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可愛的中國》:編輯說明
方志敏(1899—1935),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光耀千秋的人民英雄。
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弋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參與了江西黨、團組織的創建工作。在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期間,方志敏曾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農民部部長、省農會秘書長,領導農民運動。大革命失敗后,方志敏回到贛東北,在弋陽、橫峰一帶發動農民進行武裝斗爭。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暴動,領導起義農民堅持游擊戰爭,實行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1930年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1932年創建了橫跨閩、浙、贛、皖四省邊區、擁有五十個縣、中心地區達百萬人口的贛東北—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早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六大戰略地區之一。方志敏先后擔任過中共弋橫中心縣委書記、閩浙贛省委書記,信江、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十軍、紅十一軍政治委員。他曾被選為第一、第二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和第二屆主席團委員,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
為了配合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主力戰略轉移(長征),根據中央指示,1934年11月,紅十軍與由紅七軍團等部隊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會合,組成紅十軍團,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率部向國民黨統治中心地區挺進,在皖南遭到國民黨重兵圍追堵截,在撤返贛東北途中,被七倍于己的敵軍圍困于懷玉山區。方志敏率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他毅然再次突入重圍去接應后續部隊。組織部隊突圍連續血戰數日未能成功,1935年1月29日在饑寒交迫中被俘。同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義,時年三十六歲。
方志敏是中國共產黨內較早認識到武裝斗爭在中國革命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領導人之一,他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志敏式”的根據地。在國民黨監獄中被囚禁約半年時間里,面對敵人的各種威逼和誘降,方志敏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生命不息戰斗不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和崇高風范。在獄中,他寫下了《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獄中紀實》《可愛的中國》《清貧》等重要文著,充分表達了他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對革命事業必勝的堅定信念,充分表達了他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情感。這些不朽的篇章,成為愛國主義的千古絕唱,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書將方志敏烈士在獄中所寫的文稿匯編成冊,作為今天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資料。在編輯過程中僅對極個別字詞按照現行編輯規范做了修改,如“布爾塞維克”改為“布爾什維克”,“孤伶伶”改為“孤零零”等,特此說明。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