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9章 后記:昆侖冊仙三推辭 仙界終圓仙名冊
- 第28章 天下共主失信物 泰山封禪續國祚
- 第27章 三皇開張創人文 五帝治世迎太平
- 第26章 女媧苦尋五色石 煉石化氣補蒼天
- 第25章 共工怒觸不周山 眾仙補天尋女媧
- 第24章 俏女媧三塑泥人 五行石詐搶人苗
第1章 引子:昆侖一夢入仙界 眾仙高唱《黑暗傳》
東邊一朵紅云起,西邊一朵紫云開。
誰家孝子開歌場?引得四方歌師來。
腳踏山來山也動,鞋帶水來水也抬。
來到孝家大門口,千山萬水聚攏來。
昆侖歌師下山來,天地開張月開懷。
五道高門五光彩,龍頭獸脊并滿排。
起歌樓,搭歌臺,開歌路,歌路開。
整頓鑼鼓開歌場,日吉時良開開開。
……
一首流傳在湖北神農架地區的民間小調,引出了一個故事——
民國年間,神農架密林中有一戶人家,當家的是一位中年男人,其真實姓名不詳,大家都叫他“羅昆侖”。羅昆侖從小跟著師父學唱《黑暗傳》,和師父一起為周圍辦喪事的老百姓家做法事。羅昆侖四十歲那年,師父去世了,他便獨自挑起擔子,傳承這種在民間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的習俗。
這天,羅昆侖又去一戶人家唱《黑暗傳》。法事完畢已是深夜兩點多,羅昆侖擔心家里的妻女,決定連夜回家。吃了一通酒席后,羅昆侖辭別主家,一手打著燈籠,一手扶著肩上的擔子,踏上了回家的路。擔子的一頭裝的是鑼鼓等家伙什子,另一頭裝的是主家送的十來斤紅薯。羅昆侖看著那十來斤紅薯,想著家中的妻女,心中漾起幸福的漣漪,腳步也加快了。
神農架原始森林里植被茂密,人煙稀少,野生動物眾多。羅昆侖回家的路就是密林中一條隱隱約約的小道,在翻過幾座山越過幾條溪之后,羅昆侖的腿逐漸沉重起來。在翻越神農頂的時候,酒勁上來,羅昆侖再也支撐不住,便進入神農廟里打算休息一會兒。
神農廟是一座古廟,破舊不堪,好在比較干凈,靠墻的地方還有一堆干草,可以坐在上面休息。羅昆侖迫不及待地坐到干草堆上,靠著神像打起盹兒來,不覺進入了夢鄉。
睡夢中,羅昆侖來到一個地方,很熟悉,但又叫不出名字來,景色美麗,比神農架還要漂亮。他順著一條小路向前走,走了沒多遠,遇到一條小河,河里有一條船,船上坐著一個人,正在向羅昆侖招手。羅昆侖細看,發現那人竟然是師父。羅昆侖趕緊走過去打招呼,但師父不理他,只是指著船頭,讓他趕緊上船。羅昆侖上了小船,剛在船頭坐定,小船就順著河道向前漂去,但沒有人劃船。羅昆侖也不覺得稀罕,只是靜靜地坐在船頭。
羅昆侖四處一瞟,發現河道在半空中懸著,河道下面約二十丈的地方還有一片海,湛藍湛藍的,浩瀚無垠,安靜無聲。小船一直向前漂,師父不說話,羅昆侖也不說話。就這樣,小船在河道里東轉西轉了很長時間,最后靠岸了。
船停下來,羅昆侖發現旁邊有一幅斜斜地懸掛在水面上的簾子,是用小木塊編制而成的,小木塊之間的縫隙很大,然而要想上岸,必須得從簾子上面走過去。羅昆侖驚嘆道:“這么陡,人能站得住嗎?縫隙這么大,掉下去了咋辦?”他小心翼翼地踩到簾子上,居然站得很穩,走了兩步,感覺和在平地上走路沒什么兩樣。他師父則直接從船上跳了下來,身子晃了兩下,也沒有掉下去。
