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引子 歷史與傳說

近年來古裝電視劇十分熱播,反映宮庭生活的小說、故事也充斥網絡、書市。這個是千古一帝,那個是萬世明君!你佩服秦始皇,他崇拜朱元璋。唐太宗天下第一,宋太祖蓋世無雙!秦檜乃千古奸臣,高宗則是個昏君!

當皇帝可以說是古人的最高理想,劉邦還是一個小亭長時,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威風場面,羨慕得不得了,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脫口而出。項羽在吳中也看到秦始皇出巡,妒忌的眼睛里冒出火星,咬牙切齒地說道“彼可以取而代之”。

一旦當上皇帝,馬上就是至尊,就可以隨意殺人打人,而被打被殺的人,既不能辯解,也不能抗議,只能畢恭畢敬地說一聲“謝主隆恩”!

因為你不這樣說,他可以殺你一個,也可以殺你全家,更可以誅你九族、滅你十族。他可以把你一刀兩斷,也可以把你千刀萬剮。

皇帝合法傷害你的權力是無限的,懲罰你的手段也是無窮的,你只有配合的義務,沒有反抗的權利,謝恩是因為他沒有進一步的傷害你。發自肺腑地說一聲“謝主隆恩”,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當上皇帝,還可以隨意占有異性。隋煬帝說:“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意思是除了我媽和我女兒,其他的女人我想要那個要那個。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的親姑姑和堂姐妹,都被他納入后宮當妃子。

男人當了皇帝可以三宮六院,后宮養幾千幾萬的美女,女人當了皇帝也不遑多讓,武則天養了好幾個高大帥氣的面首。

真是想想都覺得美,齊人之福,不過是一妻一妾,皇帝之福那可是全天下的所有美女,別人的妻子、女兒,只要他看上的,馬上就可以無條件地占有。

中國人,尤其是讀過書的中國人,幾乎人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做皇帝的夢,人人都夢想著“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夢醒后知道自己做不成大皇帝了,便退而求其次,想方設法當個土皇帝。當上某個地方的一把手,馬上就明里暗里搞起皇帝那一套,唯我獨尊,搞起三妻四妾的把戲來。

所以個人認為,想當皇帝的都不是好人,別人擁戴的除外,略舉幾例:

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是偉大的政治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愛民如子,從善如流。不過我總覺得未必!不可否認,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李世民確實立下赫赫戰功!不過因為是次子,雖然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后來又晉封秦王,但終究無緣太子之位。為了當皇帝,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殺死,同時將十個侄子斬草除根!當時父親李淵仍在世上,而且是皇帝,看到兒孫被殺不知如何悲痛!他不敢治罪李世民,只能封他為太子,全權處理軍國大事!不久退位。李淵還算聰明,如果不退位,李世民未必不敢殺父!我常常想:能將兄弟侄子全部誅殺的人,怎么可能真正愛護百姓呢?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自然要做做樣子沽名釣譽,如果威脅到皇權,不要說如子,親生兒子也照殺不誤!

李元吉死后,留下妃子楊氏,據說體態風流,性情柔媚。丈夫與兒子死后,楊氏了無生趣。一日親赴宮中,竟自請死!李世民見她生得美艷,非但不加治罪,反而迎入府中,倍加撫慰!將弟、侄殺死弟媳婦據為己有,也只有千古一帝做得出來。

另外,李世民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閱讀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并要求他們直書其事。初時褚遂良不許,后來房玄齡與許敬宗將《起居注》刪定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于貞觀十七年七月癸巳日獻予太宗。唐太宗要求史官直書其事,相當于現在的領導在會上要求下屬給自己提意見,也表明實事求是,暢所欲言!于是下屬們紛紛批評他工作太累,不注意休息,不愛惜身體之類,誰敢批評他以權謀私,受賄索賄?唐太宗也是一樣,他要求閱讀《起居注》,并要求史官秉筆直書,等于是公然指使臣下在相關記載中美化自己,以后誰敢講他不對?從此溢美之詞流于后世,缺點、錯誤不敢記載。后世皇帝都是他的子孫,誰敢說父親、爺爺不對?李世民自然天下第一了!

還有明太祖朱元璋,史書上也說他雄才大略,人中之龍,被稱為“平民皇帝”,一些舊式史學家甚至捧他為“民族英雄”。事實果真如此嗎?我看也未必!

