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譯文隨筆兩千年(套裝共12冊)
(古希臘)柏拉圖等 著
更新時間:2021-07-09 09:52:46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譯后記
譯文名譯,了解西方隨筆精華不可錯過的大套裝。源起古希臘的哲思,呈現文藝復興的輝煌、擷取英美國文學的瑰寶,見證存在主義的巔峰,展露了“新知識分子”的鋒芒。收入世界三大隨筆之首,兩大諾獎得主作品,從柏拉圖、培根、愛默生到加繆、毛姆、桑塔格,濃縮2000年西方文學之光。在內卷與狼性的社會浪潮之中,如何保持理性,避免淪為烏合之眾?閱讀大師作品,與先哲對話,在文字里找到真實的自我。《譯文隨筆2000年(套裝共12冊)》收入了公元前300年到20世紀下半葉西方經典隨筆名作,包括《柏拉圖對話集》《蒙田隨筆集》《培根隨筆》《見聞札記》《伊利亞隨筆》《愛默生隨筆》《攜驢旅行記》《意大利的黃昏》《流動的盛宴》《西西弗神話》《觀點》《反對闡釋》共12部作品。
- 譯后記 更新時間:2021-07-09 09:52:46
- 后記:三十年后……
- 一種文化與新感受力
- 關于“坎普”的札記
- 事件劇:一種極端并置的藝術
- 精神分析與諾曼·O·布朗的《生與死的對抗》
- 沒有內容的虔誠
- Ⅴ
- 關于小說和電影的一則札記
- 雷乃的《慕里埃爾》
- 杰克·史密斯的《淫奴》
- 對災難的想象
- 戈達爾的《隨心所欲》
- 羅貝爾·布勒松電影中的宗教風格
- Ⅳ
- 馬拉/薩德/阿爾托
- 劇場紀事
- 悲劇的消亡
- 論《代表》
- 尤內斯庫
- Ⅲ
- 納塔麗·薩洛特與小說
- 薩特的《圣熱內》
- 喬治·盧卡奇的文學批評
- 作為英雄的人類學家
- 米歇爾·萊里斯的《男子氣概》
- 加繆的《日記》
- 西蒙娜·韋伊
- 作為受難者之典范的藝術家
- Ⅱ
- 論風格
- 反對闡釋
- Ⅰ
- 致謝
- 英國版自序
- 獻言
- 譯者卷首語
- 反對闡釋(2011年版)
- 文心與人心(譯后記)
- 三位日記體作家
- 短篇小說
- 散文與神學家蒂樂生
- 圣者
- 詩人的三部小說
- 觀點
- 弗蘭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與荒誕
- 補編
- 西西弗神話
- 沒有前途的創作
- 基里洛夫
- 哲學與小說
- 荒誕創作
- 征服
- 戲劇
- 唐璜主義
- 荒誕人
- 荒誕自由
- 哲學的自殺
- 荒誕的藩籬
- 荒誕與自殺
- 卷首語
- 荒誕推理
- 引言
- 獻言
- 西西弗神話
- 虛構“現場”
- 附錄 關于《流動的盛宴》
- 巴黎永遠沒有個完
- 一個尺寸大小的問題
- 鷹不與他人共享
-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 一個邪惡的特工人員
- 埃文·希普曼在丁香園咖啡館
- 一個注定快要死的人
- 一個相當奇妙的結局
- 埃茲拉·龐德和他的“才智之士”
- 和帕散在圓頂咖啡館
- 一個新流派的誕生
- 福特·馬多克斯·福特和魔鬼的門徒
- 饑餓是很好的鍛煉
- 一項副業的終結
- 一個虛假的春季
- 塞納河畔的人們
- 莎士比亞圖書公司
- “迷惘的一代”
- 斯泰因小姐的教誨
- 圣米歇爾廣場的一家好咖啡館
- 說明
- 序
- 譯者前記
- 流動的盛宴(圖文珍藏本)
- 歸途
- 漂泊的異鄉人
