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揭開抑郁癥的面紗

第一節 認識抑郁癥

抑郁癥是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調查顯示,抑郁癥的現患病率已超過心腦血管病和腫瘤,躍居發達國家的第一位,且其發病率正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抑郁癥又是嚴重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嚴重的患者中有15%因自殺而結束寶貴的生命,超過60%的患者有自殺念頭。因腦病、軀體病、酒精中毒、某些藥物引發的繼發性抑郁障礙同樣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據統計,有22%~33%的住院患者有抑郁障礙。抑郁癥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患者因勞動生產能力下降、休病假等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以美國為例2000年因抑郁障礙所致的平均費用為831美元,其中1/3為直接醫療費用;歐洲25個國家2010年平均費用為1134億歐元。抑郁障礙對家庭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不僅造成患者家屬因照料患者誤工、耗費精力財力的損失,也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嚴重的精神痛苦。研究預測1990~2020年,中國的精神疾病負擔將從14.2%增至15.5%,加上自殺與自傷,將從18.1%升至20.2%,占全球疾病負擔的1/5。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抑郁障礙終身患病率達6.8%,約有9500萬患者,抑郁障礙及焦慮障礙居各類精神障礙疾病的前兩位。但更加嚴重的是,我國目前抑郁癥患者治療率非常低,不足10%。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對于專業醫生來說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受抑郁癥煎熬的人卻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不少患者長期頑固地失眠,或陷入原因不明的突發性睡眠障礙,被誤判為“神經衰弱”而久治不愈。患者存在各種軀體癥狀,服用多種藥物無效。抑郁癥常侵襲優秀人才,美國著名抑郁癥問題專家史培勃說:“這種病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意、工作最認真的人。”歷史名人如牛頓、達爾文、林肯、丘吉爾等都患過抑郁癥。自殺是人類精神崩潰、自我心理防衛功能降至最低的表現。抑郁癥患者常有痛苦的內心體驗,是“世界上最消極悲傷的人”,自殺率高達12%~14%,所以抑郁癥稱為“第一號心理殺手”。

一、什么是抑郁癥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本病表現為明顯心情低落、時間超過2周,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改變,且反復發作,間歇期舉止正常,不殘留人格缺陷,雖多次發作,但不會導致精神衰退。

抑郁癥包括原發性抑郁癥和繼發性抑郁癥。原發性抑郁癥是指以往無其他精神疾病或軀體疾病,其中每次發作均為抑郁者,叫作單相抑郁癥;如果病史中有過躁狂發作,即情緒高漲、眉飛色舞、談笑風生、思維加速、動作增多、睡眠減少,這種抑郁癥稱為雙相抑郁癥(躁狂抑郁癥)。繼發性抑郁癥則是因腦和軀體疾病、藥物因素、酒精濫用、其他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等所引發的抑郁綜合征。

二、抑郁癥的主要表現

情感癥狀

情感癥狀是抑郁障礙的主要表現,包括自我感受,或他人可見的情緒表現:心境低落、高興不起來,興趣減退甚至喪失,無法體會到幸福感,甚至會莫名其妙出現悲傷。低落的心境幾乎每天都在,愁眉苦臉,郁郁寡歡,生活的空間是灰暗的、低沉的。患者的這種情緒一般不隨環境變化而好轉(看到喜歡吃的東西,或喜歡做的事,卻無動于衷;甚至金錢地位也喚醒不了任何明顯的積極動機),但是一天內可能會出現一些特征性的晝夜差異,比方說有些患者晨起心境低落最為嚴重,傍晚開始好轉。體驗不出快樂,包括性。

軀體癥狀

軀體癥狀在許多抑郁障礙患者中并不少見,包括體重、食欲、睡眠和行為活動等方面的異常,亦稱作生物學癥狀,典型表現包括:對通常能享受樂趣的活動喪失興趣和愉快感;對通常令人愉快的環境缺乏情感反應;晨起抑郁加重;存在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早上較平時早醒2小時或更多;食欲明顯下降;1個月中體重至少降低5%;性欲明顯減退。通常,中重度或嚴重抑郁發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4條或以上的軀體癥狀。部分患者還有疼痛、心動過速、便秘等癥狀。

認知癥狀

嚴重抑郁狀態時,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功能減退或損害。許多抑郁患者會存在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分心、信息加工能力減退、對自我和周圍環境漠不關心。一般而言,這種抑郁性認知損害,尤其表現在注意范圍、集中注意力、記憶儲存和再現等方面,可以通過神經心理測驗或全面的精神檢查發現。當抑郁癥狀緩解后,這些認知功能可恢復到病前正常水平,但也有些認知功能損害癥狀不隨抑郁癥狀的緩解而緩解。抑郁障礙患者往往還存在消極厭世、自殺的風險,需要認真評估和預防。

三、抑郁癥的臨床類型

根據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中的描述,抑郁障礙的臨床特征可分為下述幾個類型。要注意有些患者可能同時存在若干種臨床類型,如內源性抑郁障礙患者同時存在精神病性癥狀。

焦慮性抑郁

抑郁發作的同時還存在顯著的緊張、忐忑不安,擔心失控或發生意外等心理狀態。常常因過度擔憂而使注意力不集中加重。這一亞型的比例約占總抑郁障礙的半數。嚴重焦慮往往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焦慮性抑郁患者與非焦慮癥狀的患者相比治療起效所需要的時間更長,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出現頻率更高。年齡大、失業、受教育程度低等都是出現焦慮特征的因素。

混合性抑郁

抑郁心境狀態下患者會出現短暫的輕躁狂或躁狂癥狀,如心境高漲、亢奮、自滿、聯想迅速、精力充沛、參加高風險的活動(如無節制的購物或盲目投資等)、睡眠需要減少且不覺得疲倦等。混合性抑郁特征是造成雙相抑郁障礙的危險因素。

內源性抑郁

內源性抑郁在發作的最嚴重階段愉快感會完全喪失,即便有愉快感也至多是數分鐘,對日常愉快事件刺激缺乏反應,癥狀晨重夜輕。同時伴有顯著的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早醒、明顯的厭食或體重減輕。在針對亞洲人群的研究中,內源性抑郁可能增加敵意癥狀不突出的患者的自殺風險。

