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朋友你要做最好的自己
我越發覺得,人與人相遇的機遇很重要。
13歲遇到的人,你想和她做一輩子的好朋友,但是,親愛的,人生太長了,以后誰也說不定。
30歲遇到的人,你想和他廝守一生,你們談天說地,聊過許多以后,可是你一直清楚,你們的未來真的不同路。
你想留住的朋友,你想相守的人,你想認識的那個他,其實都只有在合適的機遇,才能毫不費力的成為可能。
人與人相遇的機遇真的很重要,如果你們未相知,那大概是時間不對吧,就努力奔跑,去下一個時間里相遇吧。
擇優沒有錯,但分手也要真誠。別為了自己的擇優合理,從曾經愛你的人身上找理由。
總有一天,你會靜下心來,像個局外人一樣,回首自己的故事,然后笑著搖搖頭。
浮生不過夢一場,這個世界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么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
不去抱怨,不怕孤單,努力沉淀,世間皆苦,唯有自渡。人生很多痛苦,其實都是自找的,打敗我們的不是情緒,而是無法控制的想象力。
想開,看開,讓一切順其自然的發生。
一定要學會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對方。一見鐘情很容易,天生合適卻不可能存在,如果對方沒有嚴重的三觀不正和人品上的問題,或者沒有犯原則性錯誤,不要輕易去放手。
一段修成正果的感情通常都會經歷熱戀期,獨立期,磨合期,平淡期,有時候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處于平和階段了,只有彼此真的在乎對方,愿意去溝通,去解決問題,才能走到最后。
愛這東西,從來不是選擇,不是不合適就分手,更不是膩了就換,而是讓人感到勇敢和溫柔,是躲過無數次新鮮感后忠誠的選擇。
對于女生來說,有時候不是他不愛你,也不是故意冷淡你,有可能他只是沒有按照你期待的樣子愛你而已,有什么不開心的或者想要的,針對那些直一點或者戀愛經驗少的,不妨直接簡單點,會大大減輕內耗。
對于男生來說,有時候不必過多逞強,什么事都自己扛,埋在心里,可以主動去溝通,主動去表達內心,主動去交流兩個人之間的想法和困難。
真的,兩個人既然談了,就要堅定的選擇彼此,去珍惜彼此,因為我們往往會沉醉于別人被愛的方式,卻忽略了自己也同樣被愛著。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是藏在語言背后的細枝末節里。
互相喜歡的兩個人,總會有意無意,在語言之中強調更多的整體感,而非對立感。
「我喜歡你」這個字眼固然動人,在語言位置上卻是對立的。
它與「我恨你」、「我討厭你」、「我不想再見到你」,存在著同樣的位置屬性。
它不能被隨意說出口,如果缺少了整體感的建立,彼此之間的關系,只會因為這種位置的對立而被拉遠。
整體感在語言上,是通過與第三種事物的對立來實現的。
將「我和你」,變成我們。接著,將我們作為一個整體,與另外一種事物發生對立。
我們一起吃飯。
我們都喜歡旅行。
我們熱愛電影。
我們對某件事,都有同樣的看法或者感情。
當然,在實際的互動中,「我們」經常會被省略。但每當某種事物足以成為彼此共同的對立面時,互動的兩個人心中,都會出現一個重要的概念:
「我們」。
整體感則會因此而建立。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與另外一種事物發生對立,而不是與「我們」自身發生對立。
譬如「我們在這里爭吵」,就是在與我們自身發生對立。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們作為一個整體,仍然發生了與本身的對立。
互相喜歡的兩個人,總是會有意無意,強調更多的整體感,而非對立感。
因為整體感是最安全的關系。如你所見,當「我們」這個概念出現的時候,「我恨你」、「我討厭你」、「我不想再見到你」,就失去了出現的語境。
當然,反過來也是同樣,建立了更多整體感的人,也會慢慢變得相互喜歡。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接近一個人,不妨在語言之中,去尋找那些能夠讓彼此建立整體感的事物。
這是一個永不過時的建議。
所謂求同存異,無非如此。
用共同的立場,建立溝通的橋梁。
用共同認識的事物,建立彼此之間的聯系感。
在表達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立場之前,先找到一個彼此共同站立的位置,一致對外的方向。
這種不同,反而會將你們聯系得更緊密。
因為你們都為對方提供了一個看待世界的新視角,而不是攻擊自己世界的新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