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你聽說過《魯班書》嗎?
魯班是中國古代最為傳奇的工匠,他觀草發明了鋸子,創造出能夠飛上天空的器物,發明不計其數。他在建筑方面的天賦以及他的成就很多的人都把他稱作中國工匠的師祖。看到這可能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魯班只會一些木匠活,但是你知道嗎?
他曾經寫過一本詭異的書,這本書在歷朝歷代,皆被認定為禁書。
這就是《魯班書》。
《魯班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記載的是魯班的發明,魯班發明的許多東西至今都還有人在用,比如說:曲尺、墨斗、刨子等。凡是做木匠,做工程的都基本用過這些東西。即便現在沒用,也有很多現代化工具的制造發明,是根據這些老物件的基礎構思出來的,所以魯班對現代化的工程建筑,創造發明同樣是功不可沒。
可下冊卻是匪夷所思,因為魯班書的下冊記載了人如何與陰間交流的一些辦法,甚至于還有一些咒語,據說極為靈驗。
而我們的故事,就要從這本魯班書開始。
我叫王凡,1990年出生,我出生在一個木匠世家,我的爺爺,父親,全都是木匠。
我媽因為難產去世,因此我從小跟奶奶一起生活。
雖然身處偏遠農村,但我的家境卻不算貧瘠。
在八十年代,木匠是非常賺錢的職業。
我的爺爺更是十里八鄉有名的木匠,他打出來的家具,受到了普遍的歡迎。
在那個年代,大家都會準備木料,請木匠來家里做工。
木匠大部分時間是收錢的,如果木料珍貴,也會要木料。
在我的童年里,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跟小伙伴玩耍。
玩累了,我回到家里,奶奶已經為我做好了飯。
在我家,有一個魯班的木頭雕像,每逢十五,爺爺父親都會過去祭拜。
但我每次要祭拜的時候,他們都會狠狠訓斥我一頓。
我不知道這個木頭雕像是誰,但爺爺告訴我,這是他的祖師爺魯班。
除此之外,在木頭雕像下面,還壓著一本書。
我很好奇,曾經拿起過這本書。可每次被發現后,都被大驚失色的奶奶罵了一頓。
她告訴我,這本書很危險,看了它的人沒什么好下場。
我當時天真的問奶奶:“為什么不燒掉它?”
可奶奶搖搖頭,撫摸著這本書說道:“這是你太爺爺留下來的,燒不得。”
“但這本書,你不能看,我們也不能看。”
“為什么?”
“因為你太爺爺就是看了這本書才死的。”
我當時大驚失色,每次都躲雕像遠遠的。
直到我十歲的時候,我才好奇詢問,奶奶嘆了一口氣,告訴了我當年發生的事情。
原來這本魯班書,是下冊。
魯班書上冊在世上廣為流傳,可下冊在這世上只有幾本。
作為木匠世家,爺爺父親學的都是上冊。
至于下冊,雖然被流傳下來,卻定下了一個奇怪的規矩。
想要看下冊,就必須先有兒子才行。
我不太理解這個規矩,詢問是什么原因,奶奶搖搖頭,表示他自己也不知道。
那么太爺爺是怎么死的呢?
關于他的死,更是被籠罩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據說抗戰的時候,黃河決堤,大水傾盆而下。當時死傷無數,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傷亡。
大災過后便是大疫,當時更是餓殍遍地。
我們村雖然距離黃河較遠,卻也成了黃泛區。
不僅如此,黃河滾滾而下,依然波及到了我們的村子。
當時河水途徑我村子,我們村子半數土地被沖垮。
可詭異的是,我們村竟然無一傷亡。
原來太爺爺幾天前,就把人們轉移到了山上,讓他們不被洪水影響。
發洪水前,大家對于太爺爺的行為不支持。
太爺爺不顧太奶奶反對,拿出了家里大半錢糧,才讓村里人跟他去山上避一避。
于是村里人陰差陽錯,躲過了這場浩劫。
這件事情后,村里人把太爺爺當成神仙一樣。認為他會法術,能預知未來。
可太爺爺卻搖搖頭,表示自己就是一個木匠。
后來周圍十里八鄉鬧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太爺爺聽說后,馬上搜集草藥,然后煮起湯藥免費送給得病的人。
得病的人喝完湯藥后馬上就好了。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村都知道有太爺爺這么一個神人。
更有人說太爺爺是諸葛亮轉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連醫藥卜算都十分精通。
太爺爺只是微微一笑,什么都沒有說。
只是幾天后,太爺爺死在了自己的床上,無病無災,就這樣去世了。
當時就有人說,太爺爺泄露天機,所以受到了天譴。