羅昆侖順著簾子向下走,走到下面的大海邊,看到一只公雞和一只鴨子。那只公雞跑到水里找食吃,只露一截尾巴在水面上晃動。過了一會兒,這只公雞又跑到海邊的沙地里找食吃。羅昆侖看得很驚奇,嘆道:“這公雞還可以在水里找食吃啊!”而那只鴨子則一直站在水邊,歪著頭,一動不動地看著羅昆侖。
羅昆侖在師父的催促下繼續向前走,二人來到一處平臺,有一撥人坐在那里,一位老漢坐在最前面,像是這撥人的頭頭兒。羅昆侖走到老漢面前,看老漢其貌不揚,衣著普通,和集市上的小商販并沒有差別,就坐下來和老漢拉家常。
老漢對羅昆侖說:“聽說你唱《黑暗傳》唱得很好,我來陪你唱一段吧!”羅昆侖說:“好啊。你也會唱?”老漢說:“當然,不比你唱得差。”羅昆侖便支起鑼鼓,奇怪,羅昆侖沒有挑擔子,鑼鼓卻一下子出現在了他的手中,不待羅昆侖細想,那老漢已經唱了起來,羅昆侖趕緊和他一起唱下去:
孝家門前搭歌堂,歌堂搭在樓中央。
一道中門通歌場,四道高門在四方。
打開東門好跑馬,打開南門耍花槍。
打開西門支鼓架,打開北門招歌郎。
歌樓堂前好光景,好比天堂玉殿形。
上蓋青色琉璃瓦,下鋪玉石賽五金。
八根紫檀房梁柱,兩扇桫欏大前門。
早晨開門金雞叫,晚上閉戶鳳凰鳴。
錦幢上面繡海馬,海馬上面繡乾坤。
乾坤里面繡日月,日月旁邊繡彩云。
彩云下面繡花朵,花朵下面繡鵪鶉。
鵪鶉叫開歌場路,進得前門把炮鳴。
一曲唱罷,好不痛快。羅昆侖起身問那老漢:“請問您是誰?”老漢哈哈一笑,說:“神仙。”師父在一旁一個勁兒地對羅昆侖使眼色,示意他趕緊走。羅昆侖轉身欲走,不料那老漢突然站起來握住他的手不放,非常熱情,嘴里還不停地說著什么,直到有人喊他,他才松手讓羅昆侖離開。
羅昆侖隨師父下了平臺,二人沿著一條大河繼續向前走。走了不遠,看到一群小孩正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釣到了一條魚,高興得手足舞蹈。羅昆侖走近看了一眼,那魚有斤把兒重,便說:“這是條鲇魚。”見那小孩沒有反應,羅昆侖甚感無趣,就和師父一起沿著大河繼續前行。
走到一座亭子旁邊,看到兩個人正靠著欄桿交談。羅昆侖湊上去聽,卻一句也聽不懂,他搖搖頭,離開了亭子。
師父領著羅昆侖走上一條寬寬的大道,大道邊豎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三個大字——昆侖道。羅昆侖說:“這大道和我都叫昆侖,有意思。”昆侖道平直地伸向遠方,沒有一個人,安靜得如同一幅鋪在地面上的畫。羅昆侖和師父一同來到昆侖道旁邊的一座院子里。院子中間是一個大廣場,廣場上坐了好多人,正在專心致志地聽兩位講師講課。一位講師抬頭看看羅昆侖,招招手,示意羅昆侖過去。
羅昆侖便和師父一起走向講臺。那位講師問羅昆侖:“剛才你是不是和玄靈大仙一起唱《黑暗傳》了?”羅昆侖恭恭敬敬地答:“剛才確實和一位老漢一起唱了一段《黑暗傳》,我問他是誰,他不說,只說自己是神仙。”兩位講師聽罷哈哈大笑,說:“我們也是神仙,我們也來陪你唱一段吧。”
羅昆侖再一次支起鑼鼓,他心中又是一怔:這鑼鼓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不等他想明白,那兩位講師已經唱了起來:
昆侖山上一棵樹,旁邊懸崖萬丈孤。
此樹名叫長生木,枝葉繁茂演太初。
