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Linux從零開始學(視頻教學版)
最新章節:
16.3 小結
本書以CentOSLinux系統的操作實踐為出發點,系統講解Linux安裝和管理的方法,從系統安裝、基礎命令到網絡管理以及常用的系統服務,使得讀者可以快速獲得日常維護Linux系統和網絡服務的技能。本書配套腳本源碼、PPT課件與教學視頻。本書共分16章。第1~10章是Linux系統的基礎知識,內容涵蓋CentOSStream8的安裝方法、常見的Linux命令、vi編輯器、文件系統和磁盤管理、日志系統管理、用戶管理、應用程序管理、Shell基礎知識、進程管理和網絡管理;第11~16章是各項流行的網絡服務的安裝和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防火墻和DHCP、NFS、Samba、FTP、域名解析、郵件服務、Squid以及無人值守安裝Linux。本書適合Linux初學者、Linux愛好者以及Linux系統開發人員、測試人員等,無須學習、理解過多的基礎理論,即可快速掌握Linux系統及其常用的管理技巧。同時,本書也適合作為高等院校和培訓機構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教材。
- 16.3 小結 更新時間:2023-09-21 10:38:47
- 16.2.2 開始安裝
- 16.2.1 安裝環境準備
- 16.2 PXE結合Kickstart實現無人值守 安裝CentOS
- 16.1.8 開始安裝
- 16.1.7 準備安裝文件
- 16.1.6 準備內核文件
- 16.1.5 準備引導文件
- 16.1.4 安裝TFTP服務器
- 16.1.3 安裝DHCP服務器
- 16.1.2 準備安裝環境
- 16.1.1 PXE及其基本原理
- 16.1 通過PXE安裝CentOS
- 第16章 PXE+Kickstart無人值守安裝
- 15.6 小結
- 15.5.3 Squid緩存配置實例
- 15.5.2 Squid緩存的常用選項
- 15.5.1 Web緩存的基本概念
- 15.5 配置緩存代理服務器
- 15.4.3 測試反向代理服務器
- 15.4.2 反向代理服務器的配置方法
- 15.4.1 反向代理的原理
- 15.4 配置反向代理服務器
- 15.3.3 測試透明代理服務器
- 15.3.2 透明代理服務器的配置方法
- 15.3.1 什么是透明代理服務器
- 15.3 配置透明代理服務器
- 15.2.3 測試正向代理
- 15.2.2 正向代理配置方法
- 15.2.1 正向代理原理
- 15.2 配置正向代理服務器
- 15.1.3 Squid的主要應用場景
- 15.1.2 Squid的主要功能
- 15.1.1 什么是Squid
- 15.1 Squid簡介
- 第15章 Squid代理緩存
- 14.4 小結
- 14.3 設置用戶別名信箱
- 14.2.4 測試郵件服務
- 14.2.3 配置Dovecot服務
- 14.2.2 配置Postfix服務
- 14.2.1 配置域名解析服務
- 14.2 部署基礎的電子郵件系統
- 14.1.3 IMAP
- 14.1.2 STMP
- 14.1.1 POP3
- 14.1 電子郵件系統
- 第14章 Postfix與Dovecot郵件系統部署
- 13.7 小結
- 13.6.2 部署域名分離解析
- 13.6.1 域名分離解析
- 13.6 分離解析技術
- 13.5.4 測試DNS緩存服務器
- 13.5.3 部署DNS緩存服務器
- 13.5.2 DNS查詢流程
- 13.5.1 DNS緩存服務器及其功能
- 13.5 部署緩存服務器
- 13.4 安全的加密傳輸
- 13.3.5 測試從域名服務器
- 13.3.4 檢查從域名服務器數據同步
- 13.3.3 配置主域名服務器
- 13.3.2 定義區域
- 13.3.1 安裝BIND
- 13.3 部署從服務器
