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書目 更新時間:2022-06-24 18:00:31
- 本章涉及的《韓非子》原文
- 關于思想的探索,一個說一千次也不嫌多的叮嚀
- 當勢凌駕于法和術
- 韓非子的“理想國”——禁絕“五蠹”和“六反”
- 云夢睡虎地秦簡上的“鬼”
- 第七章 這門“統治術”也不是沒有問題!
- 本章涉及的《韓非子》原文
- 相輔相成的法、勢、術
- 術——君主秘而不宣的利器
- 勢——君主不可缺少的力量
- 法——君主用來治國的根本
-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故事
- 第六章 法、勢、術的“三合一”
- 本章涉及的《韓非子》原文
-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 韓非子對人性的看法及其歷史觀
- 韓非子其人其書
- 韓非子的寓言世界
- 第五章 韓非子以法為核心的法家思想
-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 國家的富強要靠杰出的管理
- 全國上下都要富起來,但不可能人人一樣富
- 長治久安的關鍵在于發展經濟
- 荀子認同“商人無祖國”這句話嗎?
- 第四章 為了富國裕民的理想
-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 音樂的教化功能
- 從“法先王”到“法后王”
- 以禮治為先的隆禮尚法
- 離譜的導盲磚道
- 第三章 荀子的治國三寶:禮、法、樂
-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 明分使群:個人的本分與群體的協作
- 心能知“道”,“學”很重要
- 在“經濟學”的視野下談禮的起源
- 本性的善或惡:科學與哲學的對話
- 第二章 一個關乎經世濟民的大計劃
-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 是儒學正途,還是儒學岔路?
- 與“性善說”針鋒相對的“性惡說”
- 人歸人,天歸天,人要順應自然規律利自然
- 關于荀子本人及其著作
- 第一章 以“性惡說”為根底的荀子思想
- 前言 很有現實感的荀韓
- 版權信息
- 少年讀中國哲學·天平上的禮和法:荀韓篇
- 參考書目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這個世界比以前更需要老莊
- 被誤解的老莊
- 大樹的寓言:無用之用
- 安命論是宿命論嗎?
- 一口讓人又笑又哭的箱子
- 第七章 人人都用得到的老莊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 心齋與坐忘
- 養生之道在于養心
- 田鼠阿佛的故事
- 第六章 活出生命的大智慧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何必只站在固定的一邊來看事物?
- 取法于天籟的“齊物論”
- 從姑射(yè)山神人到莊周夢蝶所透露的一個秘密
- 無所依賴,才能絕對地逍遙
- 境界的提升:從小魚變大魚,從大魚變大鳥
- 在圖畫書里遇見老莊
- 第五章 萬物平等觀,世間逍遙游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正言若反的“大仁不仁”
- 德性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樣
- 以等第來分的德
- 從道中分化出來的德
- 讓明哲驚奇的“道商”
- 第四章 德是道的顯現和作用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柔弱與不爭
- 虛靜和無為
- 從天到人,從自然到自由
- 有著“陰”“陽”兩條魚的“太極圖”
- 第三章 從“天人關系”來談道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道,永遠都在卻又變動不止
- 形而上的道,“有”“無”為一體
- 道在哪里?
- 用道家哲學種出來的菜
- 第二章 順其自然的道:老莊思想的起點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寧可當只“泥中活烏龜”的莊子
- 身世成謎的老子
- 一個神秘老人和一個怪叔叔
- 第一章 大師印象
- 前言 也學老莊那樣飛
- 版權信息
- 少年讀中國哲學·水最柔弱也最強:老莊篇
- 參考書目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儒、墨兩家還要再糾纏下去嗎?
- 墨家學說與現代社會
- 墨家是怎么消失的?
- 讓人不忍心的“歷史的冷落”
- 第六章 回首看墨家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思考要看整體,不能只看片面
- 從有效的條件到有效的推理
- 從是非的區別到名實相符的要求
- 談辯之術的兩種功能
- 令人驚奇的《墨經》
- 要趁早學好邏輯
- 第五章 墨家的邏輯思辨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否定天命說,誰都沒有怠惰的借口
- 天和鬼神都是墨子用來推行主張的工具
- 墨子不是宗教家
- 命該如此嗎?