在古代亂世中,難免會出現幾個野心勃勃、運氣又極佳的梟雄,趁著國家大亂的時候,召集黨羽,打著所謂替天行道的旗幟,不是篡位稱帝,就是擁土封王,和那些外強中干的、“正統”的帝王爭奪統治權,用百姓的鮮血和淚水換取他們的財富和地位,在一堆堆白骨上構建他們所謂的千秋大業,把自己的前世今生美化成荒唐的神話和傳說。

蒙元末年,英雄四起,各據一方。元廷雖然派兵鎮壓,但是起義軍此伏彼起,元廷窮于應付。四年之后,起義軍首領劉福通部打出“反元復宋”的旗幟,擁宋徽宗的后裔韓林兒為帝,在亳州建立政權,國號大宋,年號龍鳳。這時朱元璋窮苦不堪,他當叫化子討不到飯,當小和尚化不到緣,經常餓得頭昏眼花,冷汗淋漓。于是他投身到一個小首領郭子興的隊伍。他的投軍,最初不過是混碗飯吃,哪有什么雄心、野心?由于作戰勇敢,逐漸取得郭子興的信任,娶了郭的義女馬氏為妻。郭子興死后,他取而代之,自己就有了本錢。

如果朱元璋真的是“民族英雄”,那他進軍的矛頭應該直指北方——元廷的所在地。但是從他率領郭子興的部眾開始,到他于1368年登上帝位之前,他的進軍方向始終是向東——打張士誠,向西——打陳友諒,向南——打方國珍,從來沒有向北進軍去打過元兵。

這些行動是不是出于某種不得已的原因,或者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所造成?不,這種“不打元兵,專打友軍”的做法是朱元璋的“既定方針”。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許多抗元起義軍紛紛北上之時,他按兵不動,坐視友軍與元兵血戰,付出重大犧牲。在友軍互相火并之時,他又拉一方打一方,從中獲利。他從起兵到登上皇帝寶座,一共15年。前10年中,他在夾縫中生存,坐大;到后5年,他才重拳出擊。1363到1364年,他消滅了陳友諒這一股勢力,盡得江西與兩湖之地;1367年,他又集中力量,一舉消滅了張士誠和方國珍兩股勢力,取得江蘇、浙江、福建這一大片地方。

10多年中,他一直“緩稱王”,只打“大宋”的旗幟,用“龍鳳”的年號,讓劉福通、韓林兒做自己的擋箭牌。待韓林兒兵敗前來投奔,他覺得這個傀儡已無利用價值,就害死了韓林兒,自己先稱吳王,再登位做了大明皇帝。朱元璋一直把抗元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卻在后方蠶食友軍,耐心等待元廷主力和各路友軍實力的耗盡。時機成熟,他才下手,不僅摘了許多“大桃子”,而且坐得“民族英雄”的美名。

打江山靠投機也罷,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后,多次在文告中說“予本布衣”。在封建社會里,“布衣”指的是無官無爵的老百姓、勞動人民。既然是窮人出身,對百姓總應該好點,其實不然。不要說對老百姓,看看他對共同打江山的弟兄,對自己的三親六戚,對為他辦事的文武百官又是如何對待的?史書上明文記載:百官每日早朝,必與家人訣別,朝罷無事歸來,相慶又活一日。

朱元璋嗜殺成性,殺人是他每天的必修功課。至于殺人多少,則視他的心情變化而定。要想他不殺人是不可能的。被殺的對象是哪些人?首先是共同打江山的功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歷代有之。但是殺功臣之徹底,朱元璋堪稱古今第一。除了少數幾個人僥幸病死外,可謂一網打盡,寸草不留。而且株連甚廣,胡惟庸、藍玉兩案,前后株連四萬余人,明初的功臣宿將,包括親朋故舊,一時俱盡。至于那些儒生,本來就看不順眼,說錯了一句話,殺!寫錯了一個字,殺!至于罪名,那就不必多說了,既然皇帝要殺你,當然是你犯了該殺之罪,何必再問!

在史書上,御用文人對于任何“太祖高皇帝”都是一片歌頌之聲,但民間對于朱元璋并無好感!他老家流行鳳陽花鼓。鼓詞曰: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牛馬,小戶人家賣兒郎。我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

當然,除了唐太宗明太祖,世人最崇拜的偉人,應該是軒轅黃帝??墒?,黃帝也不能保全德行,挑起涿鹿大戰,流血百里。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這些人其實都是權迷,被利欲扭歪了性情,不過他們成功了,便成了大家崇拜的偉人!如果失敗呢?

