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雅百年:楊絳全傳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1]錢鍾書曾經這樣說過。
錢鍾書的這句話不脛而走,已然成為家喻戶曉的讜言嘉論。
本書傳主楊絳先生的百年滄桑,無疑是一部值得大書特書的“大書”。
我們知道,已經謝世的楊絳先生,無疑是中華民族的杰出女性,她有知識、有情懷、有抱負、有理想;她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她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在相夫教子之余,完成了名著《洗澡》《干校六記》,另有散文、譯著凡十幾種。她丈夫錢鍾書素有“譽妻癖”,曾這樣評價楊絳:一、在遇到她以前,我從未想過結婚的事。二、和她在一起這么多年,從未后悔過娶她做妻子。三、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楊絳先生曾說:“我與錢鍾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癡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鍾書說他‘沒有大的志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這點和我志趣相同。”毫無疑問,楊絳先生是錢鍾書先生文化遺產的看護人。
楊絳先生為了親人堅定而溫柔地守護著尊嚴,稱她為“女神”,也毫不為過。“女神”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甚至也會有失誤的時候。特別是身處劇烈動蕩的社會,楊絳先生為人處世、性格情感頗為復雜斑駁,失誤在所難免。而她本人在一百歲的時候也自承:“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邊緣(原文如此——引者注),……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2]楊絳先生既然自承“沾染”“污穢”,說明她其實也是普通人。
據此,這里不憚煩瑣,引用江弱水先生最近一篇大作中的開頭部分:
布賴恩·博伊德的《納博科夫傳》(劉佳林譯,廣西師大出版社,二〇一九),洋洋兩大卷四大冊,文筆翔實而條暢,譯筆精審而優美,是文學傳記中少有的杰作。納博科夫長達78年、橫跨俄、歐、美的生命廣度,和他苦心孤詣結撰的十多種小說所達到的深度和密度,都由作者細心演繹出來,并互相加以印證,尤其難能可貴。
……
但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這部傳記說漂亮話的。相反,我讀完這一百三十萬字的巨著,感到意猶未盡,甚至有所不滿。我們知道,納博科夫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大毒舌。比如他說起《老人與海》,“那個精彩的魚的故事”,差不多能讓海明威再自殺一回。要寫好這樣一位大毒舌,作者恐怕也應該是一個小毒舌吧。可是,由于博伊德對于傳主太多的崇敬,他處處以納博科夫之所言為信實。換句話說,他首肯了納博科夫所說的一切。
舉一個例子。納博科夫《說吧,記憶》中寫道,他七歲時候的一次發燒,把他本來有的數學天賦——可以兩秒鐘內進行幾十位數字開方運算——燒掉了。我不大相信這無從對證的神異之事,但博伊德信了。他如實照敘,連一個“據說”都不加。
再舉一個例子。《洛麗塔》一出來就上了暢銷書榜首,但馬上被《日瓦戈醫生》擠下來了。納博科夫對帕斯捷爾納克評價非常低,為什么呢?納博科夫自己說是因為這本書支持十月革命,就歷史而言不真實,比如沒寫二月革命。博伊德應該解釋一下,但卻沒有。等到埃德蒙·威爾遜與納博科夫打起筆戰來,博伊德又不假思索地同意納博科夫說的,威爾遜自己寫小說老是不成功,因此嫉妒納博科夫了。你看,納博科夫與威爾遜的爭論,就說是威爾遜嫉妒。《日瓦戈醫生》搶了《洛麗塔》的風頭,為什么不說納博科夫嫉妒呢?
所以,我個人的感覺是,博伊德對納博科夫這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大毒舌,真的是太順從了,太呵護了。納博科夫怎么說,博伊德就怎么信,簡直照單全收。他并沒有跟納博科夫對質一下,甚至對戰一下,是令人遺憾的。[3]
文抄公做到現在,多謝讀者諸君耐心讀下來。江弱水先生對新西蘭學者布賴恩·博伊德所著的《納博科夫傳》,褒中有貶,特別是博伊德對傳主納博科夫的言聽計從,甚至有失去客觀公正的立場之嫌:“納博科夫怎么說,博伊德就怎么信,簡直照單全收。他并沒有跟納博科夫對質一下,甚至對戰一下,是令人遺憾的。”我讀到此處,心有戚戚焉。
我之《楊絳傳》的五個版本,由于種種原因,難免留下不少類似江弱水先生所說的令人遺憾之處。
出于為歷史負責,秉直而書,認真扎實地修訂增補舊作,創作《楊絳全傳》,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有可能做到的。其理由在乎:
第一,已經涌現大量涉及楊絳、錢鍾書的史料,難免魚龍混雜,需要花費去偽存真、去蕪存菁的功夫做考證與甄別。雖然已經出版過四個版本的《楊絳傳》,但是我不愿停留在舒適區,我愿迎接挑戰。
第二,本著“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精神,克服懦弱膽怯的人性弱點,以認真扎實的功夫,全身心地投入,精心完成真實可信的楊絳傳記。以此推動楊絳研究,刷新讀者的認知,去除成見與偏見。
第三,人需要反思,也只有人能夠反思。何謂反思,用王元化先生的話來說,就是要成為真正的啟蒙者,“就要不怕把思想、哪怕是自己最心愛的觀念,放在理性的法庭上加以審判,重新估量它的價值、判定它是否應該繼續存在下去,這才叫反思”[4]。作為思想家的王元化先生對反思的概括言簡意賅:“可以把反思說成是出于一種憂患意識,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對過去的信念加以反省,以踐中已露出明顯的破綻。”[5]王元化先生的這番話,應該成為觀照反思意義的鑰匙。由此,我們應當不斷反思歷史、反思歷史進程中的人物。
我將秉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理念,以追求真實為第一要務的《楊絳全傳》奉獻世人,以期反映一個更加全面、更加真實的楊絳。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
二〇二〇年十月六日
注釋
[1]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 人生邊上的邊上 石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10月第1版,第7頁。
[2]楊絳:《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見《楊絳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第354—355頁。
[3]江弱水:《納博科夫的細節》,《南方周末》,2019年10月24日。
[4]王元化:《清園談話錄》(11),《南方周末》,2005年12月28日。
[5]王元化:《思辨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