非典型抑郁

臨床上部分抑郁患者沒有典型抑郁癥的入睡困難,而是睡眠增加或過度睡眠;沒有食欲下降,而是食欲大增,甚至體重也增加;沒有情緒明顯低落或自覺精力不濟,而有全身沉重,肢體如灌鉛樣感覺;對外界評價比較敏感,表現人際關系緊張。這種抑郁即為非典型抑郁,非典型抑郁障礙存在至少2種癥狀:極度疲勞和肢體沉重感(即鉛樣麻痹)、長期存在人際關系拒絕的敏感性、明顯的焦慮、顯著的體重增加或食欲增多,以及貪睡(后2項癥狀也稱“反向自主神經癥狀”)。重要的是非典型抑郁與雙相抑郁障礙之間可能存在同源的精神病理學。臨床醫生對于非典型抑郁特征的抑郁發作患者還需要鑒別雙相抑郁障礙。

精神病性抑郁

抑郁障礙有時會伴有幻覺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可以與抑郁心境協調或不協調,與心境協調的癥狀內容多涉及無能力、患病、死亡、一無所有或應受到懲罰等,與心境不協調精神病性癥狀則與上述主題無關。有時患者會同時存在協調和不協調性的精神病性癥狀。如果不能及時識別出抑郁障礙的精神病性癥狀,則治療難以有效。精神病性癥狀的存在往往是抑郁復發和精神癥狀反復的危險因素,因此對于這類患者需要合用抗精神病藥和維持治療。有研究發現協調性精神病性抑郁障礙患者長期預后比不協調性的好,與無精神病性抑郁障礙患者的預后相似。

緊張癥性抑郁

緊張綜合征在抑郁障礙患者中有時會出現,至少需符合2種下述表現:不動(有亞木僵或木僵證據)、極度激惹、極度抗拒、怪異的自主運動(有特殊姿勢、刻板運動、做作或怪相證據),以及模仿言語、模仿動作等。

孕產期抑郁

孕產期抑郁是指抑郁情緒出現在孕期或在產后4周,可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病性癥狀。女性在妊娠期或分娩后數周或數月里的抑郁發作患病率為3%~6%。有患者存在命令性幻聽,或存在嬰兒被迫害的妄想導致殺死嬰兒,嚴重孕產期抑郁障礙患者也可出現其他一些精神病性癥狀。孕產期婦女存在明顯的神經內分泌變化,以及心理、社會等因素的變化。在對孕產期抑郁障礙患者制訂治療計劃時,要考慮對母乳喂養的潛在影響,抑郁障礙病史,以及今后家庭關系發展的長期影響。

季節性抑郁

季節性抑郁以季節性、反復發作的重性抑郁障礙為特征。季節性抑郁患者比正常人對環境的季節性變化更加敏感,常常在秋季和冬季(10月初至11月底)出現抑郁發作,而在次年春季和夏季(2月中旬至4月中旬)緩解。冬季型較夏季型多見,其發生常與光照的季節性減少有關,然后隨著光照時間的季節性增加而緩解。與非季節性抑郁比較,季節性抑郁患者的職業和認知功能損害較少,因而較少接受心理和藥物治療干預。大量臨床研究提示,季節性抑郁患者多數具有非典型特征,如食欲、體重增加和睡眠增多。

四、抑郁癥病因

抑郁癥病因復雜,其發病與心理社會因素、遺傳因素、神經內分泌和中樞神經遞質功能異常等多因素有關,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遺傳基因

與許多其他疾病一樣,抑郁癥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現。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癥,則孩子患該病的概率會增加10%~13%,在孿生子中,這個數值還要大。如果孿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癥,那么另一個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癥的可能性是70%。但也有例外,比如在有明顯抑郁癥家族史的人中,許多人甚至在持續緊張的情況下也從來不得這種病。反過來,有些患抑郁癥的人根本沒有抑郁癥的家族病史。

社會與環境

一些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如離婚、重病或屢遭不幸可導致抑郁癥。

日常壓力對我們的身體有看不見的不良影響,可以促成更大范圍的疾病,包括心臟病、感冒和抑郁癥。對于已經容易患抑郁癥的人,如果持續處于暴力、忽視、虐待或貧窮之中,那么更可能會患上這種病。

疾病

抑郁癥的發生還與軀體疾病有關,一些嚴重的軀體疾病,如腦卒中、心臟病發作、惡性腫瘤等常常并發抑郁,并可使原來的疾病進一步加重。罹患慢性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癌癥、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亂和晚期疾病,得抑郁癥的概率較高。如果患有軀體疾病,而且有淡漠癥狀或者無法解決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則應該與醫生聯系。這些癥狀可能是對軀體疾病的情緒反應或主觀反應,也可能是這個人有需要治療的抑郁癥。

性格

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癥:遇事悲觀、自信心差、對生活事件把握性差、過分擔心。這些性格特點會使心理應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擾個人對事件的處理。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兒童或少年時期養成的,這個時期的精神創傷對人的影響很大。

生物化學因素

一個人患有抑郁癥時,大腦中往往有某些被稱為神經遞質的化學物質出現減少的情況。人們認為,如果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這兩種神經遞質之間不平衡,就可能導致抑郁癥或焦慮癥。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減少常常導致情緒低落、動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性欲改變。

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和依賴

精神活性物質的使用和戒斷都可成為抑郁癥的危險因素,這些物質包括鴉片類物質、中樞興奮劑、致幻劑、酒精、鎮靜催眠藥物等。

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在治療過程中可引起抑郁。如:某些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苯妥英鈉)、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某些降壓藥物(如可樂定)、抗帕金森藥物(如左旋多巴)、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

總之,抑郁癥是遺傳、心理和社會環境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應結合患者的情況具體分析。

五、抑郁癥的易患人群

雖然人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癥,但是有些人患該病的可能性較大。

患者親屬

那些現患或曾患抑郁癥者的親屬,由于遺傳或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患嚴重抑郁癥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兩倍。

女性

女性患抑郁癥的概率是男性的兩倍。流產、產后、工作和家庭的雙重責任、照顧年邁的父母和獨自撫養孩子等壓力也可以在其中起作用。心理專家認為:與男性相比,女性和別人的關系限定得更明確,因此,挫折對她們的影響更深,更易使她們患抑郁癥。另外,與單身婦女相比,母親較少患嚴重的抑郁癥或產生自殺念頭,因為母子間的密切關系能保護她們免受其他挫折對情感的沉重打擊。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兒童期嚴重的情感打擊在許多婦女患抑郁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美國心理協會的權威人士認為:37%的女性抑郁癥患者,在21歲前受到過軀體或性方面的虐待。

