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女兒自小無人問
[當人們與世界初見的時候,是沒有成長決策權的,沒有非富即貴的環境,沒有關懷備至的親人,所有的成長都需要通過自己的隨機發育,這就好像走獨木橋,一個步子邁不好,就會墮入深淵——引言]
九十年代的社會,還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那個時候,一切都在飛速的演變,好像一眨眼就會變的不一樣。
但是一個人的成長,卻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快。
像當時很多人一樣,劉心怡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但又不是非常貧困的農村,也不是像某些人說的好像在大山里怎么都找不到的村莊,是一個沒有落后太多,又跟繁華不著邊的村莊。
在那個祖國各地都在建設,各種機會遍地的年代,很多結了婚了的夫妻,不是外出打工掙錢,就是開著小奔馬車去各地做起了物資倒賣的生意,比方說收點糧食、收點玉米芯、賣點西瓜,拉著機器做點小麥加工啥的。
要說自己的父母能掙多少錢,對于兒時的劉心怡來說,也沒什么概念,反正那個時候的她,吃好玩好就行了。
劉心怡的奶奶有個小賣鋪,是開在爺爺的小學里面的,爺爺這所學校,是周邊村莊唯一一所私立小學,那個時候能開個私立學校,光聽聽也知道非常厲害,兒時最多的記憶,就是在奶奶的小賣鋪里面幫忙,偶爾會嗦著冰棒坐在小馬扎上面文靜的看著各種人和事兒。
最讓她注意的是,每到幼兒園放學的時候,總能看見一個皮膚黑黑的,眼睛小小的男孩過來接自己的妹妹放學,那個男孩的眼神顯得有些抑郁,但是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有很多時候都讓劉心怡感覺,他的眼睛和臉并不是一個整體。
劉心怡和小眼男孩對視過,好像雙方并不知道尷尬是叫什么一樣,肆無忌憚的打量著對方,卻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話。
爸媽經常不在家,爺爺和奶奶對劉心怡說的話又很少,很多時候,只會在吃飯了,干啥事兒需要跑腿的時候才會喊她的名字說幾句不得不告知的話,接觸的少,聽的少,年齡小,所以說,很多時候,當時的劉心怡并沒有像成年人一樣有太多豐富的情緒。
以現在的我們看來,這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反正劉心怡不知道這不利于自己成長,至于她的爺爺奶奶知道不知道,就更無從得知了。
人們都說,父母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但是這句話好像從來沒在劉心儀的身上印證過。
出去做小生意的父母,偶爾會回家,劉心怡沒有像別的孩子一樣看見爸爸媽媽回家就黏的分不開,就是睜著大眼睛各種盯著看,父母問什么她就答什么,父母給什么她就拿什么,恬靜的令人費解。
和劉心怡交流比較多的,就是自己的姑姑了,姑姑是爺爺學校里的老師,姑姑偶爾會給她扎個小辮子,輔導一下學習,陪她一段時間。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上高中之后,為什么初中沒有太多要說的呢,因為對于一個女孩來說,在求學生涯,還沒有如花兒一樣盛開的時候,她能夠經歷的事情,只有學習。
當劉心怡到了高中之后,五官慢慢的變得立體,留著當時非常流行的中長發,良好的伙食并沒有讓她的身體變得肥胖,而是健康且快速的促使著身體及生理的發育。
劉心怡在小時候對自己的長相沒有太多認知,長期以來讓她甚至忽視了女孩子們對外貌的虔誠追求,以至于后來那么多男生為自己著迷的時候,她有些摸不知道頭腦,也因為沒有家人的正確思想指引,一切的事情全靠自己悟的原因,后來的劉心怡,一度成為那些高中生口中熱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