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思慢想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有科學研究表明,當我們遭遇某種情況或是處于高風險境況之中,事態復雜多變而亟需在短時間內掌控林林總總的信息時,我們的大腦會以截然不同的兩種策略去整理、判斷當時的情況,并為我們下一步的行動傳達指令。第一種策略,是一種有意識的思維活動,這需要我們思考以往的人生積累,借助經驗與外界指示,去設法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這種策略相對來說有章有法,井然有序,穩重求進,不足之處是緩不濟急,而且它需要我們做大量的準備,甚至是一個較長時間的過程。在這里,我們且稱之為“慢想”。
第二種策略是一種潛意識的運作,它有時是一種創意性的決斷,有時是臨場的機變,有時是靈感的閃現。它迅捷且敏銳,幾乎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關鍵。在這里,我們且將其稱之為“快思”。但客觀地說,這種決斷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于是大多情況下我們都會認為,只有搜集的信息資料越多、思考的過程越長、考慮得越周到,對我們而言幫助就會越大。因而,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只信賴那些有意識的決策——慢想。
但事實上,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刻尤其是緊急的情況下,我們的瞬間判斷與第一印象,亦是我們對周遭狀況作出反應的良好依據,甚至較之經過深思熟慮后作出的判斷,它也絲毫不落下風!
在學術界,科學家們將這種“大腦以跳躍方式獲取結論”的過程,稱之為適應潛意識運用。這種潛意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常會表現出來,譬如說我們初遇某人的第一印象,求職時的臨場發揮,被迫快速作出的決定,等等。事實上,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生存至今,就得益于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兩種決策機制——快思與慢想。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它既可以令我們未雨綢繆、深謀遠慮,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也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反應、當機立斷,只憑借有限的資訊一瞬間拍板定案。
顯而易見,“快思”與“慢想”是我們頭腦中的兩位主角。它們偶爾針鋒相對,但更多的時候則相互彌補,并肩作戰。
那么,我們何時應該相信一瞬間的判斷?何時又要召喚理性登臺,控制直覺與偏見?事實上,這是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因為我們總以為自己能夠駕馭思考,但結果是我們常常受到未知因素的影響,對思考的準確性充滿假設與武斷,有時又過分依賴昔日的感知和經驗,因而常常作出因個人偏見而導致的錯誤決策。
基于此,如果我們還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加聰明、更加冷靜、更加機智,那就一定要學會“快思”與“慢想”的游戲規則。
筆者編寫此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在人生中的哪些時刻、哪些場景下我們需要“快思”,抓住那稍縱即逝的靈感;而在哪些事件上、哪些決定中我們又需要“慢想”,穩穩妥妥地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大計。事實上,本書并不是那種一板一眼的、以學術性口吻探討思維訓練的文章,很顯然我們更愿意借助那些寓意深刻的案例,以通俗干練的語言,與大家完成這次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