- 第四章 墨子的世界觀:天志、明鬼和非命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音樂活動該不該反對?
- 別把社會資源浪費在厚葬久喪上
- “節用”會導致低消費經濟嗎?
- 墨子的生產觀念
- 生命最終棲息的方式
- 第三章 墨子的經濟思想:節用、節葬、非樂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尚同”理論助長君主的權力
- “尚同”以“尚賢”為前提
- 舉用賢才,不論出身
- 止楚伐宋
- 非攻不是反對所有的戰爭
- 愛的疑惑
- 第二章 墨子的政治思想:非攻、尚賢、尚同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摩頂放踵,為救世的理想而奔走
- “義”最珍貴,從天而來
- 兼相愛,交相利——有“仁”有“義”
- 關于《墨子》一書和“墨學十論”
- 請問先生尊姓大名?哪里人?
- 難道這也是一種非比尋常的愛?
- 第一章 了解墨子,從“兼愛”的倫理思想開始
- 前言 失蹤的墨子
- 版權信息
- 少年讀中國哲學·讓天下人都相愛:墨子篇
- 參考書目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圣人四類型和人格六境界
- 承擔重大責任前的鍛煉
- 魚和熊掌的選擇
- 生命的氣度與擔當
- 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喜悅
- 第八章 朝人格完美的境界邁進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活出生命的正當性
- 《孟子》中所說的“義理之天”
- 從孟子一段關鍵的話開啟探索之旅
- 孟子學說中繞不開的另一座高峰
- 小孩也應保有“赤子之心”
- 第七章 從心、性的關系來談天和命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市場經濟中的假平等和真平等
- 腦力活比體力活要緊
- 一個社會有分工的必要
- 孟子與農家對話
- 明哲開始自學經濟學
- 第六章 社會有分工,勞心比勞力重要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保民有方法:安民、養民、教民、與民同樂
- “民貴君輕”說和民本論
- 超越樂觀或悲觀的道德實踐
- 王道和霸道的區分
- 孟子是不是把人性想得太樂觀了?
- 第五章 王道——以民為本的仁政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知言”也是一門功夫
- 孟子練的“氣功”叫作“浩然之氣”
- 相互關聯的心、志、言、氣、體
- 不動心有方法嗎?
- 養不養,有關系
- 明哲在夜里的自我反省
- 第四章 善養浩然之氣——孟子練氣功?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學做“大人”,不做“小人”
- 校園“地下經濟”引出的道德問題
- 安居樂業:百姓應該享有的權利
- 孟子只要義不要利嗎?
- 做人要真誠,還要發揮良知良能
- 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
- 在學校,同學之間可以做買賣嗎?
- 第三章 明辨義和利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仁義禮智的根源,在于心的四個發端
- 義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嗎?
- 孟子與告子談人性
- 怎么看待善與惡?
- 第二章 人和動物大不同——性善說和心之四端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孟子一生的簡歷
- 孟子的主要對手——墨家
- 孟子為了時代使命而斗嘴
- 關于孟子的一些傳說
- 一次歷史性的接力
- 第一章 為何好辯?——孟子面對的時代
- 前言 學向子孟命的當擔生
- 版權信息
- 少年讀中國哲學·燃出善的火焰:孟子篇
- 參考書目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勇敢且智慧地繼承孔子的文化遺產
- 來自現代人的質疑
- 孔子必須接受的挑戰
- 孔子的思想真的就沒問題嗎?
- 第十章 挑戰孔子或發揚孔子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怎么看《禮運》篇所說的“大同世界”?
- 天下有道:孔子的社會理想
- 社會理想與烏托邦思想之間的差別
- 烏托邦——從一部動畫片談起
- 第九章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社會理想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作為人品對比的君子和小人
- 作為道德標桿的仁者、智者和勇者
- 孔子不輕易給予“仁者”的評價
- 孔子評鑒人品
- 窮苦人的守護神——一個賠錢賣自助餐的阿婆
- 第八章 仁者、智者、勇者和其他“人”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命和義,不相混
- 命令的“命”與命運的“命”
- 孔子信仰一個能主宰一切的天嗎?