老年人

在老年時出現的抑郁常常是對身體衰弱、親人喪失等的反應。身處在孤獨、寂寞和衰弱之中,是非常令人沮喪的。在老年人中,抑郁癥的癥狀往往被誤認為其他疾病(如老年性癡呆)的癥狀。當一個老年人看起來分不清方向、顛三倒四或喪失記憶(這些均為癡呆的癥狀)時,他們實際可能已經患上了抑郁癥。

兒童

抑郁癥在兒童期極少出現,但虐待、挫折、患有嚴重抑郁癥的父母增加了它的產生概率。兒童可能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悲傷,而常出現異常的不安、好攻擊或有學習問題等行為障礙。

青少年

自殺是15~19歲青少年中排在意外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專家認為:青春期是艱難的時期,此時的青少年體內激素劇烈變化,在高傲和自卑間徘徊,既要擺脫家庭的束縛又未完全獨立,這使他們對重大的挫折易產生嚴重的情緒反應。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辨認學習出現問題、失敗后難以恢復信心或出現突然的難以理解的情緒、行為的變化,來發現青春期抑郁癥。

慢性病患者

有些慢性病患者往往感到前途黯淡,特別是當慢性病導致疼痛、限制了活動的時候。感到抑郁并不一定是抑郁癥,但覺得不正常時,應尋求醫生的幫助。對抑郁的治療常能改善慢性病。

酒精和藥物濫用者

很多抑郁癥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常常與使用酒精、麻醉品和安眠藥密切相關。

其他

經歷如喪偶等重大生活事件,缺乏社會支持者,曾有過抑郁發作者等。

六、不同年齡時期的抑郁癥

兒童抑郁癥

兒童抑郁癥是兒童的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其病癥并不符合傳統上對抑郁癥的定義。研究發現3~5歲學齡前兒童主要表現特點為明顯對游戲失去興趣,在游戲中不斷有自卑自責、自殘和自殺表現;6~8歲的兒童主要有軀體化癥狀如腹部疼痛、頭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聲喊叫、無法解釋的激惹和沖動,9~12歲兒童更多出現空虛無聊、自信心低下、自責自罪、無助無望、離家出走、恐懼死亡等。兒童抑郁癥發作的平均病程約9個月,大多數在15~18個月后抑郁癥狀基本緩解,少數在3個月內緩解。

青少年抑郁癥

青少年抑郁癥發病率近年趨升,但人們對此病仍是“不識廬山真面目”。青少年抑郁癥的種種表現,在非專業人士的眼里,經常與思想品德、個性問題相混淆,或誤診為腦供血不足、神經性頭痛、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心血管系統及消化系統等疾病。但對專科醫生來說,這些癥狀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癥的特異性表現。歸納起來主要有六種表現:

1.坦途無悅

面對達到的目標、實現的理想、一帆風順的坦途,患者并無喜悅之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學卻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學學習期間,經常無故往家跑,想休學退學。

2.似病非病

患者一般年齡較小,不會表述情感問題,只說身體上的某些不適。如有的孩子經常用手支著頭,說頭痛頭昏;有的用手捂著胸,說呼吸困難;有的說嗓子里好像有東西,影響吞咽。他們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復發作,但做了諸多醫學檢查,又沒發現什么問題,吃了許多藥,“病”仍無好轉跡象。

3.不良暗示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潛意識層面的,會導致生理障礙。如患者一到學校門口、教室里或工作單位,就感覺頭暈、惡心、腹痛、肢體無力等,當離開這個特定環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種是意識層面的,往往著力關注負面因素,如患者自認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不會與人交往;自認為某些做法是一種錯誤,甚至是罪過,給別人造成了麻煩;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辦等。

4.要換環境

可能在學校或單位發生過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沒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處環境的重重壓力,經常心煩意亂,郁郁寡歡,不能安心學習或工作,迫切要求父母或單位為其想辦法,調換班級、學校或工作單位。當真的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患者的狀態并沒有隨之好轉,還是認為環境不盡如人意,反而會另有理由和借口,反復要求改變。

5.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時對父母的管教言聽計從,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會后,不但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較嚴重的表現為逃學,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跟父母翻過去的舊賬(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離異或再婚對自己的影響等),要與父母一刀兩斷等。

6.自殺行為

重癥患者會利用各種方式自殺。對自殺未果者,如果只搶救了生命,未對其進行抗抑郁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患者仍會重復自殺。因為這類自殺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學因素的,患者并非心甘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老年抑郁癥

老年抑郁癥是指年齡在55或60歲以上的抑郁癥患者,狹義的也可以是指首次發病年齡在55或60歲以上的抑郁癥患者,無論是哪一種,都有著諸多老年期的特點。在臨床上常見為輕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視,如不及時診治,會造成生活質量下降、增加罹患心身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和死亡風險等嚴重后果。老年抑郁癥患者與青壯年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表現有所不同,老年期抑郁癥患者較突出的表現是焦慮和過分擔心,往往把問題看得復雜化。行為方面表現為坐臥不安、搓手頓足、反復以軀體不適糾纏家人或醫生等。由于治療效果不佳,檢查又沒有嚴重的軀體疾病,長此以往家人對患者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患者覺得患了不治之癥,感到家人討厭自己。在此基礎上懷疑家人為擺脫包袱而傷害自己,患者感到周圍的人也都議論自己,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是暗示自己去死等精神病癥狀,如被害妄想、關系妄想、疑病妄想。患者自認為患有嚴重疾病,受疾病痛苦的折磨,而家庭成員又不理解,這樣在抑郁情緒和病理性惡劣心境的基礎上,以及妄想體驗的影響下產生悲觀厭世情緒、無助感、無望感,而發生自殺企圖和自殺行為。老年抑郁癥自殺行為與青壯年患者有所不同,老年抑郁癥患者在自殺前卻顧慮重重,把自己死后的各種可能結果都面面俱到地考慮好,一旦采取自殺,多態度堅決,自殺的成功率一般比青壯年的抑郁癥患者要高。

女性抑郁癥

女性抑郁障礙的發生率約為男性的2倍。由于內分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其發病較多開始于青春期,持續到生育期,之后緩慢下降,到圍絕經期再次呈上升趨勢。

