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我的長嘴母親,是一朵“毒舌葵花”,卻讓父親疼愛了大半輩子
講述者:凌曉曉 25歲設計助理
01
那天,幫母親整理衣柜,在暗格里看到一張黑白照,里面的一對金童玉女特別耀眼奪目。
男的帥氣出眾,女的明眸善睞,那雙眼睛像會說話一樣,看著都不肯移目。
我激動地小跑著把照片拿到母親面前問:“這是你和我爸年輕時的照片嗎?”
母親挑起戴著老花鏡的雙眼說:“認出你媽那雙美麗的眼睛了吧?”
“嗯,但我爸也不賴,挺帥氣的。你美中不足,就是嘴太長!”
我媽聽到立即翻白眼了:“如果我嘴短,這家早吃土了!你爸當年被稱為四大美男之一,你看他現在是啥樣,二師兄還長得比他好看。”
正在炒菜的父親,不知是不是長了順風耳,此時突然出現在房間門口,圍上圍裙的他,把肥胖的大肚子顯得更突出。
確實,父親現在的模樣,讓我無法想象當年他的俊。
但母親烔烔有神的眼睛和她那把含有“毒舌”的長嘴,是她與生俱來不俗的特征。
就連概括我的外表,也是直截了當,簡單精辟:你媽的美眸白膚,一點遺傳不到;你爸的凸額,扁鼻,長毛,像鬼上身一樣,一點不漏地繼承了!
唯獨她的長嘴,明明模子似的“雕刻”在我的臉上,她卻只字不提。
02
母親的外表和千年磨不起泡的口舌能力,完全取決于兩個極端人物和童年的家庭生活。
外婆在當年那個三從四德的社會,是有錢的大戶人家的二小姐,知書識禮,國色天香。
換作在太平時期,外婆絕對是國民女神,搶手貨。
可是在她的花樣年華,日本入侵中國,為了不讓自己淪為日本鬼子發泄的工具,在混亂的局面,隨手嫁給一窮二白的酒鬼外公。
外公與外婆形成鮮明對比。外婆165身高,在現代社會可參選中國小姐選美;外公156高度,活像一只立腳水魚,而水魚般的長嘴,之后遺傳于家里所有后代的臉上。
03
嫁給外公后,外婆全新演繹小姐身子丫鬟命,一天家務勞作十多小時。
母親常說,那時根本不知外婆是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覺,只知道睜眼閉眼的一刻,都看見外婆輾轉不停的背影。
這樣為家里掏心掏肺的女人,卻成為外公醉酒后發泄的對象,經常把外婆罵得狗血淋頭。
如果外婆為自己說上一句話,外公就會掌摑她,而坐在一旁的太婆從沒勸阻過外公,就不要說為外婆伸張正義了。
太婆只想著,外公打工賺來的錢,要拿給她一半為伯公還賭債。其它便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04
面對外公的無理取鬧,母親從懂事開始,就痛恨外公。
有一次,外公要抽出皮帶打外婆,母親要奪過皮帶,外公牢牢地握住,母親不知哪來的猛勁,把酒醉六七分的外公拉倒在地。外公還為此扭傷了腳。
母親依然不死心,第二天悄悄地將外公喝的白酒全倒掉,用井水偷龍轉鳳。
這事更把外公氣得青一塊紫一塊,即使腳痛,也忍不住拿著藤條,追打母親幾條街。
母親當當然知道外公追不上,一邊跑一邊大聲叫:“老爸喝酒亂打人,活像半個日本鬼!”
這順口溜一出,一傳十,十傳百,鄰里街坊都明察暗訪地在討論,這龐家老二(外公)對賭徒兄弟慷慨解囊,對自家老婆一毛不拔,虐待成癮。
赫赫有名的大廚師外公,被三姑六婆猛打勁敲一段時間,氣不打一處上,加上酒精作用,中風入院。
家里人都忙得團團轉,只有母親淡定如初,并送上一句絕話:“報應,看他以后怎樣打人!”
一言中的,出院后不久,外公就患上老人癡呆,一改以往暴躁作風,整天坐在輪椅上笑嘻嘻地說著胡話,你讓他拿個滕條,他立馬扔掉。
連行動都不便,又哪來力氣打人呢?!
母親用實際行動,維護了外婆的尊嚴,連自己父親都不嘴下留情。
她的名字里有一個“葵”字,被村里人稱為:毒舌葵花。
05
母親的正義感和長嘴功夫,不僅對明目張膽的人有作用,對暗渡陳倉之人也頗有成效。
父親的四個兄弟的媳婦中,數二伯娘最得村里民心。
因為她是當地的“拜神婆”,什么喜白事,村里人均請她幫忙處理。
她也是奶奶眼中最有能力的媳婦,畢竟當時大多數人的文化水平不高,而哪個工種能賺錢養家,才是王道。
二伯娘就是憑著對習俗文化深層的剖析理解能力,取勝于其他媳婦,又游刃有余地與各人打好關系,表面上一片祥和。
06
姨奶奶早期因為家窮去了香港發展,經過幾十年的拼搏,有了不錯的產業。
她與奶奶的關系特別好,每次回鄉,都會帶給我們晚輩衣服,首飾和電器。
姨奶奶聽說三伯娘因為生育時大出血,身體變弱,特意從香港帶來一件很暖和的毛絨大衣給她保暖。
但這大衣還沒從奶奶的手上送出時,就被到奶奶家吃飯的二伯娘偷偷地拿走,第二天二堂姐(二伯娘的女兒)還毫不遮掩地穿上了。
奶奶當時不好意思向自己的孫女要回,畢竟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只是覺得怎么自己最看得起的兒媳卻能做出這樣的事。
于是奶奶開了一個家庭會議,主要內容是聲明到她家的人,不能隨意拿走東西,必須經她同意。
話音剛落,母親直接對三伯娘說:“三嫂是善良之人,身體一定可以再次恢復。就這么件衣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眾人頓時一陣寒顫,這不就明擺著:毒舌葵花PK拜神婆!
