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一個都不能少

《禮記·禮運》中憧憬的“大同世界”里,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沒有差異,沒有戰爭。這樣的美好社會,古代中國的人民沒有看到。南宋農民起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歷經千年,直至近代中國,依然沒有實現。

直到20世紀20年代之初,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中國共產黨從嘉興南湖,駕著一艘紅船向我們駛來。一唱雄雞天下白,四萬萬華夏兒女終于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但是,由于歷史和自然的原因,全國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在邁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很多曾經為革命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紅色老區人民卻掉了隊。怎么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2012年2月23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昭通市召開會議,正式啟動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關于扶貧工作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和要求。201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對我國扶貧開發工作作出了戰略性創新部署。由此,在黨中央領導下,舉全國之力向貧困發起了大決戰。幾年時間過去了,烏蒙山區人民生產生活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四川作家稅清靜,用30萬字長篇小說《烏蒙磅礴》,向全世界作了客觀公正的回答。小說以瀘州市古藺、敘永兩個國家級貧困縣為背景,以敏銳的文學觸角,全方位講述了烏蒙山區人民幾十年來從為了擺脫貧困到最后戰勝貧困所做出的卓越奮斗。小說重點書寫了近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以駐村第一書記、紅三代陳小李為代表,成千上萬的黨員干部,走向大山深壑,走進田間地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向貧困發起了最后沖鋒的動人故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百萬江州兒女在偉大長征精神的激勵下,奮勇前進,一路凱歌。一幢幢農民新居拔地而起,一條條大道貫穿山川,一座座農民夜校辦起來了,一個個產業實體建起來了……農民已經不再是目不識丁的莊稼漢,農村不再是封閉落后的舊面貌……為了全村脫貧“一個都不能少”,第一書記陳小李不惜千里尋找在外流浪近20年的許多房,讓許多房真正住上了新房;扶貧扶志,混吃等死的懶漢許多糧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扶貧扶智,農民有了培訓學習機會,想方設法也要讓孩子們有書可讀……一樁樁一件件,點點滴滴改變著山村和人心,烏蒙山終于迎來了劃時代巨變。正如小說中所寫,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使命,96歲的老革命陳國棟在夢里終于能夠正面回答紅軍老班長的詢問:人民都過上了好日子!

當然,脫貧攻堅大決戰的勝利,離不開許許多多一線黨員干部的奉獻和犧牲。小說里除了由弱變強、機智能干的男主角第一書記陳小李,還有騎著舊摩托的村委會主任曹永盛,還有變賣豪車支持村里產業發展的富二代下派女干部白玲玲,還有跟隨當第一書記的女兒放棄大城市生活的天麻專家何長生,還有58歲白發人送黑發人后申請下派的最老第一書記陳東東,以及一心為了對口幫扶貧困戶直至獻出生命的女作家陳茜茜,等等。他們鮮活的形象躍然紙上,他們感人的故事不應該被遺忘。他們中的一個人便是一個傳奇,一個人便是一座豐碑,他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烏蒙山的驕傲。

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密切關注扶貧事業,以文學的形式講好扶貧故事,熱情謳歌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干部,也是為脫貧攻堅事業做貢獻的另一種形式。無疑,《烏蒙磅礴》正是文學扶貧的有力的武器和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作。

白居易曾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脫貧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鄉村振興戰略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硬仗等著我們去打,也期待著更多的人和事走進作家們的眼里,走出作家們的筆端。

是為序。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白庚勝2020年10月1日

品牌:四川人民
上架時間:2021-12-31 16:49:22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四川人民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东兴市| 繁峙县| 海宁市| 新乡市| 呼伦贝尔市| 龙岩市| 福清市| 青铜峡市| 响水县| 如东县| 阜阳市| 清徐县| 双江| 石嘴山市| 麦盖提县| 青海省| 南部县| 庄浪县| 邛崃市| 新乡县| 精河县| 云和县| 南昌县| 美姑县| 邹平县| 新干县| 鲜城| 宁远县| 偃师市| 厦门市| 永安市| 习水县| 贺州市| 修武县| 浪卡子县| 通海县| 威宁| 邵东县| 秭归县|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