1.經前心境不良障礙

經前心境不良障礙是指女性在月經來潮前1周及月經期間,存在較為明顯的煩躁、易激惹等癥狀,這些癥狀在月經來潮后幾天逐漸減輕,在月經結束后1周內幾乎消失。50%~80%的行經女性存在輕度的經前期情緒不佳,20%報告有嚴重的經前期情緒問題需要治療,其中3%~8%符合經前期煩躁障礙的診斷標準。

2.產后抑郁障礙

產后抑郁障礙通常在產后4周內抑郁發作。產后抑郁障礙的母親往往不能有效地照顧嬰兒,患者會由此感到自責、自罪,嚴重患者可能有傷害自己或嬰兒的危險。

3.圍絕經期抑郁障礙

圍絕經期抑郁障礙是指女性在圍絕經期(通常指50歲左右)出現的抑郁障礙,曾有抑郁病史或有嚴重經前期煩躁障礙病史,發病率明顯增高。圍絕經期抑郁癥多以情緒抑郁、焦慮、緊張、猜疑、內心不安、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嚴重者對外界冷淡,喪失積極情緒為主要臨床癥狀。

七、抑郁癥臨床程度分型

臨床上還常根據癥狀輕重、發病急緩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輕性抑郁

患者抑郁癥狀的嚴重程度相對較輕,門診這種患者較多見。

重癥抑郁

具有抑郁癥的全部癥狀,且程度較重,可出現幻覺和妄想,往往以妄想多見,故又稱妄想性抑郁癥,或精神病抑郁;患者如果表現為精神運動性抑制,達到緘默不語、不食不動者稱為木僵性抑郁。這兩種抑郁均需要住院治療和護理。

急性抑郁

發病較急,癥狀往往也較重,應及時做出診斷并積極進行治療。

慢性抑郁

癥狀持續存在,無明顯間歇期,病程長達兩年以上者,多見于反復發病和年齡較大的患者。

八、抑郁癥的危害

抑郁癥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是由于用腦過度、精神緊張、身體勞累引起人體機能失調從而誘發的疾病,抑郁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幾種:

睡眠障礙

大部分抑郁癥患者都會有頑固性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質量差和睡眠節律紊亂等,這種睡眠障礙往往會使患者的情緒受到影響。

消極怠慢

抑郁癥患者的思維會呈現消極怠慢的狀態,做什么事都會覺得難以完成,對未來缺乏希望,不知道自己應該何去何從。患者還會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放大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罪孽深重,不應該拖累別人甚至不應該活著。

社會功能下降

大部分抑郁癥患者難以集中精神,腦力活動下降,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記憶力也大不如前,嚴重的往往會失去正常工作、學習的能力。患者的身體免疫功能也會因此下降,造成生理活動減慢。

誘發身體疾病

一部分抑郁癥患者會誘發部分身體疾病,主要是自主神經系統發生變化,其表現有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便秘、陽痿、閉經等,這類軀體的不適感往往會干擾到內臟器官。抑郁癥患者患上心臟病、中風的概率也明顯高于普通人群。

有自殺傾向

抑郁癥患者自殺率高,除此以外沒有任何一種心理疾病和精神病會產生如此高的自殺率,很多抑郁癥患者都是以自殺結束生命的。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性疾病,發現病情并不難,只要對抑郁癥的病征有一定的了解就能及時地發現。只有及時地發現病征,及時地接受治療,才能避免抑郁帶來的各種傷害,也能避免因抑郁出現的自殺行為。

第二節 測一測自己的抑郁程度

一、抑郁自評量表(SDS)

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由美國杜克大學教授莊(William W.K.Zung)編制于1965年,為美國教育衛生福利部推薦的用于精神藥理學研究的量表之一。因使用簡便,能相當直觀地反映患者抑郁的主觀感受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當前已廣泛應用于門診患者的粗篩、情緒狀態評定以及調查、科研等。

問題 偶爾 有時 經常 持續

1.我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沉 1 2 3 4

2.我覺得一天中早晨最好 4 3 2 1

3.一陣陣哭出來或覺得想哭 1 2 3 4

4.我晚上睡眠不好 1 2 3 4

5.我吃得跟平常一樣多 4 3 2 1

6.我與異性密切接觸時和以往一樣感到愉快 4 3 2 1

7.我發覺我的體重在下降 1 2 3 4

8.我有便秘的苦惱 1 2 3 4

9.心跳比平常快 1 2 3 4

10.我無緣無故地感到疲乏 1 2 3 4

11.我的頭腦和平常一樣清楚 4 3 2 1

12.我覺得經常做的事情并沒有困難 4 3 2 1

13.我覺得不安而平靜不下來 1 2 3 4

14.我對未來抱有希望 4 3 2 1

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氣激動 1 2 3 4

16.我覺得做出決定是容易的 4 3 2 1

17.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4 3 2 1

18.我的生活過得很有意思 4 3 2 1

19.我認為如果我死了,別人會生活得更好 1 2 3 4

20.平常感興趣的事我仍然感興趣 4 3 2 1

待評定結束后,把20個項目中的各項分數相加,即得總粗分(X),然后將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部分,就得標準分(Y)

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DS標準分≥50為有抑郁癥狀,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二、9條目簡易患者健康問卷(PHQ-9)

9條目簡易患者健康問卷是由Kroenke等于2001年編制的篩查用自評問卷,有9項條目,簡單易操作。每項為0~3分的4級評分。

問題 選項 選項 選項 選項

1.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興趣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2.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3.入睡困難、睡不安或睡眠不多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4.感覺疲倦或沒有活力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6.覺得自己很糟或覺得自己很失敗,或讓自己或家人失望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7.對事物專注有困難,例如閱讀報紙或看電視時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8.動作或說話速度緩慢到別人已經覺察,或正好相反——煩躁,或坐立不安、動來動去的情況,更勝于平常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種方式傷害自己的念頭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評分規則:①完全不會=0分;②好幾天=1分;③一半以上的天數=2分;④幾乎每天=3分。總分0~27分

PHQ-9量表的評分規則及治療建議

分值 結果分析 治療建議

0~4分 沒有抑郁 無

5~9分 輕度抑郁 觀察等待:隨訪時復查PHQ-9

10~14分 中度抑郁 制訂治療計劃,考慮咨詢,隨訪和(或)藥物治療

15~19分 中重度抑郁 積極藥物治療和(或)心理治療

20~27分 重度抑郁 立即首先選擇藥物治療,若嚴重損傷或對治療無效,建議轉移至精神疾病專家,進行心理治療和(或)綜合治療

三、輕躁狂癥狀自評量表(HCL-32)

個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時期都會體驗到精力、活力及情緒上的變化或波動(“高漲”與“低落”),此問卷的目的旨在評估您在“高漲”時期的特點,請您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自我心境狀態評估

首先,跟平常的狀態比起來,您今天的感覺如何?