- 孔子五十歲知什么天命?
- 尼克·胡哲——一個不被命運困住的人
- 第七章 孔子談天命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國君不像國君,臣子能革命嗎?
- 伯夷、叔齊的事跡該怎么解讀?
- 夫子認同衛國國君嗎?
- 名分有等級,愛也有等差
- 孔子的正名思想
- 是賢人,還是傻瓜?——伯夷、叔齊的故事
- 第六章 名有等級,愛有等差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忠恕之道和從政
- 恕和怨
-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 仁的兩個體系模式
- 明哲班上的爭吵
- 第五章 忠和恕是做人的基本功夫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是一,是二,還是多?
- 曾子用兩個字來概括孔子的道
- 讓人的世界變成仁的世界吧!
- 我要仁,仁就會來!
- 愛不怕打攪
- 第四章 仁的世界是德行的世界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愛人該怎么愛?
- 仁或不仁
- 燃氣罐失竊案
- 禮和義,像“仁”的兩名守將
- 孔子為什么不想發大財?
- 優先于富貴和貧賤的道德
- 學敏有個關于“兩人關系”的煩惱
- 第三章 仁,由禮和義在把關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孔子為什么提出儒家學說?
- 好學的孔子
- 從《論語》看孔子的教育法和他這個人
- 應該被還原的孔子
- 渴望到來的哲學周末
- 第二章 孔子,一個真實的人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哲學之旅的目的地
- 哲學、神話和宗教
- 哲學是怎么開始的?
- 兩個少年的哲學周末
- 第一章 哲學是思想的旅程
- 前言 好好地理解孔子一回
- 版權信息
- 少年讀中國哲學·仁的世界:孔子篇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少年讀中國哲學·仁的世界:孔子篇
- 版權信息
- 前言 好好地理解孔子一回
- 第一章 哲學是思想的旅程
- 兩個少年的哲學周末
- 哲學是怎么開始的?
- 哲學、神話和宗教
- 哲學之旅的目的地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第二章 孔子,一個真實的人
- 渴望到來的哲學周末
- 應該被還原的孔子
- 從《論語》看孔子的教育法和他這個人
- 好學的孔子
- 孔子為什么提出儒家學說?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第三章 仁,由禮和義在把關
- 學敏有個關于“兩人關系”的煩惱
- 優先于富貴和貧賤的道德
- 孔子為什么不想發大財?
- 禮和義,像“仁”的兩名守將
- 燃氣罐失竊案
- 仁或不仁
- 愛人該怎么愛?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第四章 仁的世界是德行的世界
- 愛不怕打攪
- 我要仁,仁就會來!
- 讓人的世界變成仁的世界吧!
- 曾子用兩個字來概括孔子的道
- 是一,是二,還是多?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第五章 忠和恕是做人的基本功夫
- 明哲班上的爭吵
- 仁的兩個體系模式
-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 恕和怨
- 忠恕之道和從政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第六章 名有等級,愛有等差
- 是賢人,還是傻瓜?——伯夷、叔齊的故事
- 孔子的正名思想
- 名分有等級,愛也有等差
- 夫子認同衛國國君嗎?
- 伯夷、叔齊的事跡該怎么解讀?
- 國君不像國君,臣子能革命嗎?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第七章 孔子談天命
- 尼克·胡哲——一個不被命運困住的人
- 孔子五十歲知什么天命?
- 孔子信仰一個能主宰一切的天嗎?
- 命令的“命”與命運的“命”
- 命和義,不相混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第八章 仁者、智者、勇者和其他“人”
- 窮苦人的守護神——一個賠錢賣自助餐的阿婆
- 孔子評鑒人品
- 孔子不輕易給予“仁者”的評價
- 作為道德標桿的仁者、智者和勇者
- 作為人品對比的君子和小人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第九章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社會理想
- 烏托邦——從一部動畫片談起
- 社會理想與烏托邦思想之間的差別
- 天下有道:孔子的社會理想
- 怎么看《禮運》篇所說的“大同世界”?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第十章 挑戰孔子或發揚孔子
- 孔子的思想真的就沒問題嗎?