下生一根穿泉壤,上發一枝朝天樞。
左邊枝頭鳳凰室,右邊根上老龍窟。
先天元年砍樹頭,先天二年砍樹兜。
先天三年才砍倒,世世代代人間留。
先師昆侖一道令,力士送木靈官扶。
主家用來做棺木,陪伴先人上坦途。
這是《黑暗傳》中“造棺木”一節的曲子,兩位講師唱得極好,羅昆侖聽得如癡如醉,暗自喝彩。一位講師抬手示意羅昆侖一起唱,羅昆侖唱道:
螳螂撲蟬不由說,豈知黃雀在后啄。
黃雀又被金彈打,打彈之人被虎拖。
老虎掉進深坑內,深坑又被黃土梭。
黃土上面長青草,青草又被鐮刀割。
鐮刀又被鐵匠打,鐵匠又被無常捉。
勸人行善莫作惡,因果報應故事多。
兩位講師對《黑暗傳》的這種精進程度不是下苦功夫就能達到的,聽二人唱這一曲,羅昆侖深感受益匪淺,趕緊致謝道:“謝謝兩位大仙,在下茅塞頓開。”一位講師說:“不用謝。”另一位講師解釋道:“音樂的功能在于一個‘娛’字,目的是娛神和樂人。判斷一首曲子是不是能夠娛神,可以通過其是否能夠娛己來檢驗。一首曲子如果能夠娛悅自己,那么它也一定能夠娛神,可以在祭神祈福的活動上唱誦。《黑暗傳》里的曲子都是一些旋律優美、內容向上的曲子,足以娛己娛神。”羅昆侖聽罷深感有理,有心問一下兩位講師是誰,又擔心他們和先前那位老漢一樣不愿意說。恰巧師父催促他離開,他便趕緊道了別,和師父一起離開了講臺。
羅昆侖和師父又回到河邊,走了不遠,看到一座橋,橋頭上幾個人正坐著喝茶。師徒二人走上前去,一人對羅昆侖講:“這里是仙界,歡迎你啊。你先前遇到的那個老漢是玄靈大仙,后來遇到的那兩個講師是玄陰大仙和玄陽大仙。這三位大仙是整個仙界的頭頭兒,你和他們有緣。過了這座橋河對岸就是神農頂,你可以回家了。歡迎你再來。”
羅昆侖致了謝,和師父上了橋,向對岸走去,二人莫名其妙撞進了一個小篷子里。篷子的另一端有一個出口,但是橫著一根木棍,過不去。羅昆侖趕緊后退,不小心撞掉了兩根不知道是從哪里冒出來的香。看著那兩根躺在地上冒著青煙的香,羅昆侖心中一陣愧疚。待他們慢慢地退出小篷子,再看那小篷子,就是一個簡單搭起來的小過道而已,過道的這一端在橋上,另一端在河對岸,是出口。
小篷子旁邊站著兩個小孩,羅昆侖對他們說:“你們把路擋著,別人咋過呀?”兩個小孩說:“掏錢,兩個銅板買一副對聯。”羅昆侖說:“我不要對聯,一個銅板行不行?”兩個小孩默許了,羅昆侖便掏出一個銅板放到兩個小孩手中的布袋里。然后羅昆侖就和師父一起進了小篷子,走到了另一端。
出來后,師父對羅昆侖說:“昆侖呀,師父對不起你,以前教你唱《黑暗傳》,師父藏了一些,沒有全教給你。今天機會難得,我陪你唱一段,全部教給你。”羅昆侖吃了一驚,一路上師父都沒說一句話,沒想到這時候開口了。羅昆侖趕緊回復道:“師父說的是哪里話,我能跟您學唱《黑暗傳》是我的福氣。我天生愚笨,學藝不精,有負師父的期望,很慚愧。今日能夠再一次得到師父的指點,徒弟求之不得呢。”
羅昆侖再次支起鑼鼓,打起十二分精神,吆喝一聲,先秀了一把鼓技。三通鑼鼓罷,護壇眾神驚。玄陰大仙、玄陽大仙、玄靈大仙暗中傳令:“知事者各起知事,知禮者各起知禮,各路神仙為羅昆侖清空場地,不得打擾羅昆侖展示本領。”羅昆侖當然不知道這些玄妙,只是像往常一樣和師父一起高唱《黑暗傳》:
師父唱問:
講天由,講天由,講起天由水長流。
天河岸上幾道溝?哪道溝里出鐵牛?
