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憶楊文貞公

公以儒士之身,至明之首輔,創仁宣之治,為贛人之最,創大明之奇跡。

公諱寓,姓楊氏,字士奇,別號東里,江西泰和人也。楊氏之先本吉水人,至十五世祖允素,始遷泰和。幼喪父,隨母改贅德安羅子理,改姓羅氏。后有羅家祀,公自為土祭楊氏之祖。子理并稱其志,復其宗姓。及長,公力學,授徒自給,頗有史才,舉世聞名。

建文初,詔修《太祖實錄》,王叔英以公有史才,而薦之于惠帝。遂召入翰林,為實錄編纂官。尋,吏部尚書張紞試諸儒于史館者也,得公策,大驚曰:“此非經生言也。”遂奏第一。授吳王府審理副,仍供史館職。

成祖即位,改編修。已,簡入內閣,典機務。數月進侍講。二年,選宮僚,以公為左中允。五年以公為左諭德。公入內閣,雅為帝所重,私前不言公,公前不言私。廣東布政使徐奇載嶺南土物饋廷臣,或得其目籍以進。帝閱無公名,遂召問。對曰:“奇赴廣時,群臣作詩文贈行,臣適病弗預,以故獨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當無他意。”帝遽命毀籍。公之善心,亦如此也。六年,帝北巡,為太子監國。時漢王、趙王合而間太子,帝頗心動。九年還南京,召公問監國狀。公以孝敬對,且曰:“殿下天資高,即有過必知,知必改,存心愛人,決不負陛下托。”帝悅。后帝復北巡,以公為太子監國,因以公為梁。十五年進公翰林學士,兼故官。十九年改左春坊大學士,仍兼學士。明年復坐輔導有闕,下錦衣衛獄,旬日而釋。

仁宗立,以帝師故,擢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帝與蹇義、夏原吉議事,帝望見公,謂二人曰:“新華蓋學士來,必有讜言,試共聽之。”尋進公為少保,與楊榮、金幼孜并賜銀章,得密封言事,尋進少傅。四月,帝以公監國不易志,創制“楊貞”一印與公。尋與黃淮諸人修《太祖實錄》。未幾,帝病危,命公為托孤大臣,以輔宣宗。

宣宗臨,修《仁宗實錄》,仍充總裁。漢王反,帝征之。戶部尚書陳山極言上逮趙王,楊榮亦以為可,上亦以為然。公聞而拒之,以儒典闡以失缺,后帝問楊溥,亦與公相合。后帝復欲趙王,公又諫上,趙王德之。時交趾多戰亂,損耗頗多,勞民傷財,公以漢棄珠崖之例,使帝棄交趾。

英宗登基,方九歲,太后遂以“三楊”輔英宗。公多奏事。公極言瓦剌之害,將為邊患,而邊軍缺馬,恐不能御。又薦于謙、周忱、況鐘之屬,皆為名臣。三年,公以《宣宗實錄》成,進少師,乞歸,還。以九年三月十四日卒于故里,年八十,贈太師,謚文貞。

王世貞嘗曰:“文章之最達者,則無過宋文憲濂、楊文貞士奇、李文正東陽、王文成守仁。”是故,楊士奇高文學之中,可與宋濂、李東陽、王守仁并列。此四人者,皆為大明文學之泰斗。

公為首輔,嘗創臺閣體,以頌圣德,歌太平。董其昌曰:“自楊文貞而下,皆以歐、曾為范。”士人皆以公為書法、文學之首。歷五朝,入內閣四十余年,為首輔二十一年。公與福建楊榮、湖廣楊溥共輔仁、宣之朝,合稱“三楊”,成仁宣之治,世人謂之為“西楊”。

嗚呼!公卒時,英宗親御祭文,于墓中亭內。與國咸休,永世無窮,一心輔國。公初為泰和之寒士,為功名之考取,為池中之咸魚。然則以公之才,為進士未嘗不可,然終身不舉,以儒生入仕,為國為民,舉國無二。

鬼谷曰:余讀《明史》,未嘗不見公之奇歷,未嘗不敬公之賢才,今朝憶公,以為終明之世未能有過公者,傳言不虛,配得此名。“三楊”之首,仁宣之治,大明盛世,皆公之才,公之勞,公之功。

版權:創世中文網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南郑县| 宜兰县| 石河子市| 太谷县| 安龙县| 民丰县| 寻乌县| 五峰| 罗江县| 共和县| 荣成市| 建始县| 襄垣县| 集安市| 霸州市| 杭锦后旗| 金阳县| 贞丰县| 镇远县| 广南县| 页游| 鸡东县| 文成县| 七台河市| 天等县| 北海市| 汶上县| 松原市| 措美县| 三河市| 永州市| 巢湖市| 屏东市| 平顶山市| 舞钢市| 和顺县| 青神县| 中阳县| 临朐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