- 孔子必須接受的挑戰
- 來自現代人的質疑
- 勇敢且智慧地繼承孔子的文化遺產
-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 參考書目
- 少年讀中國哲學·燃出善的火焰:孟子篇
- 版權信息
- 前言 學向子孟命的當擔生
- 第一章 為何好辯?——孟子面對的時代
- 一次歷史性的接力
- 關于孟子的一些傳說
- 孟子為了時代使命而斗嘴
- 孟子的主要對手——墨家
- 孟子一生的簡歷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第二章 人和動物大不同——性善說和心之四端
- 怎么看待善與惡?
- 孟子與告子談人性
- 義是外在因素引起的嗎?
- 仁義禮智的根源,在于心的四個發端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第三章 明辨義和利
- 在學校,同學之間可以做買賣嗎?
- 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
- 做人要真誠,還要發揮良知良能
- 孟子只要義不要利嗎?
- 安居樂業:百姓應該享有的權利
- 校園“地下經濟”引出的道德問題
- 學做“大人”,不做“小人”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第四章 善養浩然之氣——孟子練氣功?
- 明哲在夜里的自我反省
- 養不養,有關系
- 不動心有方法嗎?
- 相互關聯的心、志、言、氣、體
- 孟子練的“氣功”叫作“浩然之氣”
- “知言”也是一門功夫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第五章 王道——以民為本的仁政
- 孟子是不是把人性想得太樂觀了?
- 王道和霸道的區分
- 超越樂觀或悲觀的道德實踐
- “民貴君輕”說和民本論
- 保民有方法:安民、養民、教民、與民同樂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第六章 社會有分工,勞心比勞力重要
- 明哲開始自學經濟學
- 孟子與農家對話
- 一個社會有分工的必要
- 腦力活比體力活要緊
- 市場經濟中的假平等和真平等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第七章 從心、性的關系來談天和命
- 小孩也應保有“赤子之心”
- 孟子學說中繞不開的另一座高峰
- 從孟子一段關鍵的話開啟探索之旅
- 《孟子》中所說的“義理之天”
- 活出生命的正當性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第八章 朝人格完美的境界邁進
- 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喜悅
- 生命的氣度與擔當
- 魚和熊掌的選擇
- 承擔重大責任前的鍛煉
- 圣人四類型和人格六境界
- 本章涉及的《孟子》原文
- 參考書目
- 少年讀中國哲學·讓天下人都相愛:墨子篇
- 版權信息
- 前言 失蹤的墨子
- 第一章 了解墨子,從“兼愛”的倫理思想開始
- 難道這也是一種非比尋常的愛?
- 請問先生尊姓大名?哪里人?
- 關于《墨子》一書和“墨學十論”
- 兼相愛,交相利——有“仁”有“義”
- “義”最珍貴,從天而來
- 摩頂放踵,為救世的理想而奔走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第二章 墨子的政治思想:非攻、尚賢、尚同
- 愛的疑惑
- 非攻不是反對所有的戰爭
- 止楚伐宋
- 舉用賢才,不論出身
- “尚同”以“尚賢”為前提
- “尚同”理論助長君主的權力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第三章 墨子的經濟思想:節用、節葬、非樂
- 生命最終棲息的方式
- 墨子的生產觀念
- “節用”會導致低消費經濟嗎?
- 別把社會資源浪費在厚葬久喪上
- 音樂活動該不該反對?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第四章 墨子的世界觀:天志、明鬼和非命
- 命該如此嗎?
- 墨子不是宗教家
- 天和鬼神都是墨子用來推行主張的工具
- 否定天命說,誰都沒有怠惰的借口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第五章 墨家的邏輯思辨
- 要趁早學好邏輯
- 令人驚奇的《墨經》
- 談辯之術的兩種功能
- 從是非的區別到名實相符的要求
- 從有效的條件到有效的推理
- 思考要看整體,不能只看片面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第六章 回首看墨家
- 讓人不忍心的“歷史的冷落”
- 墨家是怎么消失的?