- 13.2.2 配置BIND
- 13.2.1 軟件安裝
- 13.2 安裝BIND服務程序
- 13.1.2 DNS域名解析服務
- 13.1.1 域名
- 13.1 DNS域名解析服務
- 第13章 BIND域名解析服務
- 12.5 小結
- 12.4.3 如何設置FTP才能實現文件上傳
- 12.4.2 Linux文件如何在Windows中編輯
- 12.4.1 如何在Windows和Linux之間共享文件
- 12.4 常見問題
- 12.3.3 proftpd的安裝與配置
- 12.3.2 vsftp的安裝與配置
- 12.3.1 FTP服務概述
- 12.3 FTP服務器
- 12.2.2 Samba服務安裝配置
- 12.2.1 Samba服務簡介
- 12.2 文件服務器Samba
- 12.1.3 配置NFS客戶端
- 12.1.2 配置NFS服務器
- 12.1.1 NFS簡介
- 12.1 網絡文件系統NFS
- 第12章 網絡文件共享NFS、Samba和FTP
- 11.7 小結
- 11.6 綜合示例——利用firewalld阻止外網 異常請求
- 11.5.3 如何使一個域名解析到多個IP
- 11.5.2 VMWare虛擬機中如何測試DHCP功能
- 11.5.1 如何設置IP地址使之永久生效
- 11.5 網絡常見問題
- 11.4.3 配置DHCP客戶端
- 11.4.2 配置DHCP服務器
- 11.4.1 DHCP的工作原理
- 11.4 DHCP
- 11.3.2 網絡數據采集與分析工具tcpdump
- 11.3.1 高級網絡管理工具iproute2
- 11.3 Linux高級網絡配置工具
- 11.2.3 只允許特定主機訪問SSH服務
- 11.2.2 修改SSH默認的服務端口,并允許外部主機訪問
- 11.2.1 允許外部主機訪問Web服務器
- 11.2 firewalld配置實例
- 11.1.2 Linux軟件防火墻firewalld
- 11.1.1 Linux內核防火墻的工作原理
- 11.1 Linux防火墻firewalld
- 第11章 防火墻與DHCP
- 10.5 小結
- 10.4 綜合示例——監控網卡流量
- 10.3.5 設置DNS服務器
- 10.3.4 設置默認網關
- 10.3.3 設置主機名
- 10.3.2 配置Linux系統的IP地址
- 10.3.1 Linux網絡配置的相關文件
- 10.3 Linux網絡配置
- 10.2.9 下載網絡文件:wget
- 10.2.8 測試、登錄或控制遠程主機:telnet
- 10.2.7 探測至目的地址的路由信息:traceroute
- 10.2.6 顯示網絡連接、路由表或網絡接口狀態:netstat
- 10.2.5 復制文件至其他系統:rsync
- 10.2.4 復制文件至其他系統:scp
- 10.2.3 顯示、添加或修改路由表:route
- 10.2.2 配置網絡或顯示當前網絡接口狀態:ifconfig
- 10.2.1 檢查網絡是否通暢或網絡連接速度:ping
- 10.2 網絡管理命令
- 10.1.2 UDP與ICMP簡介
- 10.1.1 TCP/IP概述
- 10.1 網絡管理協議介紹
- 第10章 網絡管理
- 9.4 小結
- 9.3 綜合示例——進程監控
- 9.2.2 進程管理工具與常用命令
- 9.2.1 進程的概念
- 9.2 Linux進程管理
- 9.1.5 Linux啟動服務的控制
- 9.1.4 Linux初始化配置腳本/etc/inittab的解析
- 9.1.3 Linux運行級別
- 9.1.2 Linux系統的啟動過程
- 9.1.1 GRUB管理器概述
- 9.1 啟動管理
- 第9章 系統啟動控制與進程管理
- 8.6 小結
- 8.5 綜合示例——Shell演示
- 8.4.2 Shell環境變量的配置文件
- 8.4.1 Shell變量
- 8.4 環境變量的配置
- 8.3.5 管道
- 8.3.4 錯誤輸出重定向
- 8.3.3 輸出重定向
- 8.3.2 輸入重定向
