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最燦爛耀眼的那束光芒——《長征演義》序

賀捷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和精髓。在當今世界,國家與國家的競爭,說到底,就是文化的競爭。因為文化作為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民族素質,增強民族自信,提升國家形象,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巨大正能量。西方的幾個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強國發展的歷史,如后起的美國,老牌的英國、法國和德國,都證明了這一點。正因為這樣,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中華民族的文化源淵流長,博大精深。在這里,我們著重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和他領導的人民軍隊,為捍衛民族尊嚴,爭取民族獨立,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在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創造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便足以讓世界傾慕,讓今天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陽光下的人們感到驕傲和自豪。而說到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想到,它最燦爛耀眼的那束光芒,當屬中國工農紅軍在1934—1936年進行的那場歷時一年半,長驅兩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翻越十八座山脈,渡過二十四條洶涌河流,先后占領六十二座城鎮的長征,和由此創造的長征精神。長征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和他領導的人民軍隊雖然滿身創傷,僅偏居西北一隅,但因其經歷了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對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已成竹在胸,信心百倍。1935年12月,毛澤東在瓦窯堡的一次黨的積極分子會議上說:“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正是從精神文化的層面揭示紅軍長征將對中國和世界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后來的事實證明,長征精神對于中國共產黨人,無疑是歷史賦予它的一件戰無不勝的法寶,今后將從勝利走向勝利。

是的,紅軍長征太偉大了,太神奇了!紅軍將士在數不勝數的艱難困苦中,在無數次挑戰生命極限的垂死搏斗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那種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既為自己創立了不朽的光榮,又為人類書寫了遠勝于神話的奇跡。而這,也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它深藏的奧秘也是吸引無數學者和作家紛紛走近它的原因之所在。其實,不光是學者和作家,就連當年還在那條路上走著的人,也曾想到要把自己經歷的這些苦難和創造的奇跡寫出來。都知道解放后曾出任國務院文化部長的黃鎮同志,在長征路上,曾走一路畫一路漫畫;許多年后擔任黨的副主席的陳云同志,當隊伍走在半途,就萌生了創作一部長篇小說的激情,后來他利用在白區從事地下斗爭的東躲西藏,以一個隨隊醫生的口吻,寫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部文學作品《隨軍西行錄》。至于聽說長征勝利,漂洋過海,穿過國民黨的一道道封鎖線,從世界各地慕名趕到延安來采訪和探秘的外國記者,就更多了。最著名的要數埃德加·斯諾,他當年寫作的《西行漫記》,曾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轟動。還有一個外國人,本身就是奇跡,他是瑞士傳教士沙勃特,從貴州跟隨紅二方面軍長征十八個月,與我父親賀龍和姨父蕭克感情甚深,還親手為襁褓中的我織過毛衣。在他離開紅軍隊伍回國后,心緒浩茫,迅速寫出了回憶錄《神靈之手》,比斯諾的《西行漫記》還早一年。到今天,描述紅軍長征的作品可謂汗牛充棟,僅擺在我書架上的書籍就不下百余種。

我看到和接觸過的反映紅軍長征的作品,有縱覽全貌的煌煌巨著,也有細部探微的精短之作;有長篇小說、長篇紀實文學、長篇電視連續劇、長篇政論和專題片,也有電影、戲劇、美術、音樂等其他文學藝術門類;有寫一個方面軍、一支部隊的歷程,也有個人回憶錄。其中不乏有歷史擔當、有強烈的精神信仰追求,又嘗試以新的角度和方法進入的好作品。但是,被美國著名歷史作家索爾茲伯里定義為“聞所未聞”的紅軍長征,是一座堪與古今中外任何一段歷史相媲美的精神文化富礦,它巔連縱橫,深不可測,我們對它的開掘和提煉遠未窮盡,即使已經開采和提煉的歷史與文學作品,也還未達到世人期望的高度。至于作品的表現方式,也無非紀實和文學虛構兩種。

