這次,我會盡力而為,哪怕只為了您的期望。”
次日清晨,陽光穿透云層,灑在田野上,映照出一片生機勃勃。劉鵬舉背著行囊,踏上了通往京城的道路。母親站在門口,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視線之外。
沿途,鵬舉遇見了曾經的同窗好友李文軒,兩人曾在書房共研學問,如今卻各自命運迥異。李文軒看著鵬舉堅定的眼神,心中感慨萬千:“鵬舉,你真的要去嗎?”
“是的,我答應過母親。”鵬舉回答,眼中閃過一絲決然,“這是最后一次,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回到您的身邊,共享人生。”
京城的大門在眼前展開,繁華與落寞交織,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世態炎涼。鵬舉踏入金殿,心中不再有往日的緊張,只有對母親的承諾和責任。面試官的目光在他身上掃過,那些曾經讓他心驚膽戰的考題,此刻似乎不再那么可怕。
面試結束,鵬舉獨自在庭院中漫步,月光灑在他身上,仿佛帶來了母親的溫暖。他心中明白,這次,他不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母親的期盼,為了那份深深的親情。
章節尾聲,鵬舉在月光下立誓:“我劉鵬舉,此生所求,不過母親的笑容。無論科舉之路如何崎嶇,我將勇往直前,只為那一份最純粹的愛。”
這個夜晚,下邳的老宅里,李氏守望著天空,祈禱著兒子的平安歸來。而京城的月光下,劉鵬舉的決心如同星辰,照亮了他的歸途。
夜幕降臨,山林中一片漆黑,只有月光透過稀疏的枝葉灑下微弱的銀輝,給這片神秘的天地增添了幾分詭異的寂靜。劉鵬舉坐在一塊凸起的大石上,身后的影子被拉得長長的,顯得孤獨而無助。他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濕,疲憊和恐懼交織在他的臉上,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卻強忍著沒有再掉下來。
“孩子,你遇到什么難事,為什么哭啊?”一個蒼老而富有磁性的聲音打破了這片沉寂,劉鵬舉抬起頭,眼前是一位獵戶打扮的老者,他身材魁梧,穿著皮制的獵衣,臉龐黝黑,一雙深邃的眼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山羊胡在風中輕輕搖曳。
劉鵬舉擦去臉上的淚水,顫抖著聲音回答:“老丈,我是過路人劉鵬舉,本想抄近路趕往滁州,卻不慎迷了路。這深山之中,黑夜來臨,我怕遇見野獸,又無處投宿,心中憂慮,忍不住哭了出來。”
老者微微一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說道:“年輕人,這山雖然險峻,但有道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只要你心不亂,總有出路。我這山里住著,或許能幫你找到出路。”
劉鵬舉感激地望著老者,心中的恐慌稍微減輕了一些:“老丈,您能幫我嗎?我愿意付出任何代價。”
老者拍了拍他的肩膀,堅定地說:“孩子,助人為樂,這是我輩之責。不過,你要先告訴我你的來意,還有你那母親的情況,這樣我才能為你安排最合適的辦法。”
劉鵬舉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講述了自己的家鄉、家人以及此次出門的目的——尋找珍貴藥材,為家中病重的母親治病。老者聽完,眼中閃過一絲敬佩:“你是個孝順的好孩子,我這就帶你去找尋出路,但你也需記住,人生路長,有時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智慧和耐心。”
他們起身,老者拿起了弓箭,走在前面,用樹枝和石頭在地面上標記,引導劉鵬舉沿著一條看似無跡可循的小徑前行。每走幾步,老者都會停下來,用他的經驗和知識辨別方向,有時還會指著天上的星辰,講解天文學的知識,讓劉鵬舉對這個陌生的世界有了新的認識。
夜晚的山林中,除了他們的腳步聲和偶爾傳來的蟲鳴,一切都顯得如此靜謐。劉鵬舉的心中充滿了感激,也逐漸明白,有時候,困境中的希望并不在于找到直接的出口,而是在于如何在未知中尋找線索,堅持下去。
隨著黎明的到來,他們終于找到了下山的路徑。劉鵬舉站在山腳下,看著老者遠去的背影,心中涌動著感激和決心:“我會記住您的教誨,無論未來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像這次一樣,勇敢面對,永不放棄。”
這一章的故事,不僅描繪了劉鵬舉的困境和求生欲望,也通過老者的形象,展現了堅韌與智慧的力量,為后續的冒險旅程埋下了伏筆,同時也傳遞出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互助精神。
夜幕降臨,月光如水灑滿蜿蜒的山路。鵬舉,一位來自窮鄉僻壤的年輕舉子,正匆匆趕路,希望能夠在天黑前找到一家客棧,以便歇息一晚。然而,命運似乎與他開了個玩笑,原本熟悉的山路在此刻變得陌生起來。他越走越迷茫,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蒼涼和無助。
鵬舉停下腳步,抬頭望著天空中那輪明亮的月亮,心中默默地祈禱著:“愿老母在家平安,愿我能順利趕考,不負她老人家的期望。”祈禱完畢,他再次鼓起勇氣,準備繼續前行。然而,此時他的眼前卻出現了一條分叉路,一條通向左邊,一條通向右邊,而他曾聽說,這兩條路分別通往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
正當鵬舉猶豫不決之時,背后突然傳來了一陣腳步聲。他轉身看去,只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漢正緩緩走來。老漢臉上布滿了皺紋,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股慈祥。
“這位小兄弟,看你滿臉疲憊,是不是迷路了?”老漢走到鵬舉跟前,關切地問道。
鵬舉忙起身深施一禮,說:“老伯,俺乃進京趕考的舉子,因在山中迷了路,想起家中老母,心中難過,讓老伯見笑了。”
老漢忙還了一禮,說:“相公,眼看這天要黑了,你就是出了山,也還得走二十多里夜路才能找到客棧投宿。我家就在前面不遠,相公不如先到我家將就一晚,明早我再送你下山如何?”
鵬舉正求之不得,忙施禮答謝,隨后跟老漢一同回家。
沿著蜿蜒的小路,兩人邊走邊聊。鵬舉得知老漢年輕時也曾進京趕考,但不幸名落孫山,此后便回到家鄉,過著平靜的生活。老漢談及自己的往事,眼中閃爍著遺憾的淚光。然而,他卻又笑著對鵬舉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關鍵是要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勇往直前。”
不一會兒,他們來到了一座破舊的小屋前。老漢推開門,引入鵬舉進屋。屋內狹小而簡陋,卻收拾得干凈整潔。老漢忙著張羅晚飯,而鵬舉則坐在炕頭上,回味著老漢那番激勵人心的話語。
晚飯過后,鵬舉與老漢相對而坐,一邊品著粗茶,一邊談論著詩詞歌賦。兩人雖然年紀相差甚遠,但談論起學問來,卻如同忘年之交。這一夜,他們談論著人生,談論著理想,也談論著那個讓他們都曾迷失的山林。
天亮時分,老漢送鵬舉下山。臨別時,鵬舉緊緊握住老漢的手,感激地說:“老伯,感謝你昨夜的款待和激勵,鵬舉銘記于心。他日若有所成,定為老伯報答大恩。”老漢笑著拍了拍鵬舉的肩膀,說:“好孩子,祝你金榜題名,前程似錦。”
鵬舉再次施禮告別,踏上了趕考的路。身后,老漢望著他的背影,眼中流露出無盡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