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譯者序(1)

法官不是“官”,但代表國家適用法律,判斷是非,判定對錯。英語稱法官為Judge,稱大法官為Justice,等同于正義的化身。其實,“正義”(Justice)一詞源自拉丁文justitia,其詞根jus即指“法律”。“法官”的拉丁文寫法是judex,恰好由jus(法律)和dicere(說話)兩個詞根組成,與法官“解說法律”的職責相對應。而這解說法律的載體,便是裁判文書。

法官難當,部分緣于裁判文書不好寫。因為除了下判斷,裁判文書還得講道理,多數情況下還得與“不講理的人”講理。在普通法國家,上訴法院、最高法院的裁判文書還可能作為判例在其他案件中參照適用。所以,無論在最高法院,還是在基層法庭,撰寫裁判文書都是法官必備的基本功。

寫作指引的五個層次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就是一本教法官如何寫好裁判文書的小冊子。《指南》第一版誕生于1991年,由聯邦司法中心牽頭推進,多位資深法官、學者聯袂主筆完成。寫作過程中,編委會電話征求了諸多杰出法官的意見,既包括理查德·波斯納、弗蘭克·柯芬等“司法大腕”,也有后來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斯蒂芬·布雷耶、魯思·巴德·金斯伯格。2013年,也即初版誕生22年后,聯邦司法中心又結合司法實踐與信息技術的新發展,推出了《指南》的第二版。

其實,裁判文書寫作是一項非常個人化的體驗。有一百位法官,就可能有一百種寫作習慣。如果得不到法官群體的認同,哪怕編出磚頭厚的《指南》,也會被他們棄之不用。所以,編寫《指南》的關鍵在于提煉共性、形成指引,而不是硬性規定一種模式,要求法官按部就班地操作。

總體來看,一套完整的裁判文書寫作指引,大體可以分為五個層面。一是寫作風格的確定。裁判文書是法律文書之一種,語言風格、遣詞用句、修辭手法與普通法律文書寫作均有共通之處,但也有其自身特點,對確定性、嚴謹性、中立性、說理性的要求更高。二是文書樣式的選擇。法官會根據所處法院層級、所審案件類型和審理模式,決定選擇何種樣式寫作、按照何種結構展開,當繁則繁,當簡則簡。三是司法倫理的要求。裁判文書可以有個人風格,但應符合司法倫理,對社會熱點的評價、對其他裁判的點評、對當事人或律師觀點的回應都不能率性而為。四是說理技巧的運用。好的裁判文書應當體現明晰的寫作思路、具備嚴謹的邏輯結構,擅長連點為線、聚線為面,形成有說服力的論證。五是寫作過程的協作。這里的協作包括兩個層面,首先是承辦法官與合議庭其他法官之間的協作,其次是法官與法官助理之間的協作。隨著司法分工日趨精細,法官助理在裁判文書形成過程中所起作用漸大,實踐中雖不乏爭議,亦值得深入研究。

上述五個層面的內容,《指南》均有涉及。但是,《指南》畢竟只是一本操作指引式的小冊子,不可能巨細靡遺、面面俱到。其實,單是裁判文書如何說理這一項,就擔得上一部專著篇幅。例如,美國聯邦第三巡回上訴法院原首席法官魯格羅·狄亞瑟雖著有經典作品《裁判文書寫作》(Opinion Writing),但考慮到“說理”的極度重要性,又專門以司法裁判為例,撰寫了《法律的邏輯:法官寫給法律人的邏輯指引》(Logic for Lawyers: A Guide to Clear Legal Thinking)一書,被美國各大法學院和國家司法學院列為權威教材。

《指南》的總體結構,是以審判流程為序,從裁判文書的樣式選擇、準備工作、撰寫細節、校訂要點和協作技巧幾個層面,闡述裁判文書寫作應當把握的重點內容。由于《指南》的預設讀者主要是美國聯邦法官及其助理,因此對一些背景性知識未作展開,如美國的法院組織體系、對應的裁判文書類型,以及法官與同僚、助理之間的互動與協作情況等。考慮到這些背景性知識對理解本書內容確有裨益,下文結合裁判文書形成機制擇要述之。