- 七、約翰
- 六、“硬漢”
- 五、舞
- 四、圣高登齊奧
- 三、看戲
- 二、檸檬園
- 一、紡婦與僧侶
- 加爾達湖
- 山間的十字架
- 黃昏里的羈旅(代譯序)
- 意大利的黃昏
- 注釋
- 回返人世間
- 普雷西與木偶戲班子
- 沿瓦茲河下行:教堂的內部
- 變換了的時勢
- 在貢比涅
- 沿瓦茲河下行:到貢比涅
- 努瓦永大教堂
- 沿瓦茲河下行:路過金谷
- 拉費爾在苦惱的記憶中
- 沿瓦茲河下行:到莫伊
- 奧里尼的圣伯努瓦:同桌用飯者
- 奧里尼的圣伯努瓦:一個休閑日子
- 瓦茲河發大水
- 桑布爾與瓦茲運河?:運河船舶
- 在朗德勒西
- 在改成運河的桑布爾河上:去往朗德勒西途中
- 桑布爾河畔的蓬村:行商
- 桑布爾河畔的蓬村:我們成了兩個小販
- 在改成運河的桑布爾河上:到卡爾特
- 在莫伯日
- 王家水上運動員俱樂部
- 在維勒布魯克運河上
- 從安特衛普到博姆
- 致從男爵沃爾特·格賴因特萊·辛普森②
- 初版序言
- 附:內河航行記
- 別了,小溫馴
- 最后一天
- 地區中心
- 在米芒特河谷
- 弗洛拉克
- 在塔恩河谷地
- 蒙凡爾橋
- 越過洛澤爾山
- 卡米撒派的故鄉
- 松林之夜
- 跨過古萊山
- 上熱沃當(續)
- 寄住者
- 修士們
- 阿波利納里神父
- 雪地圣母院
- 謝拉爾和呂克
- 黑夜露營
- 上熱沃當
- 我使用了刺棒
- 趕驢生手
- 毛驢、包裹和馱鞍
- 沃萊山地
- 代序
- 斯蒂文森的生平及其著作
- 攜驢旅行記
- 《泰晤士報》
- 文學
- 宗教
- 貴族
- 財富
- 性格
- 真誠
- 習俗
- 能力
- 種族
- 國土
- 初訪英國
- 《英國特色》選
- 詩人莎士比亞
- 懷疑主義者蒙田
- 神秘主義者斯維登堡
- 哲學家柏拉圖
- 《代表人物》選
- 唯名論者與唯實論者
- 自然
- 經驗
- 詩人
- 圓
- 超靈
- 精神法則
- 補償
- 自助
- 歷史
- 《隨筆集》選
- 神學院演講
- 美國學者
- 《演說詞》選
- 譯者前言
- 愛默生隨筆
- 附論:查爾斯·蘭姆 (沃爾特·佩特)
- “家雖不佳仍是家”辯
- 酒鬼自白
- 古瓷器
- 三十五年前的報界生涯
- 友人落水遇救記
- 巴巴拉·斯——
- 退休者
- 天才并非狂氣論
- 病體復元
- 馬爾蓋特海上泛舟記
- 讀書漫談
- 窮親戚
- 故伊利亞君行述
- 一個單身漢對于已婚男女言行無狀之哀訴
- 論烤豬
- 關于京城內乞丐減少一事之我見
- 掃煙囪的小孩禮贊
- 海外寄語 (致新南威爾士州悉尼市巴·菲——先生信)
- 夢幻中的孩子們 (一段奇想)
- 第一次看戲
- 飯前的禱告
- 記往年內殿法學院的主管律師們
- 關于尊重婦女
- 在麥柯利村頭訪舊
- 往年的和如今的教書先生
- 愚人節
- 拜特爾太太談打牌
- 除夕隨想
- 兩種人
- 三十五年前的基督慈幼學校
- 牛津度假記
- 南海公司回憶
- 蘭姆及其《伊利亞隨筆》(譯序)
- 伊利亞隨筆選
- 作者生平簡介
- 睡谷美人
- 村女哀史
- 約翰牛
- 印第安人的性格
- 小不列顛
- 圣誕日
- 圣誕夜
- 驛站馬車
- 圣誕佳節
- 惠斯敏斯大寺
- 文學的嬗變
- 教堂雜感
- 著書之秘
- 英國鄉村
- 瑞波·凡·溫克爾
- 海行
- 作者自敘
- 譯者序
- 見聞札記
- 〔所羅門宮〕
- 新大西島(節譯)
- 〔論假象〕
- 新工具論(節譯)
- 五十八 談事變
- 五十七 談憤怒
- 五十六 談司法
- 五十五 談榮譽和名聲
- 五十四 談虛榮