也有人說,太爺爺救了那些人,就要代他們去死。
但只有爺爺知道,太爺爺根本沒什么本事,他就是一個木匠。他那些本事都是從魯班書下冊里學到的。
太爺爺從來不跟爺爺講魯班書的內容。
可爺爺卻知道,魯班書是一本奇書,下冊記載著很多醫藥,法術,以及巫蠱之術。
不過偷看魯班書的人,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在那之后,爺爺就小心把魯班書收藏起來,不敢再看。
他曾經告訴過奶奶,魯班書有一個可怕的詛咒。
這個詛咒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了。
相傳魯班人至中年,被官府征去修宮殿,一去就是幾年,因為長久不能與妻子見面,過于想念,于是按照魯班書中的方法,制作了一個木鶴,飛到老家,將妻子接過來,這樣才緩解了思念妻子之苦。可是后來在一次將妻子帶來的路上,木鶴突然墜毀了,妻子也因此喪喪命,原來是《魯班書》被人偷偷拿去觀看,起了歹心,有兩頁被人撕走,那兩頁上面記載的就是木鶴的制作方法。
魯班查明原因后,追悔莫及,嘔血不只,于是含血噴在《魯班書》上,下了一個惡毒的詛咒:
凡是學這本書的人,鰥、寡、孤、獨、殘必須任選其一,否則無法學習。
于是《魯班書》得到了一個別稱:“缺一門”。
在農村,木匠是一個光鮮的職業,家家戶戶都用得著他。
而在我家,有一個很高的門檻,這是我太爺爺修的。
每次我回到家里,都必須越過那高高的門檻。
因為我是小孩子,風風火火走的急,好幾次都因為門檻搬到,磕掉了好幾顆牙齒。
爺爺做工回來,我哭著撲在爺爺懷中,讓他把門檻拆掉。
爺爺笑著說道:“這門檻可不能拆,這是你太爺爺修的。”
“這東西可是個寶貝,當年要不是它,你奶奶早就沒了。”
我自然不信,爺爺為了哄我,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這個門檻是太爺爺修的,修的時候他特別囑咐了,除非門檻破了,否則不能拆下來。
這個高高的門檻,也經常扳絆倒進屋的客人。
每次客人絆倒后,都會抱怨:“你家門檻也修的太高了吧?”
弄得爺爺尷尬無比。
一來二去,爺爺也想把門檻換掉。
只是正準備動手的時候,奶奶卻出事了。
她去村里河邊洗衣服,卻不知道為什么,突然放下了衣服。仿佛瘋子一樣在村子里奔跑起來。
她一邊奔跑,還一邊發出陰森的笑容,這讓村里的人都很害怕。
可奶奶卻跑向了王老二家里,指著王老二就破口大罵,說他不孝順,不給自己吃好飯,還讓她住牛棚。
一陣數落,把王老二罵的抬不起頭來。
周圍的人卻看出門道來了,奶奶說話的語氣,怎么看都像王老二死去七天的老娘。
周圍的人急忙勸說。
“曉得了,都曉得了。”
“他知錯了,他好歹是你兒子。”
“快點走吧,人家娃跟你非親非故的,干嘛要禍害人家。”
可奶奶就是不走,對著王老二就撓。
王老二不敢反抗,捂著臉大聲慘叫。
爺爺在這個時候趕了過來,抓住奶奶的腰,就要往回拖。奶奶自然不答應,大呼小叫著。
她反抗的力氣很大,爺爺一個人毫無辦法。
最后還是幾個大小伙子,把奶奶抬進了家里。
誰知道一抬進家里,奶奶突然就恢復清醒了。
爺爺覺得奇怪,忍不住詢問。
奶奶這時卻告訴大家,她在洗衣服的時候,遇到王老二他媽。
他媽倒是很慈祥,只是晃晃悠悠走著,希望奶奶能把她送回家。
于是奶奶就準備把她送回家。
之后的事情,奶奶就記不住了。
她只記得,一回到家里,一越過門檻,頓時感覺自己清醒多了。
王老二他母親也消失不見了。
這件事情,當時在村子里鬧的沸沸揚揚,爺爺不得已,說奶奶是犯了羊羔瘋,根本沒就那檔子事。
而從此之后,爺爺就把門檻視若珍寶。
誰要是敢踩在門檻上,他還會罵娘。
我自然不相信爺爺那些話,爺爺也沒反對,只是笑瞇瞇的告訴我:“以后出去玩回來晚了,感覺背后有人跟著你,跨過這道門檻就沒事了。”
我信了他的話,有一次我回來玩晚了,總感覺背后有人跟著我,整個人身體發涼。
等我踏過門檻后,這種感覺蕩然無存。
我心中暗暗驚奇,從此對爺爺的話深信不疑。
在我家里,到處都是老物件。這些老物件,好多都是祖宗打的。
爺爺把它們視若珍寶,動不動他就跟我說,有了年頭的老物件,是有靈性的。
比如祖傳的太師椅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發出吱吱的聲響,就跟有人坐在上面似的,老柜子的柜門會自己打開,更讓人驚奇的是,據說古玉會在下雨天,化身為一位身穿青色衣服的美人。
我小時候對這些傳聞信以為真,我經常觀察我家里的太師椅。
果然夜深人靜的時候,它就會自己動。
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奶奶,奶奶卻摟著我笑著說道:“傻孩子,椅子在院子里,風一吹能不響嗎?”