- 8.3.1 標準輸入與輸出
- 8.3 管道與重定向
- 8.2.5 通配符
- 8.2.4 命令行編輯
- 8.2.3 命令補齊
- 8.2.2 命令歷史
- 8.2.1 別名
- 8.2 bash的使用
- 8.1 Shell簡介
- 第8章 Shell的使用及管道與重定向
- 7.6 小結
- 7.5 綜合示例——使用YUM安裝Web服務軟件Nginx
- 7.4 Linux函數庫概述
- 7.3.3 軟件安裝
- 7.3.2 軟件編譯
- 7.3.1 軟件配置
- 7.3 從源代碼安裝軟件
- 7.2.5 卸載軟件包
- 7.2.4 查看已安裝的軟件包
- 7.2.3 升級軟件包
- 7.2.2 安裝軟件包
- 7.2.1 YUM配置文件
- 7.2 YUM的使用
- 7.1.2 YUM
- 7.1.1 RPM
- 7.1 軟件包管理基礎
- 第7章 應用程序管理
- 6.6 小結
- 6.5 綜合示例——批量添加用戶及設定密碼
- 6.4.3 修改用戶組:groupmod
- 6.4.2 刪除用戶組:groupdel
- 6.4.1 添加用戶組:groupadd
- 6.4 用戶組管理命令
- 6.3.6 普通用戶獲取超級權限:sudo
- 6.3.5 切換用戶:su
- 6.3.4 更改或設置用戶密碼:passwd
- 6.3.3 刪除用戶:userdel
- 6.3.2 更改用戶:usermod
- 6.3.1 添加用戶:useradd
- 6.3 Linux用戶管理命令
- 6.2.3 用戶組文件/etc/group
- 6.2.2 用戶密碼文件/etc/shadow
- 6.2.1 用戶賬號文件/etc/passwd
- 6.2 Linux用戶管理機制
- 6.1.2 Linux用戶類型
- 6.1.1 Linux用戶登錄過程
- 6.1 Linux用戶管理簡介
- 第6章 用戶身份管理
- 5.5 小結
- 5.4 綜合示例——利用系統日志定位問題
- 5.3.2 利用logrotate輪轉Nginx日志
- 5.3.1 logrotate命令和配置文件的參數及其說明
- 5.3 使用日志輪轉功能
- 5.2.2 syslogd配置文件及語法
- 5.2.1 syslogd日志系統簡介
- 5.2 Linux日志系統syslogd
- 5.1 Linux常見日志文件及命令
- 第5章 日志系統管理
- 4.6 小結
- 4.5 綜合示例——監控硬盤空間
- 4.4 磁盤冗余陣列RAID
- 4.3 交換空間管理
- 4.2.6 基本磁盤管理:fdisk
- 4.2.5 掛載/卸載文件系統:mount/umount
- 4.2.4 格式化文件系統:mkfs
- 4.2.3 查看和調整文件系統參數:tune2fs
- 4.2.2 查看文件或目錄所占用的空間:du
- 4.2.1 查看磁盤空間使用情況:df
- 4.2 磁盤管理命令
- 4.1.5 改變文件權限:chmod
- 4.1.4 改變文件所有權:chown和chgrp
- 4.1.3 文件的屬性與權限
- 4.1.2 文件的類型
- 4.1.1 Linux分區簡介
- 4.1 文件系統概述
- 第4章 Linux文件系統與磁盤管理
- 3.10 小結
- 3.9 綜合示例——增刪改文件
- 3.8 保存文件
- 3.7 執行Shell命令
- 3.6 查找與替換
- 3.5 刪除與修改
- 3.4 復制與粘貼
- 3.3 輸入文本
- 3.2 移動光標
- 3.1 進入與退出vi
- 第3章 vi編輯器
- 2.8 小結
- 2.7 綜合示例——用腳本備份重要文件和目錄
- 2.6.5 使用init命令改變系統運行級別
- 2.6.4 使用poweroff終止系統運行
- 2.6.3 使用reboot命令重啟系統
- 2.6.2 簡單的關機命令halt
- 2.6.1 使用shutdown命令關機或重啟
- 2.6 關機命令
- 2.5.2 周期任務:cron
- 2.5.1 單次任務:at
- 2.5 任務管理
- 2.4.8 轉換或復制文件:dd
- 2.4.7 顯示系統內存狀態:free