- 五十三 談贊揚
- 五十二 談禮貌
- 五十一 談黨派
- 五十 談學養
- 四十九 談求情辦事者
- 四十八 談隨從與朋友
- 四十七 談協商
- 四十六 談園林
- 四十五 談建房
- 四十四 談殘疾
- 四十三 談美
- 四十二 談青年與老年
- 四十一 談放債
- 四十 談幸運
- 三十九 談習慣與教育
- 三十八 談人的天性
- 三十七 談假面劇與演武會
- 三十六 談野心
- 三十五 談預言
- 三十四 談財富
- 三十三 談殖民地
- 三十二 談話語
- 三十一 談猜疑
- 三十 談養生之道
- 二十九 談國家的真正強大
- 二十八 談花銷
- 二十七 談友誼
- 二十六 談假聰明
- 二十五 談快捷
- 二十四 談革新
- 二十三 談利己之道
- 二十二 談狡猾
- 二十一 談拖延
- 二十 談諍諫
- 十九 談君權
- 十八 談旅游
- 十七 談迷信
- 十六 談無神論
- 十五 談叛亂與騷動
- 十四 談貴族
- 十三 談善與性善
- 十二 談膽大
- 十一 談高位
- 十 談愛情
- 九 談嫉妒
- 八 談結婚與獨身
- 七 談父母與子女
- 六 談作假與掩飾
- 五 談厄運
- 四 談報復
- 三 談宗教統一
- 二 談死亡
- 一 談真理
- 隨筆集
- 譯本序
- 培根隨筆
- 論意志的掌控
- 論虛空
- 論身居高位的難處
- 論維吉爾的幾首詩
- 論三種交往
- 論悔恨
- 論功利與誠實
- 卷三
- 膽怯是殘暴的根由
- 論信仰自由
- 論榮譽
- 論殘忍
- 論書籍
- 論授勛
- 論良心
- 公事明天再辦
- 論人的行為變化無常
- 卷二
- 論祈禱
- 論反奢侈法
- 論西塞羅
- 論退隱
- 論兒童教育 ——致戴安娜·德·弗瓦,居松伯爵夫人
- 論學究式教育
- 探討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 論撒謊
- 收異曲同工之效
- 卷一
- 譯本序
- 蒙田隨筆
- 譯者后記
- 克立托封
- 克里蒂亞
- 蒂邁歐
- 梅尼克齊努士
- 普羅塔哥拉
- 拉克斯(或勇敢)
- 萊西斯(或友誼)
- 柏拉圖對話集
- Digital Lab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Digital Lab簡介
- 柏拉圖對話集
- 萊西斯(或友誼)
- 拉克斯(或勇敢)
- 普羅塔哥拉
- 梅尼克齊努士
- 蒂邁歐
- 克里蒂亞
- 克立托封
- 譯者后記
- 蒙田隨筆
- 譯本序
- 卷一
- 收異曲同工之效
- 論撒謊
- 探討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 論學究式教育
- 論兒童教育 ——致戴安娜·德·弗瓦,居松伯爵夫人
- 論退隱
- 論西塞羅
- 論反奢侈法
- 論祈禱
- 卷二
- 論人的行為變化無常
- 公事明天再辦
- 論良心
- 論授勛
- 論書籍
- 論殘忍
- 論榮譽
- 論信仰自由
- 膽怯是殘暴的根由
- 卷三
- 論功利與誠實
- 論悔恨
- 論三種交往
- 論維吉爾的幾首詩
- 論身居高位的難處
- 論虛空
- 論意志的掌控
- 培根隨筆
- 譯本序
- 隨筆集
- 一 談真理
- 二 談死亡
- 三 談宗教統一
- 四 談報復
- 五 談厄運
- 六 談作假與掩飾
- 七 談父母與子女
- 八 談結婚與獨身
- 九 談嫉妒
- 十 談愛情
- 十一 談高位
- 十二 談膽大