但在母親眼中,根本不會理會其他人的眼光,她覺得誰對她好,她就對誰好。
而三伯娘正是那個在母親難產時,守候了她三天一夜的人。
她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后,用兩個月的時間親手給三伯娘縫制了三件棉襖。
就在棉襖送給三伯娘的第三天,一場大火把姨奶奶帶回來的毛絨大衣燒成灰燼,二堂姐還差點兒扔了性命。
自此之后,二伯娘再沒膽量偷拿奶奶的東西。
村里人更覺得“毒舌葵花”這名字,不是空穴來風,浪得虛名。
但用母親的話來解釋,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07
母親雖然“出嘴火辣”,可依舊深得父親的喜愛。
我曾經問父親:“你喜歡我媽什么?”
他總是笑笑地說:“就她那對眼睛和那把長嘴,足以讓人神魂顛倒。”
當初母親認識父親沒多久,外婆給她介紹一個有錢人。
聽說也是被母親那雙會說話的眼睛迷倒的,但母親連一眼都懶得看,直接拉倒:“他不是我的菜!”
第二天把在紡材廠上班的父親帶回家,并對外婆說著:“這才是郞才女貌,配得上我的人,雖然日后平淡生活,但一定可以相扶到老。而就憑那有錢人的噸位身材,嫁給他只會半路守寡!”
兩句話氣得外婆顫顫發抖,但自己女兒的倔強性格,也只能無奈接受。
08
結婚后,為了小家庭多點積蓄,母親看準外來工大規模進城,餐飲生意一定紅火。
她親自考察過父親工廠分配的宿舍旁的工藝廠,外地人特別多,很多人喜歡到廠外的流動攤位買早餐宵夜。
當時就只有兩當粽子攤位,于是她大膽建議父親做粥粉生意。
老實巴交的父親,原本不愿意走風險路線,剛結婚沒幾個錢,做流動攤位又得買三輪車,帳篷,大鍋大盤,雖然對于現在我們來說是小事,但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
可是想到母親曾對外婆說的那番話,加上母親一天幾十數的硬泡軟磨,父親終于答應了。
唯獨一當的流動粥粉讓工藝廠的工人們如饑似渴地幫襯父親的生意,味道的好評更是錦上添花。
經過八年起早偷晚的拼搏,父母終于積攢夠錢為老家那間等待已久破爛不堪的小平房翻新重建。
09
就在那時,小叔提出合建,父親遲疑了,畢竟建房之事要征得母親的意見。
當初買地皮的錢是母親出的,但作為哥哥的父親當然希望母親能接受。
然而“毒舌”之名不會因歲月變遷而消失。
母親知道后立即反對,理由是:同建只會留后患,兄弟變仇人。
誰不知娘是女人,但這拒絕的話卻如何說出呢?
母親特地邀請小叔到家里作客。
飯席間,母親坦言相告,不同意合建是她的意思,怕日后有矛盾給后代帶來麻煩。但新房建好后,可以讓小叔一家免費入住,直到小叔有能力買到新房或分配到單位房。
這一番話,讓原本失望的小叔,再次燃起了希望,他立刻敬了母親三杯酒。
小叔的心思其實很簡單,成家之后他不想再過租客的生活,一年搬屋幾次,差不多每次都是房東找到高租金的租客而踢走他。
知道父親要建房,為想有一個安穩的住所,但又不好意思開口讓房子給自己免費住,只有提出合建。
母親心細,用另一種方式又正中下懷地幫小叔排憂解難,讓兄弟情沒有因為她的不同意而減弱。
十多年后,我們親眼看到大伯和二伯因為合建房子鬧出問題打官司,好好的兄弟變成陌路人。
這讓已經升官司發財的小叔,對母親的長嘴佩服得五體投地,她的“毒舌”比誰都厲害,但又富有前瞻性和道理。
而更讓小叔欽佩的是,在小叔買第一套房子不夠錢時,母親主動給了小叔8萬元,還說是嫂子對他的全力支持,不用還!
原本還有一點點心結的小叔,在那時候全解開了。
10
小叔的事,讓老實不偷-吃的父親,對母親更加死心踏地。
母親說東,他不敢說西;母親往哪走,他屁顛屁顛地跟著。
直至因為我發現了那張黑白照,母親第一次說父親丑得連二師兄都不如。
父親沒有吱聲,第二天開始晨跑,撿起了許久沒練的太極拳。
半年后,他自己拿起黑白照,對著鏡子左瞧瞧右瞧瞧的時候,母親突然笑了又瞄準父親發射了一言“毒汁”:“帥爆鏡!”
“不就是不想你半路守寡嘛。”
“呸,我們可是相扶到老的!”
這一幕讓我非常暖心,父親把母親的“毒言”當情話,不求別的,只求與她挽手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