- 2.4.6 查看系統負載:uptime
- 2.4.5 清除屏幕:clear
- 2.4.4 顯示或修改系統時間與日期:date
- 2.4.3 查看歷史記錄:history
- 2.4.2 導出環境變量:export
- 2.4.1 查看命令幫助:man
- 2.4 系統管理
- 2.3.10 壓縮或解壓縮文件和目錄:bzip2/bunzip2
- 2.3.9 壓縮或解壓縮文件和目錄:gzip/gunzip
- 2.3.8 壓縮或解壓縮文件和目錄:zip/unzip
- 2.3.7 打包或解包文件:tar
- 2.3.6 查看目錄樹:tree
- 2.3.5 查看工作目錄文件:ls
- 2.3.4 改變工作目錄:cd
- 2.3.3 刪除目錄:rmdir
- 2.3.2 創建目錄:mkdir
- 2.3.1 顯示當前工作目錄:pwd
- 2.3 目錄管理
- 2.2.14 文本操作:awk和sed
- 2.2.13 文件權限:umask
- 2.2.12 合并文件:join
- 2.2.11 分割文件:split
- 2.2.10 顯示文件類型:file
- 2.2.9 在文件或目錄之間創建鏈接:ln
- 2.2.8 比較文件差異:diff
- 2.2.7 過濾文本:grep
- 2.2.6 查找文件或目錄:find
- 2.2.5 查看文件:cat、tac、more、less、tail
- 2.2.4 刪除文件:rm
- 2.2.3 創建文件或修改文件的時間:touch
- 2.2.2 移動文件:mv
- 2.2.1 復制文件:cp
- 2.2 文件管理
- 2.1 Linux的目錄結構
- 第2章 新手需要掌握的Linux命令
- 1.7 小結
- 1.6.2 GNOME桌面環境
- 1.6.1 KDE桌面環境
- 1.6 Linux的桌面
- 1.5 Linux的終端命令行
- 1.4.2 遠程登錄
- 1.4.1 本地登錄
- 1.4 Linux的登錄
- 1.3.2 安裝CentOS Stream 8
- 1.3.1 安裝VMware虛擬機
- 1.3 在虛擬機上安裝Linux
- 1.2.3 安裝方式的選擇
- 1.2.2 準備相應的硬件資源
- 1.2.1 選擇Linux安裝版本
- 1.2 安裝前的準備
- 1.1.2 虛擬機的運行環境
- 1.1.1 虛擬機簡介
- 1.1 認識虛擬機
- 第1章 虛擬環境安裝Linux
- 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
- 腳本源碼、PPT課件與教學視頻下載
- 本書內容
- 本書特色
- 前言
- 內容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前言
- 本書特色
- 本書內容
- 腳本源碼、PPT課件與教學視頻下載
- 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
- 第1章 虛擬環境安裝Linux
- 1.1 認識虛擬機
- 1.1.1 虛擬機簡介
- 1.1.2 虛擬機的運行環境
- 1.2 安裝前的準備
- 1.2.1 選擇Linux安裝版本
- 1.2.2 準備相應的硬件資源
- 1.2.3 安裝方式的選擇
- 1.3 在虛擬機上安裝Linux
- 1.3.1 安裝VMware虛擬機
- 1.3.2 安裝CentOS Stream 8
- 1.4 Linux的登錄
- 1.4.1 本地登錄
- 1.4.2 遠程登錄
- 1.5 Linux的終端命令行
- 1.6 Linux的桌面
- 1.6.1 KDE桌面環境
- 1.6.2 GNOME桌面環境
- 1.7 小結
- 第2章 新手需要掌握的Linux命令
- 2.1 Linux的目錄結構
- 2.2 文件管理
- 2.2.1 復制文件:cp
- 2.2.2 移動文件:mv
- 2.2.3 創建文件或修改文件的時間:touch
- 2.2.4 刪除文件:rm
- 2.2.5 查看文件:cat、tac、more、less、tail
- 2.2.6 查找文件或目錄:find
