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第1章 序言:赤子少年詩意情
葛元利是一個讓我驚訝的孩子——一個二十幾歲初入社會的小孩,不僅能夠關注這樣宏大題材的作品,竟然還能寫作這樣題材的作品。
朋友帶給我葛元利的《扶貧日記》《青春不懼歲月長》以及這本詩集的手稿,通過這三部作品,我大致可以從不同層面觀察這個孩子的內心——《青春不懼歲月長》最是符合他這個年紀的作品,感嘆、記錄與青春有關的一切人、事、物,落筆便成了永恒的定格,在這部作品中,我看到一個孩子成長中堅韌不拔、溫柔善良的美好。《扶貧日記》與前者截然相反,我看到一個初出茅廬的孩子對于社會的思考與對弱者的同理心,溫柔善良的底色里綻放著思想的小花。而這部即將出版的詩集,帶著滾燙的熱忱與明亮的熱愛,以赤子情懷表達著對黨和國家以及經過艱苦奮斗沉淀下來的黨史的崇敬,清澈又明朗。作者在這樣的年紀,擁有這樣的情懷與意識,實屬難得。
通讀詩稿,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寫作時的小心翼翼。詩集中很多詩歌從歷史事件中提取意象,構建形象,避免主觀,這也是我為什么說他小心翼翼。但這并不妨礙情感在字里行間流溢。雖然詩稿中的詩歌大部分是在勾勒歷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品質,但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這就讓我驚嘆作者內心世界的豐富以及情感的細膩。就像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而作的《以后要做的事》這首詩中,作者“我”進入詩中:“如果以后有了愛人/我要帶她去內蒙古/在草原的夜里收納星光/也在荒漠的盡頭/看三次日升日落”,生動形象地將個人的浪漫主義與內蒙古的地理特征融會貫通。還有為2019年的大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而作的《我投入你懷抱》一樣,也有很生動的“我”的存在:“我今年不過二十四歲/骨瘦如柴手無縛雞力/但胸口有按不住的熱/她的顏色和國旗一樣/他的溫度與大地一致/說愛對我這種半大的男生來說/是羞澀是面紅耳赤的躲閃/但這愛確是真的/他在我肩上的明月鶯飛/也在我腳下的實踐求真”等等。他詩中無意間流露出的“我”,不僅表現了作者情感的豐富、細膩,也印證了我通過《青春不懼歲月長》與《扶貧日記》對他精神品質形象的白描——清澈明朗,溫柔善良,我想我是對的。
其實,內蒙古已經走出很多青年作家,他們的筆觸或豪邁或細膩,但作品的骨子里都有著質樸真誠的共性。看到葛元利的作品,我很欣慰,欣慰于這個從呼倫貝爾、從內蒙古走出去的青年作家,不僅自己有著不錯的寫作功底,同時也得到了所在公司的支持。青年的成長需要正向的引導,青年作家的成長更需要正向的引導。關于成長,聽過太多的勵志故事,困苦環境的磨礪是一方面,但天時地利人和也是同樣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很期待看到葛元利的新作品出版,也希望他能在文學的道路上繼續堅持與茁壯。
艾平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
曾獲百花文學獎華語最佳散文獎、三毛散文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