金字塔體系內的法院

美國正式國名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俗稱“美利堅合眾國”,若緊扣原文,譯為“合眾州”倒是更貼切。其實,除了沒有國防與外交權力,每個州都相當于一國,皆有自己的憲法和司法系統。我們常說美國法律如何如何、美國法院如何如何,但嚴格意義上講,并不存在所謂“美國法律”和“美國法院”。美國50個州的立法、司法系統各有特色,幾乎沒有兩個州完全相同。例如,大名鼎鼎的“三振出局”條款,規定一名被告若累積犯有三項重罪(Felony),就得自動判處終身監禁。許多專業人士都認為這是“美國法律”特色,但其實只是加利福尼亞一個州的“地方”特色而已。

從總量上看,美國95%的案件均在州法院解決。如果按案件數量劃分,整個州法院組織可以看作一個金字塔。最底層的為小額訴訟法院、交通法院、治安法院與市政法院,處理交通違章、酒后鬧事之類的糾紛。由于這類法院永遠是鬧哄哄的,有時又被稱為“菜市場法院”。70%的案件,法官只用一分鐘就能解決,當事人也懶得聘請律師。

金字塔第二層是初審法院,也被稱為“事實審法院”。美國每個郡至少有一個初審法院。初審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中,只有不到10%的案子會進入庭審,其他多數以撤訴、庭外和解、辯訴交易等方式解決。這10%的案件中,又只有不到1%會進入陪審團審理程序,其他多由法官獨任裁判。換言之,我們在美國律政劇中看到的庭審,絕大多數發生在初審法院內。

如果當事人對初審法院的判決結果不服,可以上訴至金字塔的第三層:上訴法院。但是,到了上訴階段,法官不會重復認定事實。比如,如果一個人因謀殺而被陪審團認定有罪,他上訴后,法官不會再召集陪審團,也不會再審查舊證據。上訴法院的庭審又稱言詞辯論。出庭律師不得申請傳召證人或當庭質證,只能在半小時內闡述己方立場和原判適用法律的疏漏。

金字塔的第四層是州最高法院。一些人口比較少的州,如內華達州,并沒有上訴法院,當事人可以從初審法院直接上訴至州最高法院。州最高法院的法官也被稱為大法官,可以自行決定受理哪類案件,其判決99%為終審判決。只有當案子與聯邦事務或憲法爭議有關時,才可能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

聯邦司法系統的構造較為簡單,它沒有“菜市場法院”,自下而上依次為聯邦地區法院、聯邦上訴法院與聯邦最高法院,另外還有聯邦國際貿易法院等專門法院。所有聯邦法官均歸聯邦統一管理,由總統提名、參議院表決通過。聯邦法院管轄的案件,適用聯邦法律,多涉及聯邦利益或者屬于州際問題。比如,殺人放火雖然嚴重,但罪犯流竄范圍若未跨州,就仍歸州法院管轄;破壞郵筒雖是小事,但因為郵政屬于聯邦事務,所以須由聯邦法院審理。

美國共有94個聯邦地區法院,均為跨行政區劃設置。聯邦地區法院的案件通常由一名法官審理,但涉及憲法爭議的案件有時會由三人組成合議庭(Panel)審理。與各州初審法院一樣,在聯邦地區法院,真正進入庭審環節的案件比例也不高,且呈現出逐年遞減趨勢。如民事案件庭審比例就從1962年的11.5%,下降到1982年的6.1%,進而降至2002年的1.8%;刑事案件庭審比例則從1962年的15%,降至2002年的5%。近年來,不少研究者均將“消失的庭審”(the Vanishing Trials)及其成因作為研究對象。

聯邦地區法院一審的案件可以上訴至聯邦上訴法院。全美分為13個司法巡回上訴區,每個巡回上訴區對應一個上訴法院,所以這些法院又被稱為聯邦巡回上訴法院。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的案件通常由三名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俗稱“三法官合議庭”。與各州一樣,案子到了聯邦上訴法院,也基本上只有法律審,而沒有事實審。

品牌: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譯者:何帆
上架時間:2022-05-09 10:20:43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襄县| 涞水县| 依安县| 璧山县| 雷山县| 台北县| 昌江| 灵石县| 兴隆县| 西和县| 宣武区| 安新县| 田林县| 永泰县| 南皮县| 永安市| 康保县| 西平县| 苍山县| 敖汉旗| 和林格尔县| 长白| 鲁山县| 南安市| 阆中市| 乌兰浩特市| 阿合奇县| 平邑县| 威信县| 凉城县| 济南市| 东山县| 许昌市| 乌苏市| 萍乡市| 买车| 永寿县| 山阴县| 聂荣县| 抚顺县|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