- 2.2.7 過濾文本:grep
- 2.2.8 比較文件差異:diff
- 2.2.9 在文件或目錄之間創建鏈接:ln
- 2.2.10 顯示文件類型:file
- 2.2.11 分割文件:split
- 2.2.12 合并文件:join
- 2.2.13 文件權限:umask
- 2.2.14 文本操作:awk和sed
- 2.3 目錄管理
- 2.3.1 顯示當前工作目錄:pwd
- 2.3.2 創建目錄:mkdir
- 2.3.3 刪除目錄:rmdir
- 2.3.4 改變工作目錄:cd
- 2.3.5 查看工作目錄文件:ls
- 2.3.6 查看目錄樹:tree
- 2.3.7 打包或解包文件:tar
- 2.3.8 壓縮或解壓縮文件和目錄:zip/unzip
- 2.3.9 壓縮或解壓縮文件和目錄:gzip/gunzip
- 2.3.10 壓縮或解壓縮文件和目錄:bzip2/bunzip2
- 2.4 系統管理
- 2.4.1 查看命令幫助:man
- 2.4.2 導出環境變量:export
- 2.4.3 查看歷史記錄:history
- 2.4.4 顯示或修改系統時間與日期:date
- 2.4.5 清除屏幕:clear
- 2.4.6 查看系統負載:uptime
- 2.4.7 顯示系統內存狀態:free
- 2.4.8 轉換或復制文件:dd
- 2.5 任務管理
- 2.5.1 單次任務:at
- 2.5.2 周期任務:cron
- 2.6 關機命令
- 2.6.1 使用shutdown命令關機或重啟
- 2.6.2 簡單的關機命令halt
- 2.6.3 使用reboot命令重啟系統
- 2.6.4 使用poweroff終止系統運行
- 2.6.5 使用init命令改變系統運行級別
- 2.7 綜合示例——用腳本備份重要文件和目錄
- 2.8 小結
- 第3章 vi編輯器
- 3.1 進入與退出vi
- 3.2 移動光標
- 3.3 輸入文本
- 3.4 復制與粘貼
- 3.5 刪除與修改
- 3.6 查找與替換
- 3.7 執行Shell命令
- 3.8 保存文件
- 3.9 綜合示例——增刪改文件
- 3.10 小結
- 第4章 Linux文件系統與磁盤管理
- 4.1 文件系統概述
- 4.1.1 Linux分區簡介
- 4.1.2 文件的類型
- 4.1.3 文件的屬性與權限
- 4.1.4 改變文件所有權:chown和chgrp
- 4.1.5 改變文件權限:chmod
- 4.2 磁盤管理命令
- 4.2.1 查看磁盤空間使用情況:df
- 4.2.2 查看文件或目錄所占用的空間:du
- 4.2.3 查看和調整文件系統參數:tune2fs
- 4.2.4 格式化文件系統:mkfs
- 4.2.5 掛載/卸載文件系統:mount/umount
- 4.2.6 基本磁盤管理:fdisk
- 4.3 交換空間管理
- 4.4 磁盤冗余陣列RAID
- 4.5 綜合示例——監控硬盤空間
- 4.6 小結
- 第5章 日志系統管理
- 5.1 Linux常見日志文件及命令
- 5.2 Linux日志系統syslogd
- 5.2.1 syslogd日志系統簡介
- 5.2.2 syslogd配置文件及語法
- 5.3 使用日志輪轉功能
- 5.3.1 logrotate命令和配置文件的參數及其說明
- 5.3.2 利用logrotate輪轉Nginx日志
- 5.4 綜合示例——利用系統日志定位問題
- 5.5 小結
- 第6章 用戶身份管理
- 6.1 Linux用戶管理簡介
- 6.1.1 Linux用戶登錄過程
- 6.1.2 Linux用戶類型
- 6.2 Linux用戶管理機制
- 6.2.1 用戶賬號文件/etc/passwd
- 6.2.2 用戶密碼文件/etc/shadow
- 6.2.3 用戶組文件/etc/group
- 6.3 Linux用戶管理命令
- 6.3.1 添加用戶:useradd
- 6.3.2 更改用戶:usermod
- 6.3.3 刪除用戶:userdel
- 6.3.4 更改或設置用戶密碼:passwd
