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圍爐論古案

中國人的文憑情結

中國古代和現代一樣,特別注重學歷。

在明朝,秀才考中舉人后,一般還會努力去考進士。進士們見面,當不談公事的時候,他們首先就會聊起出身這個話題,類似于現在問畢業學校和學歷。舉人是沒有資格或不太好意思去湊進士們的聚會的,即使這個舉人的官位很高也無濟于事,這就類似現在開口問學歷,他是北大,我是清華,你看一說我是財院畢業的,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中國人重文憑,重學歷,不是明朝才有的,其實早已有之,至少隋唐時期就有例子。

有個叫薛元超的,唐高宗時期的中書令,也就是宰相。他頗具才干和才華。有一回唐高宗說:有了薛元超在中書機構,其他人也就多余了。唐高宗離開長安去洛陽,還特意留薛元超在長安輔佐太子。

這么一個位極人臣的事業成功者,卻常常心懷不足,有一回對左右說:“哎,雖說我榮華富貴,卻有三樁遺憾。第一,雖然做宰相,卻不是進士出身;第二,老婆不是貴族出身;第三,不能參與編寫國史?!比筮z憾中,把不是由進士出身擺在第一位。因為薛元超在朝當官是承襲父親勛位而來的,也就是說,薛丞相是頂職上來的,不是考上來的。所以薛元超對自己不能由科舉出身而耿耿于懷。學歷在當時天下人的心目中可謂重矣。

做大臣的如此,甚至連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這種心理。隋朝開創了中國科舉取士的局面,將其擺到了很高的位置。隋煬帝有一次對大臣們說:“我的學識才華,不比你們差,哪怕參加科舉考試,也能奪第一名,也是應該做天子的。”瞧瞧這語氣,似乎不拿到進士這張文憑,連做皇帝都名不正言不順。

有人問孟子,百里奚是通過養牛做奴仆的手段認識秦穆公的嗎?孟子很生氣,說:百里奚靠的是真知灼見打動秦穆公,他那樣的人怎么會通過那樣的手段去結識秦穆公呢?

這百里奚號稱是羊皮大夫,是在放羊的時候被秦穆公發現的。孟夫子的迂腐,其實是他對英雄來路清白的執著。當你還是一個窮小子的時候,沒人對你那些雜碎感興趣,但當你成為英雄時則不然,那些陳年往事你不記得,自然有人幫你記得,因為這些事情已經具備新聞價值和娛樂價值。

但是,英雄何必問出身,可是總有些人想不明白這些事,現在老總們都開始忙著修改學歷,好像要把自己的過去摸清楚一樣。

不過,這也有挺多的客觀現實,比如現在“出身資歷”也有新講究。在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中,當他們發現應聘者最高學歷都差不多的時候,還要查一查他們“第一學歷”、“第二學歷”是否是名校畢業,以此來作為篩選簡歷的依據。當“高學歷+名校”的組合成為一道門檻,并成為一項政績,甚至成為一項特定標準,我們周圍許多有意無意被認為正常的事情差不多每天都在上演。上級領導來下面一家單位檢查工作,該單位領導陪同領導來到各部門視察時,指著一位工作人員向領導不無得意地介紹說:“這是我們花大力氣引進的博士,北大的”,上級領導立馬走上前去,臉上露著難得一見的笑容,跟他握手的時間都比其他人多了十幾秒;單位有學習培訓或者對外交流的機會,通常都讓某位畢業于重點大學的博士參加,面對眾人對其工作能力和業績的私底下的質疑,領導在一次公開場合說:“這有利于在兄弟單位面前樹立我們人才隊伍的良好形象,派一個普通的??粕?,誰服你?”

就算是名人,有時也不得不忍受低學歷歧視。一些公共知識分子,雖然他們滿腹經綸,但苦于沒有高學歷,沒有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過所謂的論文,雖然也可以偶爾一次兩次進高校演講或講座,要在高校長期執掌教鞭卻很難。知名作家、公共知識分子許知遠在一次電視訪談中,主持人問他:“您這么有想法,為什么不去大學任教,傳播您的思想?”對此,許知遠一臉無奈地說:“因為我不是博士呀!”

正是有了這種需求,所以,市面上現在搞假學歷的人不少,而且前幾年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大橋,樓道,各種能寫上字的白墻上,都被他們噴上了“辦證”兩個字。

對于制作假證的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等法律規定,將視情節處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剝奪政治權利或者治安拘留和罰款的處罰。

而那些為了學歷辦假證的人呢?

從唐朝開始,唐太宗就狠狠的處理過這些學歷造假的人,流放,甚至是死刑。

現在呢,為了徹底整治官員假學歷,各國采取必要的司法手段。國外近年來對于公職人員虛假學歷也是“零容忍”。葡萄牙政府對該國總理采用虛假學歷一事展開刑事調查;韓國也大規模徹查公務員文憑,各大媒體連篇累牘揭露名人學歷造假真相;美國政府有關部門也加大了監管力度,開始文憑打假行動,通過開通官方文憑鑒定網站,將6900所經過正規途徑鑒定的教育機構名稱一一羅列出來,希望可以幫助雇主擦亮眼睛。

幸運的是,我國在這方面也邁出了重要一步。2010年3月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已明文規定:禁止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榮譽、職稱、學歷學位等利益。

其實,不僅僅是黨員,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應當禁止以不正當手段獲取虛假學歷?!秶抑虚L期人才規劃綱要》提出,要創新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建立起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克服唯學歷、唯論文傾向。”人才鑒定,最終要的是最佳人崗匹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圖形式而忘了其實質。

“活雷鋒”的冤枉官司

我們常說人人都應該學雷鋒做好事,但是有些好心人卻總是愛給自己惹上一身麻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這回的古案今說,咱們就從古代的一起“學雷鋒”事件說起。

在《折獄龜鑒》這本書上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西漢時,說有個農民織好了一匹縑(jian,一聲),縑就是一種純手工的細絹布,由于是純手工制作,所以價格相對一般的機加工的絹布要高很多。

這個農民就把這些縑拿到市場上去賣,沒想到,還沒等賣出去,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雨如瓢潑一般,這個農民沒地方藏,沒地方躲,就把手中的縑帛展開,一邊走一邊用縑帛擋雨。

可這時,突然從旁邊趕過來一個人,已經被淋了個落湯雞,他就想和這個農民湊乎湊乎,同在縑帛下避避雨。這世上還是好人多,這個農民就當了一回“雷鋒”,展開了一半縑帛分給這個趕路的人。

但是這好人,未必有好報!雨停了,這被雨的人,突然就說這縑帛是他的。這農民哪干?。績蓚€人就廝打起來了。街上剛才下雨,正好沒人,也就沒有了目擊證人。

兩個人爭吵著,好多人圍觀,卻誰也說不好這縑帛到底是誰的?