1)比平常差多了;2)比平常差;3)比平常差一點;4)跟平常差不多好;5)比平常好;6)比平常好一點;7)比平常好很多。

請試著回憶當初您處于“高漲”狀態時,您那時的感覺如何?(不管您現在的狀態如何,請您對下列所有的描述進行回答)在“高漲”狀態下:回答“是”或“否”。

“高漲”狀態時 是 否

1.您需要的睡眠比平時少 - -

2.您感覺比平時更有精力及活動增多 - -

3.您比平時更自信 - -

4.您更加喜歡工作 - -

5.您社交活動增多(打電話比平時多、外出比平時多) - -

6.您想去旅行,而且旅行的確比平時多 - -

7.您開車比平時快或開車不顧危險 - -

8.您花錢比平時快或花了太多錢 - -

9.您在日常生活中,比平時更冒險(在工作或在其他活動上) - -

10.您活動量增多(如體育活動等) - -

11.您有更多的打算或計劃更多的活 - -

12.您有更多的點子或更具有創造力 - -

13.您變得不害羞、不膽怯 - -

14.您會穿顏色更加鮮艷的衣服,或打扮更時髦 - -

15.您想和更多的人接觸或者的確接觸了更多的人 - -

16.您對“性”更感興趣或性欲增強 - -

17.您更喜歡找異性聊天或性活動比平時多 - -

18.您比平時健談 - -

19.您思維更加敏捷 - -

20.您講話時會開更多的玩笑或說更多雙關語 - -

21.您比平時容易分心 - -

22.您會更多地嘗試各種新事物 - -

23.您的思緒經常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話題 - -

24.您做事比平時快或覺得更順手 - -

25.您更加沒有耐心或更容易生氣 - -

26.您令別人疲憊不堪或更容易對別人發怒 - -

27.您與他人爭吵增多 - -

28.您的情緒變得高漲、更樂觀 - -

29.您喝咖啡比平時多 - -

30.您抽煙比平時多 - -

31.您喝酒比平時多 - -

32.您平時服用更多的藥物(鎮靜劑、抗焦慮劑、興奮劑等) - -

HCL-32由32項輕躁狂癥狀組成,用于門診患者篩查輕躁狂(≥14項為篩查陽性)

第三節 抑郁癥的診斷和治療

一、抑郁癥的診斷

診斷抑郁癥與診斷其他病一樣,要詳細了解病史、進行系統的體格檢查及詢問病情。

病史

詳細詢問患者有無既往病史、家族病史、遺傳病史等,并探求病因,以利于疾病的診斷。

體格檢查

為確診抑郁障礙,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很重要。對懷疑為抑郁障礙的患者均應做全面的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以排除軀體疾病的可能,同時也有助于發現一些作為抑郁發作危險因素的軀體疾病。在許多患軀體疾病的人群中患抑郁障礙的比例明顯增加,需要考慮可能導致抑郁的軀體疾病包括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卒中、帕金森病、癡呆、多發性硬化等,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障礙、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等,風濕免疫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此外慢性疼痛、電解質紊亂(如高鈣血癥)、惡性腫瘤及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導致抑郁,此時,要甄別患者的抑郁是軀體疾病所致的抑郁癥狀,還是既往存在的抑郁障礙,即情感癥狀獨立于軀體疾病。此外,一些治療藥物也可能誘發抑郁癥狀,這些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抑制器官移植排異反應的藥物、化療藥、干擾素、類固醇類藥物和某些抗生素等。

臨床表現

抑郁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興趣索然、精力喪失、自我評價過低,因而導致生活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

1.儀表

抑郁癥患者的儀表頗具特色,他們往往衣著隨便,不知梳洗,給人一派頹廢潦倒的印象。面容愁苦,甚至兩眸凝含淚珠,如若稍啟發誘導,便淚如雨下。有的人從外表上看不出明顯的悲哀抑郁,有的甚至完全難以覺察,有的強顏歡笑,但從其眉間還會不時流露出一絲愁情哀意,明眼人不難看出患者內心的悲痛。

2.情緒低落

情緒低落是抑郁障礙的核心癥狀。患者大多數時候顯得情緒低落,患者感覺心情壓抑、“提不起精神”,覺得自己簡直如同“烏云籠罩”,常哭泣,無愉快感。典型的抑郁表情是憂傷,額頭緊鎖,雙眉間呈“川”字形。在情緒低落的背景上,患者的自我評價往往降低,感到自己能力低下,不如別人,什么事也干不好或干不了。與此同時,患者可以產生無用、失望或絕望感,患者感到個人的一切都很糟糕,前途暗淡,毫無希望。

3.興趣喪失

絕大多數患者會出現興趣減退及愉快感缺乏,患者常常無法從日常生活及活動中獲得樂趣,即使對以前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也難以提起興趣。因此,患者常常放棄原來喜歡的一些活動(如體育活動、業余收藏、社會交往等),往往連正常工作、生活享受和天倫之樂等都一概提不起興趣,體會不到快樂,行為退縮。

4.疲勞感、活力減退或喪失

患者感到自己整個“人”已經垮了、散了架子。患者做什么(包括自理生活)都需別人催促或推他(她)一把,否則就根本不想動。初期患者常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但到了后來,雖然想掙扎著做些事情,但總是堅持不下去。一位患者形象地說自己簡直就是“一攤爛泥,扶不起來”。多數抑郁癥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且通過休息或睡眠并不能有效地恢復精力。對工作感到困難,常常不能完成任務。有時,疲勞感也可能與睡眠障礙有關。還有一些患者出現無助感,患者感覺很痛苦,很多患者難于表達。不少患者不愿就醫,他們確信醫師及其他人對他們的病情愛莫能助,如同自己掉進了深山的谷底,一切已無法挽回,誰也救不了自己。一些患者感到度日如年、極度孤獨,與周圍人(包括家人)有疏遠感。

5.思維及言語

抑郁障礙患者往往思維活動減慢、言語活動減少,說話緩慢。由于思考過程困難,一些簡單的問題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決斷能力明顯降低,變得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甚至對一些日常小事也難以做出決定。