什么人放?什么人收?什么人置下鐵籠頭?
鐵牛闖下什么禍?鐵牛又被何人收?
羅昆侖唱答:
天河岸上九道溝,九道溝里出鐵牛。
老君放,老君收,老君置下鐵籠頭。
吃了昆侖山上草,喝得黃河水不流。
撞塌天宮三萬三千琉璃瓦,撞倒王母三千三萬金柱頭。
玉皇大帝生了氣,貶到人間萬事休。
牧童放,農夫收,耕田耙地老黃牛。
師父唱:
我問青山何時老?青山問我幾時閑?
我問流水翻什么浪?流水問我白什么頭?
嘆得人生多忙碌,難比山青水長流。
羅昆侖接唱:
或唱天文與地理,或唱日月并五星。
或唱昆侖與五岳,或唱開天辟地人。
或唱稀奇并古怪,或唱滄海與桑林。
或唱青山并綠水,或唱走獸與飛禽。
師出題目我作文,我拿題目問先生。
歌朋歌友高聲唱,一唱唱到大天明。
師徒共唱:
說混沌,道黑暗,講不清,唱不完。
下到泉壤多奧妙,上到九天玄又玄。
或唱混沌多少年,或唱日月怎團圓。
或唱玄黃傳盤古,或唱人苗出世間。
九番洪水三開天,女媧摶土傳人煙。
一百零八七十二,三十六祖定江山。
唱畢,師徒二人意猶未盡。羅昆侖感覺自己對唱詞、調子的掌握更深刻了,唱《黑暗傳》更加駕輕就熟、爐火純青,心中十分高興。師父抬頭看看天,掏出一顆珠子交給羅昆侖,說:“這是混元珠,玄妙無比,一陰一陽,陰的叫‘玄陰珠’,陽的叫‘玄陽珠’,編寫《仙名冊》是你的使命,混元珠對你編寫《仙名冊》有幫助,你把它收好。時間不早了,你趕緊走吧。”
羅昆侖接過混元珠,看那珠子約有核桃大小,像有生命一樣,五彩流光,靈動無比。但一顆珠子怎么會有一陰一陽呢?羅昆侖不懂。
羅昆侖頭腦一熱,想試試這混元珠的威力,便瞄準遠處的一棵大樹,用力擲去。不料,那混元珠一離開羅昆侖的手就一分為二,沒有飛向遠處,而是掉了下去,直接砸在羅昆侖的兩個腳踝上。羅昆侖感到一陣鉆心的疼痛,坐到地上,用手捂著腳脖子,一邊揉一邊哎喲哎喲地叫。
一聲雞鳴,羅昆侖醒了過來,剛才的一切原來是一個夢,他仍舊坐在神農廟中的草堆上,靠著神像,頭抵著神像的腿,還沒有清醒過來。不過,羅昆侖卻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腳脖子被地上的石子硌得疼痛無比。他慢慢拿開腳,發現兩個腳脖子下面各有一個圓珠子,正是這兩個圓珠子硌得他腳脖子疼。羅昆侖撿起這兩個圓珠子細細打量,發現兩顆珠子一大一小,貌不驚人,但十分堅硬。大的一顆像是石頭做的,但羅昆侖從來沒見過這種石頭;小的一顆像是泥巴做的,簡直就是一顆小泥球。
羅昆侖疑惑起來,難道這就是混元珠,或者叫玄陰珠和玄陽珠?這東西非金非銀的,看起來并不稀罕啊。羅昆侖把它們收在擔子中,挑起擔子下山回家了。
這玄陰珠、玄陽珠從何而來,《仙名冊》是啥玩意兒,和羅昆侖又有何干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