兩個人一路廝打這就到了官府。時任的太守叫薛宣,細致的盤問了很久,兩邊仍舊堅持,這塊縑帛是自己的。

這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還就是這幾句詞來回的倒騰,這薛宣也頭大了。

薛宣突然一拍桌案,怒道:“哎哎哎,別打了!別打了!這一匹縑帛才值多少錢?這不是給官府找麻煩嗎!你們這叫浪費司法資源?!?

薛宣隨后命手下把這匹縑帛劈成了兩塊,一人一半。這個農民以為遇上糊涂官了,特別生氣。

但是這薛宣可不糊涂,他先把兩人轟出了大堂,然后暗中派人跟著這兩個人。那個農民大喊冤枉,沒想到那個找農民避雨的人歡天喜地,感謝太守給他的恩賜。

避雨的人得意忘形了,怎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薛宣命人趕上去,把兩個人又給捉拿回來啦。再一番嚴詞審問,那個借人家縑帛擋雨,又想私吞縑帛的奸猾之徒終于承認是自己貪心,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那個做好事的農民,也終于沉冤得雪。

這件案子,由于數額過小,上升不到刑事犯罪的程度,應該算作民事糾紛。薛宣其實也可以到他們兩個人家里調查一下,看看誰家有織布的工具,東西應該就是誰家的。但是董宣為了節省司法資源,采用了跟蹤的方式,因為他知道做好事的人吃了虧,再好的人也會抱怨,而得了便宜的人必然會得意忘形,很快就能從他們的言行中得知誰是誰非。

這件事也告訴了我們另外一個真理,做好事未必有好報。

這個農民販賣縑帛,路上遇到大雨,你自己避雨也就夠了,他偏就是個善良、熱心的人,騰出個地方讓那個路人避雨,沒想到自己做好事,反倒把手中的縑帛喪失了一半。幸好遇到青天昭雪,要不這不活脫回家給別扭死。

不過,要是這樣的事要是總發生,以后就沒人再敢做好事了。所以,從古至今,對于這種做好事被冤枉的案例的探討從來也沒有終止過。

2006年轟動一時的彭宇案,極能說明問題。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門廣場一公交站臺等83路車。人來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鑒定后構成8級傷殘,醫藥費花了不少。老太指認撞人者是剛下車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賠13萬多元。

法院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對受害人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判決彭宇給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

當天,老太的代理律師表示:對判決事實感到滿意,但40%的賠償比預期要少。而彭宇則表示不服此判決。

但,這事做了好事的彭宇能服氣嗎?

彭宇案的負面效應,是許多當事者始料不及的。

法院調查的原始證據表明,彭宇案中原、被告發生相撞的事實是成立的,一審據此判決的結果是適當和正確的,二審之前當事人達成庭前和解協議的直接效果也是好的。但案件審理中出現警方丟失詢問筆錄等關鍵證據,一審判決說理、表述不當等問題。

汲取此案的一個深刻教訓,就是要注重司法裁判對社會主流道德取向的引導作用,要把正確的價值判斷和社會主流價值觀有機融入司法裁判全過程。

其次,對一些敏感性強、社會影響大、公眾關注度高的案件,應重視輿論引導,積極與媒體溝通,確保報道客觀公正,防止出現背離事實真相的不當炒作,誤導公眾。

彭宇案在審理期間就出現了偏離事實真相的報道和輿情,但辦案單位并沒有足夠重視并對此進行正確引導,對判決之后可能出現的輿情也沒有充分的預計,當此案形成輿論熱點后,又缺乏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使得相關報道逐步偏離事實真相,最終形成判決結果與公眾認知的巨大反差。

“彭宇案”被誤讀和放大的負面效應,既有辦案部門操作環節的失誤,也反映了公眾對社會道德缺失、誠信危機的擔憂。為此,要在全社會樹立昂揚向上的道德風尚。南京近5年涌現出6600多名見義勇為的先進個人,其中,平民英雄周光裕、智勇的姐陳亞林、舍身救人好少年季誠為市民耳熟能詳,尊為楷模。南京通過宣傳先進典型,弘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道德思想和行為規范,逐步在全社會營造互幫互助、誠信友愛的道德環境。

汲取此案的一個深刻教訓,就是要倡導公民對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一些矛盾、糾紛,應本著包容平和、互謙互讓的精神,更多地通過調解、協商的方式解決,這樣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也更符合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道德。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英雄們流了血不流淚,才能讓中國出現更多的活雷鋒。

酷吏的精神

這回的古案今說,咱們談兩個酷吏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都發生在東漢王朝。

所謂的酷吏并非是貶義詞,而是特指嚴格執法的官員,不管是王族貴胄,還是平民百姓,酷吏們都會嚴格執法,從不徇私情。

在東漢光武帝的時候,光武帝劉秀那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他手下就有一名酷吏叫董宣。

董宣,字少平,陳留(在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鎮)人。由于在地方上政績卓越,后來被特例征召為洛陽縣令。

洛陽是東漢的首都,洛陽縣令就相當于現在的北京某個區的區長,官雖然不大,但是皇城跟下的地方官,也是很有權威的。

當時湖陽公主的家奴白天殺了人,因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無法抓捕。這湖陽公主是劉秀的姐姐,當年兩個人是患難姐弟,公主為了救劉秀的命,把馬借給過劉秀逃跑,自己差點把命都丟了,就是這么個關系。

等到公主出門,正好這個家奴陪乘,董宣在萬壽亭等候,攔住公主的車馬,用刀圈地,大聲數說公主的過失,呵斥家奴下車,接著便把家奴打死了。

公主這個氣啊,打狗還給看主人呢,你也不看看這是誰的家奴?她立即回到宮里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極為憤怒,召來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

董宣磕頭說:“希望乞求說一句話再死?!?

光武帝說:“想說什么話?說!”

董宣說:“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興復國,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拿什么來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請求能夠自殺?!碑敿从媚X袋去撞擊柱子,(頓時)血流滿面。

光武帝愛惜董宣是個正直的人,命令小太監扶著董宣,讓他磕頭向公主謝罪,董宣不答應,劉秀讓小太監又強迫他磕頭,董宣兩手撐地,一直不肯低頭。

公主說:“過去弟弟做百姓的時候,隱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門?,F在做皇帝,威嚴不能施加給一個縣令嗎?”