大概與我的經歷和情感有關吧,讀這些書,看這方面的影視作品,實話說,我在受到不同程度震撼的同時,也有小小的遺憾,即感到紀實類作品往往拘泥于史實,都板著一副肅穆的面孔,使人閱讀和觀看的興趣大打折扣,而小說、戲劇和影視類作品又亦真亦幻,意興飛揚,難以滿足我們追尋歷史真相的愿望。有時我想,當我們對長征的歷史和精神進行深度思考的時候,有沒有可能把史實與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給讀者以踏實的歷史感,一方面又不失閱讀和觀看的愉悅?或者,干脆直說吧,在長征勝利近八十年的今天,我們能否在總結和吸收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尋找到新的突破口,讓我們的作品以更別致的表現方式,更豐富的文化含量,給讀者以新的驚喜?

在我對長征作品的新期待中,看到周承水先生的來信和他創作的《長征演義》,不禁眼睛一亮。周先生的信和他這部書是通過出版社轉我的,他在信中說:“我平生愛讀中國文史典籍,而對中共黨史,特別是紅軍長征的歷史情有獨鐘。1980年以來,我先后收集到紅軍長征的各種書籍達100多種。我覺得……這些作品,雖然從不同角度宣傳了長征精神,歌頌了紅軍將士艱苦卓絕的斗爭,但全景式地敘述國共兩黨、兩軍的戰斗乃至兩黨兩軍內部斗爭的作品,似乎少見。此外,我覺得長征歷史是一個常讀常新的課題,在新形勢下,長征精神應該發揚光大,藝術再現形式應有創新,讓更多的國民了解長征歷史,傳承長征精神,讓長征這一紅色基因成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鑒于此,我大膽地借鑒了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這一普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筆耕六年,完成了近百萬字的《長征演義》。”

實話說,看到這段敞開心扉的文字,我被他的誠摯打動了。

我贊賞周先生的創作態度。在這部全景式反映紅軍長征的紀實小說中,他放下作家們通常端著的創作嚴肅文學的高傲架子,以群眾喜聞樂見為前提,采用中國傳統章回體小說的創作手法,把轟轟烈烈的紅軍長征納入通俗易懂的侃侃而談之中,首先給人一種如今文學作品已經非常罕見的親切感。有很長一段時間,章回體小說因其結構的古老和單純、敘事手法的不斷重復而被作家們摒棄,覺得那是給販夫走卒、平頭百姓看的,不上檔次。問題是,販夫走卒和平頭百姓,恰恰是我們這個國家占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他們的文化素質不高,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去捉摸作家們隱藏在繁復結構與文字中的深刻思想。而我們的許多作家正因為忽視這個群體,一門心思往深里走,結果導致與人民大眾的距離越拉越大。回到久違的章回體,作者的姿態看似放低了,但在心理上卻與讀者走得更近了,這不能不說是周承水先生與時俱進的高明之處。實際上,找到群眾喜聞樂見的表現方式,不論這種方式是古老的還是新鮮的,都應該成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向。一個最淺顯的道理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既需要精英文化,也需要大眾文化;既需要雅文化,也需要俗文化。而反映紅軍長征的作品飽含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財富,本來就被許許多多的平民百姓和販夫走卒津津樂道,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與他們共享呢?