- 6.3.5 切換用戶:su
- 6.3.6 普通用戶獲取超級權限:sudo
- 6.4 用戶組管理命令
- 6.4.1 添加用戶組:groupadd
- 6.4.2 刪除用戶組:groupdel
- 6.4.3 修改用戶組:groupmod
- 6.5 綜合示例——批量添加用戶及設定密碼
- 6.6 小結
- 第7章 應用程序管理
- 7.1 軟件包管理基礎
- 7.1.1 RPM
- 7.1.2 YUM
- 7.2 YUM的使用
- 7.2.1 YUM配置文件
- 7.2.2 安裝軟件包
- 7.2.3 升級軟件包
- 7.2.4 查看已安裝的軟件包
- 7.2.5 卸載軟件包
- 7.3 從源代碼安裝軟件
- 7.3.1 軟件配置
- 7.3.2 軟件編譯
- 7.3.3 軟件安裝
- 7.4 Linux函數庫概述
- 7.5 綜合示例——使用YUM安裝Web服務軟件Nginx
- 7.6 小結
- 第8章 Shell的使用及管道與重定向
- 8.1 Shell簡介
- 8.2 bash的使用
- 8.2.1 別名
- 8.2.2 命令歷史
- 8.2.3 命令補齊
- 8.2.4 命令行編輯
- 8.2.5 通配符
- 8.3 管道與重定向
- 8.3.1 標準輸入與輸出
- 8.3.2 輸入重定向
- 8.3.3 輸出重定向
- 8.3.4 錯誤輸出重定向
- 8.3.5 管道
- 8.4 環境變量的配置
- 8.4.1 Shell變量
- 8.4.2 Shell環境變量的配置文件
- 8.5 綜合示例——Shell演示
- 8.6 小結
- 第9章 系統啟動控制與進程管理
- 9.1 啟動管理
- 9.1.1 GRUB管理器概述
- 9.1.2 Linux系統的啟動過程
- 9.1.3 Linux運行級別
- 9.1.4 Linux初始化配置腳本/etc/inittab的解析
- 9.1.5 Linux啟動服務的控制
- 9.2 Linux進程管理
- 9.2.1 進程的概念
- 9.2.2 進程管理工具與常用命令
- 9.3 綜合示例——進程監控
- 9.4 小結
- 第10章 網絡管理
- 10.1 網絡管理協議介紹
- 10.1.1 TCP/IP概述
- 10.1.2 UDP與ICMP簡介
- 10.2 網絡管理命令
- 10.2.1 檢查網絡是否通暢或網絡連接速度:ping
- 10.2.2 配置網絡或顯示當前網絡接口狀態:ifconfig
- 10.2.3 顯示、添加或修改路由表:route
- 10.2.4 復制文件至其他系統:scp
- 10.2.5 復制文件至其他系統:rsync
- 10.2.6 顯示網絡連接、路由表或網絡接口狀態:netstat
- 10.2.7 探測至目的地址的路由信息:traceroute
- 10.2.8 測試、登錄或控制遠程主機:telnet
- 10.2.9 下載網絡文件:wget
- 10.3 Linux網絡配置
- 10.3.1 Linux網絡配置的相關文件
- 10.3.2 配置Linux系統的IP地址
- 10.3.3 設置主機名
- 10.3.4 設置默認網關
- 10.3.5 設置DNS服務器
- 10.4 綜合示例——監控網卡流量
- 10.5 小結
- 第11章 防火墻與DHCP
- 11.1 Linux防火墻firewalld
- 11.1.1 Linux內核防火墻的工作原理
- 11.1.2 Linux軟件防火墻firewalld
- 11.2 firewalld配置實例
- 11.2.1 允許外部主機訪問Web服務器
- 11.2.2 修改SSH默認的服務端口,并允許外部主機訪問
- 11.2.3 只允許特定主機訪問SSH服務
- 11.3 Linux高級網絡配置工具
- 11.3.1 高級網絡管理工具iproute2
- 11.3.2 網絡數據采集與分析工具tcpdump
- 11.4 DHCP
- 11.4.1 DHCP的工作原理
- 11.4.2 配置DHCP服務器
- 11.4.3 配置DHCP客戶端
- 11.5 網絡常見問題
- 11.5.1 如何設置IP地址使之永久生效