光武帝笑著說:“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樣。硬脖子縣令出去。賞賜三十萬錢?!倍麣⒘斯鞯呐途谷粵]受到任何的處罰,還被賞了錢,最后還得了個外號叫“強項令”。

董宣把這三十萬錢全部分給手下眾官吏。從此捕捉打擊依仗權勢橫行不法之人,沒有誰不害怕得發抖。京城稱之為臥虎。

董宣當了五年洛陽縣令。七十四歲時,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見布做的被覆蓋著尸體,(董宣的)妻子和兒子相對而哭,家里只有幾斗大麥,一輛破車。光武帝很傷心,說:“董宣廉潔,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經做過年俸二千石的官員,便賞賜系印鈕的綠色絲帶,并按大夫的禮節安葬。

這個故事發生在漢初,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又發生了這樣的故事?;鹿傩扈母绺缃行煨谙纶隹h令時,依靠弟弟的勢力,橫行霸道,他就看上了做過汝南太守的李皓的女兒,硬把人家女兒搶到了家里。你說你娶了人家,就好好對待人家吧,他竟然為了好玩,把這個姑娘當做靶子,又活活射死了。

當時,在東??ぷ鲎罡咝姓L官的黃浮聽到這件事后,就派人到徐宣家里去抓人。黃浮手下都知道這個徐宣的弟弟是大宦官不好惹,都勸他放人了事??墒屈S浮就是不答應,“徐宣這等禍國殃民之輩,今天我把他殺了,明天我抵命,我也心甘情愿?!闭f著,就下令處斬了徐宣,而且是當著街,讓老百姓都看得見。

這個徐璜可不干了,聯合他宦官就把黃浮給告了。漢桓帝是個昏君,一聽這幫心肝寶貝般的太監們被人欺負了,直接判令黃浮去做苦力。

東漢時期,宦官專權已經到了一種十分黑暗的地步,他們狐假虎威,橫行無忌,魚肉百姓,后來甚至參與了謀殺皇帝。

當時宦官的權勢很大,誰也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但是黃浮卻敢于站出來,主持正義,并且以“今日殺之,明日死可瞑目”這樣的話,作為自己的后盾,為自己鼓勁,大大打擊了宦官的囂張氣焰。

只不過,黃浮沒有董宣的運氣,董宣的皇帝是劉秀,而黃浮卻遇上了只會倚重宦官的漢桓帝。但是,作為一名執法者,不攀附權貴,敢于和惡勢力作斗爭確是難能可貴的。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作為司法工作者,就是應該具有這種素質。

用現在的觀點來說,司法者確非平凡職業,其特別之處在于他本是個凡人,確又須以一個近乎神格的圣人般人格去贏取所辦案件當事人的絕對信服,須注意這里絕非是以任何強制力為后盾的權力權威去迫使當事人的外在服從。

作為建設自治型與回應型法治社會的中國,司法者之特殊人格魅力才是其具備行使司法權力的合理資格,才會達成定紛止爭、勝敗皆服的社會和諧。而此種特殊之人格魅力在于剛正不阿、去官本位思想,程序正義觀。

愿我們的司法陣線多多地涌現出能堅守司法底線,不畏強權保護弱者,實踐眾人的公平正義,能善于從社會生活的人情世故中抽絲剝繭出蘊含法理并適用于裁判的優秀人民法官。

從“緹縈上書”中我們能體會到什么?

這一回咱們古案今說的話題,講的是由于一個事件,而引起政府立法或者修改法律的情況。

有的讀者會問一件事就引起了法律的修改?那得是多驚天動地的事件???

別說,這還真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是一起影響特別大的事情。

西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在西漢的齊國(今天山東淄博市),有個被人稱淳于公的太倉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來往,也不會拍上司的馬屁。沒有多久,辭了職,當起醫生來了。

有一次,有個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請淳于意醫治。那病人吃了藥,病沒見好轉,過了幾天死了。大商人仗勢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狀,說他是錯治了病。當地的官吏判淳于意“肉刑”(當時的肉刑有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按照漢朝的法律,官員犯罪要解送到京師長安去受審。

淳于公沒有兒子,卻有五個女兒。他上囚車前,環顧四周哭哭啼啼的妻女,恨恨地說道:“怪我沒有生兒子,大難臨頭卻沒有人可以幫我?!?

淳于公最小的女兒叫緹縈,當時只有十五歲,聽了父親的話,很是傷心,就跟著父親的囚車,千里迢迢的走著去了長安。

這一路能走下來,就代表緹縈這丫頭很有孝心。正當人們感嘆緹縈的孝心之時,他們不知道緹縈可不是只把老爹護送來京城,這孝心就算盡完了。

她一路就走到了皇宮前,拿起了皇宮門前的“路鼓”,“咚、咚、咚”的敲了起來,這路鼓是干什么的啊?是給皇宮里報警用的,萬一有什么叛亂什么的,“咚、咚、咚”這么一敲,皇上啊,娘娘啊,就都知道外邊出事了,好趕快做準備。

漢文帝聽了鼓響了,以為是出了什么緊急狀況了,腦門上汗都冒出來了。衛士很快進來告訴他沒事,就有人敲響了路鼓而已。

漢文帝這個氣啊,就問這是誰啊,謊報軍情?下面上報,是個女孩,她還給您上報了一份書信。

漢文帝一聽怪了,敲路鼓就為給我送封信?他就把這封信展開了,信中說:“我的父親在齊國當官,有著清廉的名聲,現在偶爾犯了一點罪過,就要受到肉刑,我所傷心的是死者不可復生,受肉刑者無法恢復,就是將來想要改過自新,也失去了改過的途徑。我情愿自己沒入官府當奴婢,來贖我父親所應受的刑罰,好讓他有個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這個小姑娘,又覺得她說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們,對大臣說:“犯了罪該受罰,這是沒有話說的??墒鞘芰肆P,也該讓他重新做人才是。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字或者毀壞他的肢體,這樣的刑罰怎么能勸人為善呢。你們商量一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

大臣們一商議,擬定一個辦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來判砍去腳的,改為打五百板子;原來判割鼻子的改為打三百板子。漢文帝就正式下令廢除肉刑。這樣,緹縈就救了她的父親。

西漢時這個就是典型的由于一個案例,改變了當時實行的無論犯什么樣的罪過都要動用肉刑的法律。

現在也有很多這樣的事情,比如:2011年11月16日發生在甘肅正寧縣榆林子鎮的一輛小面包校車事故,21人遇難,43人受傷。沒過多久,2011年12月12日下午,江蘇洪某駕駛蘇CR1836號大型客車,搭載首羨鎮中心小學放學回家的學生,由南向北行至張后屯村南300米處,因操作不當,致使客車側翻入路西邊水溝內,造成車內23名學生傷亡。

我國很多落后地區的學生上下學乘三輪車和農用車,小面包車當校車用,事故頻發,常有孩子失去生命,讓人心痛。這直接導致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出臺。

出事后,經過緊急部署、起草和論證,國務院于2012年4月初公布《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對校車使用許可、校車駕駛人資格審批、校車通行安全和乘車安全以及法律責任等作出詳細規定。

這使得我們的校車安全終于納入法治軌道,為校車行駛繪出清晰可辨的“安全線”。然而各地依舊發生的校車事故提醒我們,落實《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任重而道遠。