其次,我感到,章回體小說條分縷析,刪繁就簡,對不同時期和不同區域發生的故事,既可單獨成篇,又能連續分解,還能從點到面交叉敘述,相互照應,也比較適合表現紅軍長征這樣一個背景錯綜復雜、人物盤根錯節、黨內外斗爭異常激烈的重大歷史事件。具體到《長征演義》,在我閱讀過的有關長征的作品中,我覺得作者另辟蹊徑,確實在進行一次大膽的文本嘗試。與以往的長征文學相比,說它出其不意,推陳出新,應該不是什么溢美之辭。我重點讀了有關紅二方面軍的相關章節,發現它無論在氣勢上還是意境上,抑或在人物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刻畫上,都充分發揮了章回體小說的優勢,把許多我所熟悉的事件和人物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比如紅六軍團和紅二軍團在木黃會師后,為把圍困中央紅軍的十幾萬國民黨大軍吸引過來,從四川酉陽的南腰界一直插到湘西的永順和大庸。當紅二、六軍團到達永順縣城時,擔任軍團長的我父親賀龍在十萬坪選好一條峽谷作為戰場,決定狠狠地教訓一下率領敵軍尾隨而來的湘西王陳渠珍。作品寫到我父親誘敵深入、準備燒掉連接永順縣城南北兩岸的那座花橋時,特意安排了一個他在靠近花橋河段釣魚的細節,特別加深了我對這部章回體小說的深刻印象。作品寫道:在我父親擺開釣魚的架勢后,一邊釣魚,一邊苦苦思索著該怎樣把那座雕梁畫棟的花橋燒掉,切斷敵人的退路;待戰斗勝利后,又該怎樣幫助群眾重建一座一模一樣的橋。他當時想,重建這座橋需要多少大洋?軍中是否能湊齊?當地鄉紳和百姓對此抱什么態度?是否能找到重新造橋的能工巧匠?……就這樣,作品對戰爭形勢、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絲絲入扣,寫得惟妙惟肖。我不知道在十萬坪戰斗打響之前,我父親是否真的到橋邊釣過魚,但我知道他確實喜歡釣魚。讀到這里,想到父親在路過草地時,為給餓得嗷嗷直哭的我弄條魚熬點魚湯喝,曾親自去噶曲河邊把竿垂釣,我心里一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淚水。

《長征演義》以史為經,以人物事件為緯,主要寫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描寫中國工農紅軍艱苦卓絕北上。主要刻畫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等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機智勇敢地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二是描寫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斗爭。主要刻畫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為首的中共中央與張國燾分裂黨、另立中央的行徑斗爭。三是描寫國民黨的黨內斗爭。主要刻畫蔣介石嫡系部隊與地方軍閥勢力的明爭暗斗。四是描寫國共兩軍戰爭。主要刻畫紅軍與國民黨軍在戰場上風云變幻的歷史畫卷,幾乎囊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所有重要歷史事件,客觀地揭示了蔣介石獨裁政府在日寇侵略中國時,攘外必先安內,向自己的同胞舉起屠刀的倒行逆施,贊頌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卓越功勛。在一百個章回的篇幅中,作者精心編織,大開大合,基本做到了繁簡適宜,穿插巧妙,脈絡清晰,前呼后應,人物豐滿,語言流暢,顯示了比較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詩詞才能,讀來引人入勝。如果給這部書下個基本判斷,我覺得是一部描寫紅軍鐵血長征的成功之作,一部復活歷史人物、宣傳長征精神的普及讀本。

因報道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而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三次接見的斯諾,當年曾預言:“總有一天會有人寫出這一驚心動魄的遠征的全部史詩。”而讀完《長征演義》,雖然不敢說它就是這樣的一部“驚心動魄的遠征的全部史詩”,但說它的每個章回、每個段落,都沐浴著長征那束最燦爛耀眼的光芒,我認為還是恰如其分的。

是為序。

品牌:大呂文化
上架時間:2022-03-24 14:49:01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大呂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临朐县| 长海县| 花垣县| 竹溪县| 嘉定区| 故城县| 南和县| 新乡县| 界首市| 新沂市| 丰原市| 将乐县| 连山| 天门市| 甘泉县| 康平县| 吉隆县| 广东省| 周宁县| 同德县| 原平市| 大宁县| 阜平县| 库尔勒市| 铅山县| 红桥区| 安阳市| 七台河市| 绥滨县| 舞阳县| 祁东县| 永新县| 田东县| 临潭县| 都兰县| 革吉县| 太白县| 兰坪| 青铜峡市|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