- 十三 談善與性善
- 十四 談貴族
- 十五 談叛亂與騷動
- 十六 談無神論
- 十七 談迷信
- 十八 談旅游
- 十九 談君權
- 二十 談諍諫
- 二十一 談拖延
- 二十二 談狡猾
- 二十三 談利己之道
- 二十四 談革新
- 二十五 談快捷
- 二十六 談假聰明
- 二十七 談友誼
- 二十八 談花銷
- 二十九 談國家的真正強大
- 三十 談養生之道
- 三十一 談猜疑
- 三十二 談話語
- 三十三 談殖民地
- 三十四 談財富
- 三十五 談預言
- 三十六 談野心
- 三十七 談假面劇與演武會
- 三十八 談人的天性
- 三十九 談習慣與教育
- 四十 談幸運
- 四十一 談放債
- 四十二 談青年與老年
- 四十三 談美
- 四十四 談殘疾
- 四十五 談建房
- 四十六 談園林
- 四十七 談協商
- 四十八 談隨從與朋友
- 四十九 談求情辦事者
- 五十 談學養
- 五十一 談黨派
- 五十二 談禮貌
- 五十三 談贊揚
- 五十四 談虛榮
- 五十五 談榮譽和名聲
- 五十六 談司法
- 五十七 談憤怒
- 五十八 談事變
- 新工具論(節譯)
- 〔論假象〕
- 新大西島(節譯)
- 〔所羅門宮〕
- 見聞札記
- 譯者序
- 作者自敘
- 海行
- 瑞波·凡·溫克爾
- 英國鄉村
- 著書之秘
- 教堂雜感
- 文學的嬗變
- 惠斯敏斯大寺
- 圣誕佳節
- 驛站馬車
- 圣誕夜
- 圣誕日
- 小不列顛
- 印第安人的性格
- 約翰牛
- 村女哀史
- 睡谷美人
- 作者生平簡介
- 伊利亞隨筆選
- 蘭姆及其《伊利亞隨筆》(譯序)
- 南海公司回憶
- 牛津度假記
- 三十五年前的基督慈幼學校
- 兩種人
- 除夕隨想
- 拜特爾太太談打牌
- 愚人節
- 往年的和如今的教書先生
- 在麥柯利村頭訪舊
- 關于尊重婦女
- 記往年內殿法學院的主管律師們
- 飯前的禱告
- 第一次看戲
- 夢幻中的孩子們 (一段奇想)
- 海外寄語 (致新南威爾士州悉尼市巴·菲——先生信)
- 掃煙囪的小孩禮贊
- 關于京城內乞丐減少一事之我見
- 論烤豬
- 一個單身漢對于已婚男女言行無狀之哀訴
- 故伊利亞君行述
- 窮親戚
- 讀書漫談
- 馬爾蓋特海上泛舟記
- 病體復元
- 天才并非狂氣論
- 退休者
- 巴巴拉·斯——
- 友人落水遇救記
- 三十五年前的報界生涯
- 古瓷器
- 酒鬼自白
- “家雖不佳仍是家”辯
- 附論:查爾斯·蘭姆 (沃爾特·佩特)
- 愛默生隨筆
- 譯者前言
- 《演說詞》選
- 美國學者
- 神學院演講
- 《隨筆集》選
- 歷史
- 自助
- 補償
- 精神法則
- 超靈
- 圓
- 詩人
- 經驗
- 自然
- 唯名論者與唯實論者
- 《代表人物》選
- 哲學家柏拉圖
- 神秘主義者斯維登堡
- 懷疑主義者蒙田
- 詩人莎士比亞
- 《英國特色》選
- 初訪英國
- 國土
- 種族
- 能力
- 習俗
- 真誠
- 性格
- 財富
- 貴族
- 宗教
- 文學
- 《泰晤士報》
- 攜驢旅行記
- 斯蒂文森的生平及其著作
- 代序
- 沃萊山地
- 毛驢、包裹和馱鞍
- 趕驢生手
- 我使用了刺棒
- 上熱沃當
- 黑夜露營
- 謝拉爾和呂克
- 雪地圣母院
- 阿波利納里神父
- 修士們
- 寄住者
- 上熱沃當(續)
- 跨過古萊山
- 松林之夜
- 卡米撒派的故鄉
- 越過洛澤爾山
- 蒙凡爾橋
- 在塔恩河谷地
- 弗洛拉克
- 在米芒特河谷
- 地區中心
- 最后一天
- 別了,小溫馴