您看,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我們都可能通過一些案例改變我們的法制進程,當然我們也不希望總是等悲劇發生后,才去改變或制定相應的法律。時刻關注著法律是否符合時宜,根據人民生活去調整法律,才是立法者們應該做的。

古代社會對生命權的解釋

人的生命權是什么時候被賦予的呢?這個問題到現在都還有爭論咱們這回的古案今說,就來談談古人是如何認識這個話題的。

明代,有個叫于文傅的人調到烏程縣去當縣令,該縣有個姓張的富人,由于他的妻子王氏沒有孩子,他便在外面納了一個小妾。

這個小妾不負所望,還真就給這個張富翁生了個兒子。真可謂是老來得子,來之不易。

不料,這王氏知道這件事后,就特別生氣。她就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小妾騙走了,然后把這個未滿周歲的孩子給偷過來了。

這個情節有點像《大宅門》里二奶奶把楊九紅的孩子騙過來,就不還給人家了。但要是這個王氏有二奶奶的心腸就好了。這個惡毒的女人,把孩子偷過來后,直接把這個孩子殺死了,還把孩子的小尸體也給燒掉了。

有人就把這件事告到了官府,縣官于文傅就立即派人調查了這起案件??蛇@王氏也不傻,他就用重金賄賂了這個小妾的父母,并從鄰居家里借來了一個孩子,說這個孩子只是借來看看,根本沒死,企圖以這個理由狡辯。

可是這個小妾不依不饒,認定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的。于文傅知道這里邊有蹊蹺,就讓王氏和小妾兩個人當庭對證。

于文傅很聰明,告訴這個小妾,你給這個孩子喂奶吧。結果這孩子是又哭又鬧的,就是不肯吃奶。這個小妾的父母沒有辦法,也只好把事情都說出來了,可這王氏還是死不承認。

結果,于文傅就把那個鄰家的婦人也找來了,結果那個小孩一看親媽來了,馬上就撲到那婦人的懷里吃奶去了。王氏沒有辦法,才認罪伏法。

孩子對母親都有一種天然的親情,并且他們也還沒有學會如何抑制這種親近母親的天性。于文傅就是掌握了這種嘗試,才破的這樣的大案。

而王氏這種視孩子的生命于草芥的做法,也是有一定的根源的,因為在古代,孩子的生命被看作比成人要輕!說得通俗點,就是孩子的命沒有成人的命值錢。

這種事不只發生在民間,皇家也有很多。再給大家講個故事,祥興二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元朝大軍大舉進攻厓山。

此時,南宋政權只剩下這南方一隅,宋朝的皇帝趙昺(bing,三聲)當時只有八歲,崖山海戰中,宋軍全軍覆滅。趙昺聞知被嚇得大哭大鬧,已亂作一團。丞相陸秀夫不愿做元軍俘虜,先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盡,接著勸說趙昺:“國事至今一敗涂地,陛下當為國死,萬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轍。德祐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

這句話是意思呢?前幾天咱看有個電視劇叫做《精忠岳飛》,當時北宋被金國滅亡,徽、欽二宗被俘虜到了金國,受盡了各種折磨。但是,趙昺還是不肯跳海。

接著陸秀夫將趙昺的玉璽栓在趙昺身上,然后背起年僅8歲的幼帝趙昺跳海而死,最后大臣一個個跟著陸秀夫跳入了海中。七日過后,竟然有十余萬人的尸體浮出海面。自此,南宋王朝覆滅。

這樣的氣節固然可貴,但是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孩子自殺,這事可就有待商榷了。

帶著孩子自殺,放在今天,那可就是犯了故意殺人罪。

前些年有這么一個案子,老公出軌,妻子蔣某抱上4歲的兒子,一起要從樓上跳下去,結果被消防人員解救了出來。但是后來蔣某被公訴機關以殺人未遂提起了公訴。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陸秀夫自己跳下去是自殺,如果帶著孩子跳,那就是殺人啊。

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人,常常抱有一種非?;闹嚨挠^點,認為殺一個孩子,比殺成人罪責要輕,比如很多農村地區家庭就想要個兒子,但是生了女兒又養不起,計劃生育還給受罰,結果就將剛剛出生的孩子溺死,這樣的事件屢屢發生。

法律學上的生命,并不是泛指一切生物的生命,而僅指自然人的生命。它是人體維持其生存的基本的物質活動能力,是人的最高的人格利益,具有至高的人格價值。生命是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基礎,人之所以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就是其具有生命,人若不具有生命,即不成其為民事權利主體,也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一般認為,生命開始于出生。告訴大家,只要是生命權就是平等的,和年齡、地位、財富,這些都沒有關系。

不過,有的讀者就會問了,那胎兒具有生命權嗎,比如懷著孩子的母親跳樓了,那她還是殺人未遂嗎?

胎兒具有準生命權,我國《繼承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保留胎兒的應繼承的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我國繼承法中關于對胎兒“特留份”的規定,事實上賦予了胎兒一種權利,但是胎兒的權力現在看來僅限于繼承而已。如果是孕婦自殺的,則不負殺人的法律責任。

但是,我國刑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對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胎兒,因為懷孕的婦女犯罪,而胎兒是無辜的,不能由于母親有罪而株連胎兒,為了保護胎兒的生命,甚至放棄了對其母親的死刑的懲罰。這就是法律上對于胎兒生命權的另外一種保護了。

古代兩起爭奪孩子事件引發的思考

今天的故事話題,我們要說的是兩起爭奪孩子的案件。

話說西漢宣帝時,潁州郡有一家富戶,兄弟倆結婚后住在一起。不但住在一起,妯娌兩個人還一起懷了孕。

這本是好事,但是這位兄嫂挺不幸的,不久孩子就胎死腹中,而這位弟媳婦呢,很快生了個男孩。這位兄嫂特別嫉妒,就把這個男孩偷偷抱走了,說是自己的孩子。

外人都知道兩口子一塊懷孕的,過去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也不知道這兄嫂的孩子掉了,所以這孩子到底是誰的,還真不好說清楚。

結果,兄弟倆個反目成仇,打了三年官司,郡州的官員一直無法斷案。

當時,黃霸新任潁州太守。黃霸這個人很了不起,后來官至漢朝的丞相大人。聽說此事后,他就把兩個女人叫來了,又讓一個當差的抱著那個男孩,離兩個女人各有十步遠。然后下令她們同時過去爭奪孩子,誰搶到手就是誰的孩子。

兩個人一聽,都急忙撲了過去,那速度和劉翔跑一百一十米欄差不了多少,你爭我搶的。

三歲的孩子被兩個女人拉得生疼,就又哭又鬧起來。

這時,孩子的親媽見到孩子這么痛苦,一時舍不得,就松手了,讓自己的嫂子把孩子搶去了,但是她心里特難受,坐在地上就大哭大鬧起來。

黃霸見到這情景一下子就看明白了,這是弟弟的孩子,于是就對兄嫂嚴加審問,兄嫂這才認了錯。黃霸也覺得這兩口子是可憐人,就原諒了他們。

其實,這樣爭奪孩子的案例那是屢見不鮮,南北朝時北魏時,壽春縣有個叫茍泰的人,兒子長到三歲時,被強盜拐走了,這家人急壞了,找了很久,怎么找也找不到。

后來,經過多方查找,才發現原來是燈下影!這孩子鬧半天沒被拐多遠,就在同縣的趙奉伯家里養著呢。

茍泰去找趙奉伯要人,但是那時都是半大孩子了,這趙奉伯是真舍不得,一句話,就是說道:“不給?!?

