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6評論第1章 逼迫
南璃國,奇云州,壬順縣,石溪村。
屋外細雨如絲。
潮濕清涼的空氣中混著一股泥土翻新的清香。
此時屋內,胡初九和一位身穿蓑衣的高大青年相對而坐,前者正仔細辨認著手中竹簡上的內容,可任憑他看來看去,卻怎么也猜測不出每個字所要表達的意思。
“轟隆”一聲響雷!
把滿頭大汗的少年拉回現實,他這才抹了一把腦門的冷汗,緊張地想說些什么,高大青年卻搶先解釋道。
“咱們石溪村只有你符合條件。”
“你既是孤兒又剛好年滿十五歲,身體雖然瘦弱了一些,倒也還算健康。”
“修道一途并不簡單,如果你想放棄,那也可以…”
“不!王捕快!我去!我一定去!”胡初九慌忙站起身說道,眼神中難掩激動之色。
王捕快似是早就料到他會這么說一般,嘴角勾勒起一抹微笑,淡淡地說道:
“你小子先別急,我知道被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砸中誰都有些激動,但修道并不意味著從此長生不老,高人一等和榮華富貴,其中還有很多事情你不了解,你老老實實坐著,聽我跟你從頭講講。”
胡初九聞言撓了撓頭嘿嘿一笑,便坐回了破舊的板凳上面,把腰桿挺的筆直,那做作地模樣令人好笑。
王捕快無奈地搖了搖頭,隨后清了清嗓子,繼續道:“咱們南璃國以道法立國,從立國初期,便立下了一條律法,那就是每過十年,各縣治下的村子,必須選送一名年滿十五歲的少年或者少女,進入道觀修道學法,這個想必你是知道的,我就不多說了。”
“再者就是這枚竹簡上的內容,我想你也看不懂,我干脆就直接講給你聽吧,這上面寫的是道觀挑選弟子的條件,只有年滿十五歲,身體無病的孤兒可以修道,明令禁止從商作官之人的子嗣修道,這點你知曉即可,不用刻意去記。”
胡初九略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王捕快見狀緩緩吐出一口氣,繼續道:“接下來才是你要牢牢記住的,一旦你同意前去修道了,便此生不可悔改,今生今世不可在民間從商作官,不可私設道觀,不可參與……”
“否則,便會受到通緝,抓住之后輕則三年牢獄之災,重則廢掉修為境界發配到西域勞作,過程生不如死,你可知曉?”
胡初九重重地點了點頭道:“都記下了,王捕快。”
“嗯,那該說的都說完了,只不過……”
王捕快這時摸著下巴沉吟了一下,隨后打量了一眼四周繼續問道:“還不知你家里這間院子你是怎么打算的?”
“要知道咱們村子與鎮上相隔甚遠,你又只是青雉未去的少年,如何能兼顧?一年兩年不回來到還好說,三年五年的話,恐怕…”
胡初九聽罷頓時一愣,仔細一想又覺得在理,只不過此事頗為倉促,他如何打算?于是開口小聲問道:“那能不能…找個人…平時幫我打理一下?”
“呵呵,怎么可能。”王捕快頓時笑了,“我要是你,還不如把這破院子連帶著不值錢的東西全賣了。”
“你以后進了道觀有花不完的銀子,還要這些破爛作甚,這樣吧!”
王捕快接著從懷里拿出了幾塊銀子,放到他面前。
“若你要是賣掉的話,里正早就已經安排妥當了,這是一兩銀子,價格嘛自然是低了些,但也還算公道,夠你在鎮上瀟灑一段時間了。”
“你一會兒把房契還有地契給我,再在這竹簡上按個手印,咱們這筆交易就算達成了。”
胡初九沒想到王捕快會回答的這么干脆,但低頭思考良久,最后還是點了點頭。
“好吧,那我這便給您取來。”
“這就對了嘛!那就快去取來吧。”
胡初九不敢耽擱,轉身走出了屋子,打開了房門,冒雨走到了后院之中。
此時冰冷地雨水拍打在少年薄弱地肩膀上,給其帶來一絲涼意,也讓他的心緒穩定了一些。
修道,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過虛幻,平日在村子里,亂七八糟的神鬼故事聽老人講過不少,但關于修道一事,大家從來都諱莫如深,因為修道者的地位和權利要高于官府,普通百姓哪敢胡言亂語,當然只有那些修煉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得道高人才算是這一類修道者,只修煉了幾年的修道者在民間自然沒有特殊待遇,畢竟無論在哪,都是以實力為尊。
胡初九此時已然走到了院子中間,他欠身蹲下,用雙手刨開了一個泥坑,不多時,便返回了屋中,渾身濕漉漉地,手里還拎著一個布滿泥土的咸菜壇子。
他接著從水缸里勺了一瓢清澈的水,將壇子上面附著的泥土沖洗干凈,隨后一臉釋然的遞到了王捕快面前。
王捕快面無表情地打開壇子看了兩眼,待見到地契與房契之時,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一指桌子上面的竹簡和朱砂說道。
“按個手印。”
胡初九右手沾了沾朱砂,絲毫沒有猶豫,直接蓋了上去。
到此,算是一切了當,整個過程沒有疑義,沒有任何拖泥帶水。
王捕快也沒料到眼前這位面相老實憨厚的少年辦事竟然如此果斷,換作他人沒準還需要猶豫兩三天再說,胡初九算是給他省了許多嘴皮子上面的功夫。
他將地契房契還有那枚竹簡一一放入懷中收好,隨后拍了拍胡初九潮濕的肩膀道:“好了,事已至此,該與你交代的我都已經說完了,明早雞鳴之時你便在村口等我,我帶你前往壬順鎮,一定要準時,可不要誤了時辰。”
“還有,行李不要帶太多,只帶最有用的即可,我還要去巡河,就不多打攪了,你早點歇息吧。”
“小子知道了,您慢走。”
說完王捕快便擺擺手,示意他不要送,隨后快步打開房門,走了出去,不一會兒,身影就在雨中漸行漸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