開國皇帝不一定是英雄,皇子皇孫更加不一定了。他們的權力不過來源于血統,但他們總是天真的認為,自己除了血統高貴之外其實也很牛逼。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信。捉急的智商加上權力的任性,往往會放大愚蠢,最終招來覆滅。比如春秋時期的周厲王同學。

分封制度下,周厲王即便貴為天子,真正管轄的范圍也不過方圓幾百里。要想實現一個億的小目標還真的很難。既不能去瑞士開秘密賬戶,又不能去巴拿馬開公司,更沒法開個創業板在在股市圈錢,那時候的周厲王還不知基金、股東之類的故事,否則一百多個諸侯國可以隨便玩乾坤大挪移。周厲王錢不夠花只能與民爭利。山林沼澤,但凡有利,想用的一律征稅。

不過這么干難免有不能好好做夢的草民說三道四。一般為強盜者,自慚形穢,偷搶完事也就算了,斷然不會說不讓被害者喊兩句苦。但國賊就不同了。有了權力合法搶劫就搶出神圣感來?;杈质菄\中吃相最難看的那個。厲王同學搜刮草民卻又見不得別人妄議朝廷,不僅是妄議,就是不議也不成。最后連一般的贊美都沒勁,一定要穿破菊花的那種贊美。

厲王天天派特務在街市巡查,但有怨望,嚴懲不貸。歷史上很多成語,比如道路以目就是這一屆流傳下來的。周厲王堵了三年,天下臣民終于都鴉雀無聲。他覺得自己很牛逼,開始吹噓自己治國理政的思路。

但周朝分封制度下天子只是貴族的頭子,雖然有常設的軍備,卻沒有常設軍隊,軍隊都是居住在城市中的所謂“國人”組成的。國人一生氣,后果很嚴重。有人一呼而起,暴動進攻王宮,厲王完全沒法自救,只能灰溜溜的去投奔野豬,不敢再回國都。

春秋時代這樣牛逼的人民還有好幾屆。比如位于中原衛國人民,一言不合就暴動,連續趕走三屆昏君,而且這樣的行為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贊美。最倒霉的一個窮兵黷武的衛國國君叫做“州吁”,出訪路上被從陳國綁回來公審。晉國國君看不下去,你們怎么能這么對待自己的核心!想出兵干涉。結果大臣勸他,州吁這么個昏君,公審便宜他了。所以那個時候的國君只能夾著尾巴做人,低調都是被人民逼出來的。

但秦國依靠愚民、黷武的“商鞅變法”大獲成功之后,乾坤混一,皇權獨大,殲滅了制約王權的貴族、武士階層的同時,沒有選擇的底層人民逐也漸喪失了討價還價的余地,越來越不行。有人在天降隕石的時候刻了一句咒罵秦始皇的話,秦始皇就把周圍幾里的人全殺光,視人民如牲畜。所以陳勝吳廣在山東起事的時候,有人報告秦二世說,皇上不好了,山東人民造反了。秦二世根本就不信。因為他覺得這些螻蟻根本就沒有反抗的那個勇氣。直到吳廣的軍隊打到函谷關,秦國的主力軍隊不是在北邊剿匈奴,就是在南邊征百越,關中根本沒正規軍。若不是還有七十萬驪山囚徒,大秦早就完了。當然,就算是秦國的正規軍后來回來,也被項羽在鉅鹿殺了個干干凈凈——人心離散的時候,你有多少軍隊都不行,因為軍隊也是人組成的。

“皇帝不是英雄,那大臣呢?也未必是。世俗最尊敬的賢士,應該是伯夷、叔齊??尚值軅z互相謙讓王位,竟然都選擇了逃離,結果曝尸首陽山,何苦呢?鮑焦,只是為了不踩不義之國的土地,硬爬到樹上住,結果餓成僵尸;申徒狄,進諫未果就抱石投河,喂了魚鱉;介子推,好一個忠仆,割了自己的大腿肉救了晉文公,結果僅僅因為晉文公沒有及時知恩投報,便鉆進山林讓火燒死了。尾生,約女友大橋下幽會,女友失約,洪水來了,還不上岸逃命,竟然抱著橋柱溺死。這六個人,看似重名節輕生死,實則愚不可及!有什么用嗎?”