茍泰就告到了官府,審訊中,茍、趙二人都堅持說這孩子是自己的,而且都有鄰居作證,郡縣的官員也一時無法判斷。揚州刺史李崇聽說這事之后,說道:“這事容易搞清楚啊。”

便叫茍、趙二人與孩子分居各處,不許來往。幾十天后,李崇就告訴他們說:“孩子得了疾病,已經突然死亡了?!?

這也太突然了,茍泰一聽則傷心地嚎啕大哭起來,悲痛難忍,而趙奉伯則僅僅是嘆氣而已。李崇查問了二人的情況,終于說出實情,說孩子沒死,這是自己定的計策。然后他把孩子判給了茍泰,并追查趙奉伯的罪責。趙奉伯最后供認道:“我孩子早亡,所以才冒認了別人的孩子?!?

人為萬物之靈,極其富有感情,不過對于成人來說,感情平時都被理智所控制,往往不輕易流露出來。一旦碰到了突然事故,理智的閘門再也抵擋不住感情的洪峰。這種母子、父子之情就會從心靈深處迸發出來,這時的感情才是真實可靠的。

黃霸也好,李崇均是借用了這種母子、父子之情,才使得親子得到了公斷。但是我覺得,即便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這些收養或者買受了這些無家可歸孩子的家庭,對這些孩子也是十分有感情的,甚至他們失去孩子的感情,不比他們親生父母差多少。

近年來,公安部下了一系列的文件,為了切斷買賣兒童的市場需求,對被解救兒童,一律不得由買主繼續撫養,讓買主人財兩空。

收買兒童的人繼續撫養他們收買的孩子的報道近年來屢見不鮮,因為大部分的孩子被拐賣時都太小了,根本不記得他們到底是從哪被拐來的。

不過有了這個規定之后,買了孩子再想撫養可就是難上加難了??蛇@些無家可歸的孩子該如何安置呢?

當警方知道了這些孩子是被拐賣的,可以通過聯網的DNA比對找到孩子的父母。但是對于沒報案的,其中絕大多數是沒戶口的“黑孩子”。

這就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近期,安徽徐州鐵路警方解救10名被拐嬰兒。然而,看似皆大歡喜,卻很快又陷入到另一團矛盾和尷尬當中:這些被解救嬰兒的親生父母并不愿將孩子接回,因為這些孩子本來就是超生的,接回去也要受到計劃生育部門懲罰,而鏈條另一頭的收養戶又強要挽留,民政部門又拒絕收留,目前被拐嬰兒只能留在買嬰人家中。

如果思路停留在被拐孩子的親生父母和買孩子的養父母兩端,問題就會顯得無解:如果強行交給親生父母,只能產生更大的悲?。蝗绻唤o買他們的養父母,又會讓人產生非法變合法的感覺,這似乎會加劇孩子被拐賣的風險。

到底,這些被拐賣的,親生父母又不要的孩子該如何安置呢?這顯然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既然復雜,就不能簡單化,既然是社會問題,就必須由社會機構來承擔責任。

《收養法》第五條把送養人限定為(一)孤兒的監護人;(二)社會福利機構;(三)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

其實,如果我們理清楚一個事實,問題也許會變得簡單一些,那就是讓孩子到他最應該到的地方去。這個地方,不一定是其親生父母所在處,這個地方,也不一定是買他們的養父母所在處,這個地方應該是福利機構、民間機構,以及想要收養他們而且符合條件、有能力收養他們的家庭。同時,無論他們身在何處,都應該被時刻關注,應該有制度、有機構對他們進行定期查訪,以保證他們獲得健康的成長環境。如此,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才可以通過各種力量的匯集與聯手而化解。

趣說古代的歧義文書

寫文章也好,寫合同也罷,常常會產生一些歧義,這些歧義往往會使人們產生很多矛盾。這種事兒中國古代也是屢見不鮮。

這回的《古案今說》,我們就來說說,因為產生歧義,而發生的有趣故事。

古時候,有個姓張的富翁,他的妻子只給他生了個女兒,沒有兒子,因此,老張就招來了一個上門女婿。沒想到,老張后來又娶了一房小妾。后來小妾就給這位老張生了個兒子,取名叫一飛。

張一飛四歲時,老張病了,而且是一病不起,他找來女婿和女兒說:“小妾的兒子是沒有資格繼承我的財產的,財產應該歸你們夫婦所有,但你們倆要養活他們母子,不要讓他們餓死在山溝里,這樣你們就積陰德了。”

老張說完,還拿出來一張紙,寫了這么幾句話,“張一飛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

這算是遺囑了。結果,老張死后,這女婿也順理成章的繼承了家產。后來張一飛長大成人,就帶著母親找姐夫要家產,結果一下子就鬧到官府了。

縣官看到遺囑,沒理睬,后來有個巡視監察的官員正好經過,他看了看之后,笑道:“這老爺子夠聰明的?!币驗楣糯菦]有標點符號的,讀句子全靠斷句。

然后,官員就又把遺囑給讀了一遍,大家注意我的斷句。

“張一飛吾子也,家財盡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奪?!?

怎么樣?這樣一讀好像意思完全變了,真要感嘆中國的語言實在是太神奇了。

這個官員指了指遺囑,又看了看女婿,明白了吧?你老丈人是這個意思,結果就把家財全都判給了他了張一飛。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話說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讓一位書法家提扇。那位書法家尊旨寫了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的詩“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誰知,書法家誠惶誠恐,慌亂之中在書寫時漏掉了一個“間”字。慈禧太后看后勃然大怒,認為是書法家在故意戲弄她,欺“老佛爺”沒有學識,要把書法家斬首示眾。

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解釋說:“老佛爺,我如此寫來有一定的道理。我這是巧借王之渙詩意填的詞呀?!辈攬鎏峁P斷字,吟誦道“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贝褥舐牶螅瑹o以言對,只好賜書法家黃金百更改兩壓驚。

大家聽著都覺得太險了!這詩人夠粗心,但也夠聰明的。

不過,上面這些案件,都有點笑談的意思,而下面這個案件,就有點欺騙的味道了。

自由戀愛“辛亥革命”以后的新事兒,古代婚姻大事全憑父母之命,媒說之言,小兩口直到拜過天地才能見面。話說有一位巧嘴媒婆給人保媒,極言女方的“德言容工”,男家信不及,要媒保立字為憑,于是這位大媒提筆寫道:漆黑的頭發,沒有麻子,腳不大,周正。男家一看,點頭然婚。等到新嫁娘的紅蓋頭揭起來,新郎官差點昏到,只見眼前“璧人”面目猙獰:禿頭麻臉大腳斜歪。于是找媒人論理,媒人不慌不忙,把這個“媒?!蹦畹靡謸P頓挫:漆黑的頭發沒有,麻子,腳不大周正。男家無奈,只好自認倒霉。

這事,要放在現在,這媒婆就要倒霉了。

為什么呢?