“你啊,別學你爺爺,好好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
我的童年,是很幸福的。
不僅沒有煩惱,爺爺經常會給我做玩具。
各種木頭做得玩具,卻是巧奪天工。尤其是那把木劍我十分喜歡。
當然后果就是,村民的大白菜被我砍掉了不少。
結果我被爺爺狠狠打了一頓。
2002年,我剛小學畢業。因為距離家里比較近,爺爺趕著驢車來接我。
回去的路上,我坐在驢車里,心情格外悠閑。
“爺爺,你和我爹都是木匠,我以后也要當木匠。”
誰知道爺爺聽完我的話后,頓時勃然大怒。狠狠訓斥來我一頓。
我不甘示弱:“當木匠有什么不好?你們不也當木匠嗎?”
“我們跟你能一樣嗎?”
“我當時要有書讀,我說什么也不當木匠。”
我跟他爭執的后果,自然是我被打了一頓。
等父親回來后,聽爺爺說起這件事情,我又被打了一頓。
我知道,雖然他們口中為自己的手藝得意,可內心里,還是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
在他們眼中,當木匠沒什么了不起。可要是當大學生,那才叫了不起。
平時爺爺都呆在家里,隔三差五就會有人找他。
不是打一件大衣柜,就是打一個桌子什么的。
這在當時,已經算得上大活。
當時條件并不好,家具全都是木匠一錘子一鑿子打出來的。
當時我們那還沒通電,可木匠不需要這些。
只是簡單的鋸子,鑿子,他們就能將一塊木頭經過加工,制造成一件家具。
而爺爺最令人稱道的,莫過于他的榫卯手藝。
榫卯的是最令人驚嘆的木匠手藝。
整個過程嚴絲合縫,也不需要任何釘子。
只需要將一塊木頭簡單加工一下,就能將兩塊木頭嚴絲合縫地嵌在一塊。
做的家具渾然一體,巧奪天工,就像是一個藝術品。
為此很多人專門找爺爺定做這種榫卯椅子。
想要做這種椅子,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爺爺每次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失手。
做工間歇,爺爺會坐在地上抽一袋煙。
如果我在旁邊,他就會跟我一些大道理。
什么木匠活又臟又累,不是什么體面的工作。
我問他什么是體面。
爺爺沉思了一下說道:“大概就是受人尊敬吧。”
“可你很受人尊敬啊。”
爺爺這下說不出話來了。
因為爺爺的做工好,經常會有人來找他。
大家對他的稱呼,都是異口同聲,張師傅。
爺爺每次都是點點頭,提著袋子,拎著工具出發。
回來的時候,他總會給我買一些糖葫蘆,讓我很開心。
在農村,木匠并不只是跟木頭打交道。
每次有人蓋了新房,上梁的活,還是爺爺負責。
每次我看到他的時候,都是滿身的灰,可他并不在乎。
我讀初中離家里比較遠,所以我只有周末回來。
一次回家,爺爺跟父親,發生了我出生以來最大的爭吵。
父親不想再干木匠了,這讓爺爺急眼了。
那晚,家里一片混亂。
“爸,現在木匠不好干了,人太多了。”
“為了爭奪木匠活,好多人都已經打起來了。”
爺爺罵了一句:“咱們手藝好,還怕那個?”
“我們收費太高了,他們更想找便宜的。不如我們把價降下來。”
爺爺沉默了一下,搖搖頭說道:“我就值這個價,誰說也不行。”
這場吵架最終不歡而散。
后面找爺爺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一個是因為爺爺老了,已經干不動了。
第二個就是爺爺的價格,要比別人高。
榫卯結構的家具,不過圖個新鮮,要用的話,釘子螺絲的方便,還便宜。
越來越多年輕的木匠,代替了爺爺。
爺爺不屑一顧,告訴我手藝人到哪都餓不死。
說著他還向我講述,他逃荒時候遇到奶奶,靠手藝養活一家的故事,講的津津有味。
誰知道第二天,奶奶哭著對我說道:“你爹走了,還把魯班書帶走了。”
爺爺聽到后,急忙去追。
可追了二十多里山路,他也只能眼睜睜看著父親坐上了一輛大巴車。
父親留下了一封信,他告訴爺爺,自己不想學木匠,是爺爺逼他學的。
他已經受夠了,這一次他拿著魯班書,就是決心去外面闖一闖。
等他發達了,一定回來。
看到我念出這封信,爺爺懊惱的坐在門檻上,抽了一天的旱煙。
后來他告訴我,他并不想逼迫父親當木匠。
只是當時家里太窮,又有太多人要養,所以只能如此。
那個年代,因為貧窮而失學的年輕人不計其數,他也沒有辦法。
這也是為什么,他對我的學業盯的那么緊的原因。
“你爹肯定是完了。”
“看了那本魯班書的,沒什么好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