世人所稱道的忠臣,莫過于比干和伍子胥了。伍子胥被拋尸江中,比干被破腹剖心,這兩個人,最終被天下人譏笑。

再說奸臣。王莽,歷來被認為是簒漢奸賊虛偽狡詐,托古改制禍國殃民!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先說簒漢。孫悟空曾經說過:皇帝輪留做,明年到我家!【當然這是吳承恩先生托他的口講的,孫悟空并不存在】王莽該不該篡漢,今天看來并沒有什么對錯!當年漢高祖劉邦不過是一個混跡市井的無賴,看到秦始皇出巡的儀仗,就發出“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慨,并帶兵平秦滅楚取了天下。后周世宗柴榮對趙匡胤恩重如山,柴榮死后趙匡胤欺負他孤兒寡母,皇袍加身做了皇帝。

劉邦、趙匡胤能做皇帝,王莽為什么不能做呢?按文化按個人道德修養,王莽并不比他們差,這一點應該無可厚非!

其次說王莽虛偽。王莽待人,溫良恭儉,不擺架子;侍奉母親、寡嫂,撫養兄長的孤子,既周到,又檢點;不管是結交才俊,還是侍奉家族叔伯,都委婉有禮。

王莽的大伯父王鳳生病,王莽親自照看,并為王鳳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老王家飛升之后,王氏子弟多“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在堂兄弟們依仗權勢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的時候,他能夠做到克己自律潔身自好,況且十幾年如一日。他那時并不知道將來會被朝庭重用。如果說他虛偽,他虛偽給誰看呢?

王鳳臨終前,囑托妹妹,即太后王政君照顧王莽。而王商則直接提出分自己的采邑來為王莽加封。當時的名士,如戴崇、金涉、陳湯等人,也都為王莽請封。

就這樣,一個家道中落的窮小子,沒有耀眼的政績,更沒有軍功,卻在29歲的時候封了侯。

王莽在官場上小心翼翼,待人處事力求完美,廣交儒士名流,聲譽漸隆,成為世之楷模,因此仕途比較順利,最后登上權力巔峰,成為那個時代最耀眼的人。

不同于近代袁世凱稱帝時,被兒子、下屬的謊言蒙蔽,王莽當時的呼聲高,是貨真價實的。

世家大族敬佩他的品行,黎民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而儒生則將他視為實現“王道”的領袖。此時的王莽也有稱帝的野心,小動作不斷。但他對帝位的覬覦,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借助皇權,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皇位顯然不是終極目標。

說到底,王莽想做圣人。

王莽進入權力中心甚至于獨掌朝政后,并沒有象后世的董卓、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候,依舊象以前一樣謙恭有禮。他把自己的土地,財產分發給平民,甚至他自己的俸祿都用于救濟災民。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官員紛紛仿效,就連太皇太后也自減封邑,用以救助災民!在那樣一個貪官污吏枉法成風的社會,王莽不僅自己保持清廉,夫人的穿戴也與仆人一樣。

古語云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這只是儒家的一句口號,能夠做到的微乎其微!不過王莽做到了!他的兒子殺死了一名奴婢,王莽立即逼他自殺扺命!這樣的事情,翻開歷朝歷代的史書,也只有王莽能夠做到!己不正何以正人?兒子殺人不用扺命,別人殺人又如何定罪?

王莽的第三大罪狀在于托古改制。王莽當上新朝的皇帝之后,頑固而又熱情地推行他的復古改革。這時他的地位已經十分穩固,根本不需要偽裝,他應該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而他的真實想法就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廢除奴隸制,耕者有其田。八口之家超出九百畝土地,必須將多余部分讓給無地農民!

然而,王莽失敗了!他的理想觸犯了劉氏宗族和豪強地主的利益,他們不斷起兵反抗!由于天災,各地農民也紛紛起義!