很簡單,因為《合同法》規定,如果合同出現歧義,理解要是不利于制作合同的一方。既然是媒婆制作的這張“媒?!保敲蠢斫饩蛻摬焕谒艑Α?

當然,解決合同的歧義問題,其實也是非常復雜的。根據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其他有關條款、合同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中國的語言十分豐富,詞語的多義性、詞句表述不清楚常導致歧義合同條款。解釋歧義條款時,需要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指導,顧及雙方當事人利益的平衡,探求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此時不僅僅是對文字字面含義的解釋,更需要考慮歧義條款與合同其他條款的協調、當事人的交易目的、平時的交易習慣、訂約時的磋商過程等因素。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矛盾。

當然,在訂立合同之前應該一遍遍的磋商合同的條款,盡量要合同沒有歧義。

現在我們中國的國際貿易,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這就出現了很多國際商務合同,可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定與國外的公司合同時,也要注意,這時可能需要的是兩種語言版本的合同。

由于語言習慣的關系,很可能兩種語言之間的語言理解,也有這種沖突,所以,如果是雙語合同,我建議一定要在合同末尾標注一句話,本合同以什么語言為準。這樣一旦出現什么問題,我們就可以和老外去定爭止分了。

用占卜賺錢屬于犯罪嗎?

古代的中國人都很迷信,喜歡事先占卜未來,知道自己未來能不能發財?能活多大歲數?甚至是命里有沒有桃花運,都想要去算一算。

中國古代的關于算命的故事,挺多的,我現在就給大家講講三國時管輅(lu,四聲)算卦的故事。

管輅,字公明,平原人,長相奇丑,好酗酒。

管輅有個鄰居,姓郭名思,兄弟幾個得了一樣的瘸腿病,請管輅推卦,看是怎么回事。管輅取卦后斷曰:數年前鬧災荒的時候,你們幾個為圖數升米,把不是伯母就是叔母的女人推入井中,又扔下石頭砸破其頭致死。你們這會兒的毛病,就是當年干那事的報應,躲是躲不過去的。這姓郭的兄弟一聽便馬上伏罪了。

讀者是不是認為夠神的,這事都能算出來。

不過,神的還在后邊呢!安平太守王基的妻子常頭痛,其子又常心口痛。他把管輅請到家中,管輅起卦后斷曰:“此堂之西角有二死尸,一男持矛,一男持弓,持矛者主刺頭痛,持弓者主刺胸腹故心痛?!碧芈犃T,讓人在所說地點深挖下去。果見兩具已朽爛的尸體。把骸骨挪到城外深埋后,其妻與子的病再也沒發作。

館陶令諸葛原聽說管輅的能耐不信,便把燕卵、蜂巢、蜂蛛三物分置三盒之中,請管輅猜,管輅起卦后,在第一個盒上寫道“含氣須變,依乎堂宇,雌雄以形,羽翼舒張。此燕卵也?!痹诘诙€盒上寫道:“家室倒懸,門戶眾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蜂巢也?!痹诘谌齻€盒上寫道:“轂(gu,一聲)觫(su,四聲)長足,吐絲成羅,尋網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彼鶖嘀_,滿座皆驚。

這管輅名聲大噪,但是算卦這事除了周文王、姜子牙以外,其他人都不太靠譜,所以不信的人大有人在。

有個老婦人因失牛而來求卜。管輅起卦后斷曰:“北溪之濱,七人宰烹,急往追尋,皮肉尚存?!崩蠇D人按所說去找,果然見到有七個人在茅屋后煮食她家的牛,皮肉猶存。老婦人為此告到本郡太守,劉邠處理此事后問老婦人:“你是怎么抓到他們的?”老婦人以實相告,劉邠(bin,一聲)不信管輅能卜得這么神,便把管輅請到府上,并把印囊及山雞毛藏于盒中,讓他猜。管輅仍如前泡制,在一個盒上寫道“內方上圓,五色成文,含寶守信,出則有章。此印囊也。”他又在第二個盒上寫道:“嚴嚴有鳥,錦體朱衣。羽翼玄黃,鳴不失晨,此山雞毛也。”劉邠聞言大驚,遂結為上賓。

管輅名氣越來越大,終于讓曹操知道了,讓人把他請來,卜問天下之事。管輅判曰:“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軍之南,折傷一股。”曹操又問自己身后承傳之事。管輅判曰:“獅子宮中,以安神位。王道鼎新,子孫極貴?!辈懿僮屗f詳細點,管輅說;“茫茫天數,不可預知,待后自驗”。后來,當曹操之族弟大將軍夏侯淵戰死于定軍山時,方悟管輅所言:“三八縱橫”,乃建安二十四年也,“黃豬遇虎”,乃該年為己亥年的正月也;“定軍之南”,乃定軍山之南也;“傷折一股”,乃淵與操有兄弟之親情。其后,曹操之子曹丕代漢稱帝,正應“獅子宮中,以安神位”。

曹操死后,魏國朝中的最有權勢的大臣,吏部尚書何晏請管輅吃飯,另外的一位朝中大員鄧飏(yang,二聲)作陪。何晏對管輅說:“聽說先生卜卦的神妙,能不能作一卦,看我什么時間當官能到三公的位置?”又問:“連日夢見青蠅數十頭,來在鼻上,驅趕不走,主什么事情?”

管輅回答:“您處在國家的重臣的地位像山岳一樣穩重,威嚴像雷電一樣,但下面的民眾士人卻很少有說您的德行高明的,而畏懼您的威勢的人卻很多,這些現象恐怕不是小心翼翼、多福氣仁義的人所該具備的。鼻子在艮位,這是人頭上中間的山峰,高而不危險,用以長久保守住尊貴?,F在青蠅又臭有令人討厭,卻聚集在鼻子上,您要多想想盈滿則虧、盛極而衰的道理?!?

鄧飏在旁邊插話道:“你說的都是老生常談的話,江湖套語而已。”

管輅答道:“那個老生現在已經不在人世,常談的話也不再談了。”

何晏一看話不投機,趕緊打圓場說:“要不我們過了年后再聊聊吧?!?