6.焦慮或激越

很多抑郁癥患者有焦慮、緊張等癥狀。患者憂心忡忡、坐立不安,不斷地走動、來回踱步、搓手、反復作無目的動作等。老年抑郁癥患者這類癥狀往往更為突出。

7.軀體癥狀

多數抑郁患者表現為食欲減退,他們進食很少。由于進食量少且消化功能差,患者常常體重減輕。也有少數患者表現為食欲增加。

大多數抑郁癥患者有某種形式的睡眠障礙。可以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易醒,典型表現為早醒。入睡困難的患者常常伴有煩躁、焦慮癥狀。同樣,臨床上也可見到少數患者出現睡眠過多的現象。

性欲低下在抑郁癥患者相當常見,對性生活無要求及快感缺乏。臨床上此類癥狀常被忽視或遺漏,但此類癥狀的識別不僅有利于診斷,也有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8.自殺觀念、自殺企圖與自殺

由于情緒低落,自我評價低,患者很容易產生自卑、自責心理,并感到絕望,因此抑郁癥患者很容易產生自殺觀念,他們腦子里反復出現與死亡有關的念頭,甚至思考自殺的時間、地點、方式等。抑郁癥患者的自殺觀念常常比較頑固,反復出現。在自殺觀念的驅使下,部分患者會產生自殺企圖,部分患者可能有自殺行為。因此對于曾經有過自殺觀念或有自殺企圖的患者應高度警惕,醫師應反復提醒家屬及其照料者將預防患者自殺作為首要任務。

9.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和抑郁障礙密切相關,患者的疼痛常常沒有發現能解釋的器質性原因,常見有頭痛、頸痛、腰背痛等,慢性疼痛可成為抑郁癥的重要癥狀或就診的主訴,而抑郁癥狀也可使各種原因所產生的疼痛癥狀明顯加重。部分慢性疼痛的患者在經正規的抗抑郁治療后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10.其他癥狀

除上述癥狀外,抑郁障礙還可具有其他多種癥狀,包括頭痛、頸痛、腰背痛、肌肉痙攣、惡心、嘔吐、咽喉腫脹、口干、便秘、胃部燒灼感、消化不良、胃腸脹氣、視力模糊以及排尿疼痛,等等。患者常常因為這些癥狀到綜合醫院反復就診,接受多種檢查和治療,不僅延誤診斷治療,且浪費醫療資源。

診斷原則

抑郁障礙是一類具有“發作性”特點的精神疾病,診斷時既要評估目前發作的特點,還要評估既往發作的情況。

臨床診斷應依據下述原則:(1)確定目前或最近一次發作的類型,了解目前或最近一次發作的病史,進行詳細的精神狀況檢查。根據獲得的資料確定此次發作是否為抑郁發作,并確定亞型。(2)確定以往有過的發作類型。(3)根據目前或最近一次發作的類型和以前有過的發作類型,確定疾病的診斷。(4)抑郁障礙診斷的改變。患者就診時如果是首次發作,或者只有一種類型的發作,此時很難預測以后是否會再次發作以及發作具體是哪種類型。需要根據患者本次的發作特點適時調整診斷。

抑郁障礙診斷要點

根據病史、臨床癥狀、病程特點、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依照相關的精神疾病診斷分類標準而確定。抑郁癥的臨床診斷應依據診斷標準。國內常用重性抑郁發作診斷標準包括CCMD3標準和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診斷標準。

病程標準

(1)符合癥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持續2周。(2)可存在某些精神分裂性癥狀,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癥的診斷。若同時符合精神分裂癥的癥狀標準,在精神分裂癥狀緩解后,滿足抑郁發作標準至少2周。

排除標準

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郁。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抑郁癥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抗抑郁藥物是經過提升或調節中樞單胺遞質及受體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緩解并逐步消除患者的抑郁癥狀。現階段的藥理研究,依據化學分子式及作用原理不同,主要分為五大類:三環類抗抑郁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非典型抗抑郁藥和其他抗抑郁藥。其中,其他抗抑郁藥物包括中藥抗抑郁藥物。近年來,由于中醫事業的蓬勃發展,中藥的治療效果也獲得人們的普遍認可。

抑郁癥的用藥原則

《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以下簡稱《指南》)中強調從小劑量開始、單一用藥,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和耐受情況,并依據藥動學特點制定適宜的藥物滴定速度,通常在1~2周達到有效劑量。如果治療有效,可以維持相同劑量的抗抑郁藥治療4周,再根據療效和耐受性情況確定是否進行劑量調整。抗抑郁藥大部分2~4周起效,如果使用某種藥物4~6周無效,可考慮改用同類其他藥物或作用機制不同的另一種藥。換藥無效時,可考慮聯合使用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抑郁藥。一般不主張使用2種以上的抗抑郁藥,因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聯用2種以上抗抑郁劑有效,但不良反應明顯增高。對于難治性抑郁的患者,《指南》中提到可以附加鋰鹽、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或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等作為增效治療。對復發風險很低的患者,維持期治療結束后逐漸停藥,但在停藥治療后2個月內復發風險很高,故在此期間應堅持隨訪,醫生應仔細評估是否有復發的跡象或是否有停藥反應。

急性期治療

在抑郁癥急性期治療中,A級推薦的藥物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如氟西汀、帕羅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選擇性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侖;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再攝取抑制劑(NaSSA),如米氮平;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攝取抑制劑(NDRI),如安非他酮等。B級推薦的藥物包括:5-羥色胺平衡抗抑郁藥(SMA),如曲唑酮;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NRI),如瑞波西汀;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郁劑等。C級推薦的藥物是嗎氯貝胺。對于輕度、中度抑郁癥患者也可以選擇中草藥舒肝解郁膠囊、圣·約翰草制劑。

針對患者的臨床特點,具體選藥策略如下:

如果患者伴有明顯的情緒激越,選用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郁藥,如米氮平、帕羅西汀、氟伏沙明、文拉法辛、曲唑酮等。

如果患者伴有強迫癥狀,建議選用SSRI或氮米帕明,但劑量較治療抑郁癥狀偏高。

如果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癥狀,可選用氟伏沙明等抗抑郁藥,或合并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但不宜使用安非他酮。

如果患者伴有軀體疾病,可選用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較少的SSRI和SNRI、安非他酮或米氮平。