地皇四年,“穿越之子”王莽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天地神祗不愿讓一個“現代人”強行改變歷史潮流,特賦予漢室宗親劉秀“大隕石召喚術”等神技,幫助他在昆陽打敗了新朝的主力部隊。隨著各地人民不斷反抗,王莽終于頂不住了;綠林軍打入了關中。無奈之下,王莽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下令釋放囚徒,分發兵器,歃血為盟,號召大家共同發誓:“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不忠于我們朝廷的人,鬼都不會放過他!然后由更始將軍統帥囚徒,出征迎敵。

可犯人們一點都不傻,你王莽大勢已去,讓我們當炮灰,我們會心甘情愿替他殉葬?結果剛剛渡過渭水,囚徒們就四處逃竄,就剩更始將軍一個人,灰溜溜跑回長安,向王莽報告戰績。那種辛酸、無助、凄涼,不親身經歷是很難體會的。沒過多久,綠林軍殺進來了,王莽和他的手下們做最后抵抗,真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王莽說出了他的遺言:“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我的美德是上天賜給我的,漢兵能拿我怎么樣?一種仁者無畏的態度。其實這句話的原創是孔子,他曾說:“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宋國司馬桓魋想要干掉孔子,徒弟們都勸老師趕緊開溜,孔子說出這句很霸氣的話,你桓魋能拿我怎么樣?

遺憾的是,孔子最后壽終正寢,而王莽卻身首異處;商縣人杜吳殺死了王莽,為了搶奪他的尸體,人們互相傷害,在爭搶中傷亡。后來又把王莽的頭顱掛出來示眾,膽子大的人把他的舌頭割下來吃了。曾經富有四海、萬人之上的統治者,最終落了這么一個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更有意思的是,王莽的頭顱還被后代統治者收藏,直到西晉。王莽作為反面教材,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歷史上有很多人,比如司馬懿,唐玄宗等,大半輩子好評如潮,卻最終晚節不保。假如王莽死在53歲而不是68歲,死在稱帝前而不是稱帝后,后人將如何評價他呢?

后世篡位者也很多,但如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等,皇帝當得還不賴,所以也不曾像王莽這樣受到后人的苛責和批判。如果王莽改制成功了,后人又將怎么說呢?

可惜沒如果。

唐朝詩人白居易說得對,這就是一個歷史的迷思,人性的迷思: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

還有楊業和潘美,本來都是北宋名將,可是到了戲劇舞臺上,楊業成了楊繼業,娶了女神佘賽花,生了七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是人中龍鳳,連家里的燒火丫頭都成了殺敵御寇的女漢子。楊家的男人為國捐軀,佘賽花百歲高齡率女將西征,掌管三軍。她去世后,孫媳婦穆桂英接過奶奶的帥旗,大破天門陣,凱旋在子夜。而潘美成了潘仁美,既不仁又不美且禍國殃民,小白臉一肚子壞水,他不僅一手策劃害死了忠義節烈的楊家將,還恬不知恥地把女兒當做糖衣炮彈送給太宗當妃子。就這樣潘美被拐到了坑里,到現在都爬不出來。開封龍亭公園是北宋皇宮遺址,午朝門兩側有兩個湖,東邊是潘家湖,右邊是楊家湖,周邊是北宋富人區,潘家湖是潘美家的私屬花園,楊家湖是楊業的私屬花園,現有天波楊府公園,每天固定時間有情景劇《楊家將》演出。有導游給游客講潘楊兩家的故事,講到奸臣潘仁美害死楊繼業之后,天怒人怨,潘家湖的水從此變得烏黑,像潘仁美的心腸那樣渾濁;而楊家湖的水清澈見底,像楊家將的忠心一樣日月可鑒。若潘美地下有知,一定會大呼冤枉:你們贊美楊繼業也就算了,總不能平白無故地罵我是奸臣?。∠疅o言!楊繼業永遠是北宋的一代名將,而潘仁美注定是陷害忠良的千古奸臣!

感謝《三國演義》,讓三國亂世如數家珍;感謝《隋唐演義》,讓隋唐風云盡收眼底;感謝《大明英烈》,讓元明逐鹿不再陌生。筆者不自量力東施效顰,擷取兩宋時期的一些帝王故事,讓讀者得以走近那個烽煙四起、熱血賁張的時代。

品牌:今古傳奇
上架時間:2023-08-28 17:14:45
出版社:湖北今古傳奇數字新媒體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今古傳奇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丰县| 涪陵区| 安溪县| 中阳县| 肥城市| 乾安县| 隆昌县| 四平市| 阜新| 濉溪县| 旅游| 弋阳县| 宜良县| 和静县| 灵宝市| 霞浦县| 辉南县| 石景山区| 溧水县| 彭阳县| 成都市| 阜平县| 遵化市| 额尔古纳市| 望谟县| 鲁甸县| 东丽区| 天祝| 通山县| 大港区| 郑州市| 阿勒泰市| 内江市| 东阿县| 独山县| 含山县| 洱源县| 沿河| 洞口县| 银川市| 石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