管輅回到家后告訴了他的舅舅原委,他舅舅責怪他說話太直,說這兩個朝中大臣有權有勢,得罪不起。管輅說“與死人談話,有什么可以畏懼的?”,舅舅問他怎么這樣說。

舅舅大怒,說管輅狂妄。誰知道十幾天后,司馬懿發動政變,奪取魏國軍政大權,何晏、鄧飏等人作為政敵全部被司馬懿全家殺害。管輅的舅舅方才服氣。

有聽眾會問,這管輅這么神,這算命的真有這么準嗎?

我說的,只代表我個人的意見,算命是一種古老智慧與江湖貓膩的完美結合??隙ㄓ袦实?,因為那是依靠人生經驗判斷來的,比如一個人一向作惡,我就可以判斷這個人早晚進監獄,這都是人生經驗的總結。但大部分算命的人都是假的,特別是那些索要高額的算命費的人。

但是,比如有人開辦了一家算命公司,或是有人收費為別人起名字,算結婚的日期,給別人批八字,這些違法嗎?

告訴大家,法律無明文規定,即為許可。法律沒有明文規定說,這些生意不可以做,比如毒品交易,這個肯定是不能做的,做了就槍斃。這算命的生意既然沒有法律規定就是可以做。但是必須是人家找你,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要是,你主動找上去說你有什么大災難,要錢給人去除災難,這就是違法的,而且是犯罪!屬于詐騙罪。

人的命確實是天注定的,比如我們生下來就有聰明的,有富有的,有愚魯的,有貧窮的,但是人的命運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的。干嘛要提前知道自己的命運呢?

最后說一段話,結束這回的節目,“人有命運不可不信,八字好壞不由己身,奮斗與否全在本人,命差勿卑命好勿矜,貴在立志敬業勤奮,行善積德濟世扶困,命差人怠身賤家貧,命差人奮不愁飽溫,命好人怠一介凡人,命好人奮如花似錦。”

巫蠱大案與現代騙術

巫蠱是什么意思呢?

“巫”原指古代一種以歌舞祭神的迷信職業者,也指畫符念咒的巫術?!靶M”則有兩種含義,一指在器皿中放置喂養毒蟲,使之相互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也就是毒性最強的,稱之為蠱;二指用蠱害人,使人受到蠱惑,迷失心性,進而喪命。

“巫蠱”也稱厭勝之術,是一種詛咒害人的巫術。古書上記載的一般做法是,用紙人、草人、木偶、泥俑、銅像乃至玉人作為被施術者的替身,刻寫姓名或生辰八字,或者取被施術者的衣物、身上的一點毛發乃至指甲,或埋入土中,或以針釘相刺,或用線捆住木偶雙手,巫師畫符念咒,被施術者就會產生感應反應,心智模糊昏迷,直至發狂失性,完全受巫師控制,直至不明不白地死去。

據說,這種巫蠱術起源于胡人的薩滿之術。薩滿,是女真語,指巫師、巫術。戰國中后期,由于民族的遷移與混合,巫術之風逐漸浸染中原,先是在民間流行,以后逐漸傳入上層社會直至宮廷內禁,受到追捧青睞。巫蠱術從此在中國大行其道,不絕如縷。

一代女皇武則天借巫蠱而奪權,清乾隆皇帝精通武略,也迷信巫蠱,曾在朝廷上閉目吟誦咒語,幻想咒死遠在萬里之外的起義軍首領。

《紅樓夢》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叔嫂逢五鬼,紅樓夢通靈遇雙真》中寫到趙姨娘買通馬道婆暗里算計鳳姐和寶玉,就用了這種巫蠱術。馬道婆用的是紙人,寫上鳳姐和寶玉的生辰八字,然后在家中念咒作法,結果鳳姐和寶玉兩人發起癲狂癥,大吵大嚷,尋刀弄槍,最后不省人事,口內胡言亂語。這足可見巫蠱術之一斑。也正因其神秘和恐怖,自其出現后,就再也沒有消失,一直籠罩在中國社會上空,直至今天還時隱時現。

漢朝迷信之風尤盛。漢初就允許各地巫師如梁巫、晉巫、秦巫、荊巫等匯集長安,中葉又增加了越巫和胡巫。

各路巫師站在街口,各打各的招牌,有點開品牌店連鎖店的意思。

漢儒也多信巫術,如大儒董仲舒的著作中就夾雜了許多巫術。漢武帝本人一生篤信方士,傾心神仙,乞求不老仙丹,幾次欲泛舟越海尋仙,遍求各地高人。一時間,都城長安匯聚了各式巫覡,并受到上流階層和百姓的追捧,宮廷中失寵落寞的女子對此也趨之若鶩。整個長安地下被埋入了不少木偶,一片陰森恐怖、神秘壓抑的氣氛。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手制造了巫蠱冤案。

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曾經備受尊寵的陳皇后被廢,就是因為巫蠱。陳皇后大家都很熟悉,也就是說要“金烏藏嬌”的那個人。

但是陳皇后嬌生慣養,當上皇后之后,就總是找漢武帝的麻煩,漢武帝是越看她越不順眼,就漸漸冷落了陳皇后,而喜歡衛子夫。

陳皇后見衛子夫日益受寵,自己日漸失勢,備受冷落,便想盡一切辦法試圖改變這種狀況。她央求母親說情,仗著母親的勢力大鬧宮廷,攔住武帝質問。武帝對其更為厭惡,避而遠之。陳皇后一時無計可施,飽嘗后宮苦守孤燈的寂寥生活,終日以淚洗面。忽一日,她偶然聽說巫蠱之術的威力,決定鋌而走險,不惜代價使皇上回心轉意;就將女巫楚服召來,請其作法謀害衛子夫,自己重獲寵愛。楚服當即作法設蠱,用桐木刻出衛子夫像,埋入宮廷,念咒畫符。陳皇后滿心歡喜。誰知幾個月過去,并無效果。武帝得知陳皇后在宮中用巫蠱術謀害衛子夫,勃然大怒,命御史張湯嚴查涉案人員。

張湯得到皇帝御旨,按照朝廷禁止“媚道”和“巫蠱者處死”的律令,將楚服梟首。楚服徒眾、宮女、太監等牽連者300余人一并處死。武帝廢了陳皇后,將其終身禁錮在長門宮。幾年后,陳皇后在抑郁中離開了人世。

古代還有一些人利用巫蠱之術來騙錢,比如五代時的后梁。當時一個叫袁君正的官員任豫章內史,豫章今南昌地區一帶,就是當地最高的行政長官。

有一次袁君正生病了,手下就花重金請來了一個巫師,這個巫師說,只要大人把您的一件衣服給我,我送給天上的北斗星,您的病就好了。然后這個巫師就把這個衣服一下子就變沒了。袁君正很生氣,叫人搜他的身,沒想到這身衣服就在這個巫師的手里,根本沒有像他說的一樣,送上天去了。結果袁君正就把這個騙錢的巫師就地正法了。從此之后,豫章境內再也沒有人敢靠巫術掙錢了。

