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83章 注釋
- 第82章 行走在神奇美麗的海原大地(代后記)
- 第81章 田玉珍(白鴿)創(chuàng)作年表(2008—2019.4)
- 第80章 家鄉(xiāng)的記憶像大雪
- 第79章 震柳(組章)——謹獻給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
- 第78章 中衛(wèi)歌吟(組章)——謹獻給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
第1章 作家尤顯兒女心
張富英
因為工作關系,多年來一直東奔西走,幾乎踏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唯獨對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至今未曾成行。好在同樣由于工作關系,在編讀寧夏作家們的來稿中,時時領略著位于西北邊地的那方山水和風土人情。以書寫家園為己任的寧夏作家田玉珍(筆名白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8年金秋時節(jié),收到田玉珍寄來的散文與散文詩集《望海原》。在看到書樣的那一刻,既驚且喜。此前,編發(fā)過作者的散文詩組章《望故園》和紀實散文《作家梁衡的“震柳”情懷》,對作者的印象就像寧夏那片土地一樣,素未謀面,談不上悉知。但文學就是這么神奇,它能通過文字讓素不相識的人們成為心心相印的朋友,特別是用筆墨歌贊自己家園的作家,更容易令人傾心,因為書寫鄉(xiāng)愁、愛情等是文學家們歌之詠之的永恒主題。
果然,田玉珍正是家園忠實的歌者。在她的筆下,那個位于寧夏西海固一隅的家園似一幅神秘而美麗的畫卷徐徐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所不同的是,通過作家的筆觸,讀者了解到這里竟然是一個曾經(jīng)記載過人類歷史上罕見巨災的地方——20世紀二十年代初,華夏大地,硝煙四起,軍閥混戰(zhàn),生靈涂炭,民不聊生。而位于西北內(nèi)陸的寧夏海原縣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大地震,震中烈度達12度,震源深度18千米。據(jù)科學家測算,這次大地震釋放出的能量,相當于11.2個發(fā)生在公元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波繞地球兩圈多,當時全世界有96個地震臺網(wǎng)測到并記錄了這次大地震,世所罕見!這一方土地也因此付出28萬條生命的巨大代價。作者在書中對海原大地震以大量篇幅進行了紀實性的描寫,但可貴的是,作者并未僅僅把筆觸停留在對于那場近百年前慘絕人寰的大地震客觀描寫上,而是把文章的重心升華為大震后人文價值的探索,這一思考集中體現(xiàn)在《埋藏在歷史深處的記憶》《行走在寰球大震里的中外學者》《海原大地震“萬人墳”考》和《作家梁衡的“震柳”情懷》等篇章之中。特別是在《作家梁衡的“震柳”情懷》一文中,作者借助著名學者、作家梁衡先生對生長在海原哨馬營的那株曾被大地震撕裂穿身而過但至今仍葳蕤茂盛的百年震柳的描寫,進一步升華為這一方土地的人民在天災面前不屈不撓、不向自然災害低頭,歷經(jīng)磨難、傲然而立的再生精神。風雨滄桑,天道昭昭,沉重的話題,肅穆的基調,“地震能摧毀一座山,卻不能折斷一株柳”(梁衡語)是對海原兒女形象而有力的腳注!
不僅如此,在田玉珍的作品中,她的家園還是書寫人類文明的圣地。通過《菜園遺址訪古》,我們了解到,人類最早使用燈燭的歷史,竟起源于斯!還有,對漆器的最早使用,也能夠在這塊土地上找到答案。原來,就像甘肅的“馬家窯文化”,陜西的“半坡文化”和內(nèi)蒙古的“紅山文化”一樣,海原的“菜園文化”同樣印證著我們的先民以其無與倫比的聰明智慧使中華文明閃耀著熠熠光芒。此外,通過《秋訪關橋堡》我們知道這里還是一片紅色的熱土;通過《天都山》《塌城梁》等篇章,又使我們曉得這里也曾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戰(zhàn)休憩的地方。在作者的眼里、心里,她的家園,是一方令人神往的熱土。
在田玉珍的《望海原》中,還有一個分量很重的單元,那就是構成這本書“半壁江山”的“望故園”輯,這一單元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100章散文詩作品,其中以系列散文詩組章《望故園》為最。我私下猜度,也許這就是這本書名生發(fā)的淵藪吧。如果說《望海原》上編體現(xiàn)了作者現(xiàn)實主義寫作風格的話,集中體現(xiàn)作者浪漫主義情懷的,莫過于其散文詩作品。試舉幾例:“南華山疊翠集勝景,菜園文化世無雙,說的都是驚艷,離神奇最近。”(《南華山》),“塌城梁,每一株草都是一個傳說。”“虛空里,閃亮的紫色苜蓿花,比一枚鉆戒更好看。”(《塌城梁》),“在天都山,在這美麗的世外桃源,我是坐在時間馬車上行走的新娘,而我的心,在這粉紅色的花海中吟詩、且歌且舞。”(《天都山》),“把所有的累贅全部卸去,裸露的肌膚,直奔歷史的主題。”(《落日》),等等。在作者的散文詩中,傾吐著一腔熾熱的家園情懷,它是那么汪洋恣肆,那么地酣暢淋漓!既美輪美奐,又不失哲理的光芒,這種特色,在其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同樣顯現(xiàn),如在歌贊浪漫沙都中衛(wèi)的作品中,就有“誰能如你,把一粒沙都奉為至親?”(《中衛(wèi)歌吟》)。直至全書末篇洋洋5000言的散文詩組章《震柳》,把這種特質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可貴的是,無論是冷靜地現(xiàn)實描寫,還是浪漫地直抒胸臆,都有一條紅線牽絆著、縈繞著,那就是作者始終是她親愛家園的忠實歌者,老屋、鄉(xiāng)間、故土,山山峽峽,溝溝坪坪,作者內(nèi)心的跪拜,映著淚花,飽蘸才思,唯此,《望海原》才充滿了獨特的意蘊。
作家尤顯兒女心。家園乃作家永恒的精神福祉,從這個意義上講,田玉珍是個幸福的女子、有情懷的作家。
是為序。
(2018年10月于北京常青軒)
(張富英,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視劇制作產(chǎn)業(yè)協(xié)會劇本評介中心執(zhí)行主任,《作家報》總編輯。)