- 墨家學說與現代社會
- 儒、墨兩家還要再糾纏下去嗎?
- 本章涉及的《墨子》原文
- 參考書目
- 少年讀中國哲學·水最柔弱也最強:老莊篇
- 版權信息
- 前言 也學老莊那樣飛
- 第一章 大師印象
- 一個神秘老人和一個怪叔叔
- 身世成謎的老子
- 寧可當只“泥中活烏龜”的莊子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第二章 順其自然的道:老莊思想的起點
- 用道家哲學種出來的菜
- 道在哪里?
- 形而上的道,“有”“無”為一體
- 道,永遠都在卻又變動不止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第三章 從“天人關系”來談道
- 有著“陰”“陽”兩條魚的“太極圖”
- 從天到人,從自然到自由
- 虛靜和無為
- 柔弱與不爭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第四章 德是道的顯現和作用
- 讓明哲驚奇的“道商”
- 從道中分化出來的德
- 以等第來分的德
- 德性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樣
- 正言若反的“大仁不仁”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第五章 萬物平等觀,世間逍遙游
- 在圖畫書里遇見老莊
- 境界的提升:從小魚變大魚,從大魚變大鳥
- 無所依賴,才能絕對地逍遙
- 從姑射(yè)山神人到莊周夢蝶所透露的一個秘密
- 取法于天籟的“齊物論”
- 何必只站在固定的一邊來看事物?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第六章 活出生命的大智慧
- 田鼠阿佛的故事
- 養生之道在于養心
- 心齋與坐忘
-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第七章 人人都用得到的老莊
- 一口讓人又笑又哭的箱子
- 安命論是宿命論嗎?
- 大樹的寓言:無用之用
- 被誤解的老莊
- 這個世界比以前更需要老莊
- 本章涉及的《老子》《莊子》原文
- 參考書目
- 少年讀中國哲學·天平上的禮和法:荀韓篇
- 版權信息
- 前言 很有現實感的荀韓
- 第一章 以“性惡說”為根底的荀子思想
- 關于荀子本人及其著作
- 人歸人,天歸天,人要順應自然規律利自然
- 與“性善說”針鋒相對的“性惡說”
- 是儒學正途,還是儒學岔路?
-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 第二章 一個關乎經世濟民的大計劃
- 本性的善或惡:科學與哲學的對話
- 在“經濟學”的視野下談禮的起源
- 心能知“道”,“學”很重要
- 明分使群:個人的本分與群體的協作
-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 第三章 荀子的治國三寶:禮、法、樂
- 離譜的導盲磚道
- 以禮治為先的隆禮尚法
- 從“法先王”到“法后王”
- 音樂的教化功能
-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 第四章 為了富國裕民的理想
- 荀子認同“商人無祖國”這句話嗎?
- 長治久安的關鍵在于發展經濟
- 全國上下都要富起來,但不可能人人一樣富
- 國家的富強要靠杰出的管理
- 本章涉及的《荀子》原文
- 第五章 韓非子以法為核心的法家思想
- 韓非子的寓言世界
- 韓非子其人其書
- 韓非子對人性的看法及其歷史觀
-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
- 本章涉及的《韓非子》原文
- 第六章 法、勢、術的“三合一”
-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故事
- 法——君主用來治國的根本
- 勢——君主不可缺少的力量
- 術——君主秘而不宣的利器
- 相輔相成的法、勢、術
- 本章涉及的《韓非子》原文
- 第七章 這門“統治術”也不是沒有問題!
- 云夢睡虎地秦簡上的“鬼”
- 韓非子的“理想國”——禁絕“五蠹”和“六反”
- 當勢凌駕于法和術
- 關于思想的探索,一個說一千次也不嫌多的叮嚀
- 本章涉及的《韓非子》原文
- 參考書目 更新時間:2022-06-24 18: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