可以肯定的是,巫蠱之術就是一種封建迷信活動,是人類對自己的前途有迷惑時的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到了現在,還有些人特別相信這些迷信的活動,什么神醫治病啊,什么是算卦問前程啊!甚至有的就說你有災難,要為你化解災難,從而騙取受害人錢財。

2013年7月12日上午,犯罪嫌疑人薛某、廖某、張某同另3名同伙到隆林縣城尋找作案目標實施封建迷信詐騙。當發現受害人符某走到城東菜市場附近時,廖某等人即主動搭訕,謊稱尋找醫生治病要求符某帶路,將符某騙上車后帶至幸?;▓@外的環城路上,由在此等候的幾名同伙接應,然后演“雙簧計”編造受害人符某家人有災難,必須拿出全部的積蓄才可化解。符某對此深信不疑即將現金44000元和家中的一些金銀首飾全部交給廖某等人。

這個就已經構成了詐騙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騙了人家四萬多,這哥幾個沒個三年五載的是別想出來了。

希望大家還是要崇尚科學,拒絕迷信。

護法斗士之死

這回《古案今說》講的這個故事,那是又悲壯,又令人感到震驚,聽完這個故事后,很多人都會對故事的主人公產生一種令人震撼的欽佩。

這個故事叫做李離赴死。

故事說的是,春秋時,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擁有一位清正廉明的大法官叫李離,他的職位相當于今天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當時,晉國底下也有很多的基層法院,就是衙門。在李離當政期間,其中有個衙門就錯判了一樁人命案。等人犯被處決了,才發現,兇手另有其人,這是一樁錯案。

當時,李離無比懊悔,不僅辭去了職務,還把自己拘禁了起來,準備為冤死的人抵命。

晉文公一聽這事,有點覺得好笑,就親自來到監獄里看李離,勸他說:“官職有貴有賤,判罰有輕有重,你這次殺錯了人,責任在下邊的官員,處理他們也就是了,這并非你的罪過,跟你沒有關系!”

所有人都認為李離裝裝樣子也就完了,趕快就坡下驢。人家曹操馬踏了莊稼,也說其罪該死,大臣們一勸割了幾根胡子就了事了,是不是?

但是李離可不是奸雄曹操。他一聽就急了,一點也沒有領情,辜負了領導的一番好意,他說了:“我是晉國的最高法律長官,我沒有把這個位置讓給下邊的人做。我拿了國家這么多的俸祿,也沒有分給下邊的法官們。在這個位置拿了俸祿,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F在我就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來,如果把只是讓下邊的法官幫我扛事,那我就太不厚道了?!彼?,他是堅決不肯接受晉文公的意見。

晉文公急了,你小子怎么不識好歹啊,但是晉文公愛才,又開始苦口婆心的勸說李離,“你若覺得有罪,那豈不是我也有罪嗎?”

人家晉文公說的有道理啊,這樣算來晉文公作為國家的最高元首也拖不了干系啊。這又是晉文公給李離個臺階下,趕快下來就得了。

可是李離就是個“死心眼”。他就說了,“司法是個獨立的體系,您不是這個體系中的人。是您相信我,認為我可以審理清楚一切案件,才把管司法的權力交給了我,而我卻辜負了您的希望,判錯了案件。可是我現在卻錯殺了好人,這跟您沒有關系,都是我的錯?!?

說完,李離就做出了一個讓人無比震驚的舉動,他突然拔出了晉文公的佩劍,自刎于晉文公的面前。

這個剛烈的漢子,把晉文公嚇壞了吧。

李離自殺給了晉文公很大的震動,一般這樣的人都是像曹操一樣沽名釣譽,誰知道他來真的。李離自殺是因為他的下屬錯殺好人,因為他是最高司法長官,他就主動承擔了過錯。他沒有親自審判此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下邊的法官也是將這樁案子報批給他,他簽字后才產生的生效判決。當他得知是錯案,并出了人命,主動承擔責任,要一死以謝天下。晉文公百般勸導,為他開脫罪責,按說,這樣就完全可以順水推舟,因為君王說話,那就是圣旨,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但是李離卻不肯屈從,執意伏劍而死。李離這種敢于認錯,敢于承擔責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欽佩的。不過,李離雖然敢于承擔責任,客觀地說,他在這個案件的死刑復核上面,是存在著責任的。

俗語說:“公堂一判定勝負,主筆一落命攸關?!彼佬淌莿儕Z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是刑法所規定的諸刑種中最嚴厲的一種,稱為極刑。

這就是說明對于判決,特別是刑事上對于死刑的判決,那是必須慎之又慎的事情。

現在,死刑復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進行復查核準所遵循的一種特別審判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頒布實施的《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二百八十五條規定了復核死刑案件的3種處理方式,即核準、發回重審和改判?!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復核死刑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此修改為核準和不核準,僅在少數特定情況下才改判。根據《規定》第四條,對原判認定事實正確,但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裁定不予核準,并撤銷原判,發回重審。但對于認定事實正確,適用法律錯誤的如何處理,《規定》沒有明確。《規定》第二條第二款所述引用法律條款不完全準確、規范,可以在糾正后作出核準死刑的判決或者裁定,“引用法律條款不完全準確、規范”是否屬于適用法律錯誤?很顯然,錯誤重于“不完全準確、規范”,那么,適用法律錯誤應當核準、改判還是不核準發回重審?筆者認為,改判不符合《規定》列舉情形,不能采用改判;如果適用法律錯誤只影響定罪,不影響量刑,則以比照《規定》第二條第二款糾正后核準為宜,如果適用法律錯誤不影響定罪但影響量刑,或者既影響定罪又影響量刑,則無法糾正,應當不予核準。

2007年1月1日,最高法院已將下放的死刑復核權收回最高人民法院,并在原來刑一庭,刑二庭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死刑復核庭。刑三庭、刑四庭、刑五庭。負責全國死刑案件的復核工作。

大家看,我們對于死刑判決的審慎,正是我們國家司法進步的表現,也是為了不讓李離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的基礎。

品牌:武漢閱米
上架時間:2024-02-29 16:26:16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武漢閱米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州市| 五大连池市| 靖西县| 武乡县| 鞍山市| 连江县| 蒲江县| 峨眉山市| 肇源县| 潢川县| 富锦市| 龙川县| 若尔盖县| 思茅市| 伊金霍洛旗| 棋牌| 乡城县| 无为县| 稻城县| 商水县| 耿马| 津南区| 昆山市| 蒙城县| 化德县| 望奎县| 分宜县| 调兵山市| 绥江县| 应用必备| 蓝山县| 天长市| 安溪县| SHOW| 清水县| 滕州市| 洮南市| 康定县| 阆中市| 张家川|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