鞏固治療期

在鞏固治療期患者復燃的風險很高,原則上使用在急性期治療有效的藥物,且治療劑量不變。研究顯示,在堅持治療的患者中仍有20%的患者復發;另有證據表明,在急性期治療未完全緩解的患者較完全緩解的患者相比,其復燃的風險更高;與沒有殘留癥狀的患者相比,有殘留癥狀的患者復發、復發的風險增加,自殺企圖增加,社會功能損害嚴重,病程呈慢性化。這類患者更有必要進行鞏固期的治療。為了降低復發的風險,在鞏固期結束后應該進入維持治療期。研究顯示:痊愈后6個月的患者20%可能復發,50%~80%的抑郁癥患者一生中至少有1次復發。維持治療推薦繼續使用急性期和鞏固期有效的抗抑郁藥,且繼續足劑量維持治療。

三、物理治療

電針治療

各種原因不適合服用抗抑郁藥或療效不佳的患者可以接受一些物理治療,如電針治療,針刺選擇印堂、百會穴,以類似腦電α波頻率的低壓電流刺激局部穴位,臨床對照研究證實電針治療對抑郁癥患者與抗抑郁藥阿米替林和氟西汀的療效類似。

電休克治療

電休克治療(ECT)常用來治療重型抑郁,尤其是伴有精神病癥狀、存在自殺企圖或拒絕進食的患者。不像抗抑郁藥需要服用數周才能發揮作用,電休克療法效果明顯,起效快,因而可以及時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電休克治療中,把電極置于頭部,讓電流通過顱內使抽搐發作,這種抽搐可以緩解抑郁癥,其作用機制目前仍不清楚。通常一個療程5~7次,隔天1次。由于電流可引起肌肉收縮和疼痛,因而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全麻。電休克在治療急性期階段,部分人出現記憶力下降是比較常見的反應。從臨床角度觀察,這種記憶力下降大部分都是暫時性的,治療結束以后,逐漸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或接近正常狀態。

四、心理治療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絕大多數的抑郁癥患者病前有一定的誘因(如挫折、遭受不幸等),同時在出現情緒抑郁、低落過程中產生悲觀、失望和孤獨、無助感。一般來說,這些情況可以用心理治療——即所謂的“心藥”來處理。個體心理治療有助于患者恢復以前的社會功能,適應日常的生活壓力,鞏固藥物治療的效果;通過人際關系治療,患者可以獲得支持和指導,從而良好地適應生活環境的改變;認知療法有助于改變患者的失望和負性思維。對于輕型抑郁,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療效差不多。

支持性心理治療法

支持性心理療法是目前我國使用很廣的一種心理治療概念。這一治療方法的內涵非常豐富,一般是醫生合理地采用勸導、啟發、鼓勵、同情、支持、評理、說服、消除疑慮和提供保證等交談方法,幫助病人認識問題、改善心境、提高信心,從而促進心身康復過程。善用治療者與患者所建立的良好關系,利用治療者的權威、專業知識,來關懷、支持患者,使患者發揮其潛在能力,提高應付危機的技巧,提高適應困難的能力,舒緩精神壓力,幫助走出心理困境。避免精神發生崩潰。

支持性心理療法的另一含義,是指對求治者的人格不成熟、情感脆弱或患有慢性精神障礙、退化性障礙,需要施治者長期支持與照顧,以降低復發或惡化的可能性,增強應付現實的能力。

精神分析療法

精神分析療法是發掘患者或求診者潛意識內的矛盾沖突或致病的情結,把它們帶到意識域,使就診者對其有所領悟,在現實原則的指導下得到糾正或消除,并建立正確與健康的心理結構,從而使病情獲得痊愈。

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心理障礙的產生是由于錯誤的認知,而錯誤的認知導致異常的情緒反應(如抑郁、焦慮等)。通過挖掘,發現錯誤的認知,加以分析、批判,代之以合理的、現實的認知,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適應現實環境。

這種治療方法的主要意義就在于使患者重新建立新的認知,改變抑郁癥患者出現的一些偏見,這些偏見主要有對之前的經歷的錯誤認識,還包括對將來前途的錯誤想象,有利于為患者理清一些問題,幫助他們擺脫自己的錯誤想象。

行為治療法

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癥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這種治療其實更重要的就是在于研究患者不正常的一些舉動,但是很少考慮患者的主觀情緒。治療主要也是據條件反射理論。讓患者開始寫日記、參加娛樂活動、松弛訓練以及提高社會交往的能力等,讓患者在行為和心理上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射模式。

五、抑郁癥的預防

抑郁癥的發病率和患病率相當高,不僅給個人、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經濟壓力,還會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也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和損害,因此,預防抑郁癥的發生、降低發病率患病率和預防其復發,對個人對社會都尤其重要。預防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遺傳因素的預防

抑郁癥已被許多研究證實與遺傳因素有關,因而避免遺傳因素的作用是預防抑郁癥發生的根本措施之一。避免遺傳因素的作用,就應謹慎擇偶。為下一代的健康,做到優生優育,故在選擇配偶時,要盡量選擇家族中無情感障礙等精神病史,無自殺、人格異常、酗酒等既往病史的對象。

保障孕婦胎兒的營養供給

因為胎兒的營養不良,將影響胎兒腦神經系統結構、內分泌器官的正常發育,以致出現異常,為日后抑郁癥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關注子女氣質個性傾向

氣質、個性往往是引起各種精神綜合征原因。如果發現兒童遇事信心不足,好往壞處去想、情緒不穩、好自卑、好依賴、好幻想、好強迫想各種事,則應及早加以糾正,最好進行心理咨詢,以尋找糾正的策略方法。

避免子女童年的不幸遭遇

有關研究指出,童年的不幸遭遇對20歲以前發作的抑郁癥有明顯的影響,所以做父母的應盡力避免使子女在童年期遭受精神創傷。例如歧視、虐待子女;在別人面前貶低子女的能力,損害其自尊心和信心;對子女管束嚴厲,不問情由打罵;對子女的正當的需求不予滿足;對子女不一視同仁,偏袒一方,使孩子感到在家中無地位、無溫暖;父母經常吵架、有婚外戀、分居、離異、酗酒、賭博、吸毒、犯罪,都可造成童年子女的心靈創傷,使孩子感到自卑憂傷羞于見人,為其抑郁個性的形成和日后抑郁癥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個體應盡量避免不良生活事件影響的積累。不良生活事件的積累,易造成嚴重的適應障礙,發生抑郁。因此個體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遭遇不良生活事件時應盡快設法減弱或消除它所引起的不良情緒;自己排除不了時,可向親戚朋友傾訴,以獲得宣泄,并獲得應付解決問題和解決不良情緒的方法;如果還不能排解則可找心理醫生咨詢以得到幫助。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1)學會客觀、全面看問題的方法。