- 11.5.2 VMWare虛擬機中如何測試DHCP功能
- 11.5.3 如何使一個域名解析到多個IP
- 11.6 綜合示例——利用firewalld阻止外網 異常請求
- 11.7 小結
- 第12章 網絡文件共享NFS、Samba和FTP
- 12.1 網絡文件系統NFS
- 12.1.1 NFS簡介
- 12.1.2 配置NFS服務器
- 12.1.3 配置NFS客戶端
- 12.2 文件服務器Samba
- 12.2.1 Samba服務簡介
- 12.2.2 Samba服務安裝配置
- 12.3 FTP服務器
- 12.3.1 FTP服務概述
- 12.3.2 vsftp的安裝與配置
- 12.3.3 proftpd的安裝與配置
- 12.4 常見問題
- 12.4.1 如何在Windows和Linux之間共享文件
- 12.4.2 Linux文件如何在Windows中編輯
- 12.4.3 如何設置FTP才能實現文件上傳
- 12.5 小結
- 第13章 BIND域名解析服務
- 13.1 DNS域名解析服務
- 13.1.1 域名
- 13.1.2 DNS域名解析服務
- 13.2 安裝BIND服務程序
- 13.2.1 軟件安裝
- 13.2.2 配置BIND
- 13.3 部署從服務器
- 13.3.1 安裝BIND
- 13.3.2 定義區域
- 13.3.3 配置主域名服務器
- 13.3.4 檢查從域名服務器數據同步
- 13.3.5 測試從域名服務器
- 13.4 安全的加密傳輸
- 13.5 部署緩存服務器
- 13.5.1 DNS緩存服務器及其功能
- 13.5.2 DNS查詢流程
- 13.5.3 部署DNS緩存服務器
- 13.5.4 測試DNS緩存服務器
- 13.6 分離解析技術
- 13.6.1 域名分離解析
- 13.6.2 部署域名分離解析
- 13.7 小結
- 第14章 Postfix與Dovecot郵件系統部署
- 14.1 電子郵件系統
- 14.1.1 POP3
- 14.1.2 STMP
- 14.1.3 IMAP
- 14.2 部署基礎的電子郵件系統
- 14.2.1 配置域名解析服務
- 14.2.2 配置Postfix服務
- 14.2.3 配置Dovecot服務
- 14.2.4 測試郵件服務
- 14.3 設置用戶別名信箱
- 14.4 小結
- 第15章 Squid代理緩存
- 15.1 Squid簡介
- 15.1.1 什么是Squid
- 15.1.2 Squid的主要功能
- 15.1.3 Squid的主要應用場景
- 15.2 配置正向代理服務器
- 15.2.1 正向代理原理
- 15.2.2 正向代理配置方法
- 15.2.3 測試正向代理
- 15.3 配置透明代理服務器
- 15.3.1 什么是透明代理服務器
- 15.3.2 透明代理服務器的配置方法
- 15.3.3 測試透明代理服務器
- 15.4 配置反向代理服務器
- 15.4.1 反向代理的原理
- 15.4.2 反向代理服務器的配置方法
- 15.4.3 測試反向代理服務器
- 15.5 配置緩存代理服務器
- 15.5.1 Web緩存的基本概念
- 15.5.2 Squid緩存的常用選項
- 15.5.3 Squid緩存配置實例
- 15.6 小結
- 第16章 PXE+Kickstart無人值守安裝
- 16.1 通過PXE安裝CentOS
- 16.1.1 PXE及其基本原理
- 16.1.2 準備安裝環境
- 16.1.3 安裝DHCP服務器
- 16.1.4 安裝TFTP服務器
- 16.1.5 準備引導文件
- 16.1.6 準備內核文件
- 16.1.7 準備安裝文件
- 16.1.8 開始安裝
- 16.2 PXE結合Kickstart實現無人值守 安裝CentOS
- 16.2.1 安裝環境準備
- 16.2.2 開始安裝
- 16.3 小結 更新時間:2023-09-21 10: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