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40章 注釋
- 第39章 Roads of Destiny 命運之路
- 第38章 The Passing of Black Eagle 飛逝的黑鷹
- 第37章 The Ransom of Red Chief 紅酋長的贖金
- 第36章 The Princess and the Puma 公主與美洲獅
- 第35章 A Retrieved Reformation 浪子回頭
第1章 前言
歐·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和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
1862年9月11日出生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小鎮一個醫師家庭,歐·亨利十五歲便開始在藥房當學徒,二十歲時因健康原因去得州的一個牧場當了兩年牧牛人,積累了對西部生活的親身經驗。1884年后,他做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和新聞記者。他還辦過《滾石》幽默周刊,并在休斯敦一家日報上發表幽默小說和趣聞逸事。1887年,亨利結婚并生了一個女兒。正當他的生活安定之時,一件事情改變了他的命運。1896年,奧斯汀銀行指控他在任職期間盜用資金。為了躲避受審,他逃到了洪都拉斯。1897年,他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獄。在獄中,他擔任藥劑師,創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為了給女兒買圣誕禮物,但因為犯人的身份,他不敢使用真名,就用一部法國藥典編者的名字作為筆名,在《邁克呂爾》雜志上發表。1901年,他因“行為良好”而被提前獲釋,來到了紐約,專門從事寫作。
歐·亨利在大約十年的時間里創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說,收入在《白菜與國王》(1904)、《四百萬》(1906)、《西部之心》(1907)、《城市之聲》(1908)、《滾石》(1913)等集子里,其中以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最著名。他把那里的街道、小飯館、破舊公寓的氣氛渲染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享有“曼哈頓桂冠詩人”的美稱。他還以騙子的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小說,力圖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級騙子。
歐·亨利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為描寫了眾多人物,富有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歐·亨利善于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生動活潑,妙趣橫生,被喻為“含淚的微笑”。他還以準確的細節描寫制造與再現氛圍,尤其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氛圍。
歐·亨利善于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最后在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者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使讀者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拍案稱奇,從而產生了獨特的藝術魅力。歐·亨利把小說的靈魂全都凝聚在結尾部分,讓讀者在平淡無奇而又詼諧風趣、娓娓動聽的描述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作者精心設置的迷宮,直到最后,猶如電光閃過,照亮了先前隱藏的一切,給讀者最后一個驚喜,因此這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被稱為“歐·亨利式的結尾”。
描寫小人物是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引人矚目的內容。歐·亨利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深諳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同時也切身感受過統治階層制定的法律對窮人是何等殘酷無情。因此,他把無限的同情都放在窮人一邊。在他的筆下,窮人具有純潔美好的心靈、仁慈善良的品格和真摯深沉的愛情。然而,他們命運多舛,孤立無援,食不裹腹,居無定所。
歐·亨利給美國的短篇小說帶來了新氣息,他的作品因而久享盛名,并具有世界影響。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背景。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密切相關。
歐·亨利的小說通俗易懂,無論發生什么,無論發生在何處,無論主人公是何人,他的故事寫的都是世態人情,具有濃郁的美國風味。
歐·亨利小說中感人至深的落魄小人物在艱苦的求生環境中,仍能對他人表現出真誠的愛與關懷,作出難能可貴的犧牲。所有這些都未必稱得上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小人物們日常完成的小事,但正是在這些小事上,他們達到了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
歐·亨利對惡具有同樣的敏感,對美國這個名利場上的伎倆看得一清二楚。但是,歐·亨利筆下的善與惡并不是涇渭分明,它們之間具有一個廣闊的中間地帶,其中存在著良心發現、幡然悔悟和重新做人的種種可能性。
歐·亨利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場面,在一個個生活的片斷里,處于兩難中的主人公必須面對抉擇,這時不僅能集中刻畫人物心理,也能充分展示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將情節剪裁得恰到好處,達到一種思想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奇效,這正是短篇小說成功的關鍵。
歐·亨利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情節的發展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發展,結果卻出其不意。這意外的結局往往令人寬慰,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常包含著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
兩難的處理和意外的結局往往產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歐·亨利的小說中,幽默貫穿始終,有的專門是為幽默而幽默。他在《幽默作家的自白》中寫道:“我講笑話的本質溫和親切,既不流于諷刺,也不冒犯他人。”這句話也適用于歐·亨利本人,他諷刺,但不流于諷刺,他的嘲諷和幽默通常具有善意,有時能令人震驚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體現了歐·亨利透視生活的非凡能力。歐·亨利的語言本身也充滿了夸張和幽默,而幽默能起到淡化事物悲劇性的作用,使大眾讀者更能接受。這也正是歐·亨利的作品歷久彌新、人見人愛、發人深省、感人至深的原因。
焦作大學 青閏
2016年2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