(2)恰當評估自己的能力。

(3)改造個性,培養興趣愛好。

(4)加強個人修養。

(5)多做好事,以誠待人,建立支持系統。

第四節 中醫學對抑郁癥的認識

中醫中藥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歷代醫家運用中醫中藥治療各種精神疾患早有記載,對于抑郁癥有其獨特的認識。通常將抑郁癥歸屬于中醫學“郁證”范疇,認為抑郁癥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癥。

一、抑郁癥的病因病機

中醫對抑郁癥的病因分析有獨到見解,認為抑郁癥精神癥狀的出現和軀體癥狀的出現互為因果,應該辯證地去看待二者的關系。《黃帝內經》中首先提出了情志內郁致病的思想。《靈樞·癲狂篇》有“喜怒,善忘,善恐者,得之憂”的記載。在《傷寒論》中有類似于抑郁癥癥狀的描述:“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心下悸……”。元代《丹溪心法·六郁》提出了氣、血、火、食、濕、痰六郁之說,創立了六郁湯、越鞠丸等相應的治療方劑。明代《醫學正傳》首先采用郁證這一病癥名稱。自明代之后,已逐漸把情志之郁作為郁病的主要內容。如《古今醫統大全·郁證門》說:“郁為七情不舒,遂成郁結,既郁之久,變病多端。”《景岳全書·郁證》將情志之郁稱為因郁而病,著重論述了怒郁、思郁、憂郁三種郁證的證治。《臨證指南醫案·郁》所載的病例,均屬情志之郁,治則涉及疏肝理氣、苦辛通降、平肝息風、清心瀉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絡、化痰滌飲、益氣養陰等法,用藥清新靈活,頗多啟發,并且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療對郁病具有重要的意義,認為“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出現七情變化,這種變化是對客觀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屬正常的精神活動,也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情況下并不會致病。只有在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會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生理,使臟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正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說明,人的精神狀態反映和體現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動,而精神心理活動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也可以說是產生精神疾病的關鍵。因此,中醫認為精神活動與抑郁癥的關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癥的病因歸結為七情所致不無道理。

憤懣郁怒,肝氣郁結

中醫認為,厭惡憎恨、憤懣惱怒等精神因素,均可使肝失條達,氣機不暢,以致肝氣郁結而成氣郁,這是郁證主要的病機。因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郁日久,影響及血,使血液運行不暢而形成血郁。若氣郁日久化火,則發生肝火上炎的病變,而形成火郁。津液運行不暢,停聚于臟腑、經絡,凝聚成痰,則形成痰郁。郁火耗傷陰血,則可導致肝陰不足。

憂愁思慮,脾失健運

由于憂愁思慮,精神緊張,或長期伏案思索,使脾氣郁結,或肝氣郁結之后橫逆侮脾,均可導致脾失健運,使脾的消磨水谷及運化水濕的功能受到影響。若脾不能消磨水谷,以致食積不消,則形成食郁。若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內停,則形成濕郁。水濕內聚,凝為痰濁,則形成痰郁。火熱傷脾,飲食減少,氣血生化乏源,則可導致心脾兩虛。

情志過極,心失所養

由于所愿不遂,精神緊張,家庭不睦,遭遇不幸,憂愁悲哀等精神因素,損傷心脾,使心失所養而發生一系列病變。若損傷心氣,以致心氣不足,則心悸、短氣、自汗;耗傷心陰以致心陰虧虛,心火亢盛,則心煩、低熱、面色潮紅、脈細數;心失所養,心神失守,以致精神惑亂,則悲傷哭泣,哭笑無常。心的病變還可進一步影響到其他臟腑。

情志內傷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但情志因素是否造成郁病,除與精神刺激的強度及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之外,也與機體本身的狀況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諸郁源流》說:“諸郁,臟氣病也,其原本于思慮過深,更兼臟氣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說明機體的“臟氣弱”是郁病發病的內在因素。

綜上所述,中醫認為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內傷。其病機主要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郁病初起,病變以氣滯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結、食滯等,多屬實證。病久則易由實轉虛,隨其影響的臟腑及損耗氣血陰陽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腎虧虛的不同病變。

二、抑郁癥的辨證分型

理氣開郁、調暢氣機、怡情易性是治療郁病的基本原則。除藥物治療外,精神治療對郁病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進郁病好轉、痊愈。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抑郁癥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肝氣郁結型

主要證候:精神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女子月事不行;舌質淡紅,苔薄膩,脈弦。治療法則:疏肝解郁,理氣和中。

氣郁化火型

主要證候: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而干,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療法則:疏肝解郁,清肝瀉火。

痰氣郁結型

主要證候:精神抑郁,胸部滿悶,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

治療法則:行氣開郁,化痰散結。

心神失養型

主要證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善哭,喜怒無常,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喊叫罵詈;舌質淡,脈弦。

治療法則:甘潤緩急,養心安神。

心脾兩虛型

主要證候:多思善慮,心悸多夢,面色萎黃,手足麻木,頭暈,氣短,自汗,腹脹,大便溏,月經不調;舌質淡嫩,舌苔白,脈細弱。

治療法則:養心健脾,補益氣血。

心腎陰虛型

主要證候:虛煩少寐,驚悸,健忘,多夢,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盜汗,口咽干燥,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治療法則: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品牌:中版數媒
上架時間:2021-11-28 17:01:16
出版社:華齡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版數媒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永康市| 始兴县| 隆德县| 辽阳市| 兴安盟| 特克斯县| 延庆县| 五家渠市| 丰台区| 蓬溪县| 衡南县| 乐平市| 鱼台县| 罗山县| 黑水县| 原阳县| 汾阳市| 夹江县| 出国| 陆川县| 山东| 于都县| 隆子县| 遵化市| 道真| 罗甸县| 泰州市| 萨迦县| 阿荣旗| 察隅县| 安国市| 绥宁县| 舞阳县| 大足县| 佛坪县| 保德县| 张家口市| 资中县| 廉江市|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