- 附:內河航行記
- 初版序言
- 致從男爵沃爾特·格賴因特萊·辛普森②
- 從安特衛普到博姆
- 在維勒布魯克運河上
- 王家水上運動員俱樂部
- 在莫伯日
- 在改成運河的桑布爾河上:到卡爾特
- 桑布爾河畔的蓬村:我們成了兩個小販
- 桑布爾河畔的蓬村:行商
- 在改成運河的桑布爾河上:去往朗德勒西途中
- 在朗德勒西
- 桑布爾與瓦茲運河?:運河船舶
- 瓦茲河發大水
- 奧里尼的圣伯努瓦:一個休閑日子
- 奧里尼的圣伯努瓦:同桌用飯者
- 沿瓦茲河下行:到莫伊
- 拉費爾在苦惱的記憶中
- 沿瓦茲河下行:路過金谷
- 努瓦永大教堂
- 沿瓦茲河下行:到貢比涅
- 在貢比涅
- 變換了的時勢
- 沿瓦茲河下行:教堂的內部
- 普雷西與木偶戲班子
- 回返人世間
- 注釋
- 意大利的黃昏
- 黃昏里的羈旅(代譯序)
- 山間的十字架
- 加爾達湖
- 一、紡婦與僧侶
- 二、檸檬園
- 三、看戲
- 四、圣高登齊奧
- 五、舞
- 六、“硬漢”
- 七、約翰
- 漂泊的異鄉人
- 歸途
- 流動的盛宴(圖文珍藏本)
- 譯者前記
- 序
- 說明
- 圣米歇爾廣場的一家好咖啡館
- 斯泰因小姐的教誨
- “迷惘的一代”
- 莎士比亞圖書公司
- 塞納河畔的人們
- 一個虛假的春季
- 一項副業的終結
- 饑餓是很好的鍛煉
- 福特·馬多克斯·福特和魔鬼的門徒
- 一個新流派的誕生
- 和帕散在圓頂咖啡館
- 埃茲拉·龐德和他的“才智之士”
- 一個相當奇妙的結局
- 一個注定快要死的人
- 埃文·希普曼在丁香園咖啡館
- 一個邪惡的特工人員
-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 鷹不與他人共享
- 一個尺寸大小的問題
- 巴黎永遠沒有個完
- 附錄 關于《流動的盛宴》
- 虛構“現場”
- 西西弗神話
- 獻言
- 引言
- 荒誕推理
- 卷首語
- 荒誕與自殺
- 荒誕的藩籬
- 哲學的自殺
- 荒誕自由
- 荒誕人
- 唐璜主義
- 戲劇
- 征服
- 荒誕創作
- 哲學與小說
- 基里洛夫
- 沒有前途的創作
- 西西弗神話
- 補編
- 弗蘭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與荒誕
- 觀點
- 詩人的三部小說
- 圣者
- 散文與神學家蒂樂生
- 短篇小說
- 三位日記體作家
- 文心與人心(譯后記)
- 反對闡釋(2011年版)
- 譯者卷首語
- 獻言
- 英國版自序
- 致謝
- Ⅰ
- 反對闡釋
- 論風格
- Ⅱ
- 作為受難者之典范的藝術家
- 西蒙娜·韋伊
- 加繆的《日記》
- 米歇爾·萊里斯的《男子氣概》
- 作為英雄的人類學家
- 喬治·盧卡奇的文學批評
- 薩特的《圣熱內》
- 納塔麗·薩洛特與小說
- Ⅲ
- 尤內斯庫
- 論《代表》
- 悲劇的消亡
- 劇場紀事
- 馬拉/薩德/阿爾托
- Ⅳ
- 羅貝爾·布勒松電影中的宗教風格
- 戈達爾的《隨心所欲》
- 對災難的想象
- 杰克·史密斯的《淫奴》
- 雷乃的《慕里埃爾》
- 關于小說和電影的一則札記
- Ⅴ
- 沒有內容的虔誠
- 精神分析與諾曼·O·布朗的《生與死的對抗》
- 事件劇:一種極端并置的藝術
- 關于“坎普”的札記
- 一種文化與新感受力
- 后記:三十年后……
- 譯后